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1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导学案中图版3!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设计第一章是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学校教材课程标准1.1》简要描述了旅游资源的内涵,用数据解释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并分析了学术现状。
本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旅游资源的内涵,二是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材首先从游客、旅游和旅游效益三个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并以“阅读”的形式解释了“旅游资源的定义”。
在旅游资源特色的教学内容上,教材指出“多样性”是其特色。
此外,旅游资源还具有其他特征,如区域性、季节性、吸引力方向、利用的可持续性、脆弱性等。
本部分是本书的开头。
明确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征是旅游地理学成功完成的前提。
这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开始的有效方式。
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
2.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
3.加深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能够对选定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
重点和难点[要点]旅游资源的内涵和旅游资源的特点。
【难点】旅游资源的内涵。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点北京第十一中学中国地图出版社赵蓓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在新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资源]ppt文件、相关网站和教学链接教师活动这个学期,我们进行选修三旅游地理的学习。
提问:同学们:寒假中去哪里玩了,有什么有意思的见闻?大家分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
设问:从同学们的旅游角度来看,什么是旅游资源?从旅游经济和旅游构成要素的角度呢?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料,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学生活动分小组交流寒假旅游的见闻。
小组代表汇报。
云南旅游见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旅游者的角度旅游经济的角度旅游构成要素的角度旅游资源的定义设置意图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自己的旅游体验,直观感受旅游资源的特点。
高中地理第1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2节旅游资源的类型教学设计中图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1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2节旅游资源的类型教学设计中图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1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2节旅游资源的类型教学设计中图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1.2旅游资源的类型教学目的:1、认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2、比较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重点与难点:比较两类旅游资源课时:1教学过程:阅读探索活动,问题:上述旅游景观可划分为几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回忆)旅游资源多样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内容上:(本质属性) 自然、人文(存在形式?)景观性的、文化性的(形成年代)古代遗存、现代兴建(存在形式) 实物性的、体察性的——所以,要分类必须要按一定的标准。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此时将上述景观划分到这两类中去)我们凭直觉应该知道哪些是自然,哪些是人文旅游资源。
那么两种资源是怎样定义与划分的呢?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P11与P12,两类资源.解释:一般而言,自然旅游资源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为核心。
前者主要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关,后者主要与人类历史相关。
但:有时,两类资源之间难以断定其归属,因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经过人为的加工,不可能没有人文附加成分。
而人类社会多数的创造,即使是最能体现人文色彩的民族风情,都与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类资源又可细分为若干类,P11与P13阅读材料。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既可以是风景的、文物的,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
(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独特性(3)变异性(4)观赏性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 1 -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 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科 目 地理 课 题 课型 新课 授课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 2.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
3.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能对所选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
学习
重点
旅游地理的内涵,旅游资源的特点。
学习
难点
旅游地理的内涵,旅游资源的特点。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 习 过 程
学习笔记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预习案)】阅读教材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 和 ,
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 。旅游资源既可以
是 、 ,也可以是 。
2.旅游资源包括以下内涵: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
于 、 ,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能够
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够产生 、 经济效益
和 。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内容与形式上的 :旅游资源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
是 ;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 ;可以是 ,
也可以是无形的。
2.空间上的 :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 。
3.季节上的 :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
的 。
4.美学上的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它
具有 特征。美学特征越突出, 越强,对旅游
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5.吸引力的定向性:就某项旅游资源而言,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
- 2 -
大,而对另一些旅游者则 、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
6.利用的 和 :旅游资源
在 、保护得力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长期反复利用。但
是,如果得不到有力保护,很容易遭到破坏,一经 ,就难以恢复。
【合作学习(探究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形成旅游资源的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说发展“红
色旅游”意义重大?(课本P8-9)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
A.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B.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C.大型商贸会 D.古代神话传说
2.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具有清新秀丽的特点,而西部地区的则宏伟粗
犷,这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空间上的( )
A.定向性 B.地域性 C.变化性 D.观赏性
3.旅游资源特点中,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都具备的是()
- 3 -
A.变化性、多样性 B.定向性、地域性 C.变化性、观赏性 D.多样
性、观赏性
4.关于不同地域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尔卑斯山的滑雪 B.苗族的“泼水节”
C.夏威夷的海洋风光 D.傣族的“三月三”
5.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6.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B )
A.峨眉天下秀 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蓝、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7.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我国旅游资源有地貌类、水体类、生物类、气象气候类、历史类、游
乐类、体育类等,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观赏性
B.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四季景观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旅游资源有季节上
的变化性
C.埃及金字塔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D.我国北方海滨浴场夏季游客比冬季多,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永续性
★★★★8.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府研究基
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07年4月28日在北京举
办。两岸各界人士五百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企业界、教育界、学术界代表
就两岸直航、旅游观光和教育交流等议题进行探讨。在闭幕会上,国家旅游
局的主管官员授权发布了惠及台湾民众的一项举措——开放大陆居民赴台
旅游。日月潭、阿里山等著名名胜终于出现在大陆游客眼前,一些商务考察
团和文化交流线路基本采取台北—台中—台南—台北的环岛游。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列举台湾的两项旅游资源: 日月潭、阿里山 。
(2)此次旅游活动的主体是 大陆居民 ,客体 台湾旅游资源 。
(3)列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意义: ①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②增
加台湾旅游收入;③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当堂小结】
- 4 -
【纠错反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