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城市经济学 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42
《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122134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总学分:3分先行课程:高等数学、经济学基础课程简介:《城市经济学》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推荐教材: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1] 周伟林等.城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蔡孝箴.城市经济学〔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3]夏南凯等.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城市规划学刊[J]。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角度认识城市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运行、城市经济关系和城市经济规律,具有解决城市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概要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理论问题,深入进行文献阅读、理论讲解、问题探讨,从而使学生对城市经济运行理论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为进行深入细致的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和城市经济的概念界定、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城市规划关系描述。
教学目标:重点掌握城市经济、城市开发的概念;熟悉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经济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城市经济学的含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经济学涵盖内容与考察对象、城市经济的地位。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城区(urban area)2.大城市地区二、单项选择题1._____ 是城市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科区分点。
A.区位选择B.空间研究C.城市经济D.以上都不是2 •城市经济学中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_____ oA.住房B.工厂选址C.城市中心D.城市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A.住房不足B.环境污染C.犯罪D.劳动力不足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__________A.人口拥挤B.交通拥挤C.歧视D.就业困难2.城市经济学是研究 _____ 和________ 区位选择的科学A.经济B.厂商C.环境D.家庭四、填空题1.城市化地区包括 _____ 和 _____ o2.城市边缘是 ______ 的城市化地区。
3.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_______ 和五、判断说明题1.大城市地区不包含乡村地区。
2.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同于市场方法。
3•城区产业不能以农业为主,但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1•为什么称为城市经济学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或构成七、论述题如何看待城市问题?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一、名词解析1.机会成本2. 绝对优势3. 规模经济4. 木地化经济二、单项选择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域是工厂生产价格 家庭生产的区域。
A.低于B.高于C.等于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3. 以下是互补品的是 _____ oA. 服装和饮料C.冰淇淋和牙膏4. 企业群落 _____ 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第一章导论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知道)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现象(了解)城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伯.汤普森写的《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的问世。
(知道)学习城市经济学的意义(知道)城市经济学解决了传统经济学长期无法解决的关于空间的问题,给予空间更多关注——因为现代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就是集中,而且这种集中又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城市经济学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左右(我国):城市经济对腹地区域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现代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各国和地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尤为突出。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进步、繁荣和文明的标志,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工业产值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 %,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
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各种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沃纳·赫希)传统的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包括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城市问题和城市政府(基本理论需要全部掌握,是重点,城市问题不用太关注,都是平常生活中的问题)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产生与发展理论•城市化理论•城市规模理论•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理论(这个理论比较重要)第二章城市与城市经济第一节城市的内涵及其职能一、城市的内涵不同学者对城市的解释不同,关键看经济学家对城市的解释经济学家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的结果(城市因素在空间上的集中)虽然不同学科的观点不同,但是有以下几个标准可以用来判断和分析是否为一个城市:(1)人口;(2)人口密度;(3)产业构成;(4)中心性;(5)其它比较不同城市之间的规模、阶段以及聚集性等方面(可能出一题从各种方面比较两个城市的题目,简答或论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它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实际上是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同时作用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着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城市经济学主要内容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第一节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一、城市定义的多种论述二、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三、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四、"城"与"市"的有机组合第二节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一、城市的界定二、我国设市及镇的标准三、城市的特征四、城市的构成五、城市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一、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二、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三、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四、走向信息时代的城市第四节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三、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四、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城市化普遍规律第一节城市化的涵义、起源与测度一、城市化的涵义二、城市化的起源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度第二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相关因素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城市化的相关因素第三节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一、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二、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三、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第四节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一、集聚经济效益二、规模经济效益三、优位经济效益四、外部经济效益第三章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第一节世界城市化进程一、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二、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三、发达国家与"逆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与"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第二节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一、城市化的史前阶段——古代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的起动阶段——近代城市的发展第四章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城市一、经济区的概念与内涵二、城镇体系的构建与类型三、中心城市的影响分析第五章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一、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二、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第六章城市经济结构一、城市经济内在结构二、城市经济外在联系第七章城市人口经济一、城市人口经济的概念二、城市人口经济的特征三、城市人口经济的分类第八章城市土地经济一、城市土地经济概述二、城市土地经济分析三、城市土地经济管理第九章城市住宅经济第十章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经济第十二章城市财政与金融第十三章城市开发区的民展与建设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瑟国际化的思考总之,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大类: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