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的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
火针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摘要】火针疗法独特,对许多疑难杂病疗效甚好,且具有易于操作,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见火针应用广泛,效果好,又认真研读了《针灸大成?火针》篇,并结合临床跟师心得,现将所得心得会体作出总结。
【关键词】火针;临床应用火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后来明代的高武著写的《针灸聚英》详细地记录了火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唐代孙思邈才将其命名为“火针”[1]。
火针针体纤细,疼痛感少,操作方便故临床应用广泛,现笔者结合《针灸大成?火针》原文与临床跟师总结出如下五点:1烧针要红必须多次用针蘸麻油在灯上烧得通红(烧时针头必须低),关于火针的烧针,原文中道: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笔者认为,在火针操作过程要达到“红”的要求,与操作时烧针方式紧密相关。
现如今烧针,一般均采用酒精灯加热方式。
因为火焰外焰温度高,烧针往往在外焰进行。
但通过观察后可发现,火焰的上下间距大于左右间距,这种间距的不同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最大烧针长度范围。
因此,如果是采用点刺(或浅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浅,相应的需烧红针体部份不长,故可持针于左右间距进行烧针,即为平烧。
若采用深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需求深,用平烧的方法不能满足进针深度的条件,则应在上下间距进行烧针,即为斜烧。
但斜烧存在一缺点即为易致烫手,且烧时针头应朝下,以免蘸取的麻油顺着针流到手上烫手。
因此,浅刺可用平烧或斜烧,深刺应用斜烧。
有医者言:对于斜烧烫手者,可备用与穴位数等同的火针支数,针一处用一支,这样即可避免一支火针反复加热灼手之弊[2]。
笔者认为先将火针备齐,再统一施以针数,此法有失偏颇,因为在施针过程中针体温度难免会散失,因而会失去火针针体上的温热效应,这也与原文中“红”的标准相违背。
而《针灸聚英》又言“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医者取针用时,针应在火焰之中加热,而不能由他人将烧红之针取出,递与医者,道理同上。
火针治疗皮肤病的原理
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的原理在于通过燃烧特定的植物材料,将产生的热烟熏烤患处,以达到疗效。
这种疗法源于中医理论,认为皮肤疾病是由内部体液紊乱导致的,通过火烟的烘烤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皮肤病症状。
火针治疗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如艾草、柏叶等,并燃烧使其产生热烟。
然后,将产生的烟熏烤患处,通常是皮肤表面的特定穴位或病变部位。
在烟的作用下,患者会感受到热烟渗透皮肤,并渐渐消散。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适当的按摩或其他辅助治疗,以加强疗效。
火针疗法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首先,火烟的热力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加速废物的排泄,有利于改善皮肤病的炎症和水肿症状。
其次,烟中的活性物质可能对皮肤有一定的杀菌和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病理性炎症的发生。
最后,火针治疗也可能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从而影响皮肤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火针治疗仅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对于其他类型的皮肤病可能无效,甚至会加重病情。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仔细评估,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火针治疗皮肤病:优势与挑战一、引言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
目前,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火针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优势与挑战进行探讨。
二、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优势1.独特的作用机理火针疗法通过将特制的针具在火上加热后,迅速刺入皮肤病的患处,利用高温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以达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
火针疗法既能温通经络,又能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对皮肤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2.适应症广泛火针疗法适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
尤其是对一些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火针疗法能起到其他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3.安全性高火针疗法操作简便,治疗过程中无药物副作用,不会产生抗药性。
相较于药物治疗,火针疗法更加安全,适合长期治疗。
4.疗效显著临床实践证明,火针疗法治疗皮肤病具有显著疗效。
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火针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甚至痊愈。
5.无创伤、无痛苦火针疗法治疗皮肤病时,针具刺入皮肤的速度极快,瞬间完成,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且火针治疗后,局部皮肤不会留下疤痕,不影响美观。
三、火针治疗皮肤病的挑战1.技术要求高火针疗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熟练的针刺技巧,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火针疗法的治疗时机、频率等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这对医生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
2.治疗周期较长火针疗法治疗皮肤病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需要坚持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然而,部分患者对火针治疗的信心不足,容易在治疗过程中放弃,影响治疗效果。
3.研究证据不足尽管火针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关于火针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证据仍相对不足。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火针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普及程度有限相较于药物治疗,火针疗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火针加艾灸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火针配合艾灸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方法26例褥疮患者(37处疮面)常规换药基础上选取火针烧至局部通红点刺、艾灸,辅以增强营养,心理抚慰。
结果火针加艾灸结合护理综合治疗后,其中痊愈30处,显效4处,有效2处,无效1处,总有效率为97.3%。
结论火针配合艾灸临床效果明显、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火针;艾灸;褥疮褥疮也叫席疮、压力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组织受压缺氧及供血循环不良而导致的局部组织破损,溃烂坏死。
中医则认为该病多因久卧于榻、气血虚衰、血行不畅所致。
本病常见于截瘫、昏迷及半身不遂的肢体活动受限患者,疮面多发于枕、肘、腰骶、肩胛、股骨大转子和足跟等易受压和摩擦的骨骼突起处。
皮损一般早期表现为紫色片状斑痕,进而溃烂、坏死、溃疡,不易愈合。
作者于2013~2015年采用火针配合艾灸治疗Ⅱ~Ⅳ度褥疮患者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2015年收治的26例褥疮患者,男15例,女11例,其中Ⅱ度褥疮21例,Ⅲ度褥疮3例,Ⅳ度褥疮2例;分布于腰骶处30处,双足跟处4处,股骨大转子处2处,肩胛处1处。
最大疮面15 cm×7 cm,最小疮面5 cm×4 cm。
1. 2 褥疮分度标准[1] ①Ⅱ度:病变表皮见红肿水疱,浅层真皮组织坏死,皮肤受损。
②Ⅲ度:病变处进一步破损、溃烂,皮肤损伤筋膜剥离可达深层病变。
③Ⅳ度:病变涉及深筋膜与肌肉,组织破坏至骨质,开口小,状如烧瓶。
1. 3 治疗与护理方法1. 3. 1 火针治疗Ⅱ~Ⅲ度患者先局部使用0.9%生理盐水冲洗破溃创面,擦掉炎性分泌物,然后用0.5%碘伏消毒患处,手持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针尖通红,疾速点刺病灶,深度约4~7 mm,均匀点刺局部创面数针。
Ⅳ度褥疮在无菌操作下,刮拭掉表面坏死腐肉,用3%双氧水清洗,继而再用0.9%生理盐水冲洗,局部0.5%碘伏消毒患处后进行火针焠刺。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火针放血疗法是在传统火针基础上加以改良的一种针法,其操作方法为在火针点刺基础上,拔罐加以放血。
此法操作便捷,见效快,有深透的温热刺激作用,有温阳化气之功,对瘀血型腰痛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火针放血瘀血腰痛腰痛是指以外感、内伤或闪挫、跌打损伤致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挛急或失于濡养而引起的腰部发生疼痛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以下腰、腰骶、骶髂或臀部疼痛不适、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腰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证候,诸如:妇科、精神症状引起的腰痛和腰部软组织的劳损,以及外伤、脊柱病变乃至内脏病变等。
它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80%的成年人受过腰痛困扰[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运动时间减少,腰痛发生率进一步增高。
因此简便、有效、低廉的治疗腰痛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今年跟师罗玲副教授门诊,发现火针放血对于治疗瘀血型腰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遂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腰痛在中医属痹症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
”说明腰痛在临床上常受风寒湿三气的困扰。
腰部为人体支柱与活动枢纽,人体三阴三阳经脉,奇经八脉皆从腰部而过。
无论外感、内伤,长期久病邪气客于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瘀血痹阻于络,而发瘀血腰痛,因此瘀血阻络在腰痛病因病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瘀血为有形之实邪,故其疼痛特点为①痛有定处且疼痛拒按,按则疼痛加剧。
②疼痛昼轻夜重。
因瘀为寒邪,得阳始运,白天阳气运行脉中故气血运行较通畅,故疼痛稍轻;夜晚阳气潜伏,阴气较盛,气血运行受阻,故疼痛加重[ ]。
③变化多端。
瘀血可以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症状多样。
且瘀血日久,可郁而生热,热甚则可伤阴。
或痰瘀久痹于经络,使经络肌肉失于濡养,阳气虚衰而生寒。
《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在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多者相加形成恶性循环,迁延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