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类调剖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5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考试答题纸姓名:赵胜绪学号: 2015212184考试课程: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统导论课程编号: 1302053装订线第1页(共 8 页)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常规堵水调剖的效果日渐式微,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作为一项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得到了国内外油田的广泛应用。
本文从发展现状、注入封堵性能评价、与储层孔喉尺度的匹配关系、深部调剖机理以及现场应用5个方面对国内外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系统梳理了凝胶微球注入封堵性能的基本要求、表征参数、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凝胶微球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凝胶微球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油藏深部调剖;凝胶微球;综述1 引言近些年,针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的问题,国内外在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以其良好的注入封堵性能和调剖效果,被国内外油田广泛地用于研究和现场应用,为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微球”指的是纳/微米级的聚合物凝胶颗粒,在溶剂中有一定的膨胀性,受力易变形,广泛用于涂料、制药、水净化等多个领域。
1949年Baker首先引入了凝胶微球的概念,1999年Saunders B R和Vincent B从凝胶微球的合成理论、性能和应用方面做了系统总结,此阶段的合成工艺通常采用的是无皂乳液聚合,可形成空间上稳定的无胶核凝胶颗粒,颗粒具有窄尺寸分选[2]。
此后,分散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多种聚合方式都成功合成出了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3]。
2凝胶微球的发展现状凝胶微球随水注入油层,通过孔喉向油层深部运移,有效封堵高渗层或大孔道,不断改变注入水流向,从而实现深部调剖。
基于这种思路,研究人员相继开展了很多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7年BP,Mobil,Chevron-Texaco和Ondeo Nalco能源服务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率先研发了一种具有延时性、膨胀性和热敏性的磺化聚丙烯酰胺凝胶微球用于深部调剖,该技术被命名为“Bright Water”,而且经十多年不断完善,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深部调剖技术。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117-03无机凝胶调剖技术在卫22块的应用范志毅1,陈利1,郝军芳1,薛鲁营1,宋翠红2,王从领1(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山东莘县252435;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设计研究院)摘要:无机凝胶调剖体系具有耐温抗盐性好,基液粘度低,注入性能好,成胶后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堵塞能力强等特点;在对无机凝胶调剖体系进行全面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体系的油藏适用性,经过在中原油田卫22断块高温、高盐中低渗油藏的应用,无机凝胶调剖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关键词:无机凝胶;调剖;中低渗油藏;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中原油田卫22块油层平均孔隙度16.4%,空气渗透率42.710-3m2,孔喉中值2.0m,为中孔细喉中低渗透层状油藏;原始地层温度97.5,原始地层压力26.31~28.3MPa,原始地层水总矿化度27.88~28.4104mg/L,为CaCl2型。
该油藏目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受层间物性差异的影响,层间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油藏隔层小,事故井多,层间精细调整受到限制。
这两个问题影响了分酸、分注、重分等层间调控措施的实施,合注合采井多,影响了分层动用状况的改善。
再加上油藏高温、高盐、中低渗透的特点及有的井调剖轮次的增加,小剂量的近井浅调效果越来越差。
针对这些情况,2009年在卫22块开展无机凝胶调剖技术应用。
1无机凝胶调剖剂体系性能评价[1]无机凝胶调剖体系主要应用的是一种成胶时间可控的无机凝胶调剖体系,该体系将一种能缓慢释放氢离子的颗粒控制剂(清水+CO剂+盐酸)直接加入水玻璃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随颗粒控制剂的加入,体系pH值缓慢降低,同时水玻璃溶液中以胶体粒子形式存在的高聚态硅酸根离子不断长大,最终体系固化成硅酸凝胶,对目的层实施有效封堵。
油田的调剖堵水剂目前已应用于油田的调剖堵水剂,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聚合物冻胶类聚合物凝胶类调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a(聚丙烯酰胺凝胶类聚丙烯酰胺——铬单液调剖技术聚丙烯酰胺——铬冻胶调剖技术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调剖技术聚丙烯酰胺——乌洛托品——间苯二酚调剖技术b(AM地层聚合物调剖技术TP-910调剖技术BD-861调剖技术c(部份水解聚丙烯氰(HRAN)调剖技术聚丙烯氰——氯化钙调剖技术部份水解聚丙烯氰高温调剖技术d(木质素硫酸盐(钙质或钠盐)复合堵水剂调剖技术e(生物聚合物凝聚类调剖技术聚合物冻胶类堵剂是目前国外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堵剂。
据统计,美国EOR方案设计中有 35%采用聚合物,而其中的 60%采用的是冻胶处理。
该类堵剂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腈、木质素磺酸盐和生物聚合物、两性聚合物等与交联剂反应形成的冻胶。
如 Zaitoun 等人针对德国北部的 Ploen-Ost 油田地层水含盐度大,温度高的条件研制的聚糖类堵剂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出水严重的问题,该堵剂包括两种新型聚合物:HST 和聚糖 G。
HST 是一种合成的乙烯基三聚物,聚糖 G 则是由微生物发酵合成的非离子型类似棒状分子的产物。
二种物质均可制成粉剂,它们比聚丙烯酰胺有更好的稳定性。
(1)沉淀型无机盐类如双液法水玻璃氯化钙堵水剂,单液法水玻璃氯化钙堵水剂,水玻璃硫酸亚铁,石灰乳调剖剂等。
将这类化学剂注入地层,使之在地层形成沉淀堵塞物封堵地层孔道。
由于这种反应物均系水溶液,且粘度较低与水相近,因而能选择性地进入高吸水层,在地层中反应后对高渗透层产生更有效的堵塞作用。
聚合物冻胶类如聚丙烯酞胺类冻胶堵水调剖剂,地下聚合交联的丙烯酞胺类调剖剂和聚丙烯酞胺共聚物类堵水调剖剂等。
冻胶型调剖剂和堵水剂,它对水造成堵塞是由以聚合物冻胶的物理堵塞为主,兼有吸附和残余阻力,增强堵水效果的作用。
沉淀类无机沉淀型调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玻璃氰化钙双液法调剖技术水玻璃——污水调剖技术水玻璃——硫酸铝调剖技术水玻璃硫酸亚铁调剖技术硅酸凝胶调剖技术水玻璃甲醛调剖技术碳酸钾(硼酸钠等)热沉淀法调剖技术醇诱导盐沉淀法调剖技术沉淀类堵剂是将两种互不相容的化学剂在地下混合就地形成沉淀堵塞。
凝胶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凝胶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张焘1 苏龙1 刘建东1 何利1 董志刚2(1.新疆油田陆梁油田作业区; 2.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注水井调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它是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改变注入水在地下的流动方向,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达到控制含水上升的目的。
随着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进步,目前的调剖堵水技术已向油层深部液流改向(深部调剖)方向发展,并已逐渐成为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效果、稳油控水的一项重要技术。
关键词:凝胶;深部调剖;稳油控水剂;聚合物1 注水井调剖技术概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玉门、胜利、新疆、大庆等油田开始采用硅土、搬土、石灰乳悬浮液等无机调剖剂进行注水井调剖技术的试验。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根据我国油田开发的需要,兴起和发展了以聚合物凝胶为主的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田区块综合治理技术。
T P-910调剖技术在辽河、胜利、河南等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渤海石油公司也见到了明显的效果[1]。
在此期间内,各研究单位相继开发了PIA系列调剖技术、BD-861调剖技术和三相泡沫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油田的油井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作为封堵大孔道的颗粒搬土调剖剂,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特点,在胜利、江汉、中原等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聚合物凝胶调剖堵水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当前已经用于油田的注水井调剖技术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无机沉淀型调剖技术; 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 颗粒类调剖技术; 泡沫调剖技术。
2 深部调剖技术解决窜流和绕流现象必须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深部调剖主要用于解决存在大孔道的厚油层层内问题和裂缝问题,一般要求调剖剂强度较高,对大孔道或裂缝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其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调剖剂的热稳定性、地层窜流能力及调剖剂与大孔道的匹配能力。
八五期间我国深度调剖技术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工艺技术,即颗粒类大剂量深度调剖技术和延迟交联深度调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