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
- 格式:rtf
- 大小:50.21 KB
- 文档页数:1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城市经济学,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很复杂,但其实它和我们的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呢!城市经济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城市里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哎呀,这可不像听上去那么枯燥哦!想想看,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里,周围的一切都和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市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规模呢?为什么有些城市发展得特别快,而有些城市好像一直停滞不前呢?这就是城市经济学要研究的呀!它就像一个侦探,试图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
比如说,城市的土地利用。
在城市里,土地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呢!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用途,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等,它们的分布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而是有一定的经济规律在里面。
城市经济学就要研究怎样的土地利用方式才能让城市更加高效地运转。
再想想交通吧!城市里的交通拥堵问题可让人头疼了,对吧?城市经济学也会研究交通和经济的关系呢。
怎样的交通规划才能既方便人们出行,又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呢?还有就业问题呀!城市吸引着大量的人来寻找工作机会,那城市里的产业布局就很重要啦。
哪些产业适合在城市发展?怎样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些都是城市经济学关心的。
城市经济学还会研究城市的公共服务,像学校、医院、公园这些。
我们都希望能享受到好的公共服务,那要怎样去合理分配资源来提供这些服务呢?它就像是城市的智慧大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呢!总之,城市经济学可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能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呀!。
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竞争力、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以下是一些与城市经济学相关的概念:1.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2. 都市圈:都市圈是由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但相对独立的经济和人口系统。
都市圈通常是以区域城市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为基础形成的。
3.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城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强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在经济地理上的重要性,包括中心地、居中地和卫星地的概念,通过分析和解释城市等级结构和区域内外关系。
4. 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以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外溢和效应的经济现象。
城市作为聚集经济的主要场所,鼓励企业和人才的互动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积累而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城市经济中,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高技能劳动力的聚集和使用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6. 创新与创业: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新想法、新产品、新服务等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创业则是将创新转化为商业机会并开展商业活动的行为。
城市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7. 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能力。
城市竞争力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城市形象等。
这些概念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理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特征、机制和影响因素。
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城市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章将从城市经济学的概念、城市经济的特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经济学的概念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就业机会、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城市经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经济的特点1. 集聚效应:城市具有资源集聚、人才集聚、信息集聚等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经济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分工协作:城市内的各个行业和企业通过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3. 社会交往密度高: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集中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频繁,信息流动迅速,促进了合作与创新的机会。
三、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1. 土地与资源:城市发展需要充足的土地和资源供给,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制约。
2. 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的大小、多样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3. 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支持。
4. 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对城市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四、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趋势1. 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结构上将逐渐向创新型城市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服务业的崛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将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
3. 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结语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内容(一)基本概念1、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交互存在的场所。
•地理学概念: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居民点。
•建筑学的概念:城市是不同种建筑物最密集的场所,是建筑文化最发达的地方。
•环境学:城市是一个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
•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是富有效率的非农产业的集中地,是人们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
(1)、城市存在的原因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基于机会成本的原则的,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成本对两个地区的交易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运输具有规模经济,则贸易会导致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出现的原因是专业化和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
前者强调了劳动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后者,则强调了这种投入对生产过程来说的不可分性。
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了市场域的存在,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中化。
生产的集聚经济大型工业的发展由于彼此距离较近在生产中形成了集聚经济,使得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包括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如果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就会出现地方化经济。
要实现地方化经济,企业必须靠近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的溢出。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时,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仅仅是单个行业的规模,其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中的企业带来利益,而不只针对某一行业中的企业。
(2)、城市发展的类型商业企业和贸易型的城市商业企业所在地的选择导致了贸易型城市的发展。
这些地方为商品的收集和配送提供了便利。
传送导向型的工业企业传送导向企业是以运输成本为主导因素的企业。
●城市的定义:城市经济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条件●城市经济涵义: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学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层次融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理论经济学和以理论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的应用经济学的统一。
●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1.交换中比较利益(城市形成的第一原动力);2.生产中规模经济(城市形成的基本经济力量)3.聚集经济(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城市经济的特征1、空间上的集聚性与规模性;2、系统上的综合性与网络性;3、运行上的开放性与外部性;4、经济上的高效性与裂变性。
●集聚经济类型1、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A、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带来规模报酬递增;B、企业生产产品类型增加,不必增加专门投入而生产出副产品,从而带来产品成本下降或节约)2、地方化经济(A、工业群集型或中间投入品规模经济;B、购物外在型或零售群;C、劳动力市场节约搜寻成本;D、知识和信息的溢出)3、城市化经济(共享基础实施、城市区域环境、公共性服务)●、城市规模的具体表现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
再次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规模的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
●、城市适度规模1.城市适度规模才可以保持规模经济,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中的集聚,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得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成本)。
城市规模成本表现为城市经济成本,城市经济成本分为私人成本(房租房价和空间移动费用)和公共社会成本(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成本和拥挤及环境污染成本),但城市规模经济成本现实表现为门槛成本和外部性成本。
当聚集利益等于聚集成本时,就会形成一个均衡点,这就是城市的适度规模。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政策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2、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或者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的过程。
3、聚集经济:由于城市集聚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
4、区位: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可被观察和度量的。
5、土地租金: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了使用土地,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费用。
6、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消费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水资源等子系统。
7、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环境。
8、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答: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经济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政策。
其内容包括: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
2、简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答: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改善资源配置,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带来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
3、简述聚集经济的形成机制?答:聚集经济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经济,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规模效益;二是技术外部性,即技术创新和溢出效应;三是交易成本降低,即通过距离的缩短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降低交易成本;四是社会文化因素,即人口集聚带来的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
4、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答: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优化配置原则,即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类用地;二是节约利用原则,即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三是功能分区原则,即将不同功能的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经济学概念
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
它主要关注城市中的市场行为、土地利用、人口流动、城市规模等方面的问题,旨在理解城市经济如何形成和发展,以及城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城市经济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
1. 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经济学关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经济增长的加速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2. 城市功能(Urban Functions):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有不同的经济功能,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城市的功能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地理条件变化。
3. 土地利用(Land Use):城市经济学研究了城市中土地的分配和利用问题,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的决策会受到市场力量、政府政策以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4. 交通与交通拥堵(Transportation and Congestion):城市经济学研究了城市中的交通问题,包括交通流量、道路网络、城市交通拥堵等。
交通拥堵对城市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成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
域。
5. 城市发展政策(Urban Development Policies):城市经济学研究了城市发展的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策略等。
城市经济学为城市政府和决策者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城市发展政策。
城市经济学绪论引言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城市经济学的定义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内部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居民消费行为、房地产市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等。
同时,城市经济学也关注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城市规模、地理位置、交通网络等。
1.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中各个产业的组成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方向。
2.劳动力市场:城市经济学关注城市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研究领域包括就业率、劳动力流动性、薪资水平等。
3.居民消费行为: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了解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对于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4.房地产市场:城市经济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等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
5.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城市经济学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如城市间的贸易、区域经济整合等。
城市经济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城市经济问题,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等。
1.实证分析:城市经济学利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验证和解释城市经济现象。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出城市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2.理论建模:城市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城市经济问题。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城市发展趋势,评估政策措施的效果,或者解释城市经济中的微观行为。
3.计量经济学方法:城市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统计模型和经济测量来分析城市经济数据。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政策决策与实践的参考。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城市规划:通过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的产出、消费、分配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规律。
它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城市经济现象,并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现象和城市内外经济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城市规模经济原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认为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大规模经济体中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效率。
例如,大城市集聚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需求,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节约,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2. 市场分割原理城市内部的市场分割原理指出,在城市中,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分割。
城市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群和商业区,不同的产业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
市场分割原理强调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空间分布的重要性,不同空间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特点对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 迁移决策原理迁移决策原理是城市经济学中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原理之一。
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劳动力配置和人口资源的平衡。
迁移决策原理认为,人们的迁移行为是基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迁移到对个体经济利益更有利的地方。
迁移决策原理可以解释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人口密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
4. 土地利用原理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利用原理指出,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是受到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城市经济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第1~3章1、经济学p7与城市经济学p7的基本概念。
2、经济人p29、稀缺性p29、经济物品p30、成本p46、效用p49与市场p52的含义。
第4~5章1、绝对优势p67、相对优势p68与交易成本p68的概念。
!!!!2、从城市经济的角度如何看待城市的形成?
3、规模报酬递增p76、规模经济p72、地域化经济p74与城市化经济p75的基本概念。
4、产业的划分方式p95与产业结构演化规律p110。
第6~8章1、城市化p115的定义。
2、人口迁移理论p116、结构转换理论p117与空间机制理论p118的含义。
3、建国至今我国户籍政策p124与城市发展方针p125的变化。
4、解释诺瑟姆曲线的含义p126,阐述其意义。
5、城市规模p13
6、最优规模p141、适度规模p144的含义。
第9章1、地租p169、绝对地租p169与级差地租p170的含义。
2、区位p171的含义。
3、农业区位论p172与工业区位论p173的主要内容。
4、资源导向型企业p177与市场导向型企业p178在选址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5、居中选址原则p179的主要内容。
第10章1、城市空间结构p189的含义。
2、竞租理论p191的含义。
3、制造业p193、零售业p193与居住的竞租函数p194主要内容。
4、加入现实影响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p199。
5、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与多中心模型的经济学解释p203。
第11章1、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p209。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p214。
3、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过程p222与机制p225。
第12章1、城市体系的经济解释p229 2、中心地理论p231。
3、齐普夫法则p234。
4、首位度(二城市指数)p233/p240、四城市指数p240与十一城市指数p240。
13~14章1、城市区域的概念p249与主要特征p250。
2、极核式、点轴式与网络式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内容p256。
3、增长极、点轴式与网络式城市区域发展模式p258。
第15章1、土地规模报酬递增p287与规模报酬递减原理p288。
2、住房市场的供需关系p294p298。
3、中国土地市场和住房制度p298。
第16章1、影响城市交通的供给p304与需求量p306的主要因素。
2、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p308。
3、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政策p309。
第17章1、非竞争性p319、非排他性p319与外部性p320的含义。
2、政府对基础设施价格监管会出现什么情况p322?
3、城市基础设施的二段定价法p323。
4、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条件与政策p326。
第18章1、城市环境治理的难点在哪p336?
2、库兹涅茨环境曲线与环境生态阈值p338。
3、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有哪些p342?
第19~20章1、城市财政p349、城市财政收入p350与支出p352的概念。
2、简述蒂博特模型p356的内容。
3、城市开发的空间经济特征p365与时间经济特征p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