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废旧物资销售舞弊案例分析【会计实务文库首发】
- 格式:pdf
- 大小:254.17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废旧电力物资是指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再使用或者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零部件、器材和材料。
这些废旧电力物资包括发电厂的机组设备、输电线路的导线、变压器、配电开关设备、用电设备以及相关的工具、零部件、器材和材料等。
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是指对这些废旧物资进行会计凭证的核算、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过程。
本文将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入手,探讨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的要点。
一、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方法1. 费用化处理: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之一是采用费用化处理,即将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损失或者报废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已经发生的废旧电力物资的损失进行核算,通过将减值损失或者报废损失计入损益,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反映废旧电力物资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2. 固定资产处置处理:对于废旧电力物资中的部分设备、零部件和器材,如果其价值较高,可以选择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处理。
固定资产处置处理是指采用出售、报废、报废后重新评估等方式处理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将其价值减少或清零,从而规范固定资产账务,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
3. 资产减值测试处理:对于持有的废旧电力物资,企业需要定期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处理,即对废旧电力物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就需要进行资产减值处理,调整资产价值,减少资产净值。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损失,规范资产价值,保护企业财务利益。
1. 废旧电力物资的可变现净值核算:废旧电力物资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过出售、报废、拆解或者回收等方式实现的价值。
企业需要对废旧电力物资的可变现净值进行核算,及时调整资产价值,保持资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一致性,规范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
1. 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风险: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风险是指企业长期持有的废旧电力物资可能存在的价值下降和减值损失的风险。
普法简报公司法规部2016年10月30日非法处置工程废旧物资引发的法律责任【案例】2013年12月,胡某(中铁某项目仓库保管员)、陈某(个体户)分别商议盗卖收购中铁四局某项目仓库库存的60型工具钢轨、螺纹钢后,让废品收购站江某某、张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钢轨系2012年8月以5453元/吨价格购买,至案发时仅使用了一年)的1800元/吨的价格三次拉运转移出60型工具钢轨787根,共计重量590余吨,价值289.1万元;以1500元/吨的价格,拉运转移出螺纹钢10余吨,价值3.4万余元。
江某某、张某拉运出的钢轨,二次以2000元/吨价格进行销赃;拉运的螺纹钢以1650元/吨价格进行销赃。
胡某、陈某共同获取赃款107.7万余元。
江某某、张某共同获取赃款11.95万元。
2014年3月18日,江某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1300元/吨价格拉运转移出全新的轨道垫板8038块,重43.28吨,价值36.17万元,随后又以1500元/吨的价格销赃。
胡鹏、陈伟金获取赃款5.59万元,江某某获取赃款0.8万元。
案发后,追回轨道垫板2877块,15.86吨,发还中铁四局某物资管理中心。
综上,胡某、陈某、江某某参与盗卖中铁四局某财物价值为328.67万元;被告人张某参与盗卖中铁四局财物价值为292.5万元;被告人石某某非法收购赃物,价值为36.17万元。
被告人石某某于2014年5月22日自动投案。
江某某退缴赃款2万元,张某退缴赃款1万元。
请问:胡某与陈某的行为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江某某、张某的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结合此案指出废旧物资管理和处置存在哪些风险?【解答】本案例主要强调的是废旧物资处置中的个人与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重点启发大家结合当前各项目废旧物资管理实际发掘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或措施。
现对案例具体分析公布如下:一、法院审判结论:1. 被告人胡某身为中铁四局某项目工作人员,利用其仓库材料保管员职务之便利,与被告人陈伟金相互勾结,共同盗卖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二人均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公司舞弊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舞弊行为的法律后果,以期提高企业合规意识,维护市场公平正义。
二、案例简介(一)公司概况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二)舞弊行为经调查,甲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方式,虚增了公司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合同:甲公司虚构与关联方的合同,将关联方支付的资金计入收入,从而虚增了公司利润。
2. 虚增收入:甲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了公司销售收入。
3. 隐瞒成本:甲公司通过虚构成本支出、推迟确认成本等方式,降低了公司成本,从而虚增了公司利润。
(三)舞弊后果甲公司舞弊行为被揭露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等措施。
此外,甲公司股价应声下跌,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甲公司声誉受损,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信息,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二)舞弊行为定性根据上述法律依据,甲公司的舞弊行为可定性为以下几种:1. 财务造假:甲公司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方式,虚增了公司利润,属于财务造假行为。
国企废旧物资违规处理案例
扬州江淮电气有限公司不正常运行废气治理设施案。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对用电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分析的通报,发现2021年1月18
日-19日,扬州江淮电气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废气治理装置疑似未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总时长达15小时20分钟。
2021年1月19日,扬州市宝应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经核实,该公司部分生产线生产时,负责处理尾气的装置风机因故障停运,部分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021年4月19日,扬州市宝应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对该单位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十五万元整的行政处罚。
原高邮市助剂厂涉嫌违法填埋危险废物案。
2020年10月,群众举报“反映原高邮市助剂厂非法填埋固体废物”。
扬州市高邮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部门和属地政府,对原高邮市助剂厂非法填埋固体废物情况进行调查,经核实,违法事实存在。
原高邮市助剂厂违法填埋固废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九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之规定。
2021年4月6日,扬州市高邮生态环境局以原高邮市助剂厂涉嫌非法倾倒危险废物3吨以上为由向高邮市公安局移送了案件线索。
2022年1月20日,高邮市检察院已就原高邮市助剂厂涉嫌污染环境案向如皋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海口一公司两名工作人员王某、黄某与废品收购公司人员李某进行勾结,利用监管废铁料过磅和填写废旧材料售让单的职务便利侵占公司价值7万余元废铁料。
王某是负责监管公司废铁料过磅的监磅员,黄某也是负责公司废旧材料过磅的司磅员,同时他还负责填写废旧材料售让单,两人联合串通海南某废旧贸易有限公司收料员李某进行舞弊。
王某在废铁料出售过程中不过磅或修改过磅单并删除电脑数据,再由李某运走。
据调查,2013年4月至7月间共发生二十次类似舞弊行为,其中有十三次采用修改过磅记录的方式作案。
李某去公司收购废铁料时,王某、黄某将过磅记录用U 盘拷贝出来,再用地磅的电脑主机将过磅记录改少,重新打印一份重量少于实际重量的过磅单,再根据过磅单填写废旧材料让售单,由负责过磅、监磅的黄某、王某等人签名,报领导审核后交给李某,李某按照过磅单上载明的重量到财务部缴纳货款后持过磅单及财务部盖章的废旧材料售让单将废铁料运出公司后出售。
另七次作案方式更为猖狂,李某在公司收购废铁料时,不经过磅及缴纳费用,直接将车开至门卫处,再由王某指使门卫放行,李某将废铁料运出公司后出售。
经统计,2013年4月至7月间,三人用上述方式将价值人民币70900元的废铁料侵占,所得赃款三人平分。
每周案例2015年1月第1期(总第148期)废旧物资处置中的缺斤短两>>案例回放企业风险管理· 内控方案建设· 专项管理提升(总第148期)>>案例评述在制造型企业中,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置属于高风险业务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利用废旧物资处置的机会截流资金,私设“小金库”早已不算新鲜事。
在本案例中,监磅员与司磅员串通,通过修改过磅单或干脆不过磅的方式偷盗废旧物资,再由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同伙倒卖后三人均分赃款。
案件发生可谓环环相扣,值得我们分析的问题有三点:案件如何发生,舞弊行为是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避免与防范。
一、案件如何发生1、过磅系统设置存在缺陷一般而言,对于过磅环节均应要求双人司磅,就这点而言,该公司确实设置了两人。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舞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法律舞弊的成因、过程及法律后果,以期对相关企业和个人起到警示作用。
二、案件背景某上市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上市初期,业绩良好,股价持续上涨。
然而,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财务报表出现异常,涉嫌财务造假。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成本、虚构资产等方式,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
三、舞弊过程分析1. 舞弊动机该公司舞弊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短期利益。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业绩,吸引投资者,该公司不惜采取虚假手段,虚增利润。
2. 舞弊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隐瞒成本:该公司通过虚增存货、虚构采购等方式,隐瞒成本,降低成本率。
(3)虚构资产:该公司通过虚构投资、虚构固定资产等方式,虚增资产。
3. 舞弊过程(1)制定舞弊计划:公司管理层制定详细的舞弊计划,明确舞弊目标、手段、时间等。
(2)实施舞弊:公司员工按照舞弊计划,虚构交易、伪造凭证、篡改财务报表等。
(3)掩盖舞弊:公司通过篡改审计报告、虚构审计证据等方式,掩盖舞弊事实。
四、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撤销任职资格等。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欺诈发行股票罪等,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投资者可以向该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五、案例分析1. 舞弊成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道德风险:部分员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舞弊行为得以发生。
关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
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是企业在废弃或报废旧电力物资时的会计准则和处理方法。
废旧电力物资指的是不再使用或报废的电力设备、线缆、变压器等。
废旧电力物资会计处理的目的是正确记录和核算这些废旧物资的价值,确保企业资产的准确反映,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关信息。
企业需要进行废旧电力物资的评估和计提减值准备。
评估废旧物资的价值包括对其残值、折旧和未来预计使用寿命的估计。
如果废旧物资的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反映物资的实际价值。
企业可以选择进行废旧电力物资的处置。
处置方式可以包括内部使用、出售或报废。
对于内部使用的废旧物资,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转移或拆除。
如果企业决定出售废旧物资,应按照市场价格将其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
对于报废的废旧物资,企业需要将其处理成废品,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环境友好的处置。
在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中,企业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会计分录。
对于减值准备的计提,需要进行减值准备科目的借方分录;对于出售废旧物资的收入,需要进行现金或应收账款的贷方分录;对于报废废旧物资的处理,需要进行废品损失和清理费用的借方分录。
企业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
在物资的预计使用寿命或市场价值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并记录相关的会计分录。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报表或其他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本报告将通过对一起财务舞弊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手法和影响,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一)公司简介本案涉及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是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近年来因财务舞弊丑闻陷入困境。
(二)财务舞弊原因1. 公司内部治理缺陷: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业绩压力:A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压力,业绩下滑,为达到业绩目标,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 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1.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虚报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报库存等方式虚减成本,虚报利润。
3. 隐瞒债务:A公司通过隐瞒负债、虚构担保等方式隐瞒债务,虚报财务状况。
四、案件调查过程1.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A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 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财务舞弊事实。
3. 调查取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取证,查明A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和涉案人员。
4. 公开处理: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五、案件影响1. 公司股价下跌: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 行业信誉受损: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整个电子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我国电子行业的信心。
3. 监管环境恶化: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加剧了监管环境的恶化。
8-1某市多户企业接受虚开废旧物资发票偷税案本案特点:针对生产性用废企业的特点,检查人员以资金核查为切入点,通过耐心细致的取证,理清隐密的资金流,找到涉案企业接受虚开废旧物资发票的关键环节,并围绕关键环节开展调查取证,最终查实企业的违法行为,使案件成功告破。
一、案件背景情况(一)案件来源2006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收到河南省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关于“S 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H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向某市多家企业大量虚开废旧物资销售统一发票的重大案情报告。
总局领导和总局稽查局领导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对该市涉案企业进行彻底检查。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涉案企业共13户,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3户企业中,11户为化纤企业,2户为纸制品企业;有1户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有3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涉案企业的主要生产用料为废塑料、废塑料瓶片。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一)检查预案1.收集静态资料,仔细寻找线索。
根据河南省国家税务局提供的涉案企业情况表,检查人员全面收集涉案企业的静态资料,了解其纳税申报、领购发票及业务经营情况,同时对涉案企业进行税负分析,发现涉案企业的税负率均较低。
2.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重点。
一是针对涉案企业的实际情况,成立专案组,分设13个小组,分别负责13个涉税企业的具体检查工作;二是集中力量,突击调取企业账证资料;三是运用查账软件及时采集电脑记账企业的电子数据;四是对企业涉案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五是突击盘点企业存货;六是检查企业资金往来情况;七是对企业账面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八是外调取证。
(二)检查的具体方法1.突击检查2006年6月9日,专案组统一部署,13个小组同时行动,对涉案企业进行突击检查。
检查人员分别从13户涉案企业的经理室、财务科、供销科、仓库等地,依法调取了179本账册,856本记账凭证,4700余份进货发票抵扣凭证。
2.技术查账专案组运用查账软件采集了部分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电子财务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发现企业产成品、往来账等科目存在异常情况。
关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1. 引言1.1 废旧电力物资的定义废旧电力物资是指在使用寿命结束或产生故障后被企业废弃的电力设备和器材,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
这些废旧电力物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不再具备生产价值,需要进行处理和清理。
废旧电力物资的处理通常包括报废、捐赠、拍卖等方式,进而产生相应的会计处理。
废旧电力物资在企业中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其处理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
正确处理废旧电力物资有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也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废旧电力物资管理制度,明确废旧电力物资的分类、处理程序,加强对废旧电力物资的管理与监控,以确保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符合法规要求,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正面影响。
1.2 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运营中,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至关重要。
会计处理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更是对企业资产管理、运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重要影响。
对废旧电力物资的正确会计处理,可以保障企业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处理可以规范废旧电力物资的分类,明确各项资产的性质和归属,有助于企业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会计处理可以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和会计准则,确保废旧电力物资的价值被正确计量,并在财务报表上得到准确的反映。
会计处理还涉及废旧电力物资的折旧处理和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这些环节直接影响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正确的会计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
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废旧电力物资的分类废旧电力物资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因损坏、老化或者技术更新等原因而不能继续使用的电力设备、电线电缆、变压器等物资。
在会计处理中,废旧电力物资通常被归类为固定资产,按照其使用寿命和价值进行分类。
关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电力设备的老化、损坏或变得过时而需要报废或拆除,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电力物资,如变压器、电缆、开关、继电器等。
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报废处理,二是拆除处理。
1. 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是指企业将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物资进行销毁或者是出售。
对于企业来说,报废物资的处理是既有成本也有价值的,因为废旧电力物资中可能存在有价值的零部件可以进行拆卸再用以维修等,企业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它们来降低维修部件的成本。
对于企业,报废处理的成本应该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中,包括拆除工作的费用以及报废物资的残值或贬值。
同时,如果企业选择出售报废物资,应当将所获得的收入计入当期的其他经营收入中。
2. 拆除处理
不同于其他物资的处理方式,废旧电力物资处理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企业需要对报废或拆除的废旧电力物资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类,包括物资的类别、数量、残值及贬值情况等,以便于后续财务分析和处理。
总之,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合理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和提高设备维修效率,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某公司废旧物资销售舞弊案例分析【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2018年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
20X3年初某集团某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在进行公司20X2年报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公司20X1年、20X2年的民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63万元、5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863吨、510吨,废旧物资销售的收入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或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审计处进行了重点审计,查出异常情况的背后是一起舞弊案件。
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站长、计划员等4人擅自决定出售、截留废旧物资数量81.5吨,款额91 200元,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和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50 605.80元(涉及63人,每人500元至2 000元不等),同时擅自决定降价销售废旧物资,造成损失1.4万元。
其舞弊的手法如下:
1.与租赁公司厂房的江苏个体经营者串通,擅自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此项业务来往、也没有签订合同的江苏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其将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私自销售的废旧物资出门时,借江苏个体经营者的名义,由江苏个体经营者以自己在锻工房加工的少许产品掩盖,或以其加工的产品或废料需要出门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盗卖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
2.与签有合同业务的福建个体经营者截留收入,物资处处长要求福建个体经营者在销售废旧物资过程中,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交财务,另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截留下来,交到物资处作小金库。
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出门时,以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即以少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