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8.28 MB
- 文档页数:36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2.了解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理解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处理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意识。
2.提高学生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3.强调学生行动起来参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2.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具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相结合。
2.案例分析法。
3.小组讨论法。
教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科书、教学参考书。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节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1.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2.非可再生能源全球分布特征。
3.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节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
2.环境问题导致的反对。
3.资源开发利用利益问题。
4.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进度安排本课时为本章节第5节,需1课时完成。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节:35分钟。
–介绍非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10分钟)。
–案例分析:比较不同国家非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区别(15分钟)。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非可再生能源全球分布特征(10分钟)。
2.第二节:35分钟。
–介绍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5分钟)。
–总结与讨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10分钟)。
高中地理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3. 培养学生对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2.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非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案例资料和讨论话题。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它们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Step 2: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1. 提问:非可再生资源可分为哪几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Step 3:分析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1. 提问:如何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Step 4:案例分析1. 展示我国某地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Step 5:小组分享1.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经验。
Step 6:课堂小结1. 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有哪些?2. 如何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Step 7: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节约和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提问:除了本节课所学的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互评: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评价。
高中地理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2. 让学生掌握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3.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非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非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的意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特点和种类,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让学生了解存在的问题。
4. 讲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法,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勘查与评价等。
5. 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非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2. 选取一个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特点和种类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我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把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企业或项目,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课外研究活动,让学生针对某一非可再生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1. 让学生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掌握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和特点2.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3. 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4. 案例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5. 学生实践:制定个人和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计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和特点2.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3. 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特点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制定个人和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计划。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特点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4. 讲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6.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的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7. 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个人和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计划。
8.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非可再生资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具体的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策略。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归纳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高三地理教案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日益增长,地球上越来越多的非可再生资源正在不断被消耗和遭受破坏,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非可再生资源,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需要学生掌握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和类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如何将其分为不同类型(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介绍目前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开发和利用方式(采矿、石油开采、煤矿开采等),分析其优缺点。
3.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问题:评估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介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开发方法,如何在保护环境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达到均衡,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和类型,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难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开发方法,平衡环境和人类需求。
四、教学方法1.生动的案例分析:讲解非可再生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探究不同类型的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了解其具体的开发过程、当地环境、和社会影响等。
3.讨论式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基本知识,以及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形成环保意识。
可以采用联合考核、口头表达和小组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