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格式:docx
- 大小:19.91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中毒情况: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30年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致害原因:二氧化硫进入肺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中毒情况: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发生时间及地点:1943年5—10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致害原因:石油工业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在强大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多诺拉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烟雾及二氧化硫中毒情况:四天内43%的居民患病,20余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多诺拉镇致害原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化物附着在烟尘上,被人吸入肺部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中毒情况:四天内死亡4000人发生时间及地点: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致害原因:硫化物和烟尘生成气溶胶被人吸入肺部水俣事件主要污染物:甲基汞中毒情况:截至1972年有近200人患病,50余人死亡,20多个婴二生出来神经受损发生时间及地点:1953年—1961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致害原因:工厂含甲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海鱼体内含甲基汞,当地居民食鱼而中毒四日事件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煤尘等中毒情况:500多人患哮喘病,有30余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55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致害原因:烟尘及二氧化硫被人吸入肺部米糠油事件主要污染物:多氯联苯中毒情况:受害者达万人以上,死亡近20人发生时间及地点:196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府致害原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污染物:镉中毒情况:截至1968年有300人患病,有100多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31年—1975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致害原因:食用含镉的米和水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中毒情况: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30年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致害原因:二氧化硫进入肺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中毒情况: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发生时间及地点:1943年5—10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致害原因:石油工业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在强大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多诺拉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烟雾及二氧化硫中毒情况:四天内43%的居民患病,20余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多诺拉镇致害原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化物附着在烟尘上,被人吸入肺部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中毒情况:四天内死亡4000人发生时间及地点: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致害原因:硫化物和烟尘生成气溶胶被人吸入肺部水俣事件主要污染物:甲基汞中毒情况:截至1972年有近200人患病,50余人死亡,20多个婴二生出来神经受损发生时间及地点:1953年—1961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致害原因:工厂含甲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海鱼体内含甲基汞,当地居民食鱼而中毒四日事件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煤尘等中毒情况:500多人患哮喘病,有30余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55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致害原因:烟尘及二氧化硫被人吸入肺部米糠油事件主要污染物:多氯联苯中毒情况:受害者达万人以上,死亡近20人发生时间及地点:196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府致害原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污染物:镉中毒情况:截至1968年有300人患病,有100多人死亡发生时间及地点:1931年—1975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致害原因:食用含镉的米和水。
八大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与危害八大公害事件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主要指: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滨西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是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落衫叽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染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5.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6.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7.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8.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1977年,生活在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事件回顾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使当地65岁以上近400人死亡,一般人的眼睛,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的粘膜都受到刺激,出现红肿,流泪,喉痛,胸痛和呼吸衰竭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等现象,家畜也同时患病,橡胶制品老化,汽车和飞机的正常运行都严重受阻,郊区的玉米、蜜柑、烟草、葡萄等作物与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仅葡萄一项就减产30%,65000公顷的松林约62%受害,29%干枯。
延伸阅读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
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又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 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
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
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臭氧、PAN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毒物产生过程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
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O3)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
以后F. W. 温特发现臭氧与不饱和烃(如汽车废气中的烃类)的化学反应产物跟洛杉矶烟雾有相同的伤害效应。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矾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然而好景不长,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
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 H)化合物,3O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
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事故档案:当年(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吨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
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美元。
1971年,日本东京发生了较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一些学生中毒昏倒。
与此同时,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此后,日本一些大城市连续不断出现光化学烟雾。
日本环保部门经对东京几个主要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调查后发现,汽车排放的CO、NOx、HC三种污染物约占总排放量的80%。
1997年夏季,拥有80万辆汽车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也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光化学烟雾的作用,迫使政府对该市实行紧急状态: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影院歇业,孩子、孕妇和老人被劝告不要外出,使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处于“半瘫痪状态”。
在北美、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光化学烟雾指的是一系列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化学品。
它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是因为它们由最初的污染物质光解而产生的。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属于大气中二次污染物。
经过研究表明,在60N(北纬)~60S(南纬)之间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3~4小时后达到最大值。
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汽车油耗增高,污染控制水平较低,以致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
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汽车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的潜在危险。
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第一篇: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当我们中国人在于雾霾战斗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其实我们不过是正在走过欧美国家人民曾经走过的路,遭受着他们曾经遭受过的罪,而和我们远隔重洋的美国人,早就和雾霾搏斗50多年了。
在整个视频里,柴静试图直截了当地回答一个问题:治理雾霾,到底该怎么办?柴静把矛头指向两个方面:尾气和煤炭,她也拿两个地方做标本:洛杉矶和英国——前者曾发生光化学污染,而后者的“伦敦雾”闻名世界。
关于洛杉矶,它“摊大饼”的城市规划堪称失败,1970 年以来私家车数量增长了 3 倍——但洛杉矶的尾气排放却削减了 75%。
这里要求每辆柴油车安装 DPF 颗粒过滤器,否则罚款 1000 美金,DPF 过滤器能过滤排放物中 99% 的颗粒物。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严格执法能管住 90% 的人。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美国人与雾霾斗争,都做了什么。
柴静在片子中提到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当时甚至有些人把污染的洛杉矶空气装进罐子出售,当然这是个恶作剧,但这些罐子一直在警示者美国人民空气污染的危害。
图片: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截图现在在洛杉矶博物馆中收藏的洛杉矶雾霾的罐头曾经,烟尘,是繁华富庶的象征。
曾经,雾霾,是大城市的标记美国,这个工业强国自然也经历过这个。
一位美国作家这样描述了1861年西弗吉尼亚的钢铁城威灵(Wheeling)的生活:“这个城市最特别的是烟。
它们阴沉沉地从钢铁厂高大的烟囱中涌出来,在泥泞的街道上黑黑的、油腻地沉淀下来……给房屋的正面、枯萎的白杨树和路人的脸上披上了一层油烟的外套。
烟尘,无处不在!……从后窗望去,我能看到……人类生命缓慢前行,……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呼吸着那些有害于精神与肉体的、充满着雾、油,以及黑烟的空气。
”在美国,人们最开始用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是侵权法,这种传统而古老的普通法中有一个概念,叫公共侵害(public nuisance),受害者通过此向对烟尘制造者提出索赔要求。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然而好景不长,从1943年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
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洛杉矶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00多吨氮氧(NO 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
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一、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事件简介地点: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时间:20世纪初开始,1970年达到顶峰危害: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2.原因分析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O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
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3.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二、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事件简介地点: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时间:1948年10月26-31日危害: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
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
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一团浓重的黄色烟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人们走在大街上,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公共汽车靠打着的手电筒带路缓缓前行;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
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这短短的几天里,就有4000多人被黄色烟雾夺去生命。
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20世纪50年代,伦敦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很多,居民生活取暖也主要以煤为主。
当时,伦敦市区烟囱林立,昼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大量烟雾。
1952年的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加上几天来,伦敦地区"风平浪静",空气静止不动,而数十万个烟囱却依然喷云吐雾地释放着滚滚浓烟,致使烟雾越积越多,每立方米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比平时高出6倍,颗粒污染物浓度比平时多9倍,空气变成了毒气,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其实,从历史上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出现过二氧化硫污染现象。
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严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据统计,自1948年到1962年,伦敦地区共发生过8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美誉",其实在"美誉"下,伦敦人有一种难以启齿的苦衷,因为"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
严重的煤烟污染,不仅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而且给英国的一些珍贵文化遗产,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迹。
凡到过爱丁堡的人都知道,这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建筑宏伟,风格多样,堪称英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然而,徜徉在爱丁堡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蒙着一层黑黑的污迹,整个城市显得暗淡无光。
据称,这些烧煤时代留下的黑色痕迹,现在已无法清除,成为伦敦永久的遗憾。
[课外阅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前面临海,背后靠山。
原先风光优美,常年阳光明媚,一年只有几天下雨,气候温和。
美国电影中心——好莱坞就设在它的西北郊区。
洛杉矶南郊约100公里处的圣克利门蒂是美国西部白宫。
但是,自从1936年在洛杉矶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洛杉矶已成为美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海港,工商业的发达程度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
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洛杉矶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就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
到70年代,汽车增加到400多万辆。
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每条公路通行的汽车每天达16.8万次。
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当时所用汽车为含四乙基铅的汽油)。
这些排放物,在阳光的作用下,特别是在5月份至10月份的夏季和早秋季节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
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
从地形来说,洛杉矶地处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口袋形地带之中,只有西面临海,其他三面环山,形成一个直径约50千米的盆地,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缓慢。
虽然在海上有相当强劲的通常都是从西北方吹来的地面风,但此风并不穿过海岸线。
在海岸附近和沿着近乎是东西走向的海岸线上吹的是西风或西南风,而且风力弱小。
这些风将城市上空的空气推向山岳封锁线。
还有另一个因素促使逆温层的形成。
沿着加利福尼亚洲海岸向南方和东方流动的是一股大洋流,名叫加利福尼亚潮流。
在春季和初夏,这古海水教冷。
来自太平洋上空的比较温暖的空气,越过海岸想洛杉矶地区移动,经过这一寒冷水面上空后变冷。
这就出现了接近地面的空气变冷,同时高空的空气由于下沉运动而变暖的态势,于是便形成了洛杉矶上空强大的持久性的逆温层。
洛杉矾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洛杉矾市很快就变得空前繁荣,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都建在了这里。
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矾人口剧增。
白天,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拥挤着数百万辆汽车,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庞大的蚁穴。
然而好景不长,从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
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O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
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光化学烟雾可以说是工业发达、汽车拥挤的大城市的一个隐患。
5O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木断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其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
因此,目前人们主要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催化装置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以防患于未然。
落杉矶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
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
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
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
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
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
字串1 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
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经过研究表明,在60( N(北纬)~60( S(南纬)之间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3 h~4 h后达到最大值。
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
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
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 t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字串8
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