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42.00 KB
- 文档页数:13
课时训练3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辩证否定观一、判断题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是一种发展。
( )答案 F解析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
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 )答案 F解析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 ) 答案 F解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4.大风吹折了庄稼,说明辩证的否定有时也是外力对事物的否定。
( ) 答案 F解析大风能否吹折庄稼,根本上取决于庄稼自身的属性,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答案 T二、选择题6.山西省对五台山和恒山两座名山的高度重新进行了精确测量,确定这两座名山的新高度分别为3 061.1米和2 016.1米。
新高度显示,五台山“长高”了3.1米,而恒山“变矮”了0.7米。
对这两座名山重新进行测量,是因为(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可知的B.物质与意识是密不可分的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答案 D解析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对这两座名山重新进行测量,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故D入选。
A、C、D与题意不符。
7.现行党章是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
此后的十三大一直到十八大,每一次代表大会都会在1982年的党章基础上作修改。
党的十九大将新形势下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改革的目的是完善新事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党的十九大将新形势下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新旧事物,排除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排除④。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3.1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修4)【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辩证的否定观1.含义:事物_____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地位(1)事物发展的环节: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__________。
(2)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是“扬弃”,是既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
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_____,不_____,只唯实。
(2)既要尊重__________,尊重_____,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__________,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________,敢于寻找新______,确立新观念,开拓新_____。
3.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一个_____进步的灵魂,是一个_____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_____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客观依据:世界是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的。
3.具体要求(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坚持用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 _____的根本内容是矛盾,_____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探究“事物联系哲理”的课堂上,一位同学举例:在非洲东部的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金合欢树,在它的周围,举腹蚁、天牛、介壳虫、长颈鹿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为了不让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吃金合欢树的叶子,一些美国生物学家在6棵树周围围起带电栅栏,10年后,那些受保护的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有受到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树却依然长势良好。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事例反映具体事物的联系不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切合课题B.事例反映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切合课题C.事例反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切合课题D.事例反映自在事物的联系优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切合课题解析:B A项否认了人类对具体事物的影响,观点错误;C项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观点错误;联系无所谓好坏,D项错误。
B项观点正确切题。
2.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但有专家称,此举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③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④矛盾是人为创造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A 抗虫基因植入后既可抗虫又可能导致“基因污染”,这既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又说明我们看待事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一分为二地看待转基因产品,③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错误,矛盾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
3.一口钟,无论敲哪一边,它总是整体作响。
人们只知道钟声洪亮、悠长,从来也不在意敲的是哪一边。
经常被敲的那一边就不服气,它总想告诉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响。
为了证明这一点,在一个晚上它努力挣碎了钟体,让其他三面都落在地上,只有它仍悬挂着,它想让人们听到它的声音。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复习A、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范围与要求(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B、高考命题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2、从题型看:有客观题有主观题。
●3、从命题方式看:主要通过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如古诗词、名言名句、哲学观点、漫画、图表等。
C、辩证否定观知识体系C、辩证否定观知识解读与拓展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3、拓展应用革命批判精神与辩证否定观使用时一般连在一起使用:•使用时用于以下几种情形:1)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2)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3)对于权威和权威理论的态度4)对旧体制的态度4、理解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
2022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主要原理及答题模板板块三:唯物辩证法注意:1.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3.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矛盾观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辩证法革命批评精神+创新社会作用5.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精华版: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意义/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后果。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点:否定观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比较难理解。
今天,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和命题方式,并提出复习建议。
要掌握辩证的否定观,需要先理解两个概念: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这个内部矛盾正是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既统一又斗争。
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举例: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
肯定因素维持事物变,否定因素促使事物变,可以向好的方向变,也可以向不好的方向变。
向好的方向的变化就是发展。
对于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含义,考生们理解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一直都没有过考题。
二、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中的否定因素引起的自我否定。
并不是外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举例:蛋孵化成小鸡,就是蛋的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就是自己推翻自己。
如果蛋被人吃了,这也是一种否定,是外力的否定,它不是辩证的否定。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引起发展,所以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途径。
没有辩证的否定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因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排斥一切的否定,而是有所保留的,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从而使得新旧事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所以,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否定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所谓"扬弃"就是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