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古代史清朝时期共9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53 MB
- 文档页数:96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本系图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教学 >> 正文《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64 | 更新时间:2006-9-18 | 文章录入:webwalker | 【字体:小 大】中国通史(古代部分)课程大纲及参考书目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作为全校通选课,授课对象是非历史系本科生。
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
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占40﹪,要求在课下阅读中国古代史学术书籍,并完成书评一篇。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2006年教材: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号:02132750课程名称: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学分:2.0教师:叶炜时间:周三 11-12(19:10-21:00) 9月13日第一讲、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多元的古代社会9月20日第二讲、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9月27日第三讲、秦始皇及其遗产10月11日第四讲、西汉从无为走向全盛10月18日第五讲、从统一到分裂10月25日第六讲、门阀社会及其解体11月1日第七讲、回归大一统:承上启下的隋唐时代11月8日第八讲、唐文化圈的形成11月15日第九讲、“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11月22日第十讲、骑马民族国家:辽、金、元11月29日第十一讲、明代的政治与制度12月6日第十二讲、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形成12月13日第十三讲、专制文明之巅12月20日复习12月27日考试参考书目: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2016.0615北京大学对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及其启示文 / 郭鹏摘要:北京大学作为第一个整理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学术机构,在整理过程和方法方面集科学化和专业化于一身。
这对于明清档案的保护和近现代档案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文章以现存的大量档案和史料为研究基础,详细描述了北京大学师生对于保护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贡献、整理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式,探讨了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档案分类;北京大学国学门中图分类号:K092;G2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6-0015-03明清档案的发现和整理,与同时期的殷墟甲骨、敦煌经卷、战国秦汉竹简被合称为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资料的四大学术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中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是其中的重要一类,指清代内阁大库中保存的明清档案以及大量的书籍。
它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真实的历史状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广泛的参考意义。
这批珍贵的档案自清末民初就历经波折,聚散移徙。
直至1922年,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多方奔走,历史博物馆才将留存的一部分档案拨给北京大学进行整理。
为此,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专门成立了“清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即后来的“明清史料整理会”,以下简称“档案整理会”),对这批档案进行保护和整理。
在这一事件中北京大学师生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保护档案意识以及在后期整理过程中做出的探索性实践,对现代档案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北京大学国学门的师生整理档案的场景 图2 为初步整理后的档案一、几经波折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终移交北京大学收管二十世纪20年代,历史博物馆卖出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在社会上流散,引起了学术界对这批档案的极大关注。
作为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术机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得知历史博物馆还保存有一部分由内阁大库移出的档案之后,主任沈兼士立即向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报告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