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章(1—2节)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6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双选)以下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B.每种蛋白质都有20种氨基酸组成C.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P、Fe等元素D.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项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B项错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或Fe等元素,C项错误;一条或几条肽链以一定方式盘曲折叠所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即为蛋白质,D项正确。
【答案】AD2.下列物质中哪些一定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①胰岛素②生长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体⑤抗原⑥生长激素A.②⑤⑥B.③④⑥C.①④⑥ D.①③⑤【解析】双缩脲试剂能与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等发生紫色反应。
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正确。
【答案】 C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C、H、O、N、P五种元素B.所有的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C.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D.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解析】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很多重要的蛋白质还含有P、S两种元素,有的也含微量的Fe、Cu、Zn等元素,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些激素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等,但也有些激素如性激素等不是蛋白质,B项错误;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C项错误;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D项正确。
【答案】 D4.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的化学元素及含量如下表所示,该物质最可能是( )A.核酸 B.脂肪C.糖类 D.蛋白质【解析】核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项错误;脂肪和糖类都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B、C项错误;所有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有些蛋白质含有S、Fe 等元素,该化合物含有Fe元素,最可能是血红蛋白,D项正确。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目标聚焦1.以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3.比较清水、缓冲液、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理解概念|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稳态的实例——体温的日变化规律:①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②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__℃。
③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__℃。
(2)内环境稳态:①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②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①实例:a.血糖含量和氧含量保持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b.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c.渗透压相对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d.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
②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⑤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值为纵轴,画出各次实验中pH 变化的曲线(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pH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动。
|过程评价|1.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3.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4.稳态的动态变化与机体的正常代谢有关()5.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6.由于机体具有调节能力,所以无论环境的变化多么剧烈,都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答案 1.√2× 3.√ 4.√ 5.√ 6.×|科学思维|★稳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稳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学习目标 1.简述物质运输的几种形式。
(重点) 2.分析植物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难点) 3.理解物质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
(难点)一、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 1.穿膜运输(1)被动运输⎩⎪⎨⎪⎧单纯扩散⎩⎨⎧运输方向:分子密度高→分子密度低实例:水分子、脂溶性小分子协助扩散⎩⎨⎧运输方向:分子密度高→分子密度低条件:需载体实例: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主动运输①基本条件⎩⎨⎧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协助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②实例:无机盐离子通过细胞膜。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2.膜泡运输(1)被运输的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2)运输方式图1 图2①图1所示运输方式:内吞。
a .过程: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与细胞膜结合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b .主要类型: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②图2所示运输方式:外排。
过程:大分子分泌物等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
二、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结构基础:渗透系统发生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两个溶液体系具有浓度差2.半透膜 (1)过滤膜 ①特性:物理性。
②物质分子能否通过的影响因素:分子的直径。
(2)选择透过性膜 ①特性:生物性。
②物质分子能否通过的影响因素:生命活动的需要与否。
三、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存在形式及作用 1.含量水在细胞中含量最高。
2.存在形式⎩⎨⎧自由水:与细胞的代谢有关结合水:与细胞的抗逆性有关3.作用(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各种代谢反应的介质。
(2)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
四、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2)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实验步骤撕取表皮:用刀片在紫色较深处划一方框,在其边角处用 镊子挑起表皮,并用镊子夹住一边撕取表皮 ↓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撕下的表 皮在水滴上展开,盖上盖玻片↓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看到⎩⎨⎧a.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b.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绘图:↓滴加蔗糖溶液吸水纸吸引↓镜检:高倍镜观察⎩⎨⎧a.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b.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绘图:↓ 清水吸水纸吸引↓镜检: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发生的变化⎩⎨⎧a.中央液泡逐渐胀大,紫色变浅b.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运输?提示: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物质运输动力都是物质浓度差,即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属于单糖的是( )①葡萄糖②乳糖③脱氧核糖④淀粉⑤麦芽糖A.①②B.③④C.②⑤D.①③解析:②乳糖是二糖;④淀粉是多糖;⑤麦芽糖是二糖。
答案:D2.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下列属于磷脂的生理功能的是( )A.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是构成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D.具有保温、缓冲、减压等作用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动物体内的脂肪还具有保温、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答案:B3.汉堡包的制作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菜中的纤维素经消化分解可被人体吸收B.面包中的淀粉进入口腔可以先被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C.鸡蛋中的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D.鸡胸肉中含有的动物多糖——糖原可被人体直接吸收解析: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被消化分解,A项错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B项正确;鸡蛋中的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水分,C项错误;动物多糖——糖原必须被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D项错误。
答案:B4.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②麦芽糖、乳糖、蔗糖的组成中均有葡萄糖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麦芽糖的组成为2分子葡萄糖,乳糖的组成为1分子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蔗糖的组成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所以①②正确;蔗糖无还原性;纤维素、几丁质不是储能物质。
答案:A5.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答案:D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都有甜味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糖类物质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解析:纤维素、淀粉等没有甜味。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课后·训练提升一、选择题1.水池内某种藻类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缓水池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下列哪种结构最可能是该物质直接作用的目标?() A.高尔基体 B.核糖体C.液泡D.线粒体答案:B2.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可水解自身的生物大分子,供细胞急需。
在此过程中起积极作用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核糖体答案:C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可水解自身的生物大分子,供细胞急需。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B.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D.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答案:B解析:核糖体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有的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着于内质网上。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由内质网合成。
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分别分泌唾液淀粉酶和消化酶,分泌蛋白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两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较多。
4.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②维持细胞形态,支撑细胞器③分布于所有细胞中④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①错误;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支撑细胞器方面起重要作用,②正确;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原核细胞没有,③错误;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④正确。
5.研究人员分别对蓝细菌和酵母菌进行各种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见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你认为该研究人员对蓝细菌和酵母菌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A.蓝细菌B.酵母菌C.都正确D.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含叶绿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无叶绿体,有线粒体。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的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的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第1课时教室教学,第2课时实验室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长白山二高中 高一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导学案 2012 年8月10日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 1 页 共1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导学案当堂检测练习答案: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7CBCCCAB
8.(1)组织细胞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pH
(4)物质交换 养料 氧 废物
第2节导学案当堂检测练习答案:
一.1 年龄 性别 不同 变化 37℃ 2.成分 理化特性 调节作用 器官 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二.1.基础 稳态失调 尿毒症 2.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系统 异物 外来病原微生物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三.体温 酸碱度 催化 能量
四.1—11 ABCDB DBCCD B
12.⑴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3)d 、a a 、d
能量酶++−→−++O H 12CO 6O H 6O 6O H C 22226126 (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
(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生物必修1第一、二章检测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2.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3.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4.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5.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6.下图表示细胞中的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种有机物,下列列出这5 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核苷酸 B.DNA C.RNA D.蛋白质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C.核糖、葡萄糖、糖原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9.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只由蛋白质调节B.多糖是植物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C.干种子因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D.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10.下列活动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的是()A.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B.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1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功能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1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就是蛋白质B.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有200种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包括C、G、A、T、UD.促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酶也是蛋白质13.经化学分析后断定某物质不含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A.叶绿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纤维素14.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禽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 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C.碱基、葡萄糖、磷酸、甘油、脂肪酸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15.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DNA16.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蛋白质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17.已知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18.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B.酪氨酸的氨基多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精氨酸的羧基多19.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 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mL 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A.砖红色B.无色 C.蓝色 D.紫色20)21()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B.SARS病毒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D.动物中的肝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22.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23.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B.用吡罗红染料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苏丹Ⅳ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斐林试剂25.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因是:蛋白质中有肽键,而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
文昌华侨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生物必修3文科测试题(一)
时间60分,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总分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2分,第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每小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 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下丘脑 C .小脑 D .大脑皮层 3.人的皮肤表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
A. 组织液
B. 淋巴
C. 血浆
D. 组织液和血浆 4.夏天的某一天,环境温度达到40摄氏度,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使用空调来降温某人从40摄氏度的街道走进20摄氏度的商场内时,他的体温变化是( ) A 、在街道上是40摄氏度,在商场内是20摄氏度 B 、在街道上接近40摄氏度,在商场内接近20摄氏度
C 、在街道上高于30摄氏度,在商场内低于30摄氏度
D 、在街道上和商场内都保持37摄氏度左右
5.体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动物是( ) A .蚯蚓 B .草履虫 C .蜗牛 D .水蚤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A .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7.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
A .传出神经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感受器 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9.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间接的,必须经过( ) A .组织液 B .内环境 C .体液 D .血浆
10.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
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
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
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3.人体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14.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15、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1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7、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 B.氨基酸 C.呼吸氧化酶 D.组织胺
18、以下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19.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是一种反射活动。
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含羞草小叶被触碰后合起 B.飞蛾从黑暗处扑向火堆
C.草履虫远离盐水的不利刺激 D.小曼看到老鼠发出尖叫声
20.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1.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共7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以上B、C、D构成_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22.(12分)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 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
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
23、(每空1分,共14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中的B 是。
(2)缩手反射时,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是:感受器
传出神经
(3)如果图甲中的a受到损伤,其他结构正常。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会出现的现象是虽然有,但肌肉。
(4)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
(4)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可见“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5)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比较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刺激b处,肌肉。
24、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共8分)
(1)激素A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
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
式是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
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
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
这种
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B势是___________。
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
25、如图为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共9分)
(1)请用“+”(促进)或“-”(抑制)表示图中A、B、C、D四处的作用性质。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