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31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牟浩楠教学目标 1、从写作背景入手,赏析诗中物象的寓意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物象的寓托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有很多,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演绎的是柳宗元的孤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演绎的是毛泽东豪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演绎的是李白的无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演绎的是岑参的愁苦;这些诗句中的“雪”既指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指人生的坎坷。
那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样的诗句又演绎着一个怎样的诗人呢?二、介绍作者--诗人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5年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来到武汉,写下了本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擅长用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艾青诗歌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三、介绍写作背景该诗作于1937年12月28日夜间,20世界30年代。
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妄想吞并中国,把中国变成他得殖民地。
国民党反动派不想着全力抗日,而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诗人来到武汉,看到国民党要员、达官贵人照样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全然没有全民团结紧张的抗战氛围。
而当时的中国处处是穷困和饥饿,艾青感到异常的失望。
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执教者李蕾教学目标:1、训练朗诵能力,注意重音、停顿、语调、语速和感情2、感受艾青的诗风:沉雄、忧郁而感伤。
3、从背景入手,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和诗人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赏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感悟诗中多幅画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全诗一、朗读全诗,读准读顺二、再读全诗,找出意象,再现画面三、三读全诗,感悟画面的内涵四、四读全诗,读出感情,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五、了解时代背景六、思考探究:1、各个画面有什么内涵?为什么要刻画这些画面?2、再找一找,诗中涉及的人物,诗人是用什么样的人称去称呼这些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试着通过朗读来感受这样安排的好处。
把感受写下来作为旁批。
3、赏析一、二段的意象的作用4、诗中“雪落在——”这一“主旋律”诗句反复出现,在诗中起什么作用?5、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觉得此诗是否太过压抑消沉,从而使这首诗显得消极悲观?为什么?(找此诗中的诗句或其他的诗人和诗句来佐证你的观点)六、比较阅读,了解诗人艾青的诗歌风格和忧郁悲苦的情调以及产生这种风格和情调的原因。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九位文艺女神中,最动人、最有魅力是谁?(诗神缪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璀璨夺目的是诗的星座。
诗的历史最为悠久,诗的生命却永远年轻。
在生活中,诗总是和艺术、美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又要到哪里去寻找美呢?(生活、充满爱的生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
”一句话,便点出了美的发现、诗歌的创作与爱的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当代诗人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从中感受诗人那美好的、深沉的爱的情怀。
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象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怀(——写作时间:1937年12月28日夜间,这是一个什么背景?抗日战争时期)6、请快速浏览全诗,看看艾青在诗中涉及到了哪些人物,展示了哪些画面。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汇编两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象和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感受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忧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读出作者用意象展现的“痛苦与灾难”的当时国民生存状态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2、品味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体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暴虐地扑向中华大地,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人们被黑压压的枪口对准着,就像一头头羊羔,被战争的大火无情地炙烤着,扭曲着。
黑暗,缓缓地掩埋那布满尸体的战场,灰烬中偶尔露出一只焦黑的手,或者是一个血肉模糊的头。
悲剧朝每一个方向无所顾忌地扩张,人们在绝望的大地上哀泣于是,艾青就用雪为背景写下了饱含血泪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思考:你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患,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
所以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苦、忧郁的。
2、在作者的情感指引下,要求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一段诗,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设想:可追问为什么选这个段落,力求学生能在诵读中体会感情,体会到中国正处于一种灾难当中。
三、体会意象的基本内涵--苦难的中国人民1、为了表现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承受着的“苦痛与灾难”像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作者选了哪些主要的意象,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呢?明确:“苦苦前行的农夫”“失去保护的少妇”“流离失所的老母亲”“向天乞援的垦殖者”(学生也许还会说“雪”、“大地”、“风”等)2、以同桌为单位,寻找一个特别让你有感触的意象,进行诵读和分析,交流你心灵被震撼的原因。
(步骤:诵读--分析)(1)苦苦前行的农夫“赶着马车”的“中国农夫”“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可见是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在沦亡了的国土上,早已到处为“寒冷”所“封锁”,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却不得不离开那片熟土。
“你要到哪儿去呢?”--实际上是在说“你能到哪儿去呢?”这里虽然没有仰天长啸之悲,却让人悲痛之至,只因为无家可归,而且无路可走。
教学目标: 1、训炼朗诵能力,注意重音、停顿、语调、语速。
2、感受艾青的诗风:沉雄、忧郁而感伤。
3、从写作背景入手,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和诗人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象的寓意,感悟诗中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导读提升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怀着投身抗日这场伟大战争的迫切愿望,诗人艾青来到了当时的抗战大都市武汉。
然而,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诗人看到的却是人民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苦境中,由此他联想到东西南北的广大民众,意识到夺取抗战胜利的道路艰辛而又漫长,悲苦、凝重的情绪油然而生。
于是他巧借寒雪、暗夜挥就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
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解题: 1、作者: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他写的诗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著有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
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中国国内也民不聊生。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
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合作探究(诗歌鉴赏): 1、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咏雪的诗句,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这些诗句中的“雪”既指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指人生的坎坷。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诗歌解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诗人艾青的照片和简介、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和视频;3. 准备诗歌解析的参考资料和思考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诗歌朗读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意味着什么?2. 诗歌解析:(1)让学生通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土地”、“雪花”、“劳动者”等;(3)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3. 诗人简介:(1)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来源。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2)邀请学生朗读诗歌,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感悟;(3)总结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思考角度;六、课后作业与评估1. 作业:(1)背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3)选择一首类似的现代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领悟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艾青的诗风:沉雄、忧郁而感伤;体会其诗歌中透露出的赤子情怀。
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询和预习教材中艾青的相关材料,对艾青爱国诗人的形象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学生通过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注意生字和生词,可查字典。
)课前思考诗中刻画了哪些主要形象?最触动你的是哪一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画面的赏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教学用具】PPT,电子白板附:课堂练习卷《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堂练习卷一、课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絮聒/恬静后裔/沿袭巢穴/不落窠臼B.饥馑/严谨封锁/琐屑诟骂/蓬发垢面C.监禁/监生家畜/畜牧溘然/恪尽职守D.孵育/内稃绰号/绰约殉职/徇私舞弊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践行绵里藏针了以自慰识时务者为俊杰B.博弈敷衍迁就劳民伤财多行不义必自毙C.诽闻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狗D.斩获了无声趣前倨后恭解铃还须系铃人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絮聒(絮叨) 后裔(后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B.垢面(脸很脏) 巢穴(本义是鸟兽藏身的地方) 暴戾(粗暴乖张,残酷凶恶)C.戏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D.烽火(比喻战火或战争) 垦殖(开垦荒地,进行生产) 饥馑(饥荒)4.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重复叠现,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B.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四幅饥馑流亡图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C.这首诗的语言具有散文美,平实自然,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又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所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它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这也正是诗的大气之所在如“寒冷”“封锁”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于弹力与表现力D.“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5.诗中写了人物正在承受着众多的苦难,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苦难”的?【答案】6.“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诗人将“我”融入苦难的人群,感受苦难,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二分层作业(课外延伸)A组必做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1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7.诗中运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组意象,抒写了什么感情?8.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什么内容?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B组选作阅读艾青的《树》,完成15~16题树艾青一根树,一根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0.本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文中的“树”象征的是什么?11.试指出“兀立”“伸长”“纠缠”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芦台二中杨彩静。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3.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雪、风等意象。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日军侵华的相关视频)卢沟桥的炮声激励着每一个爱国同胞,爱国将士们拿起枪杆子,将一颗颗子弹射入敌人胸膛,以此来抗击苦难;那爱国诗人们能做什么呢?他们拿起笔杆子,用诗篇来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二.知人论世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艾青满怀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斗者”的激情,从杭州来到武汉。
又“从武汉到XX省临汾,从临汾到西安,又折回武汉”。
他在战争烽火连天的土地上一路辗转奔波。
诗人一方面为高涨的抗战热潮所鼓舞,另一方面却又为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而忧郁。
1937年XX月28日夜,天色晦暗,彤云密布,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即将降临。
此情此景,诗人难以抑制的悲哀忧郁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著名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三.初读:感受诗情——初识苦难学生齐读课文四.再读:解读意象——体会苦难1.学生找出诗中的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农夫、少妇、母亲、垦殖者。
2.小组合作探究:农夫、少妇、母亲、垦殖者分别是怎样的形象?提示:分析人物生存环境、动作、神态、肖像、生存状态。
(学生分四组合作探究,时间限定3分钟。
)小组讨论后,师生交流完成。
北方农夫:大雪、丛林、赶马车、戴着皮帽、冒着大雪、刻满皱纹、痛苦、憔悴——无可去之处南方少妇:雪夜、河流、破烂的乌篷船、垂着头、蓬发垢面、充满恐怖的眼神、受尽侮辱、家毁夫亡——无安身之所无数母亲:寒冷的雪夜、破屋、蜷伏、异邦人、无助、绝望——无归宿之地无数垦殖者:雪夜、草原、失去家畜、失去田地、拥挤在污巷、绝望、饥馑、颤抖——无生存之根(学生朗读穿插其中)3.作者为何要描写这四个人物形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