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1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想像世界的丰富。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它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随之扩大了。

2.故事性的加强。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传入中国,甚至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在梵语的拼音法的启发下,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进而注意到汉字的声调并应用于诗歌创作。

4.词汇的扩大。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许多反应佛教概念的词语也随之大量进入汉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如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都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问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哟中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替,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候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期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文学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自觉大体表现在: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别,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

【曹操诗歌的诗史性】

曹操文学创作: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现存20多首,数量不多,但是成就非常突出。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1、纪事诗歌:主要是对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真实反映。《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等等。以诗记史。

2、述志诗歌:有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如《度关山》、《对酒》等等,有表现他统一天下雄心壮志的,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3游仙诗歌:感叹人生无常,幻想长生。艺术成就不高。如《气出唱》三首

4、咏史诗歌:《善哉行》等等,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

曹操诗歌艺术上的特点: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创新。创新表现在:曹操在乐府诗歌创作中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实事,对乐府诗传统反映现实题材的狭小有所突破。

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用乐府古题抒壮怀。

2、诗歌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本色自然,常引用现成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使作品含蓄精炼。

3、在诗歌体裁上,四言、五言形式均有,且都获得不小成就。

4、喜欢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散文成就颇高,文风清俊通脱,言辞锋利,简洁。《让县自明本志令》,《遗令》等等

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 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 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 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 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诗歌诗风的创变之处表现在】

曹丕诗歌风格: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语言工丽绮练,便娟婉约。

创变之处:

1. 个人情感的抒发。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2. 文人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呃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上。

3. 此外,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植诗歌的分期及其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代表作《白马篇》,还有反映战争和动乱,情调悲凉。如《送应氏》等。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的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和《赠白马王彪》

(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七哀诗》等

(3)述志诗,如《杂诗》

(4)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

2、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而又加以创新,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

3、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4、语言方面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2

【建安风骨的含义】

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风”侧重指文章内容,“骨”主要指文章表现力。“风骨”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

1. 政治理想的高扬

2. 人生苦短的哀叹

3. 强烈的个性表现

4. 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阮籍的《咏怀》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内容:(1)忧生之嗟。(2)隐逸求仙。(3)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4)抒写理想。

阮籍诗特色:厥旨渊放,归去难求。

阮籍诗价值:

(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的本质。是愤世嫉俗之情的另一种发泄方式。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

【太康诗风的内涵、特点】

内涵:是指从泰始到元康约30多年间的文学,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文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陆机、潘岳就是太康诗风的代表。

特点:“繁缛”是太康诗风最突出的特点,起具体表现在: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简述左思诗歌的文学史意义(《咏史》的创作特色)】

退隐后,左思专意于典籍。其实左思是很有仕进愿望的,但是寒门庶族出身不得不屈居下文。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揭露了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抒发了自己功业未遂的感慨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在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唯有他的作品具有充实

的现实内容和批判精神,他的创作代表了太康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具体来说,1.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径,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2.其诗歌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语言简劲,有“左思风力”之称。3左思《咏史》诗对后世的影响: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郭璞创作游仙诗的内容主旨】

1、咏列仙之趣:咏仙人漫游与咏隐逸之妙。

把隐逸生活作为游仙诗的主要内容来写,郭璞是第一个。这扩大了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开拓了游仙诗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途径,极大的丰富了游仙诗的内容,这是郭璞对发展游仙诗所做的重大贡献。

2、咏坎壈之怀:忧生之嗟与愤世之叹。

郭璞通过游仙诗的形式来抒发坎壈之怀,是改变了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郭璞的游仙诗不论是直抒坎壈之怀,还是寓旨怀生,“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对晋代社会的不满与反抗,因而有一定的现实内容,与东晋流行的那些脱离社会现实、枯燥说理、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大相径庭,从而获得了“中兴第一”的美誉。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3

【陶渊明的诗歌内容和题材分类】

陶诗题材包括: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别等。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内容:

1、表现自己淳真,向往自由的个性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是陶渊明田园诗中重要内容。

2、陶渊明在抒写自己本性的同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歌颂了田园生活的自然淳朴,展示自己的理想境界。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很多记录了自己亲身躬耕的劳动艰辛和与农民交往的生活体验,充满农村生活气息,成为了陶渊明田园诗歌最有个性,最有特点的部分。

4、陶渊明晚年物质生活发生了困难,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他的诗也写了自己困顿的生活以及在困顿生活中的坚持精神,在歌咏古代的隐者、贫士中表现了自己的固守节操。

【陶渊明的思想】

1、陶渊明熟谙儒学,服膺儒学,试图以儒家积极用世的道家修养来解决这一矛盾。

2、陶渊明从老庄自然哲学中寻找归宿。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陶渊明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后的结论。“安贫乐道”是陶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淳真亲切

陶渊明平淡自然风格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天然纯朴的审美理想;正直率真的人格;田园题材的选择。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整体。

1.纯真而亲切

2.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

3.与白描手法相结合,语言平淡自然,质朴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在平淡中又极富于哲理.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无论其人格还是创作,对后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境界的影响:陶渊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人大夫的典范。很多仕途失意的文人在陶渊明身上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持,认识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艺术风格:

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艺术境地。

2.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诗歌创作领域开辟了新的境界,树立了山水田园诗歌新的创作典范。

3.陶渊明的酒与菊花是他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了陶渊明的象征。

4.陶渊明崇尚道家思想,以自然为宗,以淡为美的审美思想,以及回避现实的矛盾,委运顺化的人生态度都为后世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和学习。

--------------------------------------------------------------

【南北朝民歌特点及区别】

南朝民歌的特点:

1、篇幅都比较短小,绝大部分是五言四句,类似于五言绝句。

2、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

3、修辞手法巧妙。

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风格以古朴苍劲、悲凉慷慨为主,质直中显示出粗狂,坦率中显示出豪迈,与南朝的宛转柔靡形成鲜明的对比。

2.体裁方面,除了五言四句的形式外,还有

3.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这是其比南朝乐府民歌更有创造性的地方。

区别: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和风格上就呈现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应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因此,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质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这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北朝民歌,现存只有60余首。北朝乐府生长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应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

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西洲曲》和《木兰辞》的艺术特点】

《西洲曲》:

1. 在结构上善于运用景物来来暗示时间季节的推移。

2. 善于以动态来变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3. 运用丰富的修辞来表达相思之情,如谐音双关、比喻等

4. 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木兰辞》:ν

1、是一首成功的叙事诗,在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描写了一位光照千古的女性形象。

3、善于剪裁,取舍得当。

4、语言修辞丰富多彩,富于韵律美。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4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人们的自然审美观念的变化。

2、是文人士大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反映。

3、是当时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4、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5、直接启迪山水诗的产生,是魏晋玄学和东晋玄言诗。

6、晋宋之际,山水绘画及理论的应运而生。

【谢灵运诗歌特点与缺点】

谢灵运的诗歌具有精工富艳的风格,景物刻画生动细腻,结构上先叙事,次写景,最后谈玄言或发感叹。语言追求选声炼字,讲究丽异新声,实现魏晋诗一大转关。

但是,谢诗也存在着缺陷:

1.几乎每首诗歌的后面,都拖着一条谈玄说理的尾巴,这大大损害了山水诗恬淡自然的意境。

2.使用典故过多,给读者艰涩之感,失掉了诗歌所具有的谐畅的情味。

3.过分追求句子的对偶和文字的雕饰,造成有句无篇的不良后果。

4.谢诗十分典型地反映高门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因为远离现实生活,谢诗不再具有建安文人那种建功立业和正始诗人忧惧祸患的苦闷后的狂放。

【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ν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平现象,特别是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问题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是其诗歌中的主要内容。如《拟行路难》其四和其六,深刻反映了自己与封建门阀制度的尖锐矛盾和对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2、描写边塞战争和征人生活,抒发了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其诗歌的又一主要内容。如《代出自蓟北门行》,写出了军旅生活的艰辛、军容的整肃和士气的高涨,表现了战士们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壮志。以及作者报国壮志的写照。

3、反映现实的黑暗,同情百姓的疾苦,是鲍照诗歌又一主要内容。如《拟古八首》其六,不仅写了自己的贫困辛劳的生活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也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人民苦难深表同情。

4、反映游宦之苦和乡关之思,以及游子思妇、婚姻爱情等的内容的作品。

《拟行路难》内容:

(1)咏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2)对人生不平和人生多艰的愤慨。(3)对理想人生和人生价值观(4)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内容的作品。

风格特色:

鲍照的诗歌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出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的后代诗人与试论家的赞许。

1、笔力雄健,感情激越。

2、豪放俊逸,颇富浪漫主意色彩。

【永明体的含义】

~是南朝齐武帝永命时期所形成的诗体,亦称为新诗体。是永明时期的诗人用汉语的韵理论来创作的一种诗体。

【宫体诗的含义】

所谓~是指一种以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梁陈时期以描绘女性体态与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绮靡轻柔的宫廷诗歌。是君主、贵族声色娱乐生活的反应。

【宫体诗的特点】

1. 题材处理的娱乐性质。主要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

2. 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徐庾体含义】

指南北朝时期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起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庾信的诗文创作、历史地位】

庾信的诗歌创作以入北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创作多为宫体诗,形式绮丽,内容贫乏,在写作艺术上继承了永明体诗歌体制短小、讲究声律的特点。

后期:

1.诗史主题。抒写身世之悲、故国之思、隐逸之念的诗作,这成为庾信后期诗歌的重要主题。

2.庾信体。由于思想内容的变化和北方文化的熏染,庾信的诗歌具有了写实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北方影响了一批诗人。

3.在诗歌的体裁方面,庾信有继承发展和创新。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一位集大成的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他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到北方,其作品深受北方文人喜爱,人们竞相学习,这样就促成了南北文风的融合,推动北朝文学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厚刚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准备,也受到了唐代作家的推崇与模仿。

庾信《哀江南赋》:

作者通过此赋来总结梁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其艺术特点:1.采用自传体与诗史性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叙述中穿插抒情,讲作者的史识与强烈悲慨的故国之思联系起来。 2.以情为宗,以气为主 3.虚实相生,文采富丽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5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1、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

2、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

3、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

4、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

【骈文的含义和特点】

~即骈俪文、四六文、骈偶文,以两两相对形成相对的句子构成文章。起特点有:

1. 多用典故,辞藻比较华丽

2. 形式上对仗工整,通常是四六句式

3. 重点反复,以抒情为主

【南朝江淹的辞赋《恨赋》和《别赋》的艺术特点】

1.描写对象很特别。以往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具体的时间作为描写对象,而这两篇赋则把一种抽象的、普遍的感情作为描写对象,从题材到写法都新颖别致,

2.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抽象的感受具体化,使之成为可感可受的艺术形象。

【北朝散文《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促成小说形成的因素】

我国小说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的产生与上古神话、寓言故事、宗教迷信传说、先秦诸子散文以及历史散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神话是我国古代小说产生的渊源之一。----丰富的想象力,叙事技巧,人物题材等。

二、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觉地想象和虚构,多种表现手法,矛盾冲突的设置等等方面。

三、小说的形成与宗教迷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先秦时期流传的宗教迷信故事,直接导致志怪小说的形成;地理博物传说则导致了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的产生。

四、先秦诸子对小说的产生所以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五、先秦历史散文对我国小说形成影响最大。----先秦历史散文已经具备了人物、情节、虚构三大要素,戏剧性和故事性等因素,先秦历史散文也已经具备。而这正是小说的主要构成因素。

【古代小说的两个系统】

文言小说系统、白话小说系统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概念】

志怪小说:志录怪异的作品。荒诞不经,光怪陆离是它们共同的最显著的特点。志怪小说包括地理博物、佛法灵异、鬼神怪异三类。

志人小说:记录人物言行、琐闻轶事为主的小说,也称作轶事小说。脱胎于以人物为中心的

史传文学。志人小说分为笑话类:《笑林》,野史类:《西京杂记》;逸文轶事:《语林》

【《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1、反映当时豪门世族的奢侈和残忍。

2、描写名士们不同常人的言行和风度。

3、记载了一些文人崇尚的特殊精神。

艺术特色:《世说新语》的艺术特征“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准确而精练地概括了它在艺术上的总特点。

1、它往往通过记述片言只语或简单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

2、作者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细节,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3、语言简洁生动,隽永传神。一、高度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二、《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语言也大多能符合人物的身份与个性。三、常用对照比喻,富有描绘性和形象性。四、《世说新语》中既保留大量的口语,也从中提炼出许多含义隽永的文学语言,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

【陶渊明的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淳”、“自然”,主张回归率性而为的“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

其五: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在这首诗中,诗人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以事真、景真、情真而见意之真。显示出诗人对世间喧嚣的厌恶,表现出在田园生活中恬静闲适、安贫乐道、悠然自得和远离官场、洁身自爱、不慕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不落言诠。

【阮籍的咏怀诗】

如果说阮籍的一生是苦闷的一生,那么这《咏怀诗》就是他苦闷的象征。《咏怀》诗是作者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的歌唱。其一列为第一,有发端的意义,它隐晦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时代中的彷徨和苦闷。

阮籍用深刻的哲理思索关照人生,所以她与建安诗人感性地书法人生苦短不同,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而且也就更神通。同时由于玄言思潮的影响,也就写的更深邃。他不是简单的感叹人生的短促,而是同时体会到道之无穷。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深切情思,所以显得意蕴深沉。

在诗歌中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境界。阮籍生存在矛盾挣扎之中,残酷的现实使他苦闷,他除了在生活上饮酒狂放之外,在精神上寻求解脱的方式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种玄远郎澈的境界,这种富于神话色彩的瑰丽想象,再出之以清丽流畅的语言,使读者在读其诗时获得一种清逸玄远之美的感受。

【曹丕的七言诗】

【南朝民歌《西洲曲》】

此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诗写一女子怀人,情思缠绵,写景秀丽。全诗语言清新明丽,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又运用了连珠的修辞手法,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

改作品在艺术上的4个特点:

1. 在结构上善于运用景物来来暗示时间季节的推移。

2. 善于以动态来变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3. 运用丰富的修辞来表达相思之情,如谐音双关、比喻等

4. 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敦煌变文(16) 1.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请你就魏晋的文学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 法。(10) 6.结合李商隐试论晚唐诗歌特色。(11) 7.比较六朝志怪小说和清代志怪小说。(12) 8.谈谈唐传奇的艺术特点。(14) 9.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15) 10.试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演进。(16) 11.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17) 北大中文本科课程考试 《霍小玉传》正始之音花间词派正始之音宫体诗牛李党争志怪小说古文运动吴中四士花间集 1.结合具体作品说说李商隐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营造朦胧的意境美。 2.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发展。 3.结合诗句分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特点。 4.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 5.结合作家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 6.唐朝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论述分期的由来并举出每个时期的作家及 流派。 7.建安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对“中唐之再盛”的理解。 9.举例作家作品,论述从建安到西晋文学风气和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10.韩愈“以文为诗”。 11.请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新特点。 12.比较李白和杜甫。 13.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的不同影响。 14.结合文学史写出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演变; 古代文学考研考点 徐庾体讲经文裴鉶《传奇》 1.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2.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3.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4.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5.试评述白居易和元稹为代表的诗歌运动的理论。 6.试论建安风骨及其对诗歌史的影响。 7.结合诗歌发展和社会风尚,谈盛唐山水诗对齐梁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 8.简述“永明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9.建安诗风对唐朝诗风影响的具体体现。 10.论初盛唐时期诗人对诗的复古理论和创作实践。 11.论述李白杜甫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12.结合具体的诗人诗作,谈谈你对“诗到元和体变新”的看法。 13.试论晚唐诗风的新变及其代表诗人的创作情况。 14.论述杜甫创作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15.论述从建安到太康的诗风演变。 16.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A.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B )。 A.魏晋 B.北朝 C.南朝 D.隋唐 1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C )。 A.反复推敲 B.呕心沥血 C.洛阳纸贵 D.韦编三绝 1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D )。 A.鲍照 B.陆机 C.徐陵 D.庾信 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 A. 《尚书?尧典》 B. 《吕氏春秋?古乐》 C. 《诗大序》 D. 《淮南子?道应训》 2.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 A. 《十五从军征》 B. 《陌上桑》 C. 《孔雀东南飞》 D. 《羽林郎》 3. 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 A. 孟起 B. 孟德 C. 子桓 D. 子建 4.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 左思 B. 刘琨 C. 孙绰 D. 郭璞 5.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

中国文学史唐宋时期复习整理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诗歌创作上,他们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王孟: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诗歌艺术风格也相似 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温韦:温庭筠和韦庄,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但二人词风不尽相同。温词浓艳、缜密、含蓄;韦词清丽、疏淡、直率。 唐传奇:唐代文言小说,小说的内容、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故称之为传奇。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 花间派: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个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后人称其中的作家为“花间派”。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 上官体: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重视诗的形式,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诗学李商隐,艺术特征是整饰典丽。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等。“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 稼轩体:一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代表人物是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辛弃疾,号稼轩 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瘼,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诗文革新运动:一场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运动。代表人物有欧阳修以及他提携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他们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甚至使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诗人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王孟诗派。其中的王维成就最高,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诗风悲壮,格调雄浑。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韩孟诗派:中唐的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等。主张“不平则鸣”,

2020年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pdf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资料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习题库)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库 鲁克兵 一、填空题 1、,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 3、,食野之苹。 4、,若出其里。 5、明月照高楼,。 6、高台多悲风,。 7、援琴鸣弦发清商,。 8、,志若无东吴。 9、薄帷鉴明月,。 10、箫管有遗音,。 11、,手挥五弦。 12、,梦想骋良图。 13、郁郁涧底松,。 14、,濯足万里流。 15、何意百炼刚,。 16、,斗酒散襟颜。 17、众鸟欣有托,。 18、采菊东篱下,。 19、晨兴理荒秽,。 20、,依依墟里烟。 21、,吾亦爱吾庐。

22、,良苗亦怀新。 23、,双鬓鸦雏色。 24、白骨露于野,。 25、祁祁伤豳歌,。 26、云日相辉映,。 27、,园柳变鸣禽。 28、,游子憺忘归。 29、余霞散成绮,。 30、单衫杏子红,。 31、白骨露于野,。 32、祁祁伤豳歌,。 33、江南无所有,。 34、丈夫生世会几时,。 35、大江流日夜,。 36、天际识归舟,。 37、风光蕊上轻,。 38、,晓灯暗离室。 39、禅噪林愈静,。 40、,曾何足以稍留。 41归去来兮,。 42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文学分化、文体区 分、审美追求三个方面。 43曹植在《白马篇》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使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 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 甫。 45、记言则玄远冷峻,。

46、曹植的《_洛神赋______________》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的描写,是建安 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47、建安七子中,被刘勰许为“冠冕”的是王粲。 48、建安七子是指、、、、、 ,以诗文著名于世。 49、竹林七贤是、、、、、 。 50、竟陵八友是、、、、、 、。 51、北朝著名的三大才子是、、。 52、我国最早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是。 53、陆机的《》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54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主要表现 在、、 。 55、《_______________》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 56、西晋末年最擅长于写游仙诗的作家是。 57、王羲之的《》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58、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和。 59、陶渊明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和。 60、陶渊明的文章《》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1、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 62、被钟嵘成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6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64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65、开创的山水诗,使自然景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6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6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出现在时期。 68、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律诗的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远古歌谣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土反其宅,水…”是一首农事祭歌。《弹歌》“断竹,续竹…”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3.诗经,诗,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取其整数,称作“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风雅颂: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74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 (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 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 一、宋代文学: 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二、宋初三体: 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林逋,内容多写幽清净穆山林景色,枯寂淡泊隐逸生活,艺术上学习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特别注重字句声律的雕琢推敲。 西昆体: 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2. “西昆”因宋初馆阁文臣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取玉山、册府之意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题材范围狭窄,集中于咏史、咏物与流连光景。 4. 作诗宗主李义山,多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强调用典故,语言华美,风格典丽细密,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三、“三影”——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 “柔柳摇摆,堕轻絮无影”(《剪牡丹》) 四、柳永词的新变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 陈道师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他们的创作具有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是宋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派。 2.辛派诗人:南宋时期,受辛弃疾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 主要成员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想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3.南戏:也称“戏文”。宋元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戏曲艺术。因最初 形成于温州,又称“温州杂剧”。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宋元杂剧等影响。北宋末、南宋初已形成,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4.三言二拍:是明代小说集。三言则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作者是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蒙初。 5.桐城派:指的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 名世、方苞等人是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

人物 1.柳永的贡献: (1)大量创制了慢词 (2)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 (3)表现手法大多用白描 (4)语言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 (5)使词进入市民与世俗 2.苏轼 从根本上改造了词的体制,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思想内容,给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苏轼对词的最大创造是以诗为词。其表现为: (1)内容上引入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雄心报国等新内容。 (2)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旷达,幽美等。 (3)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真正做到了集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于一体。 (4)语言上高度诗化大量使用典故,抽象词汇,数量词等。3.李清照的易安体特征 (1)情感真切动人 (2)语言浅显自然,又富有韵味 (3)情感表现具体而富有美感。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主要作品有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等。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布匹的“匹”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成双关。又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其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

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