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东江煤业大沟煤矿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12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二O一二年第二季度水害事故应集急演练方案编制:大沟煤矿生产技术科二O一二年六月一、编制目的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并在事故一旦发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及避灾,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第二季度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提高矿领导以及所有人员在突发水害灾害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2、让井下职工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煤矿井下暗藏危害的造成事故隐患。
3、巩固和强化所有人员在突发危险事故时的处理决策。
三、应急救援遵行的原则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有效,救人优先”的方针,对发生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实行统一指挥,积极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国家财产的损失。
1、救人优先的原则;2、防止事故扩大,缩小影响范围的原则;3、保护救灾人员生命安全的原则;4、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
四、演练时间:6月8日下午7:30-10:30五、演练预设灾害地点:大沟煤矿二采区C9回风巷六、演练小组机构总指挥:钱富廷副指挥:杨志飞和芬华余用法蒋小书田稳书李因学成员:田光荣尹荣江王小荣尹小有尹加友田林伟问来稳救护队证件的人员全部(人员名单附后)七、报警通知程序(一)总则煤矿事故发生后,调度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指挥部报告,请求救援,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类别、地点、遇险人员的数量等,严禁在不明的情况下,盲目抢救,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以及迅速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工作小组赶赴现场,进入工作状态。
为了迅速将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到有关部门及领导,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下列顺序通知:任何人发现矿井灾害时,应积极参加救灾和组织自救,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当班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并作如下安排:1、迅速通知受灾害影响地区的班长,组织人员抢救或按避灾线路撤到安全地区待命。
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二O一二年第二季度水害事故应集急演练方案编制:大沟煤矿生产技术科二O一二年六月一、编制目的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并在事故一旦发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及避灾,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第二季度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提高矿领导以及所有人员在突发水害灾害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2、让井下职工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煤矿井下暗藏危害的造成事故隐患。
3、巩固和强化所有人员在突发危险事故时的处理决策。
三、应急救援遵行的原则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有效,救人优先”的方针,对发生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实行统一指挥,积极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国家财产的损失。
1、救人优先的原则;2、防止事故扩大,缩小影响围的原则;3、保护救灾人员生命安全的原则;4、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
四、演练时间:6月8日下午7:30-10:30五、演练预设灾害地点:大沟煤矿二采区C9回风巷六、演练小组机构总指挥:钱富廷副指挥:志飞和芬华余用法小书田稳书因学成员:田光荣荣江王小荣小有加友田林伟问来稳救护队证件的人员全部(人员附后)七、报警通知程序(一)总则煤矿事故发生后,调度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指挥部报告,请求救援,报告的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类别、地点、遇险人员的数量等,严禁在不明的情况下,盲目抢救,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以及迅速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工作小组赶赴现场,进入工作状态。
为了迅速将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到有关部门及领导,调度室接到↓↓任何人发现矿井灾害时,应积极参加救灾和组织自救,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当班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并作如下安排:1、迅速通知受灾害影响地区的班长,组织人员抢救或按避灾线路撤到安全地区待命。
大沟煤矿水文地质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大沟煤矿矿权范围内属低至高中山地形,地形总体为南北走向,矿区北东高,南西低,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为季节性小溪。
(一)地表水体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中部焦煤场及井口往南有一季节性小溪,对矿山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二)含隔水层划分1、上二叠统长兴组、龙潭组(P2c+ P2l)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南部,岩性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少量细砂岩,似层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
出露地层厚度161.18m,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风化壳中下降泉就近排泄,泉点流量0.014-0.45升/秒,该层为矿坑充水的直接含水层。
2、卡以头组(T1k)裂隙弱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及北部部分地区,地层厚度70-120m,一般90m,岩性为灰黄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顶部为细粒砂岩,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地表泉点流量0.008-0.047升/秒,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减少,含水性相对较弱,对矿井充水有间接的影响。
3、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隔水层岩性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及少量薄层状粉砂岩组成,该段地层矿区西部大面积分布,出露地层厚度>90m,岩石裂隙不发育,节理不发育,属隔水性良好地层。
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4、第四系(Q)孔隙强含水层分布在矿区焦化场附近地势低洼处,岩性为紫灰、浅黄等杂色砂、砾石及粘土层组成,厚0—15m,透水性好,旱季干枯,有季节性泉点出露,泉流量较小,对深部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三)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矿区内断裂构造相对复杂,在矿区中部以东共发现5条断层,其中近似南北向的有F1、F2、F3,均为正断层;近似东西向的有F5逆断层,F4为走向逆断层。
断层破碎带较宽,岩石破碎,断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略大于断层两盘岩层,因此,断层对矿山煤层开采有较大的影响。
(四)老窑积水在矿区南部的浅部煤层,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废窑较多,采煤深度从几米至几十米,内存有大量老窑积水,对矿井威胁较大,因此矿井在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老窑积水。
大沟煤矿基本情况简介一、位置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位于金沙县禹谟镇金岩村,矿区内有公路至禹谟镇政府所在地,里程为3km,由禹谟镇政府所在地有县级公路至金沙县城,里程为19km,金沙县城至黔北电厂约4km,至遵义市约78km,经马家湾至贵阳约215km,交通方便。
二、隶属关系金沙县大沟煤矿位于金沙县禹谟镇,行政区划属禹谟镇管辖,行业隶属金沙县煤炭工业管理局行业管理。
三、项目法人组建情况企业性质为个人独资的私营企业,企业的注册资金为300万元人民币,建设规模21万t�Ma。
四、井田概况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2021年整合,由整合前的大沟煤矿和金都煤矿整合而成,左右相邻煤矿各为立新煤矿和牌方岩煤矿。
整合后的大沟煤矿与2021年10月取得了(贵州省编证号:5200000831016),生产规模为21万t�Ma,有效期为10年(2021年10月~2021年10月),矿井服务年限28.6a,现《采矿许可证》全国统一编号为:C52000020211120212760,有效期限: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可延续)。
矿区面积2.8944km,批准开采深度由1275~850标高,保有储量(332+333)1177万t。
(现已进2行重新勘探,待详探保有储量(估算2500万t以上)结束我矿将技改45~60万t�Ma)。
本矿可采煤层六层,编号为c4号、c5号、c8号、c9号、c13号和c15号煤层。
新建矿井经金沙县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已于2021年6月动工兴建,可采煤煤质为低~中灰、中高硫、高~特高热值、无烟煤种,主要用于动力、工业锅炉,火力发电、化工、汽化及民用。
五、生产系统方面: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提升系统为皮带输送机提升;供电采用双回路;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落煤采用高档普采落煤,采空区顶板为自然垮落处理方法管理;掘进支护采用锚杆、锚网和工字钢进行支护;煤层自然倾向为Ⅲ类,结论:不易自燃;煤尘鉴定为无爆炸性。
山西东江煤业大沟煤矿洗煤厂栈桥钢结构、浓缩车间外墙修缮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山西五台山建筑工程公司2015.09.27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和特点 (1)三、施工组织及布置 (2)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5)一、编制依据1、洗煤厂栈桥现场情况;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J9-2012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5.《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05-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J80-9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 33-2012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GB50661-2011二、工程概况和特点2.1 栈桥维修浓缩车间栈桥工程,两边搭载在转载点至浓缩车间的外墙牛腿梁上,钢结构柱和梁、柱均采用槽钢。
栈桥断面均为宽4.00m,高3.00m,栈桥底部至地面高6m,全长14.2m。
栈桥内安装皮带输送机,栈桥和准备车间垂直布置,栈桥为连续仰角,跨度14.2m。
栈桥屋顶顶标高9.2米。
该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框架。
包含原栈桥破损处拆除拆除部分工程量栈桥复合板(墙、屋顶)14.2*3-12*1+14.2*4.4 93.08m2塑钢窗户12*1 12m2底部拆除钢架[20b (4+2.5)*2 13m底部拆除角钢L50*6 5.24 *2 9.44m**5.24底部拆除压型板4*2.5 10m2底部拆除扁铁-50 2.5*7 17.5m侧面拆除钢架[20b 5 5m侧面拆除角钢L100 5.23+*2 16.82m3**5.2侧面拆除扁铁-100 5*3 15m制作、安装工程量安装栈桥复合板(墙、屋顶)14.2*3-12*1+14.2*4.4+14.2*3 135.68m2塑钢窗户12*1*2 24m2底部安装钢架[20b (4+2.5)*2 13m底部安装角钢L50*6 5.2*4+*2 9.44m4*5.2底部安装压型板4*2.5 10m2底部安装扁铁-50 2.5*7 17.5m侧面安装钢架[20b 5 5m侧面安装角钢L100 5.2**3+*2 16.82m5.23侧面安装扁铁-100 5*3 15m涂刷为环氧底漆两道,氟碳面漆两道。
山西东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2507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提交时间: 2013、4编制单位:水害防治中心编制:审核:科长:矿总工:审批意见:2507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5煤水平名称二水平采区名称二采区工作面名称2507地面标高(m)+875~+985m工作面标高(m)+695~+713m 地面位置工作面开切眼以武家坡村庄为界,开切眼位于武家坡村西南150m。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工作面位于二水平二采区东翼。
东至矿井边界,西到二采轨道下山,上为未采空区,下为未采区。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本工作面的开采深度为180m。
地面为坡地,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回采对地表影响很小。
走向长(m)800m 倾向长(m)150m面积(m2)120000煤层情况煤层总厚(m)5.27m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度)6—8°可采期11月变异系数(%)稳定程度较稳定根据工作面沿煤回风巷,回风下山,溜子道,切眼上山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本工作面煤层较稳定,煤层厚度在5.27左右,平均煤厚5m。
煤质情况灰分挥发分全硫焦渣特征真相对密度分析水:工业牌号Ad% Vad% vdaf%St,d%TRD Mad%28.41﹪20.45﹪28.69﹪0.21﹪27.93 1.58 0.45 Dj2507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直接顶碳质泥岩质脆伪顶松散泥岩0.1-0.3质软直接底碳质泥岩0.3-0.8质脆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的含水层自上而下有: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为工作面最主要的含水层组,埋藏较深,一般厚度在450m左右。
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泥灰岩及溶洞中次生沉积物等组成,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上马家沟组上段及下段和下马家沟组上段几层石灰岩。
据中西部水-1号供水井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1758L/s·m,渗透系数0.054m/d,抽水时间24h,稳定时间10h,水位降深为60m,静止水位标高808m。
山西东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雨季三防”实施方案二O一二年度山西东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雨季三防”实施方案为加强“雨季三防”工作,预防雷电、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水害,预防灾害一旦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我矿“雨季三防”安全生产,特制定“雨季三防”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组长:孙丰水副组长:刘冬明、王守印、王爱贵、王宝庆、王治忠、尚立夫。
安全生产管理公司级项目部其他副经理及有关科室、区队负责人为成员,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指挥中心主任:任利辉、张胜远。
“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本单位的“雨季三防”工作,组织抢险队伍。
从5月1日开始,领导组成员昼夜值班,安排“雨季三防”工程完成情况;记录各部门汇报的隐患及隐患整改情况;向有关单位或人员下达领导组命令;向上级领导组汇报和联系。
联系电话:调度室、“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内部电话:7;8123;外部电话8353332;8353335 离石区领导组办公室:8228811坪头乡领导组办公室:8353321离石区矿山救护队: 8210490领导组各成员职责:协助分管领导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二、“雨季三防”管理抢险救援制度、抢险物资及设备准备1、调度管理矿井防治水重点工程、“雨季三防”工程项目纳入调度管理,井下涌水量的观测变化情况由技术科每天向调度室和“雨季三防”办公室汇报、密闭墙巡查情况雨季期间由通防科每天向调度室和“雨季三防”办公室汇报。
各级变电所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事故时要随时听从调度室及“雨季三防”办公室调度指挥。
2、泵房操作程序井下中央泵房,二采区水泵房要三班安人正常排水,一采运输下山水泵房、清理斜巷水泵房及各个排水点要听从中央泵房的指挥。
遇到突水时,各泵房要听从抢险指挥小组的指挥、调度。
3、水情汇报制度全矿管理人员及各个重要岗位的岗位工,发现水情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和“雨季三防”办公室,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并通知抢险领导小组成员组织抢险,出现重大危急情况时及时向东江总部、公司领导汇报。
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切实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对大沟分矿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研近年来,由于南山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至今未能扭转。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防煤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有效地将各类重大隐患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查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的问题,经矿领导研究决定,矿机关纪委、计划财务科、劳资科、安全通风科、生产技术科、扩建办、信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调研小组,于2011年3月1 -3日驻南山煤矿各分矿以及扩建工程项目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按照《调研》通知要求及调研的主要内容,由生产技术科、计划财务科工作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大沟分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大沟分矿管理人员及员工现状大沟分矿现有员工86人,其中分矿领导5人,分矿部室14人,采煤队43人,服务队24人。
设有1个采煤队,1个服务队。
工程队2个,施工工程点有:1217水平B18煤层工程班,1217水平B18煤层回风巷工程班。
二、大沟分矿安全生产情况大沟分矿2011年一月份计划生产原煤产量3624吨,实际完成1506.9吨,完成生产任务的42%,欠产2117.1吨,二月计划产量3020吨,实际完成1507.9吨,完成生产任务的50%,欠产1512.1吨,两个月共欠产3629.2吨,致使生产经营情况陷入较为困难的境地。
现就未能完成计划任务的主要原因调查如下:1、存在的客观原因(1)、1217水平东翼采区采至2500米处,1台、2台、3台采煤工作面在推进的过程中相继遇到断层,顶板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采煤工效受到了较大影响,1月27日2台回采工作面发生大冒顶,使83根单体液压支柱、塘瓷溜槽等材料被埋压而无法回收。
这一突发非伤亡事故造成了大沟分矿采掘严重失调的状态,春节后,主要工作不得不转入为回采工作面重新布置而进行顺槽、切眼的开拓掘进工程。
通过系统优化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创建大沟煤矿综放高产高效生产模式【摘要】通过系统优化,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创建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关键词】综放;优化;高产高效;模式转变管理模式,也是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山西离石大沟煤矿对综放工作面转变技术管理模式,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安全、效益显著。
具体操作如下:一、概况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煤层名称:5层煤;水平名称:+820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
工作面名称:1503综放面(走向长—1200m;倾向长—120m;面积—144000m2);地面标高:+940m~+955m;井下标高:+765~+778m。
地面位置:切眼位于雒家庄村以西处;切眼轨顺侧位于小南湖村正西600m处;设计停采线轨顺侧位于大马厂村正西450m处。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1503综放面位于一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一采区第三个采煤工作面。
东南邻原1502工作面,东北起切眼,以采区煤柱为界与敖则塔煤矿相邻;西南至设计停采线。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上方及塌陷影响范围内,回采后对矿区村庄、道路及山体稳定性均有影响。
2、煤层及顶底板(1)、煤层该面所采5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煤层厚度5.5~5.8m,平均5.65m,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煤层硬度f=2~3;煤层结构较简单,含l~2层夹矸,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底板大部为泥岩、砂质泥岩。
该煤层倾角较小,倾角60~80,属近水平开采。
5号主采煤层埋深为90m左右,属浅埋深煤层。
浅埋深煤层根据地层结构的不同,对工作面来压影响也不同。
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煤层平均厚度1.0m,为局部可采煤层,与5号煤层间距为9m左右。
(2)、顶底板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底板大部为泥岩、砂质泥岩。
底板比压:见硬底时极限底板载荷强度为17.53mpa,容许底板载荷强度为13.15mpa,底板属于ⅲb类较软底板。
直接顶分类:2类、中等稳定直接顶。
篇一:2013雨季三防工作总结东江煤业东江煤业2013年“雨季三防”工作总结二0一三年七月东江煤业2013年“雨季三防”工作总结按照集团公司2013年“雨季三防”工作的相关要求,三塘煤矿结合本矿实际情况,认真落实“雨季三防”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一、雨季来开展的工作情况1.通知下发后,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防洪应急小分队,物资供应部备足了相应的防洪抢险物资,确保了矿井防汛工作的需要。
2.大沟煤矿对井下中央泵房3台水泵和采区泵房3台水泵进行了检修,并做了水泵联合试运转,对井上下供电线路,及相关设备进行了检修,对地面供电线路影响的树木进行了砍伐。
3.通防工区对井下采空区密闭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其进行了加固工作,掘进工作面施工时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探巷1#、2#及切眼巷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工作,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渡汛。
4.矿井主供电线路已进行了整改,提高了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度。
5.经查在矿区范围内,无塌陷和其他地质灾害。
6.对涵洞、寺沟河进行了清理。
8.对一采运输下山临时水仓杂物随时进行清理,水道保持畅通。
9.主副井周围的排水沟进行清理,保持畅通。
二、未完成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1.井下一、二阶段水仓属浅部截流水仓,承担的排水任务不重,且截流的是清水,根据实际情况今年暂未清理。
2.地面部分防洪水沟和散水收集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3供电线路不可靠。
三、总结经过“雨季三防”的工作,组织完成了“雨季三防”的安全防范工作,以安全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多级主管部门的安全精神为方针,确实把“雨季三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坚持“科学防汛、早布置、早安排、早落实”的原则;坚持“防、堵、疏、排、截”的工作措施,夯实“雨季三防”管理工作,切实把2013年“雨季三防”工作做牢、做实、做好,确保2013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义海能源公司大煤沟煤矿调度指挥信息化控制系统介绍一、概况1、系统实施情况义海能源公司大煤沟矿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工程是2008年3月份开始施工,由天地常州自动化研究院和我矿共同实施,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于2008年5月份投入使用。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技术人员由天地科技和我矿共同组成,其中高级工程师一名,工程师3名,技术人员均为大专和本科学历。
2、系统应用情况:整个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和EMC抗干扰技术等最新研制推出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可实现矿井上、下各类环境参数、生产参数的监测与显示、报警与控制的监测与显示,整个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工业电视系统、调度通讯系统,大屏幕电视墙显示系统,电子秤计量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调度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监测、控制和信息采集的设备和技术,建立新型的煤矿调度指挥系统,可以对煤矿的一通三防,瓦斯等井下有害气体监测监控,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产量计量管理等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实现安全信息、生产调度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保证企业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实时获取安全信息,并能快速做出正确的抉择,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一是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二是促进自主学习,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三是促进企业改善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矿井和矿区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
同时,通过建立企业的网站,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彻底改变煤炭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调度指挥中心的应用,可以使上下级间的沟通直接进行,交流的形式更为灵活,信息传递的速度质量也大大提高,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使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
3、项目的推广价值和示范价值:数字化监控技术是信息产业和工业领域的一种先进技术,在煤矿安全领域引进这一技术,可以促进煤矿企业安全装备水平的提高,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能力,完善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而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有序的生产;第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三,提高了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第四,大大促进了煤矿企业的技术进步;第五,有助于企业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东河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东河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地处于太行山脉褶皱带内。
由于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复杂,加上长期的煤矿开采,导致了沟谷地貌下动载问题的频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动载防治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东河煤矿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的相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动载问题的成因东河煤矿地处太行山脉褶皱带内,地质条件复杂,山高谷深,地形险峻。
在这样的地质构造下,地震、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同时煤矿的开采活动也对地质构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这些因素导致了沟谷地貌下的动载问题频发。
沟谷地貌下的动载问题,对东河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仅对矿区内的人员和设施构成威胁,还容易对周边的道路、房屋和农田造成破坏,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二、动载防治方案在面对沟谷地貌下的动载问题时,东河煤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矿区的安全和稳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动载防治方案:1. 加强地质监测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东河煤矿可以加强地质监测工作,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
可以在矿区内部和外部关键地点设置监测点,对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处理可能的灾害。
2. 采取土地整治措施针对沟谷地貌下的动载问题,可以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规划整治,加强防灾减灾能力。
通过绿化、植被恢复等措施,改善地表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地质灾害的承载能力。
3. 优化煤矿生产布局除了土地整治外,东河煤矿还可以优化煤矿生产布局,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可以在煤矿附近设立矿区绿化带,减缓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保护矿区周边的环境。
4. 强化安全管理为了防止地质灾害造成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的影响,东河煤矿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应急预案。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煤矿设施损失。
东河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东河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煤矿,矿区地势起伏,地质条件复杂。
由于矿区所处的地形位置,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成为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东河煤矿的动载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问题分析1.1 动载对沟谷地貌的影响东河煤矿所处地区属于沟谷地貌区,地势多为山丘、沟壑,地形复杂,地势不平整。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煤矿的动载问题尤为突出。
动载主要通过振动、冲击和压力等方式对地质环境进行影响,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矿区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2 动载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动载不仅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
动载可能导致矿井支护结构的损坏,使得矿井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动载还可能对矿井内部的设备和管道造成损坏,影响矿井的正常运转;动载还可能导致矿井的通风、排水等安全设施受到破坏,影响矿井的生产秩序。
1.3 动载防治亟待解决鉴于动载对矿区地质环境和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动载防治成为了东河煤矿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动载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解决方案2.1 加强动载监测与预警在沟谷地貌煤矿中,动载监测与预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必须对煤矿区域内的动载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动载带来的安全隐患。
监测手段可以通过布设地震监测仪器、动力观测仪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及时获取煤矿动载的信息;建立健全的动载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动载异常,能够及时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置工作。
2.2 加强煤矿支护工程建设在沟谷地貌煤矿中,地下巷道的支护工程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抵御动载带来的冲击力,保障煤矿地下巷道的安全性。
必须加强煤矿的支护工程建设,采用高效、可靠的支护材料和技术,以提高矿井巷道的抗冲击能力。
定期对已存在的支护工程进行检测,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的支护装置,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东河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
东河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地处山区,地势较为复杂,主要由沟谷地貌组成。
沟谷地
貌是因为地质构造作用和水流侵蚀、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由于沟谷地貌的特
殊性质,东河煤矿需要进行动载防治,以确保安全运营。
动载防治是指利用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减轻或消除地震、地质灾害和工程振动等动
态荷载对工程的不良影响。
在沟谷地貌下的煤矿中,动载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矿井开
采和地震活动容易相互影响。
对于沟谷地貌下的煤矿来说,地震活动是一项重要的风险。
在矿井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震措施,以确保矿井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外部地震动力荷载。
这些
措施包括加固矿井支护结构、增加防震梁、设置沉降槽等。
由于沟谷地貌下的煤矿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因此需要对矿
区进行合理的防灾工程设计。
需要对沟谷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灾
害点和潜在危险区域。
然后,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加固地质灾害点、建设防护墙、设
置警示标识等,以预防和减轻潜在的地质灾害。
动载防治还需要考虑到工程振动对沟谷地貌下煤矿的影响。
矿井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
产生振动,如果振动幅度过大,会对矿井结构和地下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采取一系
列的抑制振动的措施,如减少爆破作业、改善运输设备、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等。
为了实现动载防治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
了解矿区的动态荷载和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相应的防治措施。
山西东江煤业大沟煤矿洗煤厂栈桥钢结构、浓缩车间外墙修缮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山西五台山建筑工程公司2015.09.27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和特点 (1)三、施工组织及布置 (1)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一、编制依据1、洗煤厂栈桥现场情况;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J9-2012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5.《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05-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J80-9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 33-2012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GB50661-2011二、工程概况和特点2.1 栈桥维修浓缩车间栈桥工程,两边搭载在转载点至浓缩车间的外墙牛腿梁上,钢结构柱和梁、柱均采用槽钢。
栈桥断面均为宽4.00m,高3.00m,栈桥底部至地面高6m,全长14.2m。
栈桥内安装皮带输送机,栈桥和准备车间垂直布置,栈桥为连续仰角,跨度14.2m。
栈桥屋顶顶标高9.2米。
该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框架。
包含原栈桥破损处拆除拆除部分工程量制作、安装工程量涂刷为环氧底漆两道,氟碳面漆两道。
本工程的特点是,属于技改项目,因旁边有原建筑物,故施工场地空间相对狭小,跨度大,在原来输煤栈桥下面搭设满堂脚手架(7m宽、14.2m长、10m高)。
脚手架外侧挂密目安全网全封闭,禁止车辆及人员通行。
2.2浓缩车间外墙维修浓缩车间外墙(复合压型板)(9长*1.15高+1.7长*5高)破损,人工拆除后,购买新材料重新安装。
三、施工组织及布置针对以上该工程的特点和本公司的实际,制定如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用以指导本工程的有序、高效、优质、安全、文明的施工。
1、施工部署1.1施工组织管理(1)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测量员、内业员、材料员、保管员、资料员组成,主管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和内业管理日常施工管理工作。
(2)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在劳动力调配上,由项目经理部会同公司劳动力调配部门,组织优秀施工班组,具有丰实检经验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
物力上,公司的材料分公司将优先供应和串换现场需要的各种材料、车辆等机械器具上优先解决,专人负责,确保机械器具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在财力上,公司为确保此工程开设通道,在资金上支持的态度保证工期。
(3)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根据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质量、工期以及甲方要求,我公司对该工程实施项目管理法,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体系,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核算等进行全面技术管理。
1.2. 管理目标充分发挥公司钢结构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势,发扬“团结、实干、求实、创新”的三建精神,依据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制定出严格的质量、安全、工期的控制措施,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科技进步推动施工生产,密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其它周边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强化项目管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优质高速地完成施工任务。
为使各项目标全面实现,现详述如下:(1)工期目标本工程我方暂定栈桥修复、浓缩车间外墙修缮工期为7日历天。
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计划提前完成。
(2)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一次交验合格,消除不合格工程杜绝隐患,争创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质量预控措施:项目部参照相关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各工序的质量目标,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质量,以分项工程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在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进行质量评定,工程质量优良,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3)安全目标:本工程安全管理实行标准化,争取达到“安全施工标准化工地”。
1)、施工安全方面:施工现场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及机械设备事故,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大力投入安全防护设备,完善安全制度。
2)、消防安全方面:施工现场杜绝火灾,火警事故,主要施工区域设置消防器材。
3)、治安管理方面:施工现场治安管理必须达标,无刑事犯罪案件。
2、施工准备2.1组织现场实地勘测,进行会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勘测,熟悉工程内容,了解甲方要求和施工达到的标准,明确工艺流程,掌握和了解设施工细节。
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进行工程内容会审,将施工内容不明确,不清楚的地方在会上提出,彻底将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问题消除在施工之前。
2.2运输施工方案钢结构加工制作运输方案:施工现场具备钢结构加工条件,现场拼装;2.3 施工材料堆放在现场施工阶段,现场堆放按钢结构吊装次序和吊装就近的原则进行设置,运输按吊装计划顺序进行,尽量做到边运输边拼装,构件堆放位置按柱、梁吊装顺序安放,每阶段都必须严格按照布置计划进行,材料等不准任意堆放。
(三)主要现场施工设备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一)施工方案1.施工程序1)本工程总的施工顺序为:搭设满堂脚手架、拆除栈桥结构中已破损的部分、需更换部位轻钢结构制作、安装,墙面板安装、屋面板安装、窗安装、竣工清理。
2)塑钢窗安装随围护安装同步进行.2.钢结构加工2.1、钢构件制作前准备工作1)钢材采购、检验、储备:经过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及公司有关部门参加的情况下进行内部工程内容会审,列出各类钢材的材料用量表,并做好材料规格、型号的归纳,进行材料采购。
材料进厂后,会同业主、质监、设计按设计工程内容的国家规范对材料按下列方法进行检验:①钢材质量证明书。
质量证明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并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文件的均不得采用。
②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和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a.钢材表面锈蚀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的规定。
b.连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以及涂料(底漆和面漆)等均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的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合格的钢材按品种、牌号、规格分类堆放,做好标识。
钢材的堆放成形、成方、成垛、以便于点数和取用;最底层垫上道木,防止进水锈蚀。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应按牌号和批号分别存放在干燥的储藏仓库。
焊条和焊剂在使用之前按出厂证明上规定进行烘焙和烘干;焊丝应清除铁锈油污以及其它污物。
材料凭领料单发放,发料时核对材料的品种、规格、牌号是否与领料单一致,并要求质检人员在领料现场签证认可。
③工程内容会审、工程内容细化:经工程内容会审后,由技术部负责设计本工程的加工详图,进行节点构造细化。
④制定钢构件加工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根据钢结构国家规范及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和钢制作安装工艺规程编制本工程钢结构加工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2.2、放样、拼装、焊接按照加工图上几何尺寸,以1:1比例在样台上放出实样以求出真实形状和尺寸,然后根据实样的形状和尺寸制成样板、样杆,作为下料、制孔等加工的依据。
2.3、钢结构焊接1)材料A、电焊条: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选用焊材,焊材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时,应注意使用前将气体中的水分排出。
B、作业条件:①.根据施工工程内容,拟定焊接工艺,根据母材确定肢尖和肢背的焊角的大小。
②.准备好所需施焊工具,焊接电流。
③.在钢结构施焊区施焊。
④.焊工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才可上岗,如停焊超过半年以上时,则重新考核后才准上岗。
⑤.施焊前焊工复查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
2)操作工艺:①. 焊缝高度大,应进行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其中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②. 焊道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须申报焊接技术负责人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后才可处理。
③. 严禁在焊缝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在坡口内起弧的局部面积应熔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
④. 所有对接焊缝接头,要在焊件两端配置起弧和收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⑤. 要求等强度的对接和丁字接头焊缝,除按设计要求开坡口外,为了确保焊缝质量,焊接前采用碳弧气刨刨焊根,并清理根部氧化物后才进行焊接。
⑥. 为了减少焊接变形与应力,应采取如下措施:a.焊接时尽量使焊缝能自由变形,钢构件的焊接要从中间向四周对称进行。
b.收缩量大的焊缝先焊接。
c.对称布置的焊缝由成双数焊工同时等速焊接。
d.长焊缝焊接可采用分中逐步退焊法或间断焊接。
e.采用反变形法,在焊接前,预先将焊件在变形相反的方向加以弯曲或倾斜,以消除焊后产生的变形,从而获得正常形状的构件。
f.采用刚性固定法:用夹具夹紧被焊零件能显著减少焊件残余变形及翘曲。
2.4.抛丸除锈及涂装施工2.4.1.基面清理:a.钢结构工程在涂装前先检查钢结构制作,是否验收合格证。
涂刷前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溅、油污、尘土等杂物表理平干净。
b.为保证涂装质量,采用角磨机进行除锈。
2.4.2.底漆(环氧底漆)涂装:a.防锈底漆要控制油漆的粘度,稠度、稀度、兑制时充分的搅拌,使油漆色泽、粘度均匀一致。
b.喷第一层底漆时涂刷方向应该一致,接搓整齐。
c.喷涂漆时采用勤移动、短距离的原则,防止喷漆太多而流坠。
d.待第一遍干燥后,再喷第二遍,第二遍喷涂方向与第一遍方向垂直,这样会使漆膜厚度均匀一致。
e.喷涂完毕后在构件上按原编号标注;重大构件还需要标明重量、重心位置和定位标号。
2.4.3.面漆(氟碳漆)涂装本工程面漆采取现场人工涂装。
面漆两遍。
2.4.4.涂层检查与验收A.涂装后处理检查,应该是涂装颜色一致,色泽鲜明,光亮,不起皱皮,不起疙瘩。
B.表面涂装施工时和施工后,对涂装过的工作进行保护,防止飞扬尘土和其他杂物。
2.4.5.成品保护A.构件涂装后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踏踩,损伤涂层。
B.钢构件涂装后,在4小时之内遇有大风或下雨时,则加以覆盖,防止粘染尘土和水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
C.涂装后构件需要运输时,要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层损坏。
D.涂层后的钢构件勿接触酸类液体,防止损伤涂层。
2.4.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A.涂层作业气温应在5-38℃之间为宜,当天气温度低于5℃时,选用相应的低温涂层材料施涂。
B.当气温高于50℃时,停止涂层作业。
经处理后再进行涂层作业。
C.当空气湿度大于85%,或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进行涂层作业,或经处理后再进行涂层作业。
D.钢结构制作前,结构件上隐藏部位,结构夹层难以除锈的部位,提前除锈,提前涂刷。
2.5.成品检验1).焊接全部完成,焊接冷却24小时后,全部做外观检查并做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