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归园田居
- 格式:pdf
- 大小:474.35 KB
- 文档页数:8
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第五单元《归园田居》。
本单元主要学习田园诗,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包括《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二》《归园田居·其三》等五首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诗组;2.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3. 学会通过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诗组;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田园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田园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诗组,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文:逐首讲解《归园田居》诗组,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归园田居》诗组,并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归园田居》诗组板书设计:归园田居田园风光诗人向往七、作业设计:1. 背诵《归园田居》诗组;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播放田园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田园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解诗文时,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实践练习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陶渊明的其他田园诗,了解其生平事迹,感受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归园田居说课稿1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以后继续学习诗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篇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
属于必读课。
本单元收录了《三峡》《短文两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绘自然山水景物的优秀诗篇。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美风光,理解诗人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通过《归园田居其三》的学习,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征,当是本诗的学习目标之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器具:多媒体投影四关于教学过程:(一)#教案#导语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 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创作背景三、诗歌原文及翻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田,实际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四、诗歌主题1.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2.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批判诗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句,将官场比作“尘网”,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官场束缚的厌恶,认为官场生活是一种失去自由的、违背自己本性的生活,批判了官场的黑暗、虚伪和压抑。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归园田居·其一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生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大家补充。
生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
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
生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生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
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
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生默读,交流词义。
3分钟后。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此诗,现在我们来进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读——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然后我让同学带表情和动作地朗读。
生读。
2分钟后生3:老师,我来读。
“种豆南山下”(平缓)“草盛豆苗稀”(两手摊开,做无奈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劳累无奈状,劳累,语气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做无奈状,语气低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甩头做无畏状)生鼓掌师:谁来点评生3的表现生5:基本上把握了诗歌的意思,有尴尬,有无奈。
我觉得语气还不够准确。
师:哪里?生5:最后一句应该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师:你来。
生5:读(语气坚定)师: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辛苦?生6:辞官高高兴兴来种田,结果是草比苗旺,尴尬;每天要披星戴月地劳动,辛苦。
生7:还有,草弄衣服,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很狼狈。
师:还有补充吗?(过了一会,没有)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生:慢慢品读生8:老师我读出了。
师:讲。
生8:“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是一个转折,“但使愿无违”是第二个转折。
生9:不是,这其实是一个转折,就是这些小的沾湿累的东西都不必在乎,只要自己的意愿没有违背。
生2:我同意生9的说法。
还有一个转折应该是在开头两句,在草比苗胜的现实情况下,陶渊明没有放弃而是早早起床,很晚才归来。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一、关于教材《归园田居》 (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 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 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
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 我们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 辞官归田,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 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 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以点代面。
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
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三、关于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 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 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 由此, 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的课文解读少①无适②俗③韵④,性⑤本爱丘山⑥。
(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野。
①少:指少年时代。
②适:适应,适合。
③俗:世俗、社会风气。
④韵:本性、气质。
⑤性:天性,本性。
⑥丘山:指田园、大自然。
)误落尘网①中,一去三十年②。
(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十三年。
①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
②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初做江州祭酒,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辞去彭泽令归田,一共十三个年头。
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
)羁鸟①恋旧林,池鱼②思故渊。
(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
①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儿。
②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①。
(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固守住愚拙本性重回故居园田。
①归园田:即回归园田居。
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
)诗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隐的缘起。
展示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爱丘山→落尘网→恋旧林→归田园。
方宅①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宅地四周土地十多亩,盖起草屋陋居八九间。
①方宅:住宅四周。
方,通“旁”,旁边。
)榆柳荫①后檐,桃李罗②堂前。
(浓绿的榆柳覆盖着后檐,香艳的桃李罗列在堂前。
①荫:覆盖、遮盖。
②罗:排列。
)暧暧①远人村,依依②墟里③烟。
(暮色苍茫中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村落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①暧暧:àiài,昏暗,模糊。
②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③墟里:村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①。
(狗在幽深的巷子里吠叫,鸡在桑树的顶端啼鸣。
①巅:顶端。
此两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
)户庭无尘杂,虚室①有余闲。
(庭院一尘不染,没有尘俗杂事,空静的房室十分安闲。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