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地质填图
- 格式:pdf
- 大小:616.17 KB
- 文档页数:7
目录一、世界地理部分1、六大陆 (1)2、七大洲 (1)3、东西半球 (2)4、各大洲轮廓、经纬度位置、人口及海拔高度 (2)5、各大洲经纬度 (2)6、世界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3)7、世界主要海洋 (5)8、世界主要海峡与运河 (5)9、六大板块 (6)10、世界气温 (7)11、世界气候 (8)12、世界地理分区 (9)13、亚洲地理分区、亚洲地形与河流 (10)14、亚洲地形剖面 (11)15、亚洲气候 (11)16、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东部和北亚 (12)其他地图⑴世界主要海、海峡、半岛、岛屿、群岛 (12)⑵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 (12)⑶世界洋流 (12)⑷世界地形(见地图册)⑸世界重要地区 (15)二、中国地理部分1、中国疆界、政区、各省区图 (18)2、中国地形图 (20)3、中国气候及相关地图 (20)4、中国水系 (21)5、中国资源6、中国交通 (23)7、中国农作物分布图 (23)8、中国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24)世界海陆轮廓图一、六大陆:(填写六块大陆名称,标注各经纬线度数)二、七大洲:(填写七大洲,说各洲界线,标注各大洋,记忆各大洋面积和深度)要求:在上面两幅图中标出七大洲、四大洋,画、写出各大洲分界,标出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各大洲轮廓、经纬度位置、人口及海拔高度要求:填出各大洲面积,描绘各大洲轮廓,标出各洲经纬度,记忆各洲面积、人口、平均海拔高度。
在下面各图中填写经纬度。
图五各大洲(北冰洋)轮廓再现三、世界主要岛屿:重点不是记名称而是定位置!世(各岛屿将在分区地理中提及,这里可不必集中记忆)【练习】:识别下列岛屿并在世界地图中找出:四、世界主要群岛:【练习】:在世界地图中找到下列8个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西印度群岛、太平洋中三大群岛(各群岛会在分区地理中提及,这里可不必集中记忆)五、世界主要半岛:重点不是记名称而是定位置!(各岛屿将在分区地理中提及,这里可不必集中记忆)【练习】:识别下列半岛:六、世界主要海洋:重点不是记名称而是定位置!(各海和湾将在分区地理中提及,这里可不必集中记忆)【练习】:识别下列海洋:七、世界主要海峡及运河:世界地理要求识记的海峡约有15个:丹麦海峡、卡特加特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朝鲜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巴斯海峡。
第一组题东亚一、读图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经度和纬度(用红色笔描出重要经纬线),并回答下列问题。
2、在图一中标出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日本海、朝鲜海峡。
在图二中标出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
在图一中填注下列国家及首都:日本(东京)、韩国、朝鲜、中国(北京)、蒙古。
①半岛,②岛,③岛,④岛,⑤岛,⑥海,⑦海,⑧洋。
3、东亚地势高低,西部以和地形为主,东部以地形和地形为主,东部半岛和岛屿以和地形为主,面积狭小,河流。
日本多,因为位于板块和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
4、(1)图一中A处气候为,B处气候为,C处气候为,D处气候为, E处气候为。
在图中大致画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
自A向C气候的性增强(具体表现有: ), 性减弱.(2)东亚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气候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冬季因为陆地降温,陆地上形成高压,也叫高压,它切断了低气压带,海洋上保留了低压,在太平洋上叫低压,风(风向)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在该风控制之下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陆地升温,在陆地上形成低压,也叫低压,它切断了高气压带,海洋上保留了高压,在太平洋上叫高压,风(风向)就从海洋吹向陆地,在该风控制之下气候特点是。
在图中画出两种季风的风向。
(3)图二中国家西北部冬季多暴风雪,是因为该国多山,山脉走向多为走向;它的西侧为海,当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时,越过该海,补充大量水汽,遇到山脉的抬升,易形成雨。
5、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和沿岸,试分析原因: ,。
朝鲜半岛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海沿岸,主要原因是什么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6、日本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靠进口,其中石油主要来自,铁矿主要来自,日本最大的贸易对向是,其次是和。
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7、日本山地的东西两侧适合建滑雪场的是,原因主要有哪些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第二组题东南亚一、读图回答问题。
亚洲填图(一)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萨哈林岛(又称库叶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咸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亚洲填图(二)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鲁卜哈利沙漠(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沙漠)日本填图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筑波(科学城)东南亚填图(一)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老挝(万象)、越南(河内)、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马尼拉)、文莱(斯里巴加湾)、东帝汶(帝力)东南亚填图(二)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克拉地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吕宋岛长山山脉、若开山脉、禅邦高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南亚和印度填图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中亚填图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咸海、巴尔喀什湖(湖水东咸西淡)、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卡拉库姆沙漠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首都)。
亚洲填图(一)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萨哈林岛(又称库叶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咸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亚洲填图(二)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鲁卜哈利沙漠(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沙漠)日本填图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筑波(科学城)东南亚填图(一)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老挝(万象)、越南(河内)、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马尼拉)、文莱(斯里巴加湾)、东帝汶(帝力)东南亚填图(二)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克拉地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吕宋岛长山山脉、若开山脉、禅邦高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南亚和印度填图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中亚填图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咸海、巴尔喀什湖(湖水东咸西淡)、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卡拉库姆沙漠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首都)。
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闫文晓【摘要】随着多规合一的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成为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和水资源保护的系统性平台.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应用实践和法制建设.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地质环境科学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学科交叉研究不够深入,现有的应用以面向问题的点状或线状工程地质应用为主,缺乏面向未来、服务规划的区域性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多为原则性条款,缺乏实施性的技术规范.提出多规合一背景下,应当加强为规划服务的地质工作的前瞻性,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明确规划技术规范中地质环境条件的应用,促进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从原则性指导成为操作层面的应用.【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自然资源;地质承载力【作者】闫文晓【作者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32018年的机构改革,自然资源部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的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地质勘查等职能,原国家发改委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能,原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原国家海洋局的职能以及水资源、草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能。
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管理职能部门的统一后,地质、水土等自然资源要素的承载力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强度必然会加强。
2019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从管理职能和规划体系上,地质勘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为地质勘查和研究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使两者的互动更为便捷。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28卷第10期2009年10月Vol.28,No.10Oct.,2009收稿日期:2009-04-27;修订日期:2009-08-07地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现代地质填图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1212010711510)与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编号:2006DFB211330)资助作者简介:胡道功(1963-),男,研究员,从事构造地质研究。
E-mail:hudg@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的启示:填图理念与填图方法胡道功1,PATRICK J Barosh 2,吴珍汉3,叶培盛1,张耀玲1,周春景1,倪晋宇1HU Dao-gong 1,PATRICK J Barosh 2,WU Zhen-han 3,YE Pei-sheng 1,ZHANG Yao-ling 1,ZHOU Chun-jing 1,NI Jin-yu 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P.J.Barosh and Associates,103Aaron Avenue,Bristol,RI 02809,USA ;3.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1.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P.J.Barosh and Associates,103Aaron Avenue,Bristol,RI 02809,USA ;3.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摘要:在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最近完成的地质填图实例的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美国的地质填图方法和填图理念。
世界区域地理填图(地图)01世界陆地和海洋【读图指导】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南极洲【读图指导】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在图中相应位置用数字主要的海峡:22-马六甲海峡、23-朝鲜海峡、24-台湾海峡、25-霍尔木兹海峡、26-曼德海峡、27-直布罗陀海峡、28-德雷克海峡、29-麦哲伦海峡、30-白令海峡。
主要的运河:31-苏伊士运河、32-巴拿马运河。
主要的海域:33-地中海、34-黑海、35-北海、36-波斯湾、37-红海、38-墨西哥湾、39-波的尼亚湾、40-几内亚湾【读图指导】1、在喜马拉雅山、红海、直布罗陀海峡、苏门答腊岛、新西兰、科迪勒拉山系、日本附近用箭头标出板块运动的方向。
2、在图中合适位置标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02世界气候【读图指导】1、图例字母附近标出其所代表气候类型名称。
2、找出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2-澳大利亚东北角、3-巴西东南部、4-中美地峡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3、找出5-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6-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位置。
03世界居民和国家【读图指导】1、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区:西欧,南亚,东亚,北美东南部。
人口稀疏区:亚马孙平原,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西伯利亚地区。
南极地区。
2、想一想:亚洲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人口稠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方面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
04亚洲概况【读图指导】1、请在图中标出1-中国、2-日本、3-韩国、4-朝鲜、5-蒙古、6-印度、7-巴基斯坦、8-泰国、9-越南、10-印度尼西亚、11-沙特阿拉伯、12-伊朗、13-哈萨克斯坦、14-土耳其【读图指导】1、在左图中找出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大兴安岭,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乌拉尔山,扎格罗斯山,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北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数字化填图技术在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应用向中林;司荣军;王润怀;文广超【摘要】Digital mapp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ith the digital land engineering starting. It is necessary that undergraduat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catch up with the new social requirement that brings a reform demand to field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digital mapping techniques.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based on the RGMAP digital mapping system platform popularized by CG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are discussed during field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cluding three stages such as practice mobilization and preparation, outdoor practice and indoor data processing and mapping,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in field practice teaching%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数字化填图是信息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需求给大学野外地质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美国本土各州地质填图重点是1:2.4万地质图
无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参考资料》
【年(卷),期】1993(000)005
【总页数】3页(P5-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5.1
【相关文献】
1.美国地质填图教学实习的几点体会 [J], 李大鹏
2.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 [J], 刘凤山;胡道功
3.数字填图系统中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质量控制与操作技巧 [J], 田洋;谢国刚;王令占;涂兵;曾波夫
4.数字填图系统成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特点与质量检查方法 [J], 康庄;王永力;毛朝霞
5.数字填图系统(RGMAP)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中的应用 [J], 曹生秀;常有英;孟红;赵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本科生野外地质填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许欢; 吴志春; 李华亮; 杨喜安; 苑婷媛; 赵磊【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9(028)003【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实践教学; 波茨坦大学; 德国【作者】许欢; 吴志春; 李华亮; 杨喜安; 苑婷媛; 赵磊【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0013;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0013;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001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现代地球科学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出现的众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如沃尔索相律、鲍文反应序列、槽台学说、板块构造等,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系统性学科的进步,提高了人类对地球演化的认知。
这些新理论和新思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基础地质研究之上,其中地质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图是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地质体或地质单元描绘在地理底图上的一类图件[1]。
它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同时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2]。
虽然对地质现象的解释有可能时刻在变,但地质图所展示的基本地质事实仍是客观的、不变的[3]。
开展地质填图工作不仅需要成熟先进的填图方法和理论作为指导,而且还需要填图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地质知识和熟练的填图技能。
一般情况下,这些能力最初都是在地质类院校中学习获得。
但就国内情况而言,多数地质工作者的填图能力是在研究生或工作期间通过参与相关填图项目的锻炼重新获得的。
为什么当代地质类院校专门为本科生开设的野外填图实习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这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以德国波茨坦大学为例,介绍该校地质类专业本科生填图实习教学的方法和特点,同时与国内进行对比,希望能够为国内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启示和建议。
万方数据1406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9年网1东昆仑造lIJ带地质填刚试点区不意图Fig.1SketchshowingtheexperimentalgeologicmappingineasternKunlunorogenicbeltI.Barosh教授一起进行地质填图,对欧美同家的地质填图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之际,将我们的体会形成本文及其后的2篇文章,仅供广大同f_=参考。
1地质填图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规律地质图(geologicmap)是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显示某个地Ⅸ地表岩石或沉积物的分布、形状、组分、结构、形成时代等的图件。
地质填图(geologicmap—ping)是在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尺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填绘在地理底图上构成地质图的一T:作过程。
地质图、地质填图有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之分,在欧美困家普遍采J}H的是广义概念。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4月发布的《美国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2()()7—2011年规划》中明确指出,本规划中使用的术语“地质图”是广义的和兼容的,不仅仅指传统的纸质地质图,也包括对特定地区沉积、构造史的文字描述.地球表面以下的岩石横剖面,依据充分的古生物和同位素测年的相关图表等.还包括新的数字化产品(1)。
根据应用方向,可以细分为矿产、能源、地下水、生态、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岩溶、矿山下陷、气候变化、洪水、氡气、地质公园等地质图。
可以说美国的地质图、地质填图的概念囊括了方方面面。
另外,在欧美国家,至少在英语圉家中地质填图包括大中小各种比例尺的填图工作,也包括中文中的“地质编图”或“编网”的概念。
地质填图t作的发展因工业、社会和技术的发生、发展而发展。
1.1地质填图因矿业需求而产生从1760年开始.英国发生了-T业革命,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增加.随之诞生了现代矿业、地质学和世界上第一张地质图。
1815年,被称为英国地质学之父的威廉·史密斯(WillianSmith)在《变化了的世界(ChangedtheWorld)》一书中附了一张包含英格兰、威尔士和南苏格兰的地质图(比例尺为1英寸:5英里.约1:31.7万),图中引人注目地标绘出岩石、煤矿和金属矿山的分布。
这就是著名的“史密斯1815年地质图”.它是世界上第一张地质图,是直接为矿业服务的②。
19世纪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高峰期,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剧增,法困(1825年)、英国(1835年)、加拿大(1842年)、西班牙(1849年)、印度(1851年)、德国(1873年)、巴西(1875年)、美国(1879年)等闰纷纷成立围家地质调查机构,开始对本国的困土进行大面积的地质调查.直接目的是了解有川矿物的分布.为国家矿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各国地质填图蓬勃歼展起来,并相继出版印刷了地质图。
如加拿大1863年出版第一幅地质图(比例尺为1英寸:25英里,约为1:158.4万)和报告《加拿大地质》;美国1894年印刷第一幅标准图幅的地质图(比例尺为1:2.4万),到190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成立25周年之际.已有106幅标准图幅的地质图;印度1858—1860年期间印刷r第一幅地质图(比例尺为1英寸:1英里,约为1:6.3万),是由WilsonWL完成的Ranigunj煤田地质图。
1.2地质填图因社会需要而发展20世纪中期之前,随着丁业化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迅速增加.在仍然以满足矿Ⅵk需求为主导的前提下.地质工作出现了为多种产业服务的格局。
20世纪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Ij作的需求口益多样化.为适应城市、农业、环境、军事、旅游等对地质T作的需求,地质丁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相应的地质填图更专业化、更系统化。
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欧美国家已形成了包括各种比例尺、覆盖各种专业的地质图系列。
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了中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或1:20万)的地质填图,国土面积较小的英国、法国、德国等罔家大比例尺(1:10万、1:5万)地质填图也基本完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第28卷第10期刘凤山等:欧美困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1409图2美国阿拉斯加地区1:2.4万野外地质填网路线实际材料网(据P.J.Barosh的讲课资料)Fig.2Practicalfieldrouteof1:24000geologicmappinginAlaska,US不同颜色的点线为不同时间的实际路线图3美国阿托斯加地【)(野外地质填图路线示意图(据PJ.Barosh的讲课资料)Fig.3Indicativefieldrouteof1:24000geologicmappinginAlaska,US红线为实际地质填网路线。
黄线为理论地质填图路线4地质填图的战略欧美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地质填图战略不尽相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4.1战略目标的确定欧美困家的地质填图是由于矿业需求而产生的,并因社会需要而发展,是人们认识地球的重要方式,冈此地质填图战略目标确定的原则.一是科学需要,二是用户或经济需要,三是政治需要。
如2007年4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美国全国地质填图计划2()()7—2011年规划》中明确其总体目标是:①制作高质量、多用途的数字化地质图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提出填图优先区域各种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展i维地质框架。
并在地下水流模型、地震模型、滑坡概率模型、地形变化模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模型中应用。
(爹通过向大众提供地质图、报告和多种数字格式的数据库,使地质图信息更容易理解和使用:保存美国地质调查局丰富的占生物收藏品及其相关的数据库,并使其能够有效使用。
③保证国家合作地质填图计划将来有能力满足国家的需求。
加拿大1991年开始实施的围家地质填图项目(NATMAP)的主要目标是:①主要开展野外基岩和地表地质填图.支持加拿大采矿业,填补基础地学数据库的空白。
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技术转化率.开展不同地学政府部门的相互合作,在所有类型的地质填图、地学图生产和数据库建设中都要应用数字技术;③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地质填图项目。
4.2比例尺的选择许多欧美国家的中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已基本完成(表1),但美国、加拿大等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美国和加拿大1:25万地质填图完成不到40%,澳大利亚1:25万地质图已完成。
但是是在1:10万地质图、航空遥感、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这主要与战略选择有关。
现有的美国1:100万地质图是在20世纪6卜70年代期间完成的,1:25万地质图主要是60年代完成的.1:2.4万地质图从1894年就开始印刷出版了。
目前还在执行的美困全国地质填图计划主要提供1:2.4万的地质图,部分地区为1:10万地质图。
由此可见,现在美国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更重视实用性,而不追求整个圈家的覆盖率。
加拿大和美国类似.也不追求整个国家的覆盖率。
加拿大199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地质填图项目(NATMAP)不要求用统一比例尺,常用的比例尺有1:5万、1:10万和1:25万.甚至有些项目最终成果使用1:32.5万和1:50万比例尺。
澳大利亚全国1:100万区域地质图由联邦地质调查机构编制出版.提供给社会使用。
1:25万地质图是在1:10万地质图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
目前正在进行的1:10万区域地质填图主要由各州地质调查机构负责实施.联邦地质调查局负责接图和“三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作者:刘凤山, 胡道功, LIU Feng-shan, HU Dao-gong作者单位:刘凤山,LIU Feng-shan(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胡道功,HU Dao-gong(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刊名:地质通报英文刊名: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年,卷(期):2009,28(10)1.彭齐鸣中国地质调查局代表团访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 1999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地质凋查局战略科学计划(2005-2010) 2005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及适应性研究 20094.中国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地质调查科技创新比较研究 20095.刘凤山加拿大学习报告 20016.Vodden C The first 150 yeas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n 19927.中国地质学会21世纪研究分会我国地质工作发展规律研究 20098.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五年规划(2007-2011) 20079.Geological Survey of Indea Brief History of Geological Survey of Indea 200910.U.S.Geological Survey Introduction to geologic mapping 200911.U.S.Geological Survey USGS geologic mapping standards 200912.Allen P M Standardization of mapping practices in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1997(06)13.永国俄罗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几个问题 2002(02)14.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Historical map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009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qydz2009100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