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第1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3章-第1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3章-第1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3章-第1节 液体的表面张力

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1.实验:回形针、硬币漂在水面上

(1)现象:当回形针或硬币漂浮在水面上时,托起回形针或硬币的水面稍有弯曲,就像放有圆形小物品的橡皮膜稍有弯曲一样.

(2)结论:液面给回形针或硬币等小物品施加了向上的支持力.

2.实验: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1)现象

①铁丝框上的肥皂膜会把滑棍拉回.

②肥皂膜里的棉线圈,当刺破圈内肥皂膜,棉线圈外的肥皂膜使棉线张紧,形成圆形.

(2)结论: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3.实验结论

由实验知,液体表面有一种收缩的趋势,正是这种收缩的趋势使露珠、乳滴等变为球形.

1.液体的表面都有收缩的趋势.(√)

2.昆虫不落入水中,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支持力.(√)

3.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物体中,球形物体表面积最大.(×)

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是由水面的收缩趋势引起的吗?

【提示】不是.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是由小木船受到了水对船的浮力引起

的,而不是由水面的收缩趋势引起的.

探讨:如图3-1-1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请结合图片思考: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图3-1-1

【提示】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在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1.液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特点

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周围有许多分子.当某个分子从平衡位置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它一方面要受到所离开的那个方向的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又要受到所靠拢的那个方向的分子的推斥.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同,通常可认为其大小相等,因此,液体内部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间距等于r0.

2.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

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由平衡位置向外运动时,因为外部空气和蒸汽分子对它的斥力很小,不起显著作用,它只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因此使它恢复到平衡位置的作用力就没有在液体内部时大,使得表面层里的分子振动的振幅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的振幅大,一些动能大的分子就有可能冲出吸引力范围,成为蒸汽分子,结果形成表面层里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就比较大(r>r0).

1.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错误的说法是()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密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r>r0,分子力为引力

【解析】液体表面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稀疏.在液体内部分子间

的距离是r=r0,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相等,对外表现的分子力为零.在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是r>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相互吸引,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有收缩的趋势,A、B错误,正确;表面层上方的气体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很小,可以忽略,不是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原因,故D错误.【答案】

2.关于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填“稀疏”或“紧密”),分子间引力斥力(填“大于”或“小于”)

【解析】在液体的表面层,时刻进行的蒸发现象,使得其内的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较小,但斥力小得更多一些,因此,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答案】稀疏大于

液体表面层与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特点

1.表面层

(1)定义: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的一个薄层.

(2)特点: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

2.表面张力

(1)定义:液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2)作用效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表面总要收缩到尽可能小的面积.而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因此小水珠、小露珠等都呈现球形.若露珠过大,重力影响不能忽略,则呈椭球形.完全失重环境下,可形成标准的球形.

1.小孩用细管蘸肥皂水,吹出球形的肥皂泡是因表面张力所致.(√)

2.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是因表面张力所致.(√)

3.注满氢气的彩色气球飘向空中是因表面张力所致.(×)

清晨起来,如果你到开满鲜花的公园散步,会发现花蕊上沾满了露珠,很好看.可你想过没有,花蕊上的小水珠为什么呈球形呢?

【提示】液体表面有一种收缩的趋势,正是这种收缩的趋势使小水珠变成球形.

探讨1:生活中有些昆虫能在水面上轻松地跑来跑去,甚至在水面上“亭亭玉立”.它们是受到什么的作用做到的?

【提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探讨2:在液体表面画一条直线,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是表面张力,那么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

1.表面特性

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所以说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2.表面张力的方向

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3-1-2所示.

图3-1-2

3.表面张力的大小

除了跟分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表面张力就越小.另外,杂质也会明显地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比如洁净的水有很大的表面张力,而沾有肥皂液的水的表面张力就比较小.4.表面张力的作用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3.下列有关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伸张

B.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

C.温度变化时,液体的表面张力不会变化

D.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自由行走,这是由于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E.用滴管滴液滴,滴的液滴总是球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

【解析】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收缩;由于表面张力,被压弯的液面收缩,使小昆虫浮在液面上;由于表面张力使液滴收缩成球形;表面张力也与温度有关,故B、D、E正确.

【答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就是分子力

B.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分子力的宏观表现

C.水面托起缝衣针表明表面张力与缝衣针的重力相平衡

D.表面张力的大小跟液面上分界线的长短有关

E.液体表面好像张紧的橡皮膜具有收缩趋势

【解析】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引力的宏观表现,不能说表面张力就是分子力,故A选项错误,B正确;缝衣针在水面上静止是液膜对其弹力与

重力平衡,选项C错误;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面上分界线的长短有关,且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的趋势,因此D、E选项正确.

【答案】

5.将一枚硬币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可以不下沉,下列关于与硬币重力相平衡的力的说法,不正确是()

【导学号:30110029】A.水面的支持力

B.水的表面张力

C.水的浮力和表面张力的合力

D.水的浮力和空气浮力的合力

E.水面支持力的产生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解析】硬币受到重力和水面给予的支持力作用而平衡,表面张力是水面上各部分水之间的作用力的合力,而不是硬币受到的力;当然支持力的产生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硬币并没有浸入水中,故不受浮力作用.故A、E正确,B、C、D错误.

【答案】

表面张力问题的分析方法

1.产生条件:存在液体与空气相接触的表面.

2.产生原因:表面层中液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整体表现为引力,形成各部分相互吸引的特点.

3.现象:液体的表面层像张紧的弹性膜一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 1.了解水的表面性质,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学会使用焦利氏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焦利秤,砝码,烧杯,温度计,镊子,水,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犹如紧张的弹性薄膜。由于液面收缩而产生的沿着切线方向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设想在液面上作长为L 的线段,线段两侧液面便有张力作用,其方向与L 垂直,大小与线段L 成正比。即有:=γL 比例系数γ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其单位为N/m. 将一表面洁净的长为L 、宽为d 的圆形金属环(或金属丝)竖直浸入水中,然后慢慢提起一张水膜,当金属环将要脱离液面,即拉起的水膜刚好要破裂时,则有:F=mg+,式中F 为把金属环拉出液面时所用的力;mg 为金属环和带起的水膜的总质量;f 为张力。此时,与接触面的周围边界π(),则 有γ= ,式中D1,D2分别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实验表明,γ与液体种类、纯度、温度和液面上方的气体成分有关,液体温度越高,γ值越小,液体含杂质越多,γ值越小,只要上述条件保持一定,则γ是一个常量,所以测量γ时要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所用液体的种类及纯度。 【实验步骤】1.安装好仪器,挂好弹簧,调节底板的三个水平调节螺丝,使焦利称立柱竖直。在主尺顶部挂入吊钩再安装弹簧和配重圆柱体,使小指针被夹在两个配重圆柱之间,配重圆柱体下端通过吊钩钩住砝码托盘。调整小游标的高度使小游标左侧的基准线大致对准指针,锁紧固定小游标的锁紧螺钉,然后调节微调螺丝使指针与镜子框边的刻线重合,当镜子边框上刻线、指针和指针的像重合时(即称为“三线对齐”),读出游标0线对应刻度的数值。 2.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k.依次增加 1.0g 砝码,即将质量为1.0g,2.0g,3.0g,…,9.0g,10.0g 的砝码加在下盘内。调整小游标的高度,每次都 F f F f F f F f D D 2 1 +) mg -F 21D D +∏(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

xx 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力敏传感器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液体表面的性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二【实验内容】 用力敏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的张力系数 三【实验原理】 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的趋势,好像液体表面是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一样。 这种沿着表面的、收缩液面的力称之为表面张力。 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常用方法:拉脱法、毛细管升高法和液滴测重法等。此试验中采用了拉脱法。拉脱法是直接测定法,通常采用物体的弹性形变(伸长或扭转)来量度力的大小。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处的环境跟液体内部的分子不同。液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四周都被同类的其他分子所包围,他所受到的周围分子合力为零。由于液体上方的气象层的分子很少,表层内每一个分子受到的向上的引力比向下的引力小,合力不为零。这个力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所以分子有从液面挤入液体内部的倾向,并使得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直到处于动态平衡。 假如在液体中浸入一块薄钢片,则钢片表面附近的液面将高于其它处的,如图1所示。 由于液面收缩而产生的沿切线方向的力Ft 称之为表面张力,角φ称之为接触角。当缓缓拉出钢片时,接触角φ逐

渐的减小而趋于零,因此Ft方向垂直向下。在钢片脱离液体前诸力平衡的条件为 F = mg + F t (1)其中F是将薄钢片拉出液面的时所施加的外力,mg为薄钢片和它所沾附的液体的总重量。表面张力Ft与接触面的周长2(l+d)成正比,故有Ft = 2σ(l+d),式中比例系数σ称之为表面张力系数,数值上等于作用在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的力。将Ft代入式(1)中得 (2) 当用环形丝代替薄钢片做此实验时,设环的内外直径为D1、D2,当它从液面拉脱瞬间传感器受到的拉力差 f = F–m g =π(D1+D2)σ,此时 (3)只要测出力f和环的内外直径,将它们代入式(3),即可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式中各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 四【实验仪器】 (1)FD—NST—B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 (2)砝码六个,每个质量 五【实验步骤】 (1)开机预热。 (2)清洗玻璃器皿和吊环。 (3)在玻璃器皿内放入被测液体并安放在升降台上。 (4)将砝码盘挂在力敏传感器上,对力敏传感器定标。 (5)挂上吊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当环下沿全部浸入液体内时,转动升降台的螺帽,使液面往下降。 记下吊环拉断液面瞬间时的电压表的读数U1,拉断后瞬间电压表的读数U2。则f=(U1-U2)/B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轻轻挂上吊环,必须调节好水平。 (2)在旋转升降台时,尽量是液体的波动要小。

实验四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四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物质(正丁醇)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2.应用Gibbs和Langmuir吸附方程式进行精确作图和图解微分,计算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截面积,以加深对溶液吸附理论的理解; 3.掌握作图法的要点,提高作图水平。 二、基本原理 T一定,溶液表面吸附量Γ γ测定,毛细管半径r,其抛压出时受到向下压力∏r2P,最大时离开管口:P max =P 外 -P 系 。测 Pmax 气泡在管口受到的表面张力:2∏r*γ γ=rPmax 用同C溶液γ 1/γ 2 =P max1 /P max2 所以:γ1=(γ 2/P max2 )P max1 =KP max1 求常数K。 对于单分子吸附,其吸附量Γ与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等温吸附方程表示,即: 式中Гm为饱和吸附量,a为吸附平衡常数。将此式两边取倒数可整理成线性方程: 在饱和吸附时,每个被吸附分子在表面上所占的面积,即分子的截面积S为: 三、仪器与试剂 表面张力仪1套;恒温槽1台;1ml移液管1个;烧杯(250ml) 1个;100ml容量瓶1个;50ml容量瓶5个; 正丁醇(二级.);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样品编号123456789容量瓶体积/cm31005050505050505050 V醇/cm3 3.仪器系数的测定。先用少量丙酮清洗毛细管3,再用蒸馏水仔细清洗样品管2和毛细管3,然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在减压管1中装满水,压力计5中注入适量的水,在活塞8打开的情况下,调节活塞6使毛细管端面与液面相切。关闭活塞8,打开活塞7使体系减压,当毛细管口逸出气泡时,调节活塞7使液滴缓慢滴下,读出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最大数值。 再更换样品重复测定两次,取平均值。已知25o C水的表面张力=,计算仪器系数K。 4.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取3%的乙醇溶液(一号样品)洗净样品管和毛细管,然后加入适量溶液,待恒温后,按上述操作步骤测定Δh。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英才学院 1236305 张雍淋 6121810519 液体表面张力测量在化学、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可以确定表面活性并计算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在合金液体体系中,借助于表面张力还可以评价金相组织及孕育效果等重要参数。目前,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毛细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液滴法等。 1. 毛细上升法 这个方法,研究的比较早,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比较成熟。如图 1所示,干净的毛细管浸入液体内部时,如果液体间的分子力小于液体与管壁间的附着力,则液体表面呈凹形。此时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力为向上的拉力,并使毛细管内的液面上升, 直到液柱的重力与表面张 力相平衡。 图 1 212cos ()g r r gh πσθπρρ=- 1()2cos g ghr ρρσθ-=

其中:σ—液体的表面张力;r-毛细管的内径;θ-接触角; ρ 1ρ-液体和气体的密度;h-液柱的高度;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 和 g 实际应用中一般用透明的玻璃管,如果玻璃被液体完全润湿,可以近似的认为θ= 0。 毛细上升法是测定表面张力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国际上也一直用此方法测得的数据作为标准。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选择管径均匀, 透明干净的毛细管,并对毛细管直径进行仔细的标定;毛细管要经过仔细彻底的清洗,毛细管浸入液体时要与液面垂直。 2.最大气泡压力法 如图 2 所示,向插入液体的毛细管轻轻的吹入惰性气体(如 N 2等)。如果选用的毛细管半径很小,在管口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并且当气泡为半球时,球的半径最小等于毛细管半径 r ;在其前后曲率半径都比r大,如图2 所示。当气泡为半球时,泡内的压力最大,管内外最大压差可由差压计测量得到。 图2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2013.9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许多涉及液体的物理现象都与液体的表面性质有关,液体表面的主要性质就是表面张力。例如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液体泡沫的形成等,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浮选技术,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土壤中水的运动等都是液体表面张力的表现。 液体表面在宏观上就好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存在沿着表面并使表面趋于收缩的应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系数σ来描述。因此,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可以为分析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及结构提供帮助。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与液体的性质、杂质情况、温度等有关。当液面与其蒸汽相接触时,表面张力仅与液体性质及温度有关。一般来讲,密度小,易挥发液体σ小;温度愈高, σ愈小。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如拉脱法,毛细管法,平板法,最大泡压法等。本实验是用拉脱法和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目的】 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 用毛细管法测量室温下液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3.学习力敏传感器的使用和定标。 【实验原理】 一、拉脱法 测量一个已知周长L 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 122()F L D D σσπ=?=?+ (1) 式中,F 为脱离力,D 1,D 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 σ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脱离力的测量应该为即将脱离液面测力计的读数F 1减去吊环本身的重力mg 。吊环本身的重力即为脱离后测力计的读数F 2。所以表面张力系数为: ) ()(2121211D D F F D D mg F +-=+-=ππσ (2) 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此,即 ΔΔU K F = (3) 式中,?U F 为外力的大小,K 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 为传感器输出电压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实验一、一元硬币上能承载几滴水?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它们之间不是独来独往的,而是互相吸引,甚至三三两两地结合。处在中间的水分子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其他水分子的包围,受力均匀。可是处在水面的水分子情况不同,它的一面与空气接触,没有来自其他水分子的吸引力,使得它受力不均匀,水的表面好像一块张紧的弹性薄膜。 由于液体的表面有这种奇特的存在,就使得液体的表面总是处在被绷紧的状态,并尽量收缩到最小。由于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的面积最小,所以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肥皂泡、小露珠、水银滴等也

就都收缩成球形了。一元硬币上能承载的水滴也相应增加了。 实验二、订书针、一分硬币能浮在水面上吗? 小木块入水后,撤掉压力还能上浮是因浮力作用,而订书针、硬币入水后,由于表面张力被破坏下沉,原来浮在水面是因水的表面张力。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做,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做个科学小达人吧! 处于表面的液体分子(球状模型,液体分子排列紧密),以分子B为中心的球面中的一部分在液体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之外,由于对称性可知,CC'和DD'之间部分的受到的合力等于零;对B有效的作用力是由球面内DD'以下的部分受到的向下合力。由于处在边界内的每—个分子都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所以这些分子都有向液体内部下降的趋势,同时分子与分子之间还有侧面的吸引力,即有尽量收缩表面的趋势。

以最简单的气液相界面为例,液相内分子周围所受的力是对称的,彼此相互抵消,但表面层分子由于受力不均衡,其结果受到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所以液体表面都有自动缩小的趋势。如果要扩大表面就要把内层分子移到表面上来,这至少需要克服表面分子的拉力而做功。实际上液体分子内部所受的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当然也包括氢键。因此,简单地说表面张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微观作用在宏观上的表现。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物理实验报告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层厚度约m 10 10 -内的分子所处的条件与液体内部不同,液体内部每一分子被周 围其它分子所包围,分子所受的作用力合力为零。由于液体表面上方接触的气体分子,其密 度远小于液体分子密度,因此液面每一分子受到向外的引力比向内的引力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力的方向是垂直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该力使液体表面收缩,直至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在宏观上,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液体表面好象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这种沿着液体表面的、收缩表面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能说明液体的许多现象,例如润湿现象、毛细管现象及泡沫的形成等。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常要涉及到液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比如化工生产中液体的传输过程、药物制备过程及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关于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与平衡等问题。因此,了解液体表面性质和现象,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通常有:拉脱法、毛细管升高法和液滴测重法等。本实验仅介绍拉脱法。拉脱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 【实验目的】 1.了解326FB 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基本结构,掌握用标准砝码对测量仪进行 定标的方法,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3.掌握用拉脱法测定纯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如果将一洁净的圆筒形吊环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地提起吊环,圆筒形吊环将带起一 层液膜。使液面收缩的表面张力f 沿液面的切线方向,角?称为湿润角(或接触角)。当继续提起圆筒形吊环时,?角逐渐变小而接近为零,这时所拉出的液膜的里、外两个表面的张力f 均垂直向下,设拉起液膜破 裂时的拉力为F ,则有 f g m m F 2)(0++= (1) 式中,m 为粘附在吊环上的液体的质量,0m 为吊环质量,因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周边界长度成正比,则有 απ?+=)(2外内D D f (2) 比例系数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单位是m N /。α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式中l 为圆筒形吊环内、外圆环的周长之和。 ) ()(0外内D D g m m F ++-= πα (3) 由于金属膜很薄,被拉起的液膜也很薄,m 很小可以忽略,于是公式简化为:

(整理)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9.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表面现象广泛见诸于钢铁生产,焊接,印刷,复合材料的制备等过程中。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表征液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如最大泡压法,毛细管法,拉脱法。 许多现象表明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尽可能小的趋势,这是液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从微观角度看,液体表面具有厚度为分子吸引力有效半径的表面层,处于表面层内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少了一部分能与之吸引的分子,因此出现了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使得这些分子具有向液体内部收缩的趋势。而从能度看,任何内部分子欲进入表面层就要克服这个吸引力而做功。显见,表面层有着比液体内部更大的势能(表面能),且液体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而任何体系总以势能最小的状态最为稳定,所以液体要处于稳定状态,液面就必须缩小,以使其表面能尽可能小,宏观上就表现为液体表面层内的表面张力。 我们想象在液体表面画一条直线,表面张力就表现为线段两边的液面以一定的拉力α相互作用,而力的方向与线段垂直,力的大小与该段直线的长度L成正比,即f L =(1) a 其中,比例系数α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单位为N/m。当液体表面与其蒸汽或空气相接触时,表面张力仅与液体本身的性质及其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密度小、容易蒸发的液体,其α较小;而熔融金属的α则很大。对于同种液体,温度越高,其α越小。当液体与固体相接触时,不仅取决于液体自身的内聚力,而且取决于液体分子与其接触的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称为附着力)。当这个附着力大于内聚力时,液体就会沿固体表面扩展,这种现象称为润湿。当这个附着力小于内聚力时,液体就不会在固体表面扩展,称为不润湿。润湿与不润湿取决于液体、固体的性质,如纯水能完全润湿干净的玻璃,但不能润湿石蜡;水银不能润湿玻璃,却能润湿干净的铜、铁等。润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性质以及表面张力系数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2、理解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基本原理,了解测量方法。 3、了解用液体界面张力仪定标测量微小力的思想和方法。 4、了解液体界面张力仪的调节使用方法和校准方法。 5、熟悉实验的具体内容. 6、拟定出合理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原理]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重要特性,它类似于固体内部的拉伸应力,这种应力存在于极薄的表面层内,是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作用于液面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用来度量表面张力的大小。表面张力系数不仅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温度、纯度、表面上方的气体成分等有关.物质液体状态的许多性质都与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关,如毛细现象、浸润现象等。因此,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常用方法有:拉脱法,液滴测重法和毛细管升高法等。拉脱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通过物体的弹性形变(拉伸或扭转)来度量力的大小,如扭力天平法、焦力称法等。 实验中采用拉脱法测量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系数。通过实验可以重点学习如下内容:(1)实验方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拉脱法。(2)测量方法:用液体界面张力仪定标测量微小力的方法。(3)数据处理方法:质量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4)仪器调整使用方法:液体界面张力仪的调整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整液体界面张力仪水平和零点,达到待测状态. 2、准液体界面张力仪。 (1)金属环上放一块小纸片,仪器调零。包括两个方面的调节:第一,调节刻度盘蜗轮,使零刻度线与游标零线重合,即读数为零;第二,调节调零微调蜗轮,使吊杆臂上的指针与平面反射镜的红线重合。 (2)在小纸片上放质量0.0005kg的砝码,测量金属环单位长度的受力F,即调节刻度盘蜗轮使指针与红线重合时刻度盘的读数. (3)计算理论值F0=mg/π(d1+d2)。 (4)比较测量值F与理论值F0,如果二者相等,说明校准准确;若不相等,调节两个吊杆臂,保证两臂的长度等值缩短或伸长,使刻度盘上的读数F与理论值F0相等.重复测量几次,直至二者一致为止. 3、测量绘制质量标准曲线。 (1)仪器校准后,放置不同质量m的砝码,记录刻度盘的读数f。 (2)以m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绘制质量标准曲线。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二、实验原理 1、表面张力的产生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由于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 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所 示,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自发向内挤 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在温度、压力、组成恒定时,每增加单位 表面积,体系的表面自由能的增值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J·m-2)。若看作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相界面上的力,即表面张力(N·m-1)。事实上不仅在气液界面存在表面张力,在任何两相界面都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是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静止液体的表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一个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弯曲液体表面平衡时表面张力将产生一合力P s ,而使弯曲液面下的液体所受实际压力与外压力不同。当液面为凹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外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 P o - P s ;当液面为凸形时,合力指向液体内部,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实际压力为: P ' = P o + P s 。这一合力P S ,即为弯曲表面受到的附加压力,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 中心。 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用拉普拉斯方程表示:(式中σ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表面的曲率半径,该公式是拉普拉斯方程的特殊式,适用于当弯曲表面刚好为半球形的情况)。 3、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则是弯曲液面下具有附加压力的直接结果。假设溶液在毛细管表面完全润湿,且液面为半球形,则由拉普拉斯方程以及毛细管中升高(或降低)的液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P=gh ,通过测量液柱高度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这就是毛细管上升法测定溶液表面 张力的原理。 此方法要求管壁能被液体完全润湿,且液面呈半球形。 4、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际上,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是毛细管上升法的一个逆过程。其装置图如所示,将待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于表面张力仪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由于毛细现象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抽气,系统减压,毛细管内液面上受到一个比表面张力仪瓶中液面上(即系统)大的压力,当此压力差——附加压力(Δp = p 大气 - p 系统 ) 在毛细管端面上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从毛细管口脱 出,此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为拉普拉斯公式:R p σ2=?. P s = 2σ R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分析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使用Matlab 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原理 1、 表面自由能: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的过程。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 ?,则需要对其做功。功的大小应与A ?成正比:-W=σA ? 2、 溶液的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 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显然,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Gibbs 用热力学的方法推导出它们间的关系式 T c RT c )(??- =Γσ (1)当00,溶质能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此类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2)当0>??? ????T c σ时,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 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此类物质叫非表面活性物质。由 T c RT c )(??- =Γσ 可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吸附量Γ浓度c 之间的关系,有Langmuir 等温方程 式表示:c K c K ·1·+Γ=Γ ∞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精)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Tension Using Maxinum Bubble Pressure Method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 学会以镜面法作切线,并利用吉布斯吸附公式计算不同浓度下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求正丁醇分子截面积和饱和吸附分子层厚度。 二、实验原理 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1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 图1 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 Δ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m-3。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欲使液体表面积加△S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为: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 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若溶液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实验

实验二、用拉脱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层厚度约m 10 10 -内的分子所处的条件与液体内部不同,液体内部每一分子被 周围其它分子所包围,分子所受的作用力合力为零。由于液体表面上方接触的气体分子,其密度远小于液体分子密度,因此液面每一分子受到向外的引力比向内的引力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力的方向是垂直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该力使液体表面收缩,直至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在宏观上,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液体表面好象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这种沿着液体表面的、收缩表面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能说明液体的许多现象,例如润湿现象、毛细管现象及泡沫的形成等。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常要涉及到液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比如化工生产中液体的传输过程、药物制备过程及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关于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与平衡等问题。因此,了解液体表面性质和现象,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通常有:拉脱法、毛细管升高法和液滴测重法等。本实验仅介绍拉脱法。拉脱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 【实验目的】 1.了解737FB 新型焦利氏秤实验仪的基本结构,掌握用标准砝码对测量仪进行定标的方法;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3.掌握用拉脱法测定纯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测量公式推导: 当逐渐拉提冂形铝片框时,?角逐渐变小而接近为零,这时所拉出的液膜前后两个表面的表面张力f 均垂直向下。设拉起液膜将破裂时的拉力为F ,则有 f 2 g )m m (F 0+?+= (1) 式中:m 为粘附在框上的液膜质量,0m 为线框质量。因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周界长度成正比,则有: )d L (2f 2+?α= (2) 比例系数α称表面张力系数,单位为m /N 。 由(1),(2)式得: ) d L (2g )m m (F 0+?+-= α (3) 由于冂形铝片框很薄,被拉起的水膜很薄,m 较小,可以将其忽略,且一般有d L >>,那么L d L ≈+,于是(3)式可以简化为 : L 2g m F 0?-= α (4)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了解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了解弯曲液面下产生附加压力的本质,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的应用。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饱和吸附量, 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实验原理】 1、表面张力的产生 纯液体和其蒸气组成的体系体相分子:自由移动不消耗功。表面分子:液体有自动收缩表面而呈球形的趋势。要使液体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以增加分子位能。所以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W=A σ-?g 如果ΔA 为1m 2,则-W ′=σ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 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所以σ称 为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其单位为J·m -2。也可将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1)在任何两相界面处都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与界面相切,垂直作用于某一边界,方向指向使表面积缩小的一侧。 (2)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4)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产生很多特殊界面现象。 3、毛细现象 (1)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弯曲表面下的液体或气体与在平面下情况不同,前者受到附加的压力。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

【目的要求】 1. 了解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意义及表面张力与吸附的关系。 2. 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3.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吉布斯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载面积。 4. 学会以镜面法作切线,并利用吉布斯吸附公式计算不同浓度下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5. 求正丁醇分子截面积和饱和吸附分子层厚度。 【基本原理】 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 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因为表面层的分子, 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 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弓I,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 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1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 体的最小面积。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 图1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 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所以 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Δ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 m-3。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其单位是N.m-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欲使液体表面积加△S时,所消耗 的可逆功A为: -A= ΔG= σΔS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 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若溶液质能降 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 表面张力增加,那么,表面层溶液质的浓度应比内部低。这种现象为溶液的表面吸附。用吉布斯公式(GibbS)表示: ⑴式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m-2); σ为表面张力(J.m-2); T为绝对温度(K) ;C为溶液浓度(mol/L );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浓度的改变率。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分静力学法和动力学法。静力学法有毛细管上升法、du Noüy 环法、Wilhelmy 盘法、旋滴法、悬滴法、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动力学法有震荡射流法、毛细管波法。其中毛细管上升法和最大气泡压力法不能用来测液- 液界面张力。Wilhelmy 盘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 震荡射流法, 毛细管波法可以用来测定动态表面张力。由于动力学法本身较复杂, 测试精度不高, 而先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手段都不够先进, 致使此类测定方法成功应用的实例很少。因此, 迄今为止, 实际生产中多采用静力学测定方法。 毛细管上升法 测定原理: 将一支毛细管插入液体中, 液体将沿毛细管上升, 升到一定高度后, 毛细管内外液体将达到平衡状态, 液体就不再上升了。此时, 液面对液体所施加的向上的拉力与液体向下的力相等。则表面张力:γ=ρghr*r/(2cosθ) 式中γ为表面张力, r 为毛细管的半径, h 为毛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ρ为测量液体的密度, 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θ为液体与管壁的接

触角。 Wilhelmy 盘法 用铂片、云母片或显微镜盖玻片挂在扭力天平或链式天平上, 测定当片的底边平行面刚好接触液面时的压力, 由此得表面张力, 公式为: 式中,W 总为薄片与液面拉脱时的最大拉力,W片为薄片的重力, l 为薄片的宽度, 薄片与液体的接触的周长近似为2l, φ为薄片与液体的接触角 悬滴法 悬滴法是根据在水平面上自然形成的液滴形状计算表面张力。在一定平面上, 液滴形状与液体表面张力和密度有直接关系。由Laplace公式, 描述在任意的一点P 曲面内外压差为: 式中R1, R2 为液滴的主曲率半径; z 为以液滴顶点O 为原点, 液滴表面上P 的垂直坐标; P0 为顶点O 处的静压力。 定义:S= ds/de

水表面张力的测定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水工1801 学号:201802979 学生姓名:周柱伟

实验成绩 实验预习题成绩: 1.什么是液体的表面? 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 2.液体表面的分子具有什么特点(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怎么定义的? 表面张力系数σ是在温度T和压力p不变的情况下吉布斯自由能G对面积S的偏导数 4.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性质,温度,液体所含杂质,相邻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5.简述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用矩形金属薄片或金 属环时,表面张力系数的具体表达式)。 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圆环或者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所需的拉力,从而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称为拉脱法。 6.焦利氏秤和普通的弹簧秤有所不同?

焦利氏秤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弹簧秤,是用来测量铅直方向微小力的仪器之一。 一般的弹簧秤,弹簧的上端固定不动,在弹簧下端挂重物时,弹簧则伸长,物体重量可由指针所指示的标尺直接标出。而焦利氏秤上的弹簧是挂在可以上下移动的有刻度的管子上的,管外面套有外管,外管上有游标,旋转旋钮即可使管上下移动。 7.“三线对齐”是那三线?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标镜上的刻线,玻璃管上的刻线和玻璃管上刻线在镜中的像 水的表面张力近似为液膜破裂瞬间的拉力,保持“三线对齐”是为了能够使水膜破裂瞬间近似“三线对齐”,从而得到水膜破裂时精确的拉力。使能准确测出该拉力大小减少实验误差 8.焦利氏秤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有什么优点? 测定表面张力F’,用普通的弹簧是很难迅速测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 F 的,应用焦利氏秤则克服了这一困难,可以方便地测量表面张力F’,并且焦利氏秤的劲度系数较小,有游标卡尺式的读数尺,故测量精度高。 9.千分尺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如何判断?如何调零? 千分尺使用前,使移动测砧与固定测砧接触,观察微分筒上的棱边是否与固 定套筒上的零刻线重合,如果不重合即存在系统误差。当套筒上零刻线位于微分筒0~5方向上时即为正值,计算时需要减去其绝对值,相反方向即为负值,需要加上其绝对值。 10.比较逐差法与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不同点。 在对某些函数关系并不明确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常用作图法.数据点是离散的,

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二、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液体表面上作一条曲线,则曲线受两侧平衡的、并与液体表面相切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在线性近似下,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曲线的长度成正比,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曲线长度的比值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用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在实验中用一个金属圆环固定在传感器中,该环浸没于液体中,把圆环慢慢拉起,金属圆环会受到液体表面膜的拉力作用。表面膜拉力的大小为 f=α△l=α(2πr1+2πr2)=π(D1+D2)α 在页面拉脱的瞬间,膜的拉力小时。拉力差为 f=π(D1+D2)α(1)并以数字式电压表输出显示为 f=(U1-U2)/B (2)由(1)、(2),我们可以得到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 α=(U1-U2)/[Bπ(D1+D2)] 因此,只要测量出(U1-U2),B,D1和D2,就能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α 三、实验器材: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垂直调解台、硅压阻力敏传感器、铝合金吊环、吊盘、砝码、玻璃皿、镊子和游标卡尺。

四、实验步骤: (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表3-3-1) (2)测量金属圆环的外径D1和内径D2。 (3)记录吊环即将拉断液柱前一瞬间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值U1和拉断时瞬间数字电压表的读数U2。并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利用所测数据计算出α(表3-3-2)。 表3-2-2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 水的温度:_____℃ (4)求出在此温度下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查询资料获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值,与实验值测得值相比较,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五、数据记录 将所得实验数据填入《表3-3-1 力敏传感器定标》和《表3-3-2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中。 表3-3-1 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608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三周星期天下午四点开始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水的表面性质,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学会使用焦利氏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焦利秤,砝码,烧杯,温度计,镊子,水,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犹如紧张的弹性薄膜。由于液面收缩而产生的沿着切线方向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设想在液面上作长为L的线段,线段两侧液面便有张力f相互作用,其方向与L垂直,大小与线段长度L成正比。即有: =α F? L f 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单位:N/m。 将一表面洁净的长为L、宽为d的矩形金属片(或金属丝)竖直浸入水中,然后慢慢提起一张水膜,当金属片将要脱离液面,即拉起的水膜刚好要破裂时,则有F=mg+f。其中,F为拉出时所用的力,mg为金属片和带起的水膜的总质量,f为表面张力。实验中利用金属圆环,则: f=F-mg 【实验步骤】 1.安装好仪器,挂好弹簧.调节底板的三个水平调节螺丝,使焦利秤立柱竖直。在主尺顶部挂入吊钩再安装弹簧和配重圆柱体.使小指针被夹在两个配重圆柱中间,配重圆柱体下端通过吊钩钩住砝码托盘。调整小游标的高度使小游标左侧的

基准线大致对准指针,锁紧固定小游标的锁紧螺钉.然后调节微调螺丝使指针与镜子框边的刻线重合.当镜子边框上刻线、指针和指针的像重合时(即称为“三线对齐”),读出游标0线对应刻度的数值L 0. 2.测母弹簧的倔强系数K :依次增加1.0g 砝码.即将质量为1.0g ,2.0g .3.0g ,…,9.0g 的砝码加在下盘内。调整小游标的高度.每次都重新使三线对齐,分别记下游标0线所指示的读数L1.L2,…,L9;再逐次减少1.0g 砝码.调整小游标的高度.每次都重新使三线对齐,分别记下游标。线所指示的读数L9’,L8’,….L0’,取二者平均值,用逐差法求出弹簧的倔强系数。即 2 L -i i i '= L L )-(5154 i i i L L L +=∑=? 3.测(F 一mg)值。将洁净的金属圆环挂在弹簧下端的小钩子上,调整小游标的高度使三线对齐.记下此时游标0线指示读数S 0。把装有蒸馏水的烧杯置于焦利平台上,调节平台位置,使金属片浸入水中,转动平台旋钮使平台缓缓下降,下降的过程中金属圆环底部会拉成水膜,在水膜还没有破裂时需调节三线对齐,然后再使平台下降一点,重复刚才的调节,直到平台稍微下降,金属圆环刚好脱出液面为止,记下此时游标0线所指示的读数S ,算出△S=S —S 0的值,即为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量,重复测量5次,求出平均值,此时有F-mg=f=K △S 代入可得: ) (21d d s k +?= πγ

表面张力 的测定

6.2溶液表面的吸附——最大气泡压力法测溶液表面张力 6.2.1 实验目的: 1、掌握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与方法,并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 液的表面张力; 2、了解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应用Gibbs 吸附等温式和Langmuir 吸附等温式求出正丁醇的饱和吸附量,并计算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 6.2.2 实验原理: 当液体中加入溶质时,其表面张力就会升高或降低。若升高,则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 比溶液内部浓度小;若降低,则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比溶液内部浓度大。这种溶质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一致的现象被称为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单位溶液表面积上溶质的过剩量称为表面吸附量Γ。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Γ与表面张力γ及溶液本体浓度c 之间的关系符合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dc d RT c γ ?- =Γ (6-2-1)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 ·m -2 );T 为热力学温度(K );c 为稀溶液浓度(单位:mol ·L -1 );γ为表面张力(单位:N ·m -1) ;R 为气体常数。 当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 0d dc γ <时,0Γ>,称为正吸附,表明增加浓度时,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反之,当0d dc γ >时, 0Γ<,称为负吸附,也就是增加浓度,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的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小 于溶液内部的浓度。 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计算某溶质的吸附量时,可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的表面张力 γ,并以γ对c 作图,如图6-2-1所示。在c γ-曲线上任取一点a ,通过a 点作曲线的切线和平 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分别与纵坐标交于' ,b b 。令 'b b Z =,则d Z c dc γ =-,代入式(6-2-1),得:Z RT Γ= ;从c γ-曲线上取不同的点,就可求 图6-2-1 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图 b ’ b 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