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邪安五脏 呼吸吐纳六字诀养生保安康
- 格式:docx
- 大小:5.25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包括调息、运气、调心、修身、养性、调神。
这些六字诀是中医传统养生的核心要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调整心态、提升内在修养的效果。
调息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功,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和深浅,可以达到调整身心状态的效果。
我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吸气时慢慢蓄气,呼气时缓慢呼出,以达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目的。
运气是指通过运动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气血运行等。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坚持锻炼,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调心是指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过度的压力、焦虑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音乐、读书等方式,舒缓心情,提升心理素质。
修身是指修养身体和心灵,追求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中医认为,修身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使人更加有魅力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养性是指通过调养身体,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顺应天地之道。
可以根据四时的变化,调整饮食、作息以及穿衣等方面的习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调神是指通过精神修养,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中医认为,内心的宁静和调和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静心、听音乐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能量,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之,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呼吸、运动身体、调整心态、修养身体和心灵、养护身心。
只有通过坚持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六字诀给我们带来的健康和幸福。
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生活的指导准则,积极地进行实施和推广。
道医:如何用六字诀调理自己的五脏六腑!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
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
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
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
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
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中医药养生功法六字诀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本领来防范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显现的过早变老。
历史源流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
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那时候知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搭配上,也有不少发展更改。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次序,搭配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搭配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叙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得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奉并服从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
“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
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
传统养生功法的六字诀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六字诀是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
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
如为了季节养生或治疗,可采用季节用字法,春季做嘘字以清肝明目,夏季做呵字以清心火,秋季做呬字以润肺金,冬季做吹字以滋肾水,一年四季做呼字,以利于脾胃运化。
可取平坐或自然站立姿势,稍低头。
先放松心身入静,呼气的同时念相应的字音,但不要发出声音。
呼气结束后,稍仰头以鼻吸气。
如六个字都练,每字可念6~12次。
如单练一字,可念36次。
每天练1~2次。
可以按照静功方式不配合动作练,也可配合一定的动作练。
各字的动作是:“嘘”字睁开双眼,吸气时轻轻闭合。
“呵”字双手轮流单举托天,吸气时放下。
“呼”字做吹口哨的动作,吸气时口形还原。
“呬”字双手托天,吸气时放下。
“吹”字双手抱膝,吸气时双手松开。
“嘻”字则配以侧卧放松的姿势也可平坐或站立。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呵,读hē。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
六字诀养生气功请问病情交流的微信群怎么进?有专门交流病情的微信群,通过管理员就可以拉你进去,可以先【geili2022 】点击复制这个微信号,然后打开微信添加他后会把你拉进群里去的~ 记得要备注一下 [病情交流] 方便拉你入群。
1、六字诀养生功是哪几个字先后顺序先后顺序:“嘘、呵、呼、丝、吹、唏” 。
六字诀”,是人们利用古人养生经验,针对配合呼气时,所发出“嘘、呵、呼、丝、吹、唏” 这样的六个字音。
通过这种以呼吸与声音的配同,为一种锻炼方法,以达到平衡体内阴阳为目的。
这是一个,较有深层次的功法。
它属于“内养功”里的初级声法。
有素的握据它,可予清除内在的病患。
“六字诀”诀,来自上古时的“五戏势”。
后经梁代·陶弘景,加以整理与其提炼,而将其“五戏势”中的声势,进行了柔性的静配同。
这样一来,在简化提纯的基础之上,更适宜大众性的利用。
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气。
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也。
此,皆出气也。
”对六字声,古有:春气常嘘,宜于肝。
夏气常呵,气平田。
秋气常嘶,美中餐。
冬亦守呼,眠安然。
长夏宜守中宫灶,呼字为头,自当然。
嘻于三焦乐淘淘,长细敏在寿乡间。
(1)六字诀养生气功扩展资料: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六字诀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 吐纳练息类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 称肺呼息。
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
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
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
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
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
〈〈抱朴。
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
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
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出死气和病气,同时提高人体潜能,进入功能态。
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此处介绍几种流行的吐纳练息法。
六字气诀 ——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歙、吹、嘻六个字音,用以影响肝、心、脾、肺、肾、三焦,祛除各脏腑病邪的一种气功锻炼方法,道、佛气功中都有此内容。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其练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气时根据需要默念嘘、呵、呼、欷、吹、嘻六字。
嘘治肝之实证,如头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实证,如口舌生疮、心烦不寐;呼治脾之实证,如脘腹闷胀,食积不化; 嘘治肺之实症,如痰多气壅:口干咽疼;吹治三焦之实证,如腹胀、大小便不通。
六字气诀可以单独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
另外,六字气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功法,阳虚自汗者禁练,虚症者也要慎用。
春季脾气衰不练“呼”字;夏季肺气衰不练“嘘字”,秋季金克木,不练“嘘”字,以免伤肝。
冬季不练呵,以免心衰。
道教的吐纳法口诀道教的养生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有一种吐纳法。
只要每天念念六字秘诀就可以轻松治病。
“嘻嘘呵呼呬(si)吹(fu)”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fu)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fu)、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fu),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fu)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fu)、二呼、三嘻、呬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fu),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呬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舒气宜敛,齿宜数扣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六字吐纳气诀六字气诀疗法是一种由6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自我保健疗法。
每一种呼吸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可相应的调整某一脏腑的机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发挥驱邪安脏的作用。
流传于世的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2种:其中一种是明朝《休龄要旨》“六字气诀”法1.嘘字诀:坐或立势,怒目瞪睛,作念“嘘”字口型(不出声,以下各诀同)吐气;以鼻吸气时眼睛微开,口轻闭。
可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
2.咝字诀:立式,双手擎起,作念“咝”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
可对治肺病、胸膈烦闷、痰阻上焦。
3.呵字诀:两脚开立,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作念“呵”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松。
可对治心火上炎、口疮、心烦、热痛。
4.吹字诀:坐式,两手抱膝,作念“吹”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松手,可对治肾病、身体羸弱、面色昏暗、耳鸣等。
5.呼字诀:坐或立式,撮口,然后作念“呼”字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
可对治痰障脾胃、泻痢、肠鸣等。
6.嘻字诀:卧式,作念“嘻”字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
可对治三焦客热。
无病者可按春季用嘘字诀,夏季用呵字诀,秋季用咝字诀,冬季用吹字诀,四季末十八天用呼字诀,常年进行。
太上玉轴六字气诀气功史上记载最详细的“六字气诀”太上玉轴六字气诀摘自《寿亲养老新书》原文《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卫生之宝,非人勿传。
注释道藏:道教经书总集,在历代帝王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篡而成。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
中医学认为脏腑是胸腹腔中重要脏器。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泛指一切饮食。
六欲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六字气诀——你弄明白了吗?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健身养生方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通过呼吸吐纳,并配合默念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huī)、嘻(xī)六种字音,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气机,起到强壮脏腑、去除病邪、益寿延年的作用。
一、吐音今天我们学习六字诀,首先要用拼音来规范六个字的读音,六字诀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456~536)所著《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说明六字诀从产生开始,就特别要求发音清晰准确,这必然要求规范六个字的读音。
古人对吐气发声的详细规定,对今天我们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不无裨益。
吐气发声是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因此应特别注意口型的变化和气息的流动。
气息通过喉、舌、齿、牙、唇时的流动线路与口型的变化密切相关。
六种口型产生特定的六种气息运动方式,进而对内气与相应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习练者必须注意口型的要求,校准口型。
口型的正确与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声时体会字音是否准确;二是体会每个字的正确口腔气流流动方式。
二、五音“五音”是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出处最早见于梁代顾野王《玉篇》的《五声音论》。
五音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音阶上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如《孟子·离娄上》中“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五音纷兮繁会”,按照五行理论,这五个音阶对应着五行、五脏,也对应着六个字诀。
五音的另一种含义是指音韵学中的喉、舌、齿、牙、唇五个音类。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借鉴了音韵学上的五音分类,并与歌唱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古代声乐演唱的“五音”规范。
健身气功·六字诀在发声吐气的方法中也采用了这些分类法,声出于喉为喉音,出于舌为舌音……在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时,要兼顾到上面的两种五音理论。
流传千年的“六字诀”学练指南,可益寿延年,调五脏六腑!一、六字诀流传已千年“六字诀”古已有之,是儒、释、道、医都推崇的一套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法。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就叙述了六字诀能治病延年。
他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为吸之,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一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积。
”唐代名医孙思邈编写的六字诀《卫生歌》,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所著的《寿世保元》中,都谈到了六字治病的范围。
龚廷贤说:“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还有其他一些朝代的高道、法师也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所以“六字诀”能益寿延年,为历代医家所承认。
二、功法特点这套功简便易行,针对性强。
所耗的时间短,得气快。
做一遍“六字诀”只需十到十五分钟。
功法较温和,不会出偏差。
练习这套功法已有好几年,证明它对冠心病、高低血压病、肝病、肠胃疾病、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眼疾(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骨质增生等慢性病都得到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三、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掌握好松静自然,这是气功锻炼的共同要求。
松,是指身体各个部位从关节到肌肉都要做最大的放松,放松后才能达到“气遍周身不少滞”。
松不是软而是舒松。
静,指意要静。
凡人皆有所思,我们要求在练功时,把放出的心暂时收回来,用一念代万念。
自然,就是动作协调平衡,不强求。
强求就容易出偏差。
2、吐字应从出声到意境。
从历代有关“六字诀”的记载看,有的主张念出声来,有的则主张“吐等勿令耳闻”。
初学时,一定要吐字出声,这样可以通过发音掌握口型,并使气顺达。
另外,初学者发声比不发声的收效快;等到口型准确了,腹式呼吸也掌握得比较好了,练功的人会自然发声渐微,而且有的会感到有一股气流通行身体上下,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舒松。
六字诀养生法(呵、呼、呬、嘻、嘘、吹)2019/06/20 中医杂谈 43,915 views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呼吸练功,六字诀呼吸导引,减轻生活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道家养生智慧博大精深,十分重视呼吸的锻炼,强调呼吸的吐纳、导引作用,用以疏通经脉,改善五脏功能。
道家养生呼吸锻炼,有侧重吸气锻炼的,有侧重呼气锻炼的,而六字诀养生功法则是侧重呼气锻炼的。
六字诀呼吸锻炼,改善五脏功能
六字诀也叫六字气诀,所以突出气,是强调呼吸的锻炼。
六字诀呼吸锻炼,是在每次呼气时发一个声音,总共有六个声音。
六个字分别为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
六个字的共同特点,是在呼气时发声,如嘘字,吸气后轻念——嘘,同时呼气。
六字诀呼吸锻炼,流传千年以上,在民间影响广泛,是我国古代圣贤养生智慧的结晶,通过呼吸配合六个发音锻炼,就可以达到有病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
六字诀呼吸锻炼适用于所有人群,通过六字诀呼吸锻炼,吐纳导引,健康的人群提高抵抗力,防病不得病。
亚健康人群增强脏腑功能,降低心理压力,疏散肝气淤滞,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六字诀呼吸练功简便有效、经济实用、绿色自然、无毒副作用。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嘘、呵、呼、呬、吹、嘻,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
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
”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卫生之宝,非人勿传。
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
呼有六者,“以嘘字治肝气,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
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嘘”字吐气法:“嘘”字音xū,属牙音。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呵”字吐气法:呵音hē,为舌(上)音,发声吐气时,唇齿微张,舌体微微后缩并上拱,舌体后部两边轻贴上臼齿,气从舌上与上腭之间缓缓而出。
“呼”字吐气法:“呼”音hū,为喉音,发声吐气时,唇齿张开,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前伸,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呼吸吐纳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调养身体、强身健体的效果。
六字诀分别是深、缓、均、细、静、长。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介绍这六个字的养生法,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
首先是“深”。
深呼吸是指吸气时尽量使气体充满肺部,再放慢呼气的过程。
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摄入量,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而浅呼吸则往往是因为紧张、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的,长期浅呼吸容易引发气血瘀滞,造成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平时要养成深呼吸的习惯,通过调整呼吸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是“缓”。
缓慢而有规律的呼吸可以调节心率、降低血压,同时还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人们往往在紧张的时候呼吸急促,这会导致肌肉紧张和生理功能紊乱。
所以在平时要注重慢慢地呼吸,并且保持呼吸的稳定,这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然后是“均”。
均衡呼吸是指保持呼吸的均匀和有节奏,不偏向某一方向。
中医认为呼吸是气血之源,通过调节呼吸的均衡,可以保持气血的平衡。
不均匀的呼吸往往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所以,我们要注重平时练习均衡呼吸,不偏不倚地呼吸,以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再次是“细”。
细呼吸是指呼吸时尽量使呼吸过程变得轻柔而细致。
细呼吸可以促进肺泡的顺畅运动,增加肺的活动量,提高肺部的吸氧能力。
同时,细呼吸还可以降低心跳频率和血压,有助于放松身心。
所以平时要保持呼吸细致、悠长,以提高呼吸效果。
接下来是“静”。
静呼吸是指在呼吸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静呼吸不仅可以帮助放松身心,还可以改善思维的清晰度和专注力。
而焦虑、紧张的状态会导致呼吸不畅,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因此,在平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通过静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
最后是“长”。
长呼吸是指通过延长呼气的时间来增加呼吸的深度和慢慢呼气的过程。
长呼吸可以提高肺活量,加强呼吸肌肉的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和抗病能力。
而呼气过快或过短则容易导致肺气不足,使身体机能下降。
(完整word版)六字诀养生法解析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法,即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以呼吸吐纳为紧要手段,搭配简单的导引动作,能将人体内脏污气排出,扶长正气。
历史发展历朝历代的文献中对六字诀多有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秦汉时期的《吕氏春秋》中有运用导引呼吸治病的内容,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治疗”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凤,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这些是后世六字诀的起源。
自陶弘景之后,还有隋代高僧智觊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路》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对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六字诀吐纳法进行了总结,他依照五行相生的次序搭配四时季节,编写了一首歌: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奠定了六字诀治病的基础。
紧要特点六字诀紧要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本领来防范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显现的过早变老。
六字诀的疗效显著,很多疑难大症如肝炎、心脏病、肾结石、青光眼及高血压、低血压、肠胃炎、气管炎等,都可以通过六字诀治疗,静脉曲张、面部白廯练功三个月便可消失。
与其他功法相比,六字诀还有一个明显特点:简便易学,六字诀的发声和口型,只要依照汉语拼音发声即可。
六字诀的正确发音,六字诀的功效与作用六字诀的正确发音是什么?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看看六字诀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呵,读(hē)。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呼,读(hū)。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祛病邪安五脏呼吸吐纳六字诀养生保安康
导语:说到养生保健怎么能离得开传统养生呢?从中医养生到道家养生都是中国养生学的瑰宝!想要养生保安康?想要祛病邪安五脏?看下面怎么说:呼
说到养生保健怎么能离得开传统养生呢?从中医养生到道家养生都是中国养生学的瑰宝!想要养生保安康?想要祛病邪安五脏?看下面怎么说:
呼吸吐纳六字决是由南北朝医家陶弘景据道家先人经济所归的,记录任《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如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距、呬,皆出气也。
”这是一种由六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修炼方法。
每一种呼气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以此牵动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有针对性的调整某一脏腑机能、祛邪安脏的目的。
预备式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注:采用顺腹式呼吸法,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将重心移至脚跟。
1嘘字功平肝气
嘘,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肋骨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冀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垂眼帘,尽量往下看),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