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急腹症超声诊断--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69
急腹症影像学急腹症影像学1. 简介急腹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急症,常常需要紧急处理。
影像学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急腹症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2.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1 X射线检查X射线是最常用的急腹症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常规的腹部X射线检查可用于检测肠梗阻、肠扭转、腹腔积液等情况。
在检查中,患者需要保持站立或平卧,医生通过将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腹部进行拍摄,然后通过观察影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2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腹腔内脏器官的情况。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图像,医生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腹部肿块、囊肿、腹腔积液等异常情况。
2.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X射线的旋转扫描来多层次的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测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炎症、感染、肿瘤等。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肠梗阻、肠扭转等急腹症的影像学征象。
2.4 MRI检查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由于其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和多种成像模式的可选性,MRI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评估急性腹痛的患者时,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腹腔和盆腔结构的信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具体的病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 肠梗阻:在X射线胃肠道造影中可见肠道扩张、液平面和肠气囊。
CT扫描可以显示肠道扩张和肠壁增厚。
- 肠扭转:CT扫描可以显示扭转的肠管、肠壁增厚和肠系膜血管异常。
- 肠穿孔:X射线胃肠道造影中可见肠道的外溢、肠道积液以及腹腔气体。
CT扫描可以显示腹腔积液、腹腔气体和肠道壁的破裂。
儿童急腹症的超声诊断方法与技巧小儿胃肠道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其急腹症与成人有很大差别。
首先小儿肠管长度相对成人长,婴儿期小肠系膜较狭长,活动度大,容易发生肠扭转、疝和肠套叠等。
其次,幼儿的回盲瓣相对较弱,富含细菌的肠液有可能逆流入回肠而发生炎症,小儿肠粘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也容易透过病原微生物及炎性因子而迅速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
再次,小儿阑尾的位置常不典型,阑尾炎症时腹痛症状不典型。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
临床有阵发性腹痛、便血及肿块三者存在即可确诊。
但值得注意的是肠套叠发病年龄小,小儿哭闹,腹部触诊不满意,摸不到肿块时,临床表现就很难与不典型的菌痢进行鉴别。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高频探头在小儿腹部诊断中的应用,超声能很好地实时显示肠套叠的部位及肠管梗阻的程度,加之超声检查的无创性,近年来已成为诊断肠套叠的首选。
超声显像可见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
另外与肠套叠需要鉴别还包括过敏性紫癜和美克尔憩室溃疡出血,详细询问病史,观察体征,注意典型皮疹,关节肿痛症状及便血量多少,加之辅助检查就不难确诊了。
儿童急腹症是常见病,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或哭闹异常,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变化较多,临床是否能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诊断,关系到患儿的预后及生命安全,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凭借其安全、无创、方便、实时操作的优点,可作为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但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患儿病情。
1.儿童急腹症超声诊断方法。
仪器为飞利浦HDII,探头频率(3.5—5.0)MHZ和(5-12)MHZ,患儿平卧位,腹部按常规多切面扫查,盆腔检查部分患儿膀胱无法充盈,必要时使用经阴道探头腹部探查,重点检查肠管情况及腹盆腔内异常回声包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腹腔积液等。
2.鉴别诊断患儿急腹症阑尾炎、肠套叠属于较常见疾病,卵巢扭转,卵巢疝属于较少见的女童急腹症。
急腹症教案-(多场景)教案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教学目标1.理解急腹症的概念、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
2.掌握急腹症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防治。
3.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能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二、教学内容1.急腹症的定义与病因急腹症是指发病急骤、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炎症、梗阻、穿孔、出血等。
2.急腹症的分类与临床特点急腹症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创伤性等类型。
感染性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非感染性急腹症包括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创伤性急腹症包括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开放性损伤等。
3.急腹症的诊断方法诊断急腹症的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重点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症、优缺点及临床意义。
4.急腹症的治疗原则急腹症的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包括止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手术治疗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5.急腹症并发症的防治急腹症并发症包括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防治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急腹症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防治。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与治疗。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急腹症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2学时2.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急腹症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讲解:讲解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防治。
(3)案例分析:分析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急腹症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急腹症的超声诊断急腹症;超声诊断超声波在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除部分典型患者,如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伤性腹内脏器破裂出血等,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直接决定手术外,大部分患者需借助各种检查手段来帮助确诊。
而超声波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超声波不仅能确立疾病的性质,还能对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其并发症进行判断。
但超声诊断急腹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常无明显直接的特异性声像图,因胃肠气体较多时影响腹部某些部位的显示,胆总管中下段、胰腺等处的小病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故有待进一步摸索提高。
现就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在超声诊断中的特异性声像图表现做出归纳、分析。
1 胆石症结石可发生在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胆石症的急性腹痛常因结石梗阻后引起。
不管结石在什么部位,无论是单个或多发,其超声的基本声像图为:强光团伴声影,结石远端的胆管可扩张或胆囊肿大,胆囊结石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2 急性胆囊炎其超声表现为:胆囊肿大,轮廓模糊,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且呈双边影,甚至于壁周边呈现液性暗带,胆囊穿孔或将要穿孔时周围出现局限性片状暗区,胆囊腔内透声差,可见漂浮的光点,常伴有结石、蛔虫、肿瘤或出血等声像图,超声莫菲征阳性。
3 胆道蛔虫病其超声表现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道内可见平行强光带,呈“=”状,活体蛔虫可见蛔虫蠕动、卷曲、退缩等活动图像。
易引起胆道感染,日久可形成结石核心。
4 急性胰腺炎其超声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形体轮廓欠清晰,内部光点增粗,分布欠均匀,单纯性、水肿型胰腺炎回声低,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内部回声强弱不均或出现局灶性暗区,假性囊肿或脓肿时见胰床区明显的囊性包块。
5 急性阑尾炎正常的阑尾显示较难,超声波对阑尾炎的诊断取决于阑尾的部位、类型及肠道气体的多少及分布。
正常部位的化脓性阑尾炎,肠道气体较少见时,阑尾增粗,壁增厚,形态轮廓较模糊,阑尾周围为低无回声,甚至出现包块回声,有的患者盲肠腔内可见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