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2)
- 格式:doc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现行教案的内容虽然要求高,但是教学方式并不复杂。
在每天进入课堂授课时,老师早早就会准备好教案课件。
教案可以为老师做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为详实详细的资料,怎么去寻找优秀的教案教案呢?经过搜集并整理,编辑为你呈上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本页!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篇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才能、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假设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拟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设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场,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B. 3C. 42.1米-14厘米=()A. 13厘米B. 不够减C. 86厘米3.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C. 食指的宽度4.一拃大约是()A. 10厘米B. 2分米C. 30毫米5.下图铅笔长为()。
A. 5cmB. 5cm5mmC. 4cm5mm6.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B. 200厘米长C. 一样长7.一根彩带长60米,李叔叔剪去7米,钱叔叔剪去18米,一共剪去()米。
A. 35B. 25C. 428.用一根皮尺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条线段长()。
A. 62厘米B. 60厘米C. 72厘米D. 52厘米9.这根铁钉长()。
A. 4厘米8毫米B. 48毫米C. 2厘米8毫米10.明明身高是1米5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中游泳()A. 一定会有危险B. 一定不会有危险C. 可能会有危险11.一棵大树高14()A. 米B. 分米C. 厘米D. 毫米1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 3+5=8B. 3+7=10C. 3+4=7二、填空题13.铅笔长________厘米。
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14.估一估:我的大拇指大约长________厘米。
15.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食指宽约1________;小朋友的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约是1________;井深约18________;台灯高约45________。
16.在横线上填上“>”“<”或“=”.56米 ________65米 100厘米________ 1米 51厘米________ 49厘米17.在括号里填厘米或米。
一棵大树高大约9________一根火柴长4________小红身高1________35________18.妹妹现在身高70厘米,再长________厘米,她就高1米了。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一、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长度单位的学习,包括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概念1.长度:物体或线段的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
2.长度单位:用来测量长度的标准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米、千米等。
3.换算关系: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4.实际应用: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物品长度等。
三、知识点梳理1.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长度单位的换算: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米与厘米的换算、毫米与厘米的换算等。
3.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自己身高等。
4.估测: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估算能力。
四、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1.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如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身高等。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操作与应用拓展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自己身高等。
2.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了解更多高级的长度单位,如千米、光年等。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评价与反馈1.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程度,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练习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3.反馈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重新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阔大约就是1厘米,再使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使每个学生都确切1厘米到底存有多长,创建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具体内容量的方法:必须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必须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重新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
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介绍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晓得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体重、黑板、教室门等创建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就是几何初步科学知识中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用语的科学性。
无法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
使学生体会至:线段笔直的。
用尺子画取值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必须特别注意画法的指导:特别注意从尺的“0”刻度已经开始图画起至,就是几厘米短的线段就图画至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桌图片。
)师: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预设1:用书量。
预设2:用手比。
……二、探究新知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物体长度吗?(学生各抒己见,课件演示。
)用庹测量石头的长度;用拃测量布的长度;用脚测量竹竿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和我分别用拃测量一张课桌的长。
预设:师生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
师:同样的课桌,学生量着是5拃,老师量着是3拃,为什么量得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老师和学生一拃的长度不同。
师:要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
)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预设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一根根线。
师:这些线叫作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个比较长的刻度线,长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几。
预设2:这把尺子上还有“厘米”两个字。
师:有些尺子上写的是“cm”,意思是一样的,“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我走一步的长大约是()。
A. 40厘米B. 4米C. 100厘米2.用左边的木块搭出右边的图形,搭出的图形高()。
A. 17厘米B. 15厘米C. 13厘米3.测量教学楼的宽用()作单位较合适。
A. 米B. 厘米4.下列物体中,高度约是2米的是()。
A. B. C.5.二年级小朋友1小时大约能走()。
A. 3千米B. 50米C. 30分米6.小华家到学校大约800米,估计一下,他在上学的路上可能走了()步。
A. 16B. 160C. 1600D. 160007.9千米比9000厘米()。
A. 长得多B. 短得多C. 短一些8.一节火车车厢长25米,下面()描述比较合适。
A. 20个小朋友肩并肩B. 走20步C. 20个小朋友手拉手9.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
A. 毫米B. 厘米C. 分米10.明明身高是1米5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中游泳()A. 一定会有危险B. 一定不会有危险C. 可能会有危险11.小亮3小时()行了300千米。
A. 步行B. 骑自行车C. 坐小汽车1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 3+5=8B. 3+7=10C. 3+4=7二、填空题13.小刀长________厘米;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4.美术老师用一根1米长的彩带做蝴蝶结,做完蝴蝶结后,还剩下28厘米,美术老师用了________厘米的彩带。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60厘米________6米 2米________19厘米 30cm________13cm16.下面这枝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7.大树高约 8________ 爸爸身高 175________橡皮长约 4________ 教室高约 3________18.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19.在横线填上合适的单位.(厘米或米)一本书厚1________ 手掌的宽约8________操场长约60________ 课桌的高65________一条跳绳长2________20.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厘米?(填在表格里)姓名小龙小虹小虎小兰身高(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量出每条边的长填在括号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B. 3C.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猫比1米高B. 房间高4厘米C. 跳绳长2米3.图中小刀长()厘米A. 9B. 5C. 44.下面()比1米长。
A. B. C.5.1米-14厘米=()A. 13厘米B. 不够减C. 86厘米6.把2米9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的三位小数是()A. 2.090米B. 2.009米C. 2.09米D. 2.900米7.小华家到学校大约800米,估计一下,他在上学的路上可能走了()步。
A. 16B. 160C. 1600D. 160008.长1米的木棒和长100厘米的铁丝相比,()。
A. 铁丝长B. 木棒长C. 同样长D. 无法比较9.下面()的测量是错误的。
A. 铅笔比6厘米长B. 铅笔长10厘米C. 铅笔长大约20厘米10.有一条90厘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了22厘米,第二次用去了48厘米,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厘米?列式正确的是()。
A. 90-22-48B. 90-(22+48)C. 22+4811.这根铁钉长()。
A. 4厘米8毫米B. 48毫米C. 2厘米8毫米12.100张纸的厚度约1厘米,推想一下,一百万张这种纸的厚度约是()A. 10米B. 100米C. 1000米D. 10000米二、填空题13.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14.50厘米+50厘米-1米=________厘米。
15.(对的画“√”,错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横线上填上“>”“<”或“=”。
60厘米________6米 2米________19厘米 30cm________13cm17.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1万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厘米,也就是________米,10万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米,1亿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全章教案1认识厘米和米(1)预习指南: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1.在zài最zuì长chánɡ的de后hòu面miàn画huà“ ”。
2.教jiào材cái第dì2页yè例lì1(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例如:石头有( )庹宽这块布有( )拃长竹竿有( )个脚长(2)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我的发现:量的都是课桌的长,测量的结果( )。
(3)操作感悟:不同人的拃的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为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就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要想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就需要统一( )。
3.教jiào材cái第dì3页yè例lì2(1)( )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 )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如图:厘米可以用( )表示。
(2)食指宽大约田字格宽大约图钉的长大约我发现: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
4.教jiào材cái第dì3页yè例lì3测量纸条的长度时,把尺的刻度(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 ),说明纸条的长度是( )厘米。
6.填tián一yi填tián。
每日口算25+30= 56+4= 78-9= 43+8= 58-40= 96-70= 50-7= 64+7= 25+5= 32-8=参考答案1. 提示:毛笔2. (1)2 5 4 (2)不相同(3)长度单位3. (1)尺子厘米 1 cm (2)1厘米 1厘米1厘米厘米4. 0 5 55. 提示:第二个正确6. 6 4每日口算:55 60 69 51 18 26 43 71 30 242认识厘米和米(2)预习指南: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面()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A. B. 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猫比1米高B. 房间高4厘米C. 跳绳长2米3.铅笔的长度约为15()。
A. 厘米B. 米C. 分4.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C. 食指的宽度5.把2米9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的三位小数是()A. 2.090米B. 2.009米C. 2.09米D. 2.900米6.小月家离顺峰山公园大约()。
A. 600米B. 399米C. 1千米7.下图中的钢笔长()厘米。
A. 6B. 7C. 88.一节火车车厢长25米,下面()描述比较合适。
A. 20个小朋友肩并肩B. 走20步C. 20个小朋友手拉手9.王军身高180()。
A. 分米B. 厘米C. 毫米10.“1.01米○1米1厘米”,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B. <C. =D. ×11.小亮3小时()行了300千米。
A. 步行B. 骑自行车C. 坐小汽车12.一棵大树高14()A. 米B. 分米C. 厘米D. 毫米二、填空题13.这支铅笔长是________厘米。
14.40米-5米=________米 30厘米+70厘米=________厘米=________米15.大树高约 8________ 爸爸身高 175________橡皮长约 4________ 教室高约 3________16.1米+5厘米=________厘米,1米-20厘米=________厘米17.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横线上,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________厘米第二条________厘米①两条一共有________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________厘米。
18.在横线填上合适的单位.(厘米或米)一本书厚1________ 手掌的宽约8________操场长约60________ 课桌的高65________一条跳绳长2________19.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20.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厘米?(填在表格里)姓名小龙小虹小虎小兰身高(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量出每条边的长填在括号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第一单元长度的单位单元目标1、知识技能: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数学思考: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行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解决问题:会按照要求画线段,且会用刻度尺良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理米)。
4、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难点与突破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一量不同的长度。
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用学生尺量物理的长度(限整厘米)。
突破方法:首先教师要在实物测量中示范如何用学生尺测量纸条的长度,让学生观察,总结测量的正确方法并提醒学生该注意的地方;其次要加强操作,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际测量的机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好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爸爸和老师比,谁高?谁矮?有的学生说老师高,有的说老师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学生思考)“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的单位。
2、教学例1(掌握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者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编号:85989385000400012744523444276565
学校:施理本市模工同镇高录小校*
教师:英物记*
班级:启明星玖班*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 0 ” 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