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通公司舞弊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8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仅次于1877年成立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如果不是司法部在2001年否决了世界通信与斯普瑞特(Srint)公司的合并方案,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
世界通信的成功应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在收购兼并方面的禀赋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
从1983年成立至2001年,世界通信共完成了65项重大收购兼并。
2002年7月21申请破产保护前,世界通信是一个业务范围覆盖65个国家,拥有85000名员工、1000多亿美元资产、350多亿美元营业收入,为2000多万个人客户和数万家公司客户提供语音话务、数据传输和因特网服务的超大型跨国公司。
首先发现世界通信财务舞弊的是内部审计部的副总经理辛西亚·库伯(Cynthia Cooper),2002年末被评为《时代》杂志一年一度的新闻人物(此外,还有安然公司的雪伦·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和联邦调查局的柯琳·罗莉(Coleen Rowley))2002年2月8日,世通降低了2002年度的收入和盈余预测,并计划在第二季度计提150至200亿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月12日,SEC正式对世界通信的会计处理立案稽查;4月3日,世界通信宣布裁员10%(8500名);4月30日,世界通信的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因卷入4.08亿美元贷款丑闻而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5月9日,穆迪斯(Moody, s)和菲奇(Fitch)等信用评级机构将世界通信债券的信用等级降至“垃圾债券”级别;6月5日,再次裁员20%(17000名);6月20日,因资金周转紧张,推迟了优先股的股息支付;6月24日,世界通信的股价跌破一美元(1999年6元最高股价增达到64.50美元)。
世通舞弊案的研究分析摘要:成立于1983年的世界通信公司(简称世通公司)是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运营商。
在1983至2001年期间,世通公司一共完成了65项重大并购案,堪称典型的商业成功案例。
但随着公司业绩下滑,利润无法达到投资者预期。
为了使公司看起来依旧具有投资价值,公司决定以非法的会计手段欺骗投资者,通过调整其他科目来上调利润。
最终,世通公司无法再通过会计手段弥补财务漏洞,并在2002年宣布破产。
世通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虽然并不复杂,但非常典型,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价值,也同样对公司经营以及会计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世通公司,财务舞弊,会计手段,公司治理1.世通舞弊案事件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兴起,其配套基础设施电信业也获得了重大发展。
随着“去监管”这一措施打通了反垄断壁垒,所有的电信公司都开始同时进行地方和长途业务,电信行业的大洗牌也随之而来。
世通公司抓住了发展时机,持续扩张,一举成为了行业龙头,股价飙升,深受投资者看好。
然而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世通公司也面临着经营危机。
在2000年第三季度,世通公司的利润已经无法达到当时投资者的预期,于是一场财务造假的阴谋由此展开。
时任CFO苏利文指使总会计师迈耶斯找来两位会计对当季的财报利润进行上调,并承诺下个季度会下调利润预期。
但是此后世通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任何好转,财务舞弊也一直持续着。
直到内审副总经理库珀向外部审计报告此事,世通的财务舞弊行为才被公之于众,相关人员也收到了刑罚惩处。
1.世通舞弊案手法分析像世界通信公司这样的上市公司,其公开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公司的损益表报告了在某一时期确认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获得的利润。
在损益表中,费用通常从收入中减去,以计算利润。
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则报告了公司在某个时间点的资产和负债。
这桩财务舞弊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上调利润,因此造假发生在一些能够释放利润的科目上。
第1篇一、引言世通事件(Enron scandal)是20世纪最大的企业财务丑闻之一,涉及美国能源巨头世通公司(Enron Corporation)的欺诈行为。
2001年,世通公司因财务造假被曝光,导致公司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投资者损失惨重。
本文将通过对世通事件的法律分析,探讨企业财务欺诈的法律责任、监管体系以及防范措施。
二、世通事件背景1. 世通公司简介世通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是一家全球性的能源公司,业务涵盖能源、金融、通信等多个领域。
在2000年之前,世通公司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市值一度高达6000亿美元。
2. 世通事件爆发2001年12月2日,世通公司公布了一项涉及数十亿美元资产的重组计划,随后股价暴跌。
12月14日,世通公司承认存在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行为,并宣布破产。
三、世通事件法律分析1. 企业财务欺诈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世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主要责任人包括:① 世通公司前CEO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和前CFO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被判处24年和6年监禁,分别罚款4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
② 世通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被罚款并处以有期徒刑。
(2)民事责任世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被追究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 投资者诉讼:世通公司被投资者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法院判决世通公司支付投资者约70亿美元赔偿金。
② 证券欺诈诉讼:世通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被罚款1.5亿美元。
2. 监管体系(1)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交易活动。
在世通事件中,SEC对世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并追究了其法律责任。
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世通公司这个舞弊审计的事儿。
话说在那风起云涌的商业世界里,世通公司曾经也是个响当当的角色。
可谁能想到,在那看似辉煌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一系列见不得光的舞弊勾当。
世通公司,原本在通信行业那可是呼风唤雨的存在。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高层为了追求那些表面上好看的财务数据,走上了歪门邪道。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虚构收入、夸大资产,把公司的财务报表打扮得花枝招展,就像一个浓妆艳抹的演员,看似光彩照人,实则虚假不堪。
就拿虚构收入这事儿来说吧,他们可真是费尽了心思。
比如说,明明是一笔还没完全敲定的业务,他们就敢提前把收入算进来。
还有更离谱的,直接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业务交易,硬是给自己的账本上添上几笔收入。
这就好比你明明没赚到钱,却硬说自己腰缠万贯。
审计人员在调查的时候,那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们得像侦探一样,从一堆堆错综复杂的财务数据中寻找线索。
有一次,一位审计人员发现了一笔收入的记录十分可疑。
这笔收入的来源公司,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竟然是世通公司自己虚构出来的空壳公司。
你想想,这得多狡猾啊!再说夸大资产这一块。
世通公司把一些不值钱的资产,硬是估值成了天价。
这就好比把一个破铜烂铁说成是稀世珍宝。
审计人员在评估资产价值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比如一些老旧的设备,按照正常的折旧计算,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可世通公司却还按照全新的价格来计算资产。
这一系列的舞弊行为,最终还是被揭露了出来。
这给投资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世通公司的声誉一落千丈。
从这个案例中,咱们能学到好多东西。
首先,企业的诚信那是绝对不能丢的。
一旦走上舞弊的歪路,就像在悬崖边跳舞,迟早会摔得粉身碎骨。
其次,对于审计工作来说,那可得睁大双眼,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要像啄木鸟一样,把那些隐藏在树干里的害虫给揪出来。
总之,世通公司的舞弊审计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商业的舞台上,只有坚守诚信,严格审计,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在商业世界中,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展示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要窗口。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采用舞弊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其舞弊手段和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
一、案例介绍(一)安然公司舞弊案安然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然而在 2001 年,其财务丑闻被曝光,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企业破产案。
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大量的特殊目的实体(SPE),将债务和不良资产转移到表外,同时虚增利润和资产。
此外,安然公司还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和关联交易来操纵财务报表,使其表面上看起来业绩良好。
最终,安然公司因财务舞弊而破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世通公司舞弊案世通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在 2002 年被揭露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世通公司通过将大量的经营费用资本化,虚增利润达数十亿美元。
同时,公司管理层还故意隐瞒了巨额的债务和亏损,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世通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和数千名员工的失业。
(三)蓝田股份舞弊案蓝田股份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但其财务报告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
蓝田股份通过虚构收入、虚增资产和伪造交易等手段,营造出公司业绩优良的假象。
例如,公司声称其养殖的甲鱼和莲藕产量惊人,且销售价格高昂,但这些说法在实地调查中被证明是虚假的。
蓝田股份的舞弊行为最终被揭露,公司股票被停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舞弊手段分析(一)虚构交易和收入这是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客户、合同和交易,伪造发票和收款凭证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例如,安然公司通过与SPE进行虚假交易来增加收入,蓝田股份则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来虚增收入。
(二)隐瞒债务和费用企业将债务和费用转移到表外,或者故意低估债务和费用,以美化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