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术前后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3
5.5.1.3.1检查内容: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并执行检查方式: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及手术患者交接记录;访谈护士,查交接流程与记录手术室(麻醉)与ICU、病房之间的患者转接制度一、接送患者一律用平车,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危重病员应有负责医师陪送。
二、接患者时,严格查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住院号、腕带等,同时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携带患者病历、X线片和术前抗生素等,随车推入手术室。
患者若有义齿、发卡等要取下,贵重物品如首饰、现金、手表等不得带入手术室内。
三、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戴手术帽,接送护士(护工)与巡回护士当面交清,严格做好交接手续。
四、巡回护士接患者进入手术间,将患者移至手术床上时,注意防止坠床。
核对患者科室、床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部位、切口标识、腕带等,严防差错事故。
五、术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或ICUo六、护送途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的变化。
注意保暖,保持输液及管道通畅,防止脱落。
七、至病房或ICU后详细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交代易受压部位皮肤、术中用药和输液输血情况,交清病历和随带的物品等,做好交接手续并签名。
5. 5. L 3. 1前标识,术前用药、输血前备血情况、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片)。
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二、接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与接送病人工作人员查对后,接入手术间。
三、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查对。
四、麻醉之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再次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病人应通过“手腕带”进行查对。
填写《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并签名。
五、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前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病人(清醒的病人)进行四方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牌一、总则为了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各类手术,包括但不限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等。
三、手术等级分类1.一级手术:指术前检查简单、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处理简单的手术。
2.二级手术:指术前检查较为复杂、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术后处理较为复杂的手术。
3.三级手术:指术前检查非常复杂、手术操作非常复杂、术后处理非常复杂的手术。
四、手术分级管理程序1. 术前评估:患者在手术前应接受临床评估,根据手术等级进行分类,并确定手术的级别。
2. 手术协商:医疗团队应充分协商,确定手术计划、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3. 手术备案: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备案,记录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手术等级、手术前评估、手术过程记录等。
4. 手术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管理,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
五、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前准备:医疗团队应检查手术设备、材料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2. 手术操作技术:医疗团队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术后处理:医疗团队应及时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恢复。
六、手术质量评价1. 手术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良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七、手术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医疗团队应加强手术风险识别,提前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扩大。
2. 风险控制:医疗团队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3. 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八、手术后综合管理1. 术后随访: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2. 康复护理:医疗团队应提供细致的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 再次手术: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再次手术。
医院手术安全检查表1. 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医院手术安全检查提供指导。
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行为,而手术安全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免受任何意外伤害的重要前提。
医院手术安全检查表是一个系统化的检查工具,旨在确保手术团队遵循标准程序和安全操作,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2. 检查内容医院手术安全检查表包括以下关键元素:2.1 术前准备- 确认手术室的准备情况,包括手术台、仪器设备、卫生条件等。
-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并与手术同意书一致。
- 确认手术目的和手术部位,避免手术错误和误切。
- 确保患者已经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和麻醉。
2.2 术中安全- 确保手术台、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
- 检查手术部位标识,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 遵循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场地的清洁与无菌。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 在手术过程中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2.3 术后关怀- 确保患者稳定后,及时进行术后护理和评估。
- 提供患者恢复指导和必要的医嘱。
- 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情况,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
3. 使用方法医院手术安全检查表应在每个手术案例中使用。
手术团队应在术前会诊时共同填写该表格,并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审核和确认。
在术中,检查表作为手术流程的指导工具,并由团队成员负责填写相关信息。
术后,医生应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情况,并将检查表与患者病历一并归档保存。
4. 结论医院手术安全检查表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的重要工具。
通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术中操作和及时的术后关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有效性。
医院应当制定和执行适用的手术安全检查表,并持续改进和完善检查流程,以提升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注意:本文档旨在为医院手术安全检查提供指导,并非法律意见。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手术安全检查表和程序。
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一、制度名称:择期手术管理制度二、责任部门:手术科/医务部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四、检查内容:1.手术安排1.1 是否有明确的手术安排流程和程序?1.2 是否有符合患者需求和医疗安全要求的手术排班表?1.3 是否有专门负责手术安排的人员?1.4 是否有预约手术和取消手术的规定?2.手术准备2.1 是否有完整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流程和程序?2.2 是否有术前检查与准备的规定?2.3 是否有针对不同手术类型的术前准备指南?2.4 是否有心理护理及教育措施?3.手术风险评估3.1 是否有系统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3.2 是否严格按照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3.3 是否有针对高风险患者的特殊管理措施?4.手术安全4.1 是否有规范化的手术安全流程和操作规范?4.2 是否有手术相关感染防控措施?4.3 是否有手术风险监测及反馈机制?4.4 是否有手术安全培训计划?5.手术信息管理5.1 是否对患者手术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管理?5.2 是否能够及时提供患者手术信息查询服务?5.3 是否有手术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六、检查要点:1.检查手术安排流程是否合理、规范;2.检查术前评估、检查是否全面;3.检查手术风险评估是否科学、准确;4.检查手术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有效;5.检查手术信息管理是否规范、完善。
七、检查结果:1.符合规定,制度健全,运行良好;2.存在一些问题,但影响不大,需要整改;3.存在重大问题,严重违反规定,需要立即整改。
八、整改措施:1.加强手术安排流程的规范化管理;2.完善术前评估、检查流程;3.优化手术风险评估工具;4.加强手术安全措施的执行;5.规范手术信息管理流程。
九、检查人:日期:十、整改情况反馈及跟踪:以上是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的内容,希望通过检查表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手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医疗质量。
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
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手术科室:
手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名称:
手术后诊断:
实际手术名称:
手术医师: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
手术级别:一/二/三/四级麻醉医师:麻醉方式:
术前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时间:术前一日10时到18点(17时)
检查者:检查日期:
术后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表,检查时间:术后1-3天每日下午随访
审核内容审核方
法
审核要点审核
结果
备注
非计
划再次手
术上报记
录
现场查
看记录,到
医务部查看
上报表
是否上报是/否
是否在术后24小时内上
报
是/否
是否有讨论分析有/无有无
术后并发
症
现场查
看病历
有无并发症有/无
并发症处理是否及时、得
当
是/否检查者:检查日期:。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表(100分)被检查科室:月份:分扣分及实得项目考评内容考评方法值理由分认真执行《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规发生违法执业事件、脱岗,发现一次一、依定,依法执业,按排班表值班,无脱该项不得分,未经同意调班发现一次法行医5 岗,打游戏、看视频、淘宝等与工扣1分。
5分作学习无关的事不做。
调班需经科主任、护士长同意。
首诊负责制度:落实“首诊医师负①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责制”,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师拒绝诊治患者或出现推诿患者现诿或拒绝诊治患者,在未确定接受象,每发现1人次扣0.5分。
2 科室前,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②对疑难、危重病例或病情涉及多科责。
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有关规定诊治或进行会诊,每发现1人次扣0.5。
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看每周三级医师查房次数,不足1 2 次扣0.2分业务学习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每月至 4 制度。
少一次,并有记录。
缺一项扣2分。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抢救过程有缺陷,缺相关科室会诊1应由主治医以上人员主持,认真贯 2 例扣0.5分、缺病危通知、无病程记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抢救制度,有录1例各扣0.5分。
病危通知,病程有抢救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至 2 死亡病例未讨论1例扣1分。
少主治医师资质)人员主持讨论,并记录于病历中。
会诊制度:普通会诊医师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会诊时间为24小时;急不符合一项扣0.5分。
二、核 2 会诊时间为10分钟,会诊记录符合心制度要求。
30分交接班制度:交班除常规项目外应包括: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患者, 2 有危急值者,不良事件,科外患者、交班记录过简单扣0.5分。
特殊治疗(输血、有创操作)、急救及生命支持医疗设备完好率。
术前讨论制度(大、中型手术)。
大、中型手术无术前讨论1例扣0.5 2 分。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查当月全部输血病历,按《临床输血 2 质量评价表》考核,不合格一人扣1分。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附件手术安全核查表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者:手术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