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的讲解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11
方程知识点整理归纳一、什么是方程方程是数学中用来描述两个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通常以字母表示未知数,通过解方程可以确定未知数的值。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表示为ax + b = 0,其中a和b 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通过移项和化简,可以求得x的值。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表示为:{ax + by = c{dx + ey = f通过联立方程组,可以求得两个未知数x和y的值。
四、二元二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二次方程组成,表示为:{ax² + by² + cx + dy + e = 0{fx² + gy² + hx + iy + j = 0通过联立方程组,可以求得两个未知数x和y的值。
五、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²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通过求根公式或配方法,可以求得x的值。
六、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形式,表示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和c是已知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或朝下的抛物线。
七、指数方程指数方程是形如aⁿ = b的方程,其中a、b和n是已知数,n是指数。
通过取对数或变换底数,可以求得未知数的值。
八、对数方程对数方程是形如logₐb = c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数,a是对数的底数。
通过换底公式或指数化对数,可以求得未知数的值。
九、三角方程三角方程是含有三角函数的方程,如sin(x) = a或cos(x) = b。
通过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公式,可以求得未知数的值。
十、解方程的方法解方程的方法包括移项、化简、配方法、因式分解、求根公式、换元法等。
根据方程的形式和已知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求解。
十一、方程的应用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经济、工程等领域。
通过建立方程模型,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运动问题、利润问题、等等。
小学解方程的知识点归纳
小学解方程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把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时要注意:把未知数项放在同一边,把常数项放在另一边,移项要改变符号。
如在等号的左边是“+”号,移到等式右边则要变成“—”号;在等号的左边是“—”号,移到等式右边则要变成“+”号。
3、解方程中经常用到的相关性质:
(1)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等式仍成立。
经典例题:
解方程 5(x-3)+20x-16=6(1-2x)。
解析:这道方程稍微有点复杂,首先把括号去掉,原方程可以转化成5x-15+20x-16=6-12x,现在等式两边都含有未知数x,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放左边,其他的数字放右边,转化成5x+20x+12x=6+15+16,经过化简得37x=37,x=1。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在五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解简易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解简易方程的方法以及解题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并进行详细归纳。
一、解方程的方法解简易方程,可以采用逆运算的方法。
逆运算是指将方程中的运算逆向操作,从而将未知数分离出来。
以下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解方程方法。
1. 逆向运算法逆向运算法是最常用且简单的解方程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逆向运算,将方程中的运算符号反向操作,从而求得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9,我们可以先对方程进行逆向操作,即将3减去,得到2x = 6。
然后再通过除以2的运算,即可求得x的值,x = 3。
2. 代入法代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方程方法。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数值代入方程中,从而求得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3x - 4 = 5x + 7,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数值代入,如将x = 2代入方程,得到3(2) - 4 = 5(2) + 7,简化计算后可得到准确的解。
二、解方程的难点在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难点归纳。
1. 消去系数问题当方程中存在系数时,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消去系数的操作。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两边同时乘以系数的倒数来消去系数,从而得到更简化的方程。
2. 分数运算问题当方程中存在分数时,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数运算。
这时需要注意分数的运算法则,如分数的相加减、相乘除等操作,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3. 多步运算问题某些方程可能需要进行多步运算才能求得未知数的值。
在进行多步运算时,需要注意每一步的运算过程和顺序,以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三、解方程示例以下给出一些解简易方程的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和难点。
1. 示例一2x + 3 = 9解法:首先将方程进行逆向运算,得到2x = 6然后通过除以2的操作,求得x的值,x = 32. 示例二3x - 4 = 5x + 7解法:将已知的数值代入方程,如将x = 2代入,得到3(2) - 4 = 5(2) + 7简化计算后可得到准确的解,x = -5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解方程的方法和难点。
初三解方程总结归纳初中数学中,解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问题。
解方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初三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解方程方法,下面我将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又称为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逆运算的方式,将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完全消去,从而得到未知数的值。
1. 相加消去法当两个方程的未知数系数或常数项相等时,可以通过相加消去法求解。
我们将两个方程相加,消去未知数的系数,从而得到解。
2. 相减消去法当两个方程的未知数系数或常数项相等时,可以通过相减消去法求解。
我们将一个方程减去另一个方程,消去未知数的系数,从而得到解。
3. 系数倍数法当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系数是另一个方程的系数的倍数时,可以通过系数倍数法求解。
我们将一个方程的系数与另一个方程的系数按比例相乘,从而得到新的方程,再通过相加或相减消去未知数的系数,从而得到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配方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和图像法等方法。
1. 配方法通过配方法,我们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从而求解方程。
具体步骤是将方程两边进行配方,消去平方项和常数项,得到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再通过开根号的方式求解。
2. 完全平方公式当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符合某个特定的条件时,可以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
完全平方公式为x = (-b ± √(b^2 - 4ac))/(2a)。
我们将方程的系数带入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得到方程的解。
3. 因式分解当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进行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式求解。
我们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找到使方程等于零的根,从而得到方程的解。
4. 图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方程的图像来求解。
通过观察图像,我们可以找到曲线与x轴相交的点,即为方程的解。
小学列方程的知识点归纳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列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使得问题求解更加具体和准确。
下面将对小学列方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什么是方程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未知数。
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例如:2x + 3 = 9其中,2x + 3 是方程的左边,9 是方程的右边。
二、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就是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确定未知数的值。
例如:2x + 3 = 9解方程的过程是将方程两边的数通过运算得出相同的结果,即 x = 3。
这样,方程就成立了。
三、变量与常量在列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变量和常量。
变量是可以变化的量,常量是不变的量。
例如:2x + 3 = 9其中,x 是变量,2、3 和 9 是常量。
四、方程的运算规则在列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运算规则。
1. 可以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例如:2x + 3 - 3 = 9 - 32. 可以对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数。
例如:2x × 3 = 9 × 33. 可以对等式两边同时进行交换。
例如:2x = 9 可以变为 9 = 2x四、列方程的步骤列方程的步骤一般为以下几个: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有清楚的理解。
2. 定义变量:根据问题确定未知数,用合适的字母表示,并设定其含义。
3. 建立方程: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条件和信息,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建立方程。
4. 解方程:使用运算规则,对方程进行运算,得到解。
5. 验证答案:将解代入原方程,验证是否满足等式。
五、实际应用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十分有用。
以下是列方程的一些实际应用场景:1. 钱数问题:如何计算多个人购物的总金额?2. 距离问题:两车同时从相距一定距离的地点出发,求相遇时的距离。
3. 计数问题:甲、乙两个班级总人数已知,甲班有几个男生,乙班有几个男生?4. 比例问题:甲班的学生数是乙班的两倍,求各班级的学生数。
初中数学解方程技巧归纳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解方程的常用技巧进行归纳。
1. 收集同类项在解线性方程时,经常会出现类似于2x + 4x = 30这样的表达式。
这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x的系数相加,从而得到一个更简化的表达式。
在这个例子中,2x + 4x = 30可以简化为6x = 30。
2. 使用逆运算解方程的过程就是通过运用逆运算,将未知数从等式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比如,如果一个方程中包含了加法运算,可以通过减法的逆运算来消去这个运算。
如果方程中包含了乘法运算,可以通过除法的逆运算来消去这个运算。
3. 借用变量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未知数。
这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来表示这些未知数的关系,然后利用问题中的条件列出方程,从而解出未知数的值。
这种方法被称为代数方法。
4. 整理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方程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处理方程。
例如,可以将所有未知数移到一个边上,常数移到另一边,使方程变为“未知数 = 常数”的形式。
5. 交叉相乘交叉相乘是一种常用的解二次方程的技巧。
当方程的形式为ax^2 + bx + c = 0时,我们可以使用交叉相乘的方法来求解。
具体步骤是:将方程变形为(x + m)(x + n) = 0的形式,然后解得m和n,进而得到x的值。
6. 利用等效和在一些求和问题中,方程可能涉及到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如1+2+3+...+n。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效和的方法,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解一个关于n的方程的问题。
例如,1+2+3+...+n = (n(n+1))/2。
7. 补全平方对于一些形如x^2 + bx的二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补全平方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具体步骤是:找到b/2,然后将方程变形为(x + b/2)^2 - (b/2)^2 = 0,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归纳让孩子掌握解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必备技能。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逆运算的原则来解题。
首先,我们要将方程中的变量系数和常数项分开,然后根据逆运算的原则,通过加减乘除等操作,将变量系数移到一个边,常数项移到另一个边,从而求得变量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我们可以先将常数项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 = 7 - 3,再将变量系数2移到等号右边,得到x = (7 - 3) / 2,最后计算得到x = 2。
这样就求得了方程的解x = 2。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来解题。
其中,求根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解法,使用起来相对简便。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根据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x = (-b ± √(b^2 - 4ac)) / (2a)。
例如,对于方程x^2 + 3x - 4 = 0,我们可以将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中,得到x = (-3 ± √(3^2 - 4×1×(-4))) / (2×1)。
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x = -4或x = 1。
这样就求得了方程的解x = -4或x = 1。
三、绝对值方程的解法绝对值方程是含有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解这类方程时需要考虑绝对值的正负情况。
一般来说,绝对值方程的解可以通过对绝对值等式和不等式进行分类讨论来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2x - 1| = 3,我们可以将绝对值等式分成两个方程来解,即2x - 1 = 3或2x - 1 = -3。
解这两个方程可以得到x = 2或x = -1。
五年级方程总结归纳方程在五年级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五年级方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方程。
一、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一种数学等式,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数,我们通过求解方程来确定未知数的值。
五年级的方程主要涉及一元一次方程,即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多种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解法。
1. 逆运算法逆运算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当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时,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的方法来求解。
逆运算就是将方程中的运算反过来进行,使得未知数独立出来。
例如,当方程为2x + 3 = 7时,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逐步计算得出x的值。
2. 图解法图解法是通过将方程转化为图形来求解。
我们可以将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分别表示为两条直线,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交点来得到方程的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图形较为敏感的同学,能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
三、方程的应用方程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五年级数学中,我们主要关注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问题解决通过方程求解,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有7个苹果,他要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我们可以建立方程7 ÷ 3 = x,通过解方程得到x的值,即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
2. 确定未知数方程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未知数的值。
有时候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无法直接得到某个数的值,通过建立方程并求解可以得到这个未知数的准确值。
例如:小华的年龄比小强大4岁,他们两人的年龄之和是18岁,求小华的年龄。
我们可以建立方程x + (x+4) = 18,通过解方程求得小华的年龄x。
四、方程的注意事项在解方程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解的合理性解出方程后,我们需要将解带入方程中进行检验,确保解的合理性。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解,但这个解在实际问题中并不成立,所以需要进行验证。
方程知识点整理归纳
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两个数学表达式之间的等价关系。
方程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纳:
1. 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已知条件和等式性质,求解未知数的值。
2. 方程的解法:常见的解方程的方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公式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等式的性质和代数运算规则,通过逐步化简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
3. 方程的应用:方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4. 方程的种类:根据未知数的个数和方程的形式,可以将方程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方程有不同的解法和特点。
5. 方程的解的性质: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解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例如唯一解、无穷多解、无解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代数方法进行证明和推导。
6. 代数运算规则: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
这些规则对于化简方程和求解未知数至关重要。
以上是关于方程知识点的一些整理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解方程不同类型的解法
1.牢记以下公式:
加数+加数=和因数×因数=积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
减数+差=被减数除数×商=被除数
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商=除数
2.不同类型的方程解法归纳
①x+a=b, ②x-a=b, ③ax=b, ④x÷a=b.
解x=b-a x=b+a x=b÷a x=b×a
以上四种类型可以直观的看出,a在左边是加法,挪到右边为减法;a在左边是减法,挪到右边为加法;a在左边是乘法,挪到右边为除法;a在左边是除法,挪到右边为乘法。
⑤ax+b=c ⑥ax-b=c ⑦a(x+b)=c ⑧a(x-b)=c
解ax=c-b ax=c+b x+b=c÷a x-b=c÷a x=(c-b)÷a x=(c+b)÷a x=c÷a-b x=c÷a+b 计算以上四种类型题时,⑤⑥把ax先当做一个整体⑦⑧把括号当做一个整体,按照①②③的计算方法进行第一步计算;第二步按照①②③④的相应步骤进行计算
⑨ a-x=b ⑩ a÷x=b ⑪ax+bx=c ⑫ ax+bx=c
x=a-b x=a÷b (a+b)x=c (a-b)x=c
x=c÷(a+b) x=c÷(a-b)。
知识归纳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与右边都是代数式.’2.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字母,而且必须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 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用x、y、z等表示未知数,用a、b、c等字母表示常数.4.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同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或a/m=b/m(m≠0)此外,等式还有其他性质:若a=b,则b=a,若a=b,b=c,则a=c5.与方程有关的一些概念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
6.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经适当变形后,总能变成形为ax=b(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方程叫—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注意a≠O这个主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7.关于移项(1)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2)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8.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顺序颠倒;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例1解方程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去中括号得去大括号得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化简为去中括号得去小括号得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3(x+2)=5x,①4x-3(a-x)=6x-7(a-x) ②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 的值.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4×3-3(a-3)=6×3-7(a-3),7(a-3)-3(a-3)=18-12,例3已知方程2(x+1)=3(x-1)的解为a+2,求方程2[2(x+3)-3(x-a)]=3a的解.解由方程2(x+1)=3(x-1)解得x=5.由题设知a+2=5,所以a=3.于是有2[2(x+3)-3(x-3)]=3×3,-2x=-21,例4解关于x的方程(mx-n)(m+n)=0.分析这个方程中未知数是x,m,n是可以取不同实数值的常数,因此需要讨论m,n取不同值时,方程解的情况.解把原方程化为m2x+mnx-mn-n2=0,整理得 m(m+n)x=n(m+n).当m+n≠0,且m=0时,方程无解;当m+n=0时,方程的解为一切实数.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解这类方程时,需要从方程有唯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例5解方程(a+x-b)(a-b-x)=(a2-x)(b2+x)-a2b2.分析本题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后产生x2项,但整理化简后,可以消去x2,也就是说,原方程实际上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将原方程整理化简得(a-b)2-x2=a2b2+a2x-b2x-x2-a2b2,即 (a2-b2)x=(a-b)2.(1)当a2-b2≠0时,即a≠±b时,方程有唯一解(2)当a2-b2=0时,即a=b或a=-b时,若a-b≠0,即a≠b,即a=-b时,方程无解;若a-b=0,即a=b,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例6已知(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199(m+x)(x-2m)+m的值.解因为(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m2-1=0,即m=±1.(1)当m=1时,方程变为-2x+8=0,因此x=4,代数式的值为199(1+4)(4-2×1)+1=1991;(2)当m=-1时,原方程无解.所以所求代数式的值为1991.例7 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1)=3x-2无解,试求a的值.解将原方程变形为2ax-a=3x-2,即 (2a-3)x=a-2.由已知该方程无解,所以例8 k为何正数时,方程k2x-k2=2kx-5k的解是正数?来确定:(1)若b=0时,方程的解是零;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零,则b=0成立.(2)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正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正数,则ab>0成立.(3)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负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负数,则ab<0成立.解按未知数x整理方程得(k2-2k)x=k2-5k.要使方程的解为正数,需要(k2-2k)(k2-5k)>0.看不等式的左端(k2-2k)(k2-5k)=k2(k-2)(k-5).因为k2≥0,所以只要k>5或k<2时上式大于零,所以当k<2或k >5时,原方程的解是正数,所以k>5或0<k<2即为所求.例9若abc=1,解方程解因为abc=1,所以原方程可变形为化简整理为化简整理为说明像这种带有附加条件的方程,求解时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可使方程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例10若a,b,c是正数,解方程解法1原方程两边乘以abc,得到方程ab(x-a-b)+bc(x-b-c)+ac(x-c-a)=3abc.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b[x-(a+b+c)]+bc[x-(a+b+c)]+ac[x-(a+b+c)]=0,因此有[x-(a+b+c)](ab+bc+ac)=0.因为a>0,b>0,c>0,所以ab+bc+ac≠0,所以x-(a+b+c)=0,即x=a+b+c为原方程的解.解法2将原方程右边的3移到左边变为-3,再拆为三个“-1”,并注意到其余两项做类似处理.设m=a+b+c,则原方程变形为所以即x-(a+b+c)=0.所以x=a+b+c为原方程的解.说明注意观察,巧妙变形,是产生简单优美解法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之一.例11设n为自然数,[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解方程:分析要解此方程,必须先去掉[ ],由于n是自然数,所以n与(n+1)…,n[x]都是整数,所以x必是整数.解根据分析,x必为整数,即x=[x],所以原方程化为合并同类项得故有所以x=n(n+1)为原方程的解.例12已知关于x的方程且a为某些自然数时,方程的解为自然数,试求自然数a的最小值.解由原方程可解得a最小,所以x应取x=160.所以所以满足题设的自然数a的最小值为2.练习四1.解下列方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a2(x-2)-3a=x+1;4.当k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3(x+1)=5-kx,分别有:(1)正数解;(2)负数解;(3)不大于1的解.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明确有哪些已知量,有哪些未知量,求什么,量与量之间有哪些相互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找出题目能够全部包含在内的相等关系.(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其他未知量,并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有实际意义,并写出答案,答案中应说明单位.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分析: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解:设某数为x,则有3x-2=x+4.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例2 文峰大世界国庆期间进行促销活动。
一件衣服标价198元,若以8折出售,仍可获利10%,则该商品的进货价是多少?分析:本题属打折问题。
学生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需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 利润=售价-进价;(2)商品实际卖了多少元?(3)商品的进货价是多少元?解:设商品的进货价是X 元。
根据题意得: 198×80%-X=10%X解之,得x=144答:商品的进货价是144元。
例3:大润发超市某商品的价格是按获利润25%计算出的,后因库存积压和急需加收资金,决定降价出售,如果每件商品仍能获得10%的利润,试问应按现售价的几折出售?学生讨论分析:首先应明确,获利是卖出价减去成本价,本题未给出成本价,可将成本价设为1,题目中获利25%是1×(1 + 25%),获利10%,1×(1 + 10%)。
降价是在获利25%的基础上的,若设现价按x 折售出,则现售价是()1125%100⨯+·x,但仍获利10%,可得方程。
学生上黑板解答: 解:设将决定按x 折出售每件商品。
根据题意得:()()1125%1001110%⨯+=⨯+·x化简方程125110.x = x =88 折扣数为88%答:应按现售价的八八折出售。
例4:南通江山化工厂合成某种材料需要三种原料,所需这三种原料的重比是2∶4∶9,问制成这种材料300千克,三种原料各需多少千克? 分析:题目中已知三种原料的配制比例为2∶4∶9,即三种原料分别占总重的2份,4份,9份,如果设其中的1份为x 千克,则三种原料的重分别为2x 千克,4x 千克,9x 千克。
因为合成材料为300千克,所以中得到相等关系是,三种原料的重量和= 配成合成材料的重量。
解:设其中1份为x 千克,则三种原料的重量分别为2x 千克,4x 千克,9x 千克。
根据题意,得:2x + 4x + 9x = 300 15x = 300 x = 20∴2404809180x x x ===,,答:需要的三种原料分别为40千克,80千克,180千克。
例5: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这个两位数的523,求这个两位数? 分析:关于数字问题,要明确代表每位上的数字的实际意义:如千位数字要乘以1000,百位数字要乘以100,十位数字要乘以10。
本题目是一个两位数,若知道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则这个两位数就能表出来。
因为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所以设十位数字为x ,则个位数字为x +2,这个两位数是()102x x ++,再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数值的数字和等于这个两位数的523”列出方程: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 ,则个位上的数字为x +2,所以这个两位数是()102x x ++。
根据题意,得:()()[]x x x x ++=++2523102·解得:x =4,x +=26()∴++=10246x x答:所求两位数是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