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必修Ⅰ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必修Ⅰ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必修Ⅰ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的全部内容。
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两大阶段: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创立到实践成功。
②1917年-—-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世界多国。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特点:①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②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到巴黎公社再到十月革命);③由一国实践到世界多国实践(苏联到二战后的社会主义阵营).【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空想到科学)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基本矛盾暴露,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使社会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阶级矛盾)。
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思想基础:十九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单元概述1、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专题八这一专题主要叙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界,形成了前后两大阶段。
本专题讲述的是前一阶段的7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本专题主要包括早期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列宁主义诞生以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作为思想体系,是阐明和论证人类解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放的思想体系;作为运动,是争取实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运动;作为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也必定在实践中丰富、创新,并指引着千百万劳动群众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2、本单元的重点、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际工人运动各个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及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了解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教师应驻注重整体学习环节的把握,调动学生机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精神的体验,使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策略第1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第2课时: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师讲述和学生合作探究)第3课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师讲授和情景再现,讨论)四、评价反馈观察法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从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和本课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准备的成果展示预习阶段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程度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核心知识点背诵高一历史组2012/12/28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三大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对世界(1)阶级斗争学说: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2)社会发展规律学说:阐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宣称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即发展生产力。
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3)暴力斗争学说: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4)联合斗争学说: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二、巴黎公社:1、成立:(1)背景:①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投降。
9月4日爆发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国;②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并投降卖国,准备解散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巴黎,革命成功。
(2)标志: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2、革命措施:⑴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⑵以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下设若干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
⑶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间接受监督,年薪不得高于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3、失败:1871年5月21日---1871年5月28日(“五月流血周”)⑴败因:(失败是必然)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是处于上升期;②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经验可供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②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③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3月18日革命成立时间:1871年3月28日革命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②民主选举和监督③最高年薪的规定性质:无产阶级政权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③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④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宝贵,教训深刻,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第二国际: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历史条件:客观条件: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俄国各种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2过程:①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④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⑤十月决议:提出武装起义⑥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3历史意义: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课时)一、课程标准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知识导读1.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 。
(2)阶级基础: 。
(3)理论基础: 。
2.伟大的友谊(主观条件。
概括指出)实践基础: 。
3.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 发表。
(2)内容: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
(3)意义: 。
(二)预习检测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的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指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英、法、美B.“三种主要思潮”指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C.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共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马克思、恩格斯汲取德、英、法优秀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析:“三个最先进的国家”及“三种主要思潮”是指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据此可判断A 、B 是错误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者没有列宁, C 错误。
D 项符合题意。
2.下列哪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C.工人阶级生活状况非常悲惨D.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解析: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间是在19世纪初,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则是在19世纪末。
D 项符合题意。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一)图说历史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 BBC 举行民意测验,请人们说出这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BBC 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二、三、四名。
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掌握早期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列宁主义诞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基本内容。
了解国际工人运动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即自《共产党宣言》发表到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探寻政治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
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究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念,从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一)整体感知(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际工人运动各个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及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虽然仅72天就失败,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创精神制订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其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说明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学法引导本专题中可学习用概括归纳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具体学习中可将国际工人运动的内容分几个方面整理出几条纵向线索,如:工人斗争的发展、共运组织的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社会主义政权的发展等,也可按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程,分阶段归纳概括史实、特征,发展的原因及历史影响,使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思考国际工人运动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四)例题解析1.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属于A.突法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B.自觉性的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C.有纲领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D.突发性的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2.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前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俄国保留沙皇专制制度,所以是封建制社会B.国民经济中农业仍占优势,所以不是资本主义社会C.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D.因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俄国无产阶级不够成熟答案提示:1.A 2.C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面对外投降,一面准备解除人民的武装,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巴黎人民起义时,并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而是在起义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知识点总结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1、背景:(1)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暴露出来。
(财富不均、周期性经济危机、阶级矛盾等)(2)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失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其次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英国的欧文。
3、评价:(1)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对未来美好社会提出了一些美好的设想。
这些设想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高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产生的根源。
没有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
2、马克思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标志: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3、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内容:论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纲领;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等。
(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一、第一国际的成立1、背景(社会条件):(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直接因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的会晤。
(4)促成因素:1863年,英法两国工人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们的迫害。
(5)领导基础:马、恩的主观努力。
2、成立:1864年,伦敦圣马丁教堂工人集会。
3、任务:(1)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
(2)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4、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5、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联合组织。
6、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必修一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基本知识】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
②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理论条件:吸收了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21848年发表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③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④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3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②阶级矛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解除人民武装力量的反动政策,激起巴黎人民反抗。
③导火线:1871年3月18日,政(民族矛盾引发阶级矛盾的激化)21871年3月18日革命发生;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5月下旬,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3在政权建设方面,①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②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体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创举或尝试);③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④公职人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⑤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课标要求]: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③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实践和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②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
③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成立的历史条件:①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②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成立时间:1864年地点:英国伦敦圣马丁教堂
灵魂人物:马克思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斗争: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斗争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意义: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3月18日革命
成立时间:1871年3月28日
革命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②民主选举和监督
③最高年薪的规定
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③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④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宝贵,教训深刻,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第二国际:
背景: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泛滥
成立时间:1889年7月14日成立地点:法国巴黎
特点: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修正主义泛滥
结果:修正主义日益占据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
俄国各种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
2、过程:①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
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④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⑤十月决议:提出武装起义
⑥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3、历史意义: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
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