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24
电厂金属材料答案【篇一:机械工程材料】txt>(2002.6.10)齐宝森姜江边洁陈传忠授课班级:动力2001.1~6班总学时36h(其中讲课34h,实验2h)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主教材:《机械工程材料教程》(齐宝森姜江边洁陈传忠等主编)(以下简称“教程”);辅助教材:《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以下简称“指导”)(齐宝森陈传忠边洁徐英);参考教材:1.《工程材料》(第2版)(郑铭新主编,请华大学出版社),2.《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王焕庭等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电厂金属材料》(宋琳生主编,水《机械工程材料Ⅱ》课程辅导教案0 绪论(需1h)0.1 授课的重点绪论课讲授的重点是材料科学的发展,工程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性质、内容梗概与相应重点章节说明,以及学习要求等。
使学习者在课程伊始,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就有足够了解与认识,以便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0.2 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重要性;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重点章节;3.牢记贯穿本课程的“纲”——材料的化学成分(化学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4.充分认识本课程的性质及学习方法等。
0.3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本课程,要紧紧抓住“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这个“纲”。
纲举目张,《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各个部分、各章内容都是以此“纲”为主线索而展开的。
希望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本课程就应充分认识到此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个“纲”。
0.4 教学参考资料主教材:“教程”p1~4;辅助教材:“指导”p1~2,“指南”p1~13;参考教材:1. p1~2 ,2. p1~2 ,3. p1~2 ,4. 1~2 ,5. p1~5 。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熟悉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4. 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 实验法:观察、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3. 案例分析法:分析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4. 小组讨论法:探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工程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1)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讲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3)讲解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实验:(1)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2)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
4. 案例分析:(1)分析非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2)分析复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工程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有哪些分类?二、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 介绍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三、性能及应用(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各类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选择原则(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如满足设计要求、经济性、可靠性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列举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并简要介绍其性能及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PPT课件3. 实际工程案例素材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概念、性能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3. 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 机械工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何测试?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10分钟)1.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案第一章:机械的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分类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组成:机械由许多部件组成,主要包括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系统。
机械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用途,机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机械设备、农业机械、汽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机械组成。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列举出机械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能理解机械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性能。
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材料: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负载、温度、腐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性能。
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列举出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及其性能。
学生能理解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结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负载、应力、变形等因素,以保证零件的可靠性和寿命。
机械零件结构的设计原则:根据零件的功能和负载条件,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机械零件结构设计。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能理解机械零件结构的设计原则。
第四章: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及其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提高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方法。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
3. 熟悉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4. 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编号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特征及应用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物理性能金属的强化途径3. 常用金属材料及应用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的性能及应用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能及应用4. 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陶瓷的性能及应用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5. 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材料选用的原则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性能及应用。
2. 互动:提问、讨论,巩固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掌握材料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
4. 实验:观察材料组织结构,验证性能指标。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讲解要点、图片、案例分析3. 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视频、网站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考查知识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分析案例、设计工艺路线,评价应用能力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材料选用的原则和方法2.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选用和工艺路线设计的实践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2. 分配:基本概念及分类:4课时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6课时常用金属材料及应用:4课时非金属材料:3课时复合材料:3课时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线设计:6课时实验:3课时机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1.材料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2.目前世界上材料总和已达40多万种,且每年还以5%的速率增加。
3.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仍是金属材料,在各种机器设备所用材料中约占90%以上。
4.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包括: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压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讲授新课:第二篇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第三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1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特性。
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点σ s 和抗拉强度σ b 。
单位:MPa 。
2.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硬度:材料局部表面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测试方法:静载荷压入法硬度试验。
衡量指标:主要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1)布氏硬度 测量表面压痕直径。
材料越软,直径↑,硬度值↓。
(凹痕面积)(载荷)凹F PHB2)特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重复性强;但测量费时,压痕较大。
3)适用范围:测量灰铸铁、结构钢、非铁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不适宜测量成品零件或薄件。
(退火、正火及高温回火等零件的硬度测定)(2)洛氏硬度 测量压痕深度。
压痕↑,硬度↓。
1)表示方法:数值标在符号之前。
2)特点:测定简单,方便快捷,可直接从表盘上读出硬度数值,压痕小,测试范围大;但测定结果波动较大,稳定性差,故需测试三点,取其算术平均值。
3)适用范围:测量成品和较薄工件。
不适宜测量组织不均匀的材料。
(3)其它硬度指标1)维氏硬度(HV ) 主要用于测定很薄材料和表面薄层硬度。
2)肖氏硬度(HS ) 主要用于测定大而笨重的工件或大型钢材的硬度,精密量具的表面硬度(因其硬度试验在工件上基本不留痕迹)。
机械基础教案(职高)篇一: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附表八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教师学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篇二:中职机械基础教案[1]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材料(常用):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及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4.疲劳强度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冷却的方法,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为手段,以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一、铁碳合金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
二、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三、热处理新技术:1.激光热处理2.真空热处理3.形变热处理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而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
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1.碳钢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0.25%)、中碳钢(ωc=0.25%~0.6%)、高碳钢(ωc>0.6%)。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3.合金钢合金钢是指合金元素的各类和含量高于国标规定范围的钢。
4.铸铁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等。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第一章:机械工程材料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
3.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定义和作用。
2.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3. 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4.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定义、作用、分类和性能。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中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入机械工程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作用。
2. 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
3. 讨论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分析实际案例。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 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2. 金属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3. 金属材料的应用:结构材料、工具材料、耐磨材料。
4.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应用。
2. 实地考察:参观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现场,了解其加工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分类和特点。
2. 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 实地考察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现场,了解其加工过程。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非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第一章:金属材料1.1 金属的晶体结构介绍金属晶体的基本结构解释金属键的概念探讨金属的晶体缺陷1.2 金属的力学性能讨论金属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解释影响金属力学性能的因素探讨金属的疲劳和腐蚀性能1.3 常用金属材料介绍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常用金属材料分析各种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应用领域第二章:非金属材料2.1 陶瓷材料介绍陶瓷材料的组成、制备和特性探讨陶瓷材料的烧结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陶瓷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2.2 塑料材料介绍塑料的组成、制备和特性讨论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探讨塑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限制2.3 复合材料介绍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解释复合材料的特点及优势分析复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第三章: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3.1 拉伸试验介绍拉伸试验的原理及设备探讨拉伸试验中应力、应变、塑性、弹性等概念分析拉伸试验结果及应用3.2 压缩试验介绍压缩试验的原理及设备探讨压缩试验中应力、应变、脆性等概念分析压缩试验结果及应用3.3 冲击试验介绍冲击试验的原理及设备探讨冲击试验中冲击吸收能量、冲击韧性等概念分析冲击试验结果及应用第四章:材料的焊接4.1 焊接概述介绍焊接的定义、分类及原理解释焊接过程中的热影响区、冷却速度等概念探讨焊接接头的缺陷及影响因素4.2 常见焊接方法介绍熔化焊接、压力焊接、摩擦焊接等常见焊接方法分析各种焊接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4.3 焊接质量控制讨论焊接质量的检测方法解释焊接质量标准及要求探讨焊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第五章:材料的选用及应用5.1 材料选用原则介绍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解释材料选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分析材料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2 工程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工程材料应用案例探讨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总结材料应用的经验教训《机械工程材料》教案第六章:材料的热处理6.1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和分类解释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时间等参数的作用探讨热处理的基本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等)6.2 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介绍各种热处理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探讨热处理设备的类型及选用原则分析热处理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和相变规律6.3 热处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热处理在改善材料性能方面的作用讨论热处理对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热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表面处理技术7.1 表面处理技术概述介绍表面处理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解释表面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重要性探讨表面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7.2 常见表面处理方法介绍抛光、喷砂、电镀、阳极氧化等常见表面处理方法分析各种表面处理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7.3 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表面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探讨表面处理技术在提高材料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材料的疲劳与断裂8.1 疲劳与断裂的基本概念介绍疲劳与断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解释疲劳失效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探讨断裂力学的相关概念(如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性等)8.2 材料的疲劳性能测试与评估介绍疲劳试验的方法、设备及参数测定分析疲劳试验结果及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探讨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及影响因素8.3 疲劳与断裂的控制与应用讨论材料和构件在防止疲劳与断裂方面的设计原则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疲劳与断裂控制案例总结疲劳与断裂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第九章:材料的磨损与腐蚀9.1 磨损与腐蚀的基本概念介绍磨损与腐蚀的定义、类型和特点解释磨损与腐蚀对材料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探讨磨损与腐蚀的常见原因和机理9.2 材料的磨损与腐蚀性能测试方法介绍磨损试验(如摩擦磨损试验、冲击磨损试验等)及设备分析腐蚀试验(如浸泡试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及方法探讨磨损与腐蚀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估9.3 磨损与腐蚀的控制与应用讨论材料选择、表面处理等在防止磨损与腐蚀方面的作用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磨损与腐蚀控制案例总结磨损与腐蚀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第十章:材料的环境适应性10.1 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介绍环境适应性的定义、类型和重要性解释材料在不同环境(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行为探讨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10.2 材料的环境老化与性能变化分析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材料老化的影响讨论材料老化过程及性能退化的机制探讨材料环境老化试验的方法和设备10.3 提高材料环境适应性的策略与应用介绍提高材料环境适应性的方法(如改性、表面防护等)分析实际工程中提高材料环境适应性的应用案例总结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机械工程材料》教案第十一章: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11.1 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材料设计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材料设计的意义和挑战探讨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的发展趋势11.2 材料性能优化的策略讨论单一材料性能优化的方法(如合金化、微合金化等)分析复合材料性能优化的途径(如纤维增强、颗粒填充等)探讨材料性能优化时的权衡与取舍11.3 材料设计及性能优化的应用案例分析具体材料设计及性能优化的成功案例探讨材料设计及性能优化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第十二章:材料的可持续性与环保1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和目标解释材料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12.2 环保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介绍环保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如生物降解材料、再生材料等)分析环保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和限制探讨环保材料的发展趋势及挑战12.3 材料可持续性的实施与案例分析讨论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措施分析实际工程中实现材料可持续性的成功案例总结材料可持续性研究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材料的经济性分析13.1 材料成本的构成与分析介绍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分析材料成本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材料成本的策略和方法13.2 材料的经济性评价方法介绍经济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分析各种经济性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探讨经济性评价在材料选择中的应用13.3 材料经济性分析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经济性分析的成功案例探讨材料经济性分析在工程项目中的价值第十四章: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14.1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介绍机械零件设计中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分析机械零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材料要求探讨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依据和流程14.2 典型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机械工程中常用材料(如钢、铝、陶瓷等)的应用案例探讨不同材料在提高机械性能、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14.3 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介绍材料科学和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新型材料(如记忆合金、纳米材料等)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总结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关键技能和思维方法15.2 展望未来分析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潜在应用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不同类型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其结果分析;了解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技术以及疲劳与断裂、磨损与腐蚀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熟悉材料的经济性分析以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2. 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3.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2. 难点: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机械工程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3. 教具:实物模型、样品等《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2. 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2. 难点: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2. 课件: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3. 教具:实物模型、样品等《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教案(第三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3.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2. 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机械工程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 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3. 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及选择原则4. 认识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5.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1 金属材料1.2 非金属材料1.3 复合材料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2.1 纯金属与合金2.2 金属的晶体结构2.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 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及选择原则3.1 黑色金属3.2 有色金属3.3 选用原则与方法4. 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4.1 陶瓷材料4.2 塑料材料4.3 橡胶材料4.4 复合材料5. 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应用的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材料选用原则,提高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能力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了解材料的实际应用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工程材料及相关资料2. 教学PPT:展示图片、图表、案例等教学内容3. 实验室或工厂: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等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对材料应用的理解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计划:第1-8课时:讲述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第9-16课时:讲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第17-24课时:介绍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及选择原则第25-32课时:阐述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第33-40课时: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案例,进行实践操作七、教学纪律与管理1. 学生应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 作业需按时提交,严禁抄袭,注重独立思考3. 实践操作时,严格遵守实验室或工厂的安全规定,保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讲座、研讨会,拓宽知识视野2. 鼓励学生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的比赛,提高实践能力3. 结合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能力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2. 教师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措施,提高教学效果4. 结合学绩与反馈,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着重强调学生对材料性能、分类及选择原则的掌握,以及对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认识。
机械工程原理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抄上两页即可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1、齿轮传动的特点齿轮传动用来传递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其圆周速度可达到300m/s,传递功率可达105KW,齿轮直径可从不到1mm到150mm以上,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机械传动。
齿轮传动与带传动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传递动力大、效率高;(2)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3)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能传递任意夹角两轴间的运动。
齿轮传动与带传动相比主要缺点有:(1)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因而成本也较高;(2)不宜作远距离传动。
2、齿轮传动的类型齿轮传动平面齿轮运动(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传递平行轴间的运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轮齿与轴平行)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轮齿与轴不平行)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人字齿轮传动(轮齿成人字形)空间齿轮运动(相对运动为空间运动,传递不平行轴间的运动)传递相交轴运动(锥齿轮传动)直齿斜齿曲线齿传递交错轴运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准双曲面齿轮传动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内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直齿条)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斜齿条)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曲齿圆锥齿轮传动螺旋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准双曲面齿轮传动3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齿轮传动要求准确平稳,即要求在传动过程中,瞬时传动比保持不变,以免产生冲击、振动和噪音。
齿轮传动是依靠主动轮的轮齿依次拨动从动轮的轮齿来实现的。
传动比为:一对齿轮,传动比恒定不变。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每一瞬时的传动比(即两轮的角速度之比)亦为常数。
传动的瞬时传动比是否保持恒定,与齿轮的齿廓曲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