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电子课程设计总结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课程设计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班级学号:应教0711 0993******* 05 08

学生姓名:王帅甘锟刘欣

指导教师:李莉丁学文

二○○九年十二月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工程学院应教0711 班学生甘锟王帅刘欣

课程设计课题:

一、课程设计工作日自 2009 年 11 月 30 日至 2009 年 12 月 18

二、同组学生:甘锟王帅刘欣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第一周:简单电路焊接部分(必选)

1、5V直流稳压电源;

2、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

用集成运放设计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其中正弦波振荡频率为160H Z,幅度为10V;方波频率与正弦波相同,输出电压幅度为6V;三角波频率与正弦波相同,幅度为4V。第二、三周:模拟、数字电路焊接部分

第一组:(四选一,抽签)

1、简易频率计

能够测试10-99H Z方波信号(幅度为3-5V)的频率;要求测量值以2位8421BCD码形式输出;系统有复位键。

2、简易电容测试电路

能够测0.01μF—99μF范围内的电容值,且可以换档操作。用两个数码管作为显示元件,测试时,测试电容接至测试端自动显示出被测电容值,且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

3、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作为速度检测、转换装置,给出测量脉冲。两位数码管显示转速,每次测量后要有锁存和清零的功能。设置超速和低速的指示。

4、拔河游戏机

电路使用9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拔河的“电子绳”,开机后只有中间一个发亮,此即拔河的中心点。游戏甲乙双方各持一个按钮,迅速地、不断地按动产生脉冲,谁按得快,亮点向谁移动,每按一次,亮点移动一次。亮点移到任一方终端二极管,这一方就获胜,此时双方按钮均无作用,输出保持,只有复位后使亮点恢复到中心。由裁判下达比赛开始命令后,甲乙双方才能输入信号,否则输入信号无效。用数码管显示获胜者的盘数,每次比赛结束自动给获胜方加分。

第二组:(四选一,抽签)

1、简易汽车防盗报警电路

主人开启报警后,允许主人短时间内出和入(10S);在此时间后如有人进入则发出双音频报警信号。主人通过红外遥控器开启和关闭报警。

2、8路抢答器

设置8个抢答按钮,另设1个主持人按钮用来清零。主持人清零后,首先抢答人的号码显示出来并保持到主持人再次清零。可设置定时抢答,超出规定时间为无效抢答,只要有人抢答,就发出声、光指示。

3、新型交通灯控制管理器

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信号灯必须交替工作;显示采用LED光柱或数码管倒计时的方式。遇有紧急情况可人为将两个方向都置为红灯。

4、乒乓球比赛游戏机

甲乙双方参赛,另有一裁判。用8个LED排成一条直线,以中心为界,两边各代表参赛双

方的位置,其中一只点亮LED指示球的当前位置,点亮的LED依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其移动速度应该能够调节。当“球”(点亮的那只LED)移动到某方的最后一位时,参赛者应能果断地按下位于自己一方的按钮,表示启动球拍击球,若击中则球向相反方向移动,若未击中,球掉出桌外,则对方得一分。设置自动计分电路,甲乙双方各用两位数码管显示计分,每计满11分为1局。双方各设一个放光二极管表示拥有发球权,每隔2次自动交换发球权,拥有发球权的一方发球才有效。

四、设计报告内容要求:(每组1份)

1、题目4、电路仿真4、总体电路图7、总结(每人一份)

5、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8、参考文献

2、主要技术指标5、系统组成框

6、主要元件清单

3、方案论证及选择6、单元电路设

电子工程学院应教0711 班学生甘锟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情况

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教研室主任:主任签字:

日期:日期:

电子工程学院应教0711 班学生王帅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情况

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教研室主任:主任签字:

日期:日期:

电子工程学院应教0711 班学生刘欣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情况

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教研室主任:主任签字:

日期:日期:

第一周:简单电路焊接部分

第一部分:5V 直流稳压电源 一:题目: 5V 直流稳压电源 二: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为6V-42V ; 2、输出电压为稳定的5V ; 3、最大电流可为1A ;

4、输出电压波纹最大为±1﹪。 三: 方案论证及选择

方案一:首先通过变压器把220V 交流电变成8V ,再通过电桥整流,将交流电压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电容滤波电路滤去波纹,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最后经7805的稳压和一系列保护电路组成滤波稳压等电路,最后可输出需要的5V 直流电压。这种方法简单,故采用这种方法。

方案二:首先通过变压器把220V 交流电变成8V ,再通过电桥整流,将交流电压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电容滤波电路滤去波纹,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最后经317进行稳压317输出电压是可以调整的,但是输出电流低,而且电路比较复杂,也没有调压的必要,所以不采用这种方法。 四:系统组成框图

直流稳压电源由四部分组成: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负载

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图1 五:单元电路设计

1.电源变压器:将交流电网220V 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符合需要的电压值。

2.整流电路:利用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元件,把方向和大小都变化的50Hz 的交流电变换为方向不变但大小仍有脉动的直流电。此电路中我们用的是二极管的桥式整流电路。

桥式整流电路:

如图2:在i u 的正半周,1D 、3D 导通,2D 、4D 截止,二极管截止时所承受的

最大反向电压为

i

u 的最大值,即

RM i 2u u =

图2

3.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把电容与整流负

载并联,可以将整流电路输出中的交流成分大部分加以滤除,从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4.稳压电路:使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基本上不随电网电压、负载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输出的直流电压的稳定,本实验采用LM317进行稳压。 六:总体电路图

七: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整流稳压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将电力网交流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源电压。直流电源的一般组成如图所示。其中变压器是将电网电压(220V 、50Hz)变换为所需的交流电压;整流是将变压器次级交流转换为单向脉动直流;滤波是将整流后的波纹滤除。

图 直流稳压电源结构图和稳压过程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 工作原理

电路如图(a)、(b)所示,图中的电源变压器,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网电压v i 变成整流电路要求的交流电压222sin v V wt =,L R 是要求直流供电的负载电阻,四只整流二极管

1D ~4D 接成电桥的形式,故有桥式整流电路之称。图(c)是它的简化画法。

i

u 1

D 2

D 3

D 4D 1R L

u -

+

(a)、(b)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图(c)简化画法

图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图

2. 负载上的直流电压L V和直流电流L I的计算

在分析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是作为开关运用,具有单向导电性。根据图的电路图可知:

八:主要元件清单

变压器:20W、15V1个

电容:220μf 1个0.01μf 1个

芯片:7805 1个

二极管:4个

第二部分:波形发生器

1.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频率160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2)要求正弦波震荡频率160HZ,幅度10V;方波频率160HZ,幅度6V;三角

波频率160HZ;幅度为4V

2、方案论证与选择:

第一、正弦波部分,采用R C 桥式振荡电路。包括反馈选频和稳幅

等基本部分。输出波形稳定性良好。 第二、经比较后,决定选取电压比较器。此种方案明显优于比例放大器,电路结构更简单,节省了元件,并保证波形的稳定与清晰。 第三、选用积分网络,对电压比较器输出的方波进行积分,最终输出稳定的三角波。 3、系统组成框图:

4、单元电路设计与说明:

将电阻与电容串、并联,组成选频网络,连接在功率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构成R C 桥式振荡电路。1R 、2R 、3R 构成负反馈,调节反馈电阻,促使波形起振。二极管D 1、D 2具有稳定输出波形幅度的功能。调节电位器,得到10V 正弦波。输出信号通过电阻分压,接到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电压比较器的特点为:输入电压I V 在参考电压R

E F

V 附近有微小的减小时,输出电压将从正的

饱和值OH V 过渡到负的饱和值OL V ;若有微小的增加,输出电压又将从负的饱和值OL V 过渡到正的饱和值OH V ,实现电压跳变。因而可将正弦电压信号变为方波输出。最后选用积分网络,对电压比较器输出的方波进行积分,dt V RC

V I o ?-

=1

最终输出稳定的三角波

正弦波

周期:一格10ms,频率159hz..

幅度:10V

Vp-p约为20v

方波

周期:一格10ms 频率157hz

幅度:6.05v

Vp-p约为12.3v

三角波

周期:一格

10ms

幅度:3.91v

Vp-p约为

6、总体电路图:

7、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一)调试步骤

1、按图五焊接好电路,并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将正弦波输出端口与示波器相接,观察并调出正确的波形,并记录周期;

3、将方波输出端与示波器相连,观察并调出正确波形,记录周期;

4、将三角波输出端与示波器相连,观察并调出正确波形,记录周期;

5、分别将三种波形中的两路接如双踪示波器,观察其波形、周期、相位这些波形特性的异

同。

(二)调试结果:

1.正弦波调试时无法显示出正常波形(原因为电阻和电容取值太大从而造成波形周期

太小示波器无法显示);

2.方波调试时,由于刚开始时只用一个运放,产生的波形虽有明显的正负取值,但波

形没有方波的特性。后改用两个运放效果大增,输出方波波形很稳定;

3.调试三角波时,由于刚开始选用的电容和电阻都太小造成了输出波形无棱角,出现

了平滑的类似正弦波的波形。后该改用足够大的电容和电阻,波形很明显并且很稳定。

7、主要元件及清单:

运放:L M324D2个

二极管:41482个

电位器:100K1个

电容:0.1u F4个

电阻:5.1K3个 2.2K1个3K1个10K5个300

1个

第二周拔河电路焊接

一: 题目:

拔河游戏机电路设计

二:技术指标

电路使用9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拔河”电子绳”,开机后只有中间一个发亮,此既是拔河的中心点。游戏甲乙双方各持一个按钮,迅速的,不断的按动产生脉冲,谁按的快,亮点向谁移动,没按一次,亮点移动一次。

亮点移到任一方终端二极管,这一方九获,此时双方按钮均无效。用数码管显示获胜方的盘数,每次比赛结束自动给获胜方加分。

三:电路系统框图:

按键

AB

整形电路选

可逆

计数

控制电路

中心线显示复

四:设计原理:

可逆计数器CC40193原始状态输出4位二进制0000,经译码器输出使中间的一只发光二极管点亮,当按动A,B两个按键时,分别产生两个脉冲信号,经整形后分别加到可逆计数器上,可逆计数器的输出代码经译码器译码后驱动发光二极管点亮并产生位移。当点亮移到任一方的终端二极管后,由于控制电路的作用,使这一状态被锁定。而对输入输出脉冲不起反应,如按动复位键点亮又回到中心位置,比赛可重新开始。将双方的终端二极管的正端分别接到两个十进制计数器CC4518的允许控制端EN,当任一方取胜时,该方终端二极管点亮产生一个上升沿使相应的计数器计数。这样计数器的输出即显示了取胜方取胜的盘数。

整形电路:CC40193可逆计数器,控制加减的CP脉冲分别加4,5脚。若A,B键产生的脉冲直接加到4,5脚,那么就有可能在进行计数输入时另一端计数输入端为低电平,使计数器不能进行计数,比赛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加一整形电路,使A,B键产生的脉冲经整形后变成占空比很大的脉冲,这样就解决了不能正常计数的问题。

译码电路:选用4线-16线CC4514译码器,译码器输出Q0~Q8分别接9个发光二极管,二极管负接地,正接译码器,这样当输出为高时二极管亮。比赛准备,译码器输入0000 Q0输出为“1“,中心处二极管首选先亮,进行加减计数器时亮点右移,减法计数器时左移。

控制电路:为显示谁正谁负,需一个控制电路。当亮点移到任一方的终端二极管时该方就胜,此电路用异或门和非门实现,将双方终端二极管的正接异或门输入,当方为1另一方为0,异或门输出1经非门产生低电平加到可逆计数器的置数端,于是计数器停止计数,处于预置状态,从而使计数器对输入输出脉冲均不起反应。

胜负显示:将双方的终端二极管正分别接到两个CC4518计数器的EN端,CC4518的两组4位BCD码分别接到实验装置的两组译码显示器的ABCD处,当一方胜时即可相应显示所胜盘数。

5:原理图

U1B

4518BD_5V

1A 31B 41C 51D

6

EN12

MR17CP1

1

U19

A B C D E F G

CK U2

4511BD_5V DA 7DB 1DC 2DD

6OA 13OD 10OE 9OF 15OC 11OB 12OG

14

~EL 5~BI 4~LT

3

234R1

470ΩR2470ΩR3470ΩR4470ΩR5R6470ΩR7470Ω

1314151612R8470Ω1018

VCC 5V

1VCC U3

A B C D E F G

CK

U4

4511BD_5V

DA

7DB 1DC 2DD 6OA

13

OD 10OE 9OF 15OC 11OB 12OG

14~EL 5

~BI 4~LT 3VCC

5V

R9470Ω

R10470ΩR11470ΩR12470ΩR13470ΩR14470ΩR15470Ω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U4A 4011BD_5V

U5A 4011BD_5V

U7A 4011BD_5V U8A 4011BD_5V

R16

1k Ω

R171k Ω

J1Key = A U9A 4011BD_5V U10A

4011BD_5V

U11A 4011BD_5V

U12A

4011BD_5V

R18

1k Ω

R191k Ω

J2Key = Space R20200ΩR21200ΩR22200ΩR23200ΩR24200ΩR25200ΩR26200ΩR27200ΩR28200Ω

U15

74LS192D

A 15

B 1

C 10D

9UP 5QA

3QB 2QC 6QD 7DOWN

4

~LOAD

11~BO 13~CO

12

CLR 14U1374154N

O 23O 34O 56O 45O 67O 12O 78O 0

1

O 89O 910O 1011O 1113O 1214O 1315O 1416O 1517A

23

B 22

C 21

D 20~G 1

18

~G 219

LED5LED6LED8LED9LED10LED11LED12LED13LED14VCC

5V

VCC

5V

J3Key = C XSC1

A B

Ext Trig

+

+

_

_

+

_

U6A

74LS86D U14A 74LS04D

6968

676665

64

6059

5857

565554

VCC

53

52

515049484746454442

43

VCC

41

4039

383736

35

340

U16B 4518BD_5V

1A

3

1B 41C 51D 6EN1

2

MR17CP1171727374

VCC

5V

J4Key = D 0

VCC VCC

6170

VCC

5V VCC

75

5678911170

62

63

6:调试过程

电路如图无误连接好以后,电路现象不能完好的显示,经过多次检查线路和调试以后,发现电阻取值不当,经改正修补以后,电路现象很好的显示出来。

7:器件清单

1. +5V直流电源

2.译码显示管

3.逻辑开关

4.芯片CC4514 一个74LS192 一个74154N 一个74LS86D

CC4518 二个CC4511 二个数码管二个CC4011 三个5.电阻1K 四个200欧九个470欧十四个

第二周:简易汽车报警器

课题要求

主人开启报警器,允许主人短时间内出和入(10s);在此时间后如有人进入则发出双音频报警信号。主人通过红外遥控开启和关闭报警。

设计思路

用两个555芯片产生双音频输出信号,用1个555的单稳实现触摸触发来控制音频输出电路。用红外发射接收和555单稳组成的延时开关控制上一个555的复位端。

电路由红外开关开始。当主人按下开关,红外开关电路给A1一个脉冲,A1触发,产生10秒的高电平。经反向器作用在A2的4脚使A2处于复位状态。这是主人碰触摸开关A2无效。10秒后A1输出低电平,这时A2工作。当由人碰触摸开关时A2产生一个较长时间的高电平,作用在A3两个555的复位端,时A3工作。A3工作产生两种频率交替的方波,作用在蜂鸣器上发出报警声音。

电路原理

整个电路由4个555和lm358电路构成,其中两个555设计成单稳另两个为多谐。两个单稳的2脚分别触摸开关和红外开关,实现开关的延时定时效果。

两个多谐则组成双音频信号发生器。由第一个多谐产生的信号,通过三极管控制第二个多谐的电阻变化来实现第二个多谐产生的频率可以两个频率交替变化实现双音频输出。

LM358是一个运算放大器,用它的电压比较功能接上红外发射和接收管组成红外开关分。

总电路图

A1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VCC

5V C122uF C2

0.01uF

1

R19.1M Ω

2A2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C310uF C4

0.01uF

R29.1M Ω 5

4

J1

Key = A

6

3

J2

Key = B

7

VCC

触摸开关红外开关

A3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C5

0.01uF C622uF

8

0D1

1N4148D2

1N4148

9

R356k Ω 10

R444k Ω 11R510k Ω

12A4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Q1

2N2102R62k Ω

14R744k Ω

R85k Ω D3

1N4148

C7

0.01uF

16

C80.1uF

接蜂鸣器

GND

20

170

13

15

18

19

555单稳电路原理:

电路如下图。没有触发信号时2脚处于高电平,如果接通电源后Q=0则三极管导通电容通过三极管放电,3脚保持低电平。如果接通电源后Q=1三极管截止,电源通过电阻充电当V1上升到2/3VCC 时锁存器置0,3脚输出低电平。

当2脚由高电平变到低电平时,3输出由低电平跳到高电平,电路进如暂稳态,三极管截止。此后电容C 充电,当C 充电到V1 =2/3VCC 时3脚输出由高变到低。 脉宽公式:

Tw=RCLn3=1.1RC

U1

OPAMP_3T_VIRTUAL U2

OPAMP_3T_VIRTUAL U3A

74LS10D

U4A 74LS00N

3

4

VCC 5V R15k Ω

R25k Ω

R35k Ω

6

2

U5A

74LS00N

1

7

VCC 8

9

Q1

2N2102

10U6A 74LS04D

11

12

4脚

3脚6脚

2脚

7脚

55脚

A1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VCC

5V

C110uF

C2

0.01uF

R19.1M Ω J1

Key = A

6

2

1

VCC 3

仿真结果

双音频信号发生器原理:

A3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C5

0.01uF

C610uF

D1

1N4148

D2

1N4148

R356k Ω R444k Ω R510k Ω

A4

555_VIRTUAL

GND

DIS OUT

RST VCC

THR CON

TRI Q1

2N2102

R62k Ω

R744k Ω

R85k Ω

D3

1N4148

C7

0.01uF

C80.1uF

接蜂鸣器

GND

11

10

8

7

9

65

432

1VCC

5V VCC

电路由2个555的多谐电路构成的,前一个多谐产生一个1Hz 左右的方波,后一个多谐产生一个由两个不同频率交替变化的方波。其中,第二个多谐产生的频率由前一个多谐通过三极管控制。当A3输出高时三极管导通R6与R7并联,T=0.7(R6//R7+R8)*C 。 当A3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T=(0.7R7+R8)C 。 仿真结果如下图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篇一首先我们由衷的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这四周的学习,本次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总的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万分。的确,从选材到开始制作,从理论到实践,在四周的实训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都更加懂得并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有待加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但是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训,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想说,之前的时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编程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够了,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训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训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单相交流调压技术 专业班级: 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王昊 学号: 0915140068 指导教师:褚晓锐 2011年12月23日 (提交报告时间)

一.课程设计题目:单项交流调压技术的工程应用 二.课程设计日期: 2011年12月19日 三.课程设计目的: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电压可调功能的直流电源系统,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整流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第下表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方案的经济技术论证。 2、主电路设计。 3、通过计算选择整流器件的具体型号。 4、确定变压器变比及容量。 5、确定平波电抗器。 7、触发电路设计或选择。 8、课程设计总结。 9、完成4000字左右说明书,有系统电气原理图,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设计技术参数工作量工作计划 1、单相交流220V电源。 2、交流输出电压U d 在0~220V连续可调。 3、交输出电2000W。1、方案的经济技术论证。 2、主电路设计。 3、通过计算选择整流器件的 具体型号。 第一周: 周一:收集资料。 周二~三:方案论证。 周四:主电路设计。

4、触发电路设计。 5、绘制主电路图。 周五:理论计算。 第二周: 周一:选择器件的具体型号 周二~三:触发电路设计。。 周四~五:总结并撰写说明书。 五.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方案图及论证 将一种交流电能转换为另一种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交流-交流变换过程,凡能实现这种变换的电路为交流变换电路。对单相交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的电路。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灯光控制和交流稳压器等场合。与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法相比,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便,调节速度快,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有色金属消耗也少。结构原理简单。该方案是由变压器、触发电路、整流器、以及一些电路构成的,为一台电阻炉提供电源。输入的电压为单相交流220V ,经电路变换后,为连续可调的交流电。 各部分电路作用 220V 交流输入部分作用:为电路提供电源,主要是市电输入。 调压环节的作用:将交流220V 电源经过变压器、整流器等电路转换为连续可调的交 220V 交流输入 调压环节 输出连续可调的交流电 触发电路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精)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一、课程名称: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二、内容:设计并制作一台数字电子钟,完成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内容:要求由所学的数字电子知识以及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出一台数字电子钟。而且要完成电路的装配和调试。设计基本框图如下: 数字电子钟的基本框图 要求:1>.采用位数码管,显示范围0分00秒——9分59秒。 2>.提出至少两种设计实现方案,并优选方案进行设计。 3>.详细说明设计方案,并计算组件参数。包括选择的依据和原理,参数确定的根据。 4>.提倡有能力的同学在完成上述要求后,提出增强功能的设计方案。 四、比较和选写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方案一:1>.振荡器由555定时器构成。在555定时器的外部接适当的电阻和电容组件构成多谐振荡器,再选择组件参数使其发出标准秒信号。 2>.计数器由74LS90集成记数构成。根据74LS90的菜单可以知道它是一个集成的 二—五—十进制计数器。对于分记数因为显示范围是0——9所以一块芯片就 可以构成。对于秒记数因为显示范围是0——59所以可以用两块并联构成100 进制计数器后再强制清零即可。再外设一定的控制电路。 3>.译码显示电路由74LS49作为译码驱动器和工阴极七段数码显示管构成。中间 设置一定的限流电阻即可。 系统框图如下: 方案一简化的系统框图

方案二:1>.振荡器和方案一相同仍由555定时器构成。 2>.计数器由74LS90构成。但是在记数方面和方案一不同,方案一是 符合平时记数逻辑,高位记数由低位进位得来。而在这个方案中则不是。 它的分记数、秒十位记数以及秒个位记数分别独立。各个计数器由共同的标准秒 振荡器驱动。只是分记数要经过一个60分频的电路,秒十位记数要经过一个10 分频的电路。而秒个位则直接接入。整个电路外加一定是设置电路即可。 3>.译码显示电路和方案一相同。 电路基本框图如下: 方案二简化系统框图 两方案的比较: 1、我们从分析电路可以知道两个方案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2、在难易程度方面:方案一电路设计简单,所用组件数目少,当然制作就比较简单, 而且在后期的调试和维护方面也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方案改进上就存在困难了, 比如要加一个校时电路就会十分复杂会使电路变的麻烦。 方案二相对与方案一就有点复杂,因为它多了两个分频电路,所用组件数目也就多, 不用数制作就会相对于方案一复杂一些,那幺在后期的调试和维护方面也就困难一 些。但是在改进方案方面就有独特的好处。因为它的各个记数电路相对独立,在操作 方面就可以分开处理。比如同样加一个校时电路就会十分方便的实现,只需要在各个 计数器电路设置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即可。 3、因为两个电路都是十分简单的电路,所用组件相对于一些大的电路来看就十分的少 了,因此在价格方面没有太多的差别,这方面就没有什幺比较的地方了。 4、在电路可靠性方面:因为方案一比方案二电路简单,根据电路的原则方案一应该是 比较可靠的。因为方案二的分记数和秒十位记数经过了分频电路,而秒个位没有经 过分频电路,因此在记数上会因为延时的原因使的记数误差增大。 综合上面的比较,而且这次的设计又没有要求设置校时装置,因此选用方案一进行设计,对于方案二可以经过改进后作为增强功能的改进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以方案一进行电路的全部设计。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的计算和器件的选择。 1.标准秒振荡器的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WM调制解调器 班级:电信1301 姓名:曹剑钰 学号:313050302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要求 设计一款PWM(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利用一可调直流电压调制矩形波脉冲宽度(占空比)。 信号频率10kHz; 占空比调制范围10%~90%; 设计一款PWM解调电路,利用50Hz低频正弦信号接入调制电路,调制信号输入解调电路,输入与原始信号等比例正弦波。 2.提高要求: 设计一50Hz正弦波振荡电路进行PWM调制。 3.限制: 不得使用理想运放、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基本要求的输入电压使用固定恒压源接自行设计的电路实现可调; 同步方波不得利用信号发生器等软件提供设备产生。 二、总体方案设计 1.脉宽调制方案: 方案一:三角波脉宽调制,三角波电路波形可以由积分电路实现,把方波电压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入电压,经过积分电路之后就形成三角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与可调直流电压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直流电源来调制脉宽。 方案二:锯齿波脉宽调制,锯齿波采用定时器NE555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和方案一相似,利用直流电压源比较大小调节方波脉宽。 方案三:利用PC机接口控制脉宽调制的PWM电路。 比较:方案一结构简单,思路清晰,容易实现,元器件常用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似,缺点是调整脉冲宽度不如方案一 方案三元器件先进,思路不如方案一清晰简单,最好先择了方案一 2.正弦波产生方案: 方案一: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来产生1Hz--10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由RC 串并联网络组成,也称为文氏桥振荡电路,串并联在此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1/2πRC,为了产生振荡,要求电路满足自激震荡条件,振荡器在某一频率振荡的条件为:AF=1.该电路主要用来产生低频信号。

电力电子课设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设计题目: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的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班级:0706111 设计者:王勃 学号:1070610602 指导教师:李久胜 设计时间:2010年1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H型单极性同频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的设计 技术指标:被控直流永磁电动机参数:额定电压20V,额定电流1A,额定转 速2000rpm。驱动系统的调速范围:大于1:100。驱动系统应具有软启动功能,软启动时间约为2s。详细设计要求见附录2. 1.整体方案设计 本文设计的H型单极性同频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由四部分组成:主电路,H 型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控制电路,IPM接口电路及稳压电源。同时具有软启动功能,软启动时间为2s左右。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功率转换电路 图1 直流PWM驱动电源的控制原理框图 脉宽调制电路以SG3525为核心,产生频率为5KHz的方波控制信号,占空比可调。经用门电路实现的脉冲分配电路,转换成两列对称互补的驱动信号,同时具有5us的死区时间,该信号驱动H型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开关器件,控制直流永磁电动机。稳压电源采用LM2575-ADJ系列开关稳压集成电路,通过调整电位器,使其稳定输出15V直流电源。 2.主电路设计 2.1主电路设计要求 直流PWM驱动电源的主电路图如图2所示。此部分电路的设计包括整流电路和H桥可逆斩波电路。二极管整流桥把输入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四只功率器件构成H 桥,根据脉冲占空比的不同,在直流电机上可得到不同的直流电压。 主电路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整流部分采用4 个二极管集成在一起的整流桥模块。 2)斩波部分H 桥不采用分立元件,而是选用IPM(智能功率模块)PS21564来实现。该模块的主电路为三相逆变桥,在本设计中只采用其中U、V 两相即可。

DSP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DSP控制器及其应用 设计题目万年历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成绩 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三日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设计要求 (4) 1.1 基本要求 (4) 1.2 提高要求 (4) 第二章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 2.1 DSP TMS320 VC5509APGE芯片的工作原理 (5) 2.2 LCD1602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6) 第三章主电路图及程序流程图 (7) 3.1主电路图 (7) 3.2程序总流程图 (7) 3.3程序分块流程图 (8) 第四章软件程序设计 (9) 4.1 程序 (9) 4.2 调试与处理出现问题 (9) 第五章设计总结 (20)

附录1:参考文献 (30)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比如手表,时钟等等,现在的钟表在功能设计上不断地完善,不仅仅可以显示时间(时分秒),而且可以显示年月日,星期几等等。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努力,培养高科技人才是21世纪必做的事。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更要努力学习好电子信息这门科技专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接触各种电子产品,加强对电子技术技术理论的掌握和实际的应用。在本次的实验中,我们就以DSP芯片为核心控制电子钟,具有多项显示,用2812上的LCD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

第一章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万年历,利用DSPTMS320 VC5509APGE芯片控制,使用程序来控制时间的实时更新,当秒加到60时,分自动加1,当分加到60时,小时自动加1,当小时加到24,天加1,天加到30时,月加1,月加到12时,年加1,使用I602上的LCD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对现有器件进行简单地编程,实现各种简单地显示控制。 1.1设计目的 1. 学习软件的安装,熟悉运用CCS v3.3软件,加强软件编程能力; 2. 学习DSP芯片的I/O端口的控制方法; 3. 了解1602字符液晶的使用功能 4. 能够对现有器件进行简单地编程,实现各种简单地显示控制。 1.2 基本要求 ⑴此系统先显示设定的当前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并进行计数 ⑵设计硬件外扩电路,同时设计软件程序进行软硬件联系调试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在大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课程设计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

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高婷婷,林建华 成绩:

摘要 整流电路尤其是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电路,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及其他领域,因此对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和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电力电子电路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而且对工程实践的实际应用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因此调试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并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子,三相,整流

目录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3 设计方案 (1)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1) 3.1.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图原理分析 (2) ?3.1.2整流变压器的设计 (2) ?3.1.3晶闸管的选择 (3) 3.2 保护电路的设计 (4) 3.2.1变压器二次侧过压保护 (4) ?3.2.2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4 3.2.3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5 3.3 触发电路的选择设计 (5) 4 实验调试与分析 (6) 4.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 (6)

4.2仿真结果及其分析……………………………………………7 5 设计总结 (8) 6 参考文献 (9)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设计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通过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反复调试、训练、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系统的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要求输入交流电压2150,10,0.5U V R L H ==Ω=为阻 感性负载。 1.写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的移相范围,并计算出直流电压的变化范围 2.计算α=60°时,负载两端电压和电流,晶闸管平均电流和有效电流。 3.画出α=60°时,负载两端 d U 和晶闸管两端 1 VT U 波形。 4.分析纯电阻负载和大电感负载以及加续流二极管电路的区别。 5.晶闸管的型号选择。 3 设计方案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 发生器设计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10自动化 班级10自动化 学生姓名吉钰源 学号1004104001 课程设计地点 C206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导教师赵国树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目录 1、绪论 (3) 1.1相关背景知识 (3) 1.2课程设计目的 (3)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3) 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3) 2、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4) 2.1总体设计思路 (4) 2.2原理框图 (4) 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5) 3.1 正弦波产生电路 (5) 3.1.1正弦波产生电路 (5) 3.1.2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6) 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7) 3.2.1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图 (7) 3.2.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8) 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 (9) 3.3.1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9) 3.3.2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10) 4、电路仿真结果 (11) 4.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 (11) 4.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1) 4.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3) 5、电路调试结果 (13) 5.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调试结果 (13) 5.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 5.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 6、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 (15)

1、绪论 1.1相关背景知识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特别是近50年来,微电子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革。与此同时,电子技术也正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在电子技术中,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通用信号源。 1.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进自己对模拟集成电路方面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在模拟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自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电路设计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逐步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的实际工作提供引导性的背景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①设计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 ②能同时输出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三种波形: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③用±12V电源供电; 先对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及根据参数的确定选择出一种最适合本课题的方案。在达到课题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最经济、最方便、最优化的设计策略。然后运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效果并与课题要求的性能指标作对比。仿真成功后,用实物搭建电路,进行调试,观测示波器输出的波形。 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①设计、组装、调试信号发生器; ②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③频率范围在10Hz~10000Hz范围内可调; ④比较器用LM339,运算放大器用LM324,双向稳压管用两个稳压管代替。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我们完成了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 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 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 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它的兴趣也在逐步的增加。我们有四位同学一起合作,我们默契的配合使我们组第一个完成了我们的设计,而且设计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这次课程设计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 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中, 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巨大力量!两周来我们一起找资料,选方案,再选方案是大家意见不统一然后我们一起上网进行查阅敲定方案后进行仿真,焊接调试程序,最后我们的篮球电子裁判器设计成功完成。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使得我们这次比别的同学节省了时间,。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在这学期的课程设计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个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今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在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后变的更加成熟,能够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吴丽娜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报告书 专业班级:16电气2班 姓名:王浩淞 学号:2016330301054 指导教师:雷美珍

目录 1、webench电路设计 1.1设计任务要求 输入电压为(8V-10V),输出电压为5V,负载电流为1A 1.2设计方案分析 图1.3.1主电路原理图 图1.3.2元器件参数 图1.3.3额定负载时工作值

图1.3.4输出电流和系统效率间的关系 如图1.3.4所示,在输出电流相同的情况下,输入电压越小,系统的稳态效率越高,因此提高效率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降低系统的输入电压,其次在输入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系统效率达到最大,例如当输入电压为9.0V时,根据图像输出电流为0.40A的时候效率最高。第二种方法是改变元器件的参数,通过使用DCR(直流电阻)小的电感元件来实现输出纹波电压降低。 1.3主芯片介绍 TPS561201和TPS561208采用SOT-23封装,是一款简单易用的1A同步降压转换器。这些器件经过优化,可以在最少的外部元件数量下工作,并且还经过优化以实现低待机电流。这些开关模式电源(SMPS)器件采用D-CAP2模式控制,可提供快速瞬态响应,并支持低等效串联电阻(ESR)输出电容,如特种聚合物和超低ESR陶瓷电容,无需外部补偿元件。TPS561201以脉冲跳跃模式工作,在轻负载操作期间保持高效率。TPS561201和TPS561208采用6引脚1.6×2.9(mm)SOT(DDC)封装,工作在-40°C至125°C的结温范围内。 1.4电气仿真结果分析

图1.4.1启动仿真图1.4.2稳态仿真 图1.4.3暂态仿真图1.4.4 负载暂态仿真 二、基于电力系统工具箱的电力电子电路仿真 2.1 设计要求和方案分析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了MATLAB软件及其组件之一Simulink,进行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系统主要包括:Boost升压斩波主电路部分、PWM控制部分和负载。Boost升压斩波主电路部分拖动带反电动势的电阻,模拟显示中的一般负载,若实际负载中没有反电动势,只需令其为零即可。负载为主电路部分提供脉冲信号,控制全控器件IGBT的导通和关断,实现整个系统的运行。在Simulink中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绘制后,即可进行仿真和调试,用Simulink 提供的示波器观察波形,进行相应的电压和电流等的计算,最后进行总结,完成整个Boost 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2.2 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 电路设计好后主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值已确定,此时只要调节触发波形的占空比即可调节Boost Chopper输出电压。电路设计好后主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值已确定,此时只要调节触发波形的占空比即可调节Boost Chopper输出电压。占空比越大,Boost Chopper的输出电压值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题目:交通灯控制器 班级:08通信工程1班 学号:0810618125 姓名:廖小梅 指导老师:张红燕 日期:2010年12月

目录 1、设计背景 2、设计任务书 3、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4、各单元设计电路设计方案与原理说明 5、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6、设计、安装、调试中的体会 7、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 8、附录 9、参考文献 10、成绩评定表格

一、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尤其在城市街道的十字叉路口,极其容易发生交通问题,为了保证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安全,一般在每条街上都有一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交通灯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交通灯通过的状态转换,指挥车辆行人通行,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管理自动化。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电路,要求南北方向(即 A车道)和东西方向(即B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 交替运行,每次通行时间都为30秒; 2、在绿灯转红灯时,先由绿灯转为黄灯,黄灯亮6秒后,再 由黄灯转为红灯,此时另一方向才由红灯转为绿灯,车辆 才开始通行。 三、设计框图及总体描述 1、分析系统的逻辑功能,画出其框图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秒脉冲发生器是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图1交通灯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在图中, T30: 表示甲车道或乙车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为30秒,即车辆正常通行的时间间隔。定时时间到,T30 =1,否则,T30 =0。 T6: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6秒。定时时间到,T6=1,否则,T6=0。 S T:表示定时器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由它控制定时器开始下个工作状态的定时。 交通系统的车道信号灯的工作状态转换如下所述: 状态1:A车道绿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B车道禁止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隔T30时, 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2:A车道黄灯亮,B车道红灯亮。表示A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B车 道禁止通行。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TY时,控制器发 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状态3:A车道红灯亮,B车道黄灯亮。表示A A车道禁止通行,B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绿灯亮满规定的时间间隔T30 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 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31-225 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31-225 课程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5)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5)

1.1 设计方案 (5) 1.2 设计所需要元件 (7) 2 设计原理 (8) 2.1 电源变压部分 (9) 2.2 桥式整流电路部分 (10) 2.3 电容滤波电路部分 (11) 2.4 直流稳压电路部分 (12) 2.5 原理及计算 (14) 3 电路仿真 (15) 4 电路连接测试 (16) 4.1使用仪器 (16) 4.2.测试结果 (16) 5 设计体会 (17) 参考文献 (19) 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也更高。我们做为21世纪的一名学电子的大学生,不仅要将理论知识学

会,更应该将其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电子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能够真正体现我们是否完全吸收了所学的知识。 目前,各种直流电源产品充斥着市场,电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基于成本的考虑,对于电源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可采用带有过流保护的集成稳压电路,同样能满足产品的要求。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设计一串联型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先是经过家用交流电源流过变压器得到一个大约十五伏的电压U1,然后U1经过一个桥堆进行整流在桥堆的输出端加两个电容C1、C2进行滤波,滤波后再通过LM7812(具体参数参照手册)输出一个固定的12V电压,这样就可以在一路输出固定的电压。在LM7812的输出端加一个电阻R3,调整端加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电位器R2,这样输出的电压就可以在5~12V范围内可调。 经过自己对试验原理的全面贯彻,以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反复的调试,经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老师的耐心的指导,终于把这个串联型输出直流稳压输出正电源电路设计出来了。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1.1 设计方案 本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1)变压电路:本电路使用的降压电路是单相交流变压器,选用电压和功率依照后级电路的设计需求而定。 (2)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把经过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单个方向的直流电。但是这种直流电的幅值变化很大。它主要是通过二极管的截止和导通来实现的。常见的整流电路主要有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等。我们选取桥式整流电路实现设计中的整流功能。 (3)半波整流: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目前电子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新的教学层次结构,设计了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欢迎来参考! 电子课程设计是在先修理论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实验课: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必修课。 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国际范围内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新产品的涌现,对电子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以“走出去,用得上”为目标,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态势出发,采取工程集成的教学观点,加强课程设计的数字化、综合化、系统化实验。

重视设计方法学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互设计工具,增强学生应用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能力。 在理论课教学和基础实验教学中,注重加强基础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把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核心地位。 打破院系甚至学校的壁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着“宁可用坏,不许放坏”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 实践环境和实践仪器设备。 分层次。把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融为一体,做到一条龙、不断线、重基础、分层次。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电子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应用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其中电子设计课程属于第三层即综合应用层。 教学内容有着必然的连续性,“我要的是葫芦”使不得,既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体制中重理论、轻实践,但也不能“改革过度”,片面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学理论是为了应用,实验也是为了应用,仅仅是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而已。 基础实验教学又分为两个小的层次:基础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使学生对理论有更深的理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 结报告

摘要 (3) 第一章设计指标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任务和要求 (4) 1.3设计原理 (4) 第二章系统方案 (5) 2.1 系统模块及框图 (5) 2.2 单元电路设计 (6) 2.2.1 秒基准信号发生器 (6) 2.2.2 计数器 (7) 2.2.3 数码显示 (8) 2.2.3 校时切换电路 (8) 2.2.3 校时切换电路 (9) 2.2.4 整体电路图 (9) 2.2.5 部分芯片实际引脚图及功能 (11) 2.3 multisim 仿真 (12) 第三章方案总结 (12) 3.1 元件清单 (12) 3.2电路及方案的特点 (12) 3.3 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3)

摘要 时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实际生活中,时钟小巧精致甚至很多是作为另一个工具的附加物(如手机、收音机等)。但实际上时钟的原型——脉冲源是时序逻辑电路完成其逻辑功能的基础。如果电源是数字电路的发动机的话,那么时钟源就是它的轮胎使它能向前运行,所以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离不开时钟源。本设计目的不在制作生活用的电子时钟,而是希望通过对电子钟的分模块设计,加深对震荡电路、波形转换、分频器、计数器、数据选择器、译码器、数码管等的理解,加强对实际集成器件的应用,锻炼电路焊接技术和检查排错能力。 本设计通过32768Hz晶体和14位二进制分频器4060产生2Hz的脉冲信号,再通过JK 触发器4027组成的二分频器产生1Hz秒脉冲,比基于555定时器的时钟源精确和稳定。显示部分采用CD4511驱动共阴极7段数码管。校时部分采用四二选一数据选择器74157芯片选择正常走时或手动校时。 设计过程中先使用multisim11.0进行仿真设计,后又进行实际焊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