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金的国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821.58 KB
- 文档页数:2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知识点1 女真族的崛起1. 南京的将军山因岳飞而得名。
岳飞反抗的政权的建立民族起源于 ( )A.黑龙江流域B.澎湖岛C.青藏高原D.天山以南2. 在金太祖之前,女真无文字,与邻族交往,都借用契丹字。
后金人完颜希尹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制成女真字。
由此可知 ( )A.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B.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C.女真势力壮大源于汉人的帮助D.女真文字发展超越中原地区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3. 1120年,双方商定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
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因为盟约的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的双方是 ( )A.辽、北宋B.北宋、金C.辽、南宋D.金、南宋4. 花石纲是宋朝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徽宗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
《宋史》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最终是因为北宋末年一少数民族南下侵扰而中断。
请问这个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回纥族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5.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
下列诗句可以用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苏颂《契丹帐》)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6. 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拂拭残碑》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据此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B.“南渡”是指南宋定都东京C.岳飞被杀是因为统治者怕其威胁自身统治D.“中原复”是指收复被辽吞并的北方领土7. 古代一位爱国诗人写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想前往边关报效祖国。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金与南宋的历史背景•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峙•金与南宋的文化交流•金与南宋的经济竞争与合作•金与南宋对峙的结果与影响•总结与展望01金与南宋的历史背景金朝是在12世纪初由女真族在东北地区兴起的一个强大王朝。
兴起于东北灭辽朝扩张至黄河流域金朝在12世纪初迅速崛起,并成功灭亡了辽朝,从而获取了辽朝的疆域和资源。
金朝继续向南扩张,占据了黄河流域,与南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03金朝的兴起和扩张0201北宋灭亡后,赵构在江南地区建立了南宋王朝,继续抵抗金朝的侵略。
赵构建立南宋南宋的疆域相对于北宋来说有所缩小,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疆域相对缩小南宋与金朝长期对峙,边境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与金朝的对峙南宋的建立与疆域金朝实行的是女真族的集权制度,而南宋则延续了北宋的官僚制度。
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政治体制金朝以畜牧业和军事征服为基础,南宋则以农业和商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经济状况金朝和南宋在文化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包括语言、服饰、礼仪等方面,这种差异也加剧了双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文化差异02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峙战斗过程南宋军队在邙山地区设伏,成功击败金朝军队。
此次战役使得金朝南下侵略的计划受到挫败。
背景邙山之战发生在南宋与金朝之间,是南宋为了保卫京城临安(今杭州)而进行的防御战。
影响邙山之战是南宋与金朝军事对峙的重要战役之一,增强了南宋朝廷的抗战信心,暂时遏制了金朝的侵略势头。
邙山之战采石矶之战战斗过程金朝军队在采石矶附近渡江,与南宋水军展开激战。
南宋水军凭借地理优势,成功击败了金朝军队。
影响采石矶之战的失败使金朝丧失了直接渡江进攻江南的能力,是南宋保卫江南地区的一次重要胜利。
背景采石矶之战是金朝为了突破南宋防线,进攻江南地区而展开的一场战役。
岳飞抗金战争是南宋时期岳飞领导的抗击金朝侵略的一系列战役。
背景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河南、湖北等地与金朝军队展开激战,屡次取得胜利。
岳飞的军事才能和岳家军的勇猛善战,赢得了广泛赞誉。
南宋江山宋朝的疆域与边防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疆域和边防布局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南宋江山的疆域范围以及其边防措施,揭示南宋王朝在疆域和边防方面的策略与实践。
一、南宋江山的疆域南宋王朝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的中国大陆南方和一部分西南地区。
南宋江山的核心地区是长江流域,其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份。
此外,南宋还管辖了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南部海上贸易极为发达,宋朝经常与南洋国家进行交流。
在南宋统治时期,南京成为了其首都,后迁至临安(今杭州)。
这一迁都之举将首都地理位置移至长江流域的南端,有利于巩固对于中原和南方的控制,为南宋的边防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南宋江山的边防为了确保疆域的安全,南宋王朝在边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城池防线的建设南宋王朝在关键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坚固的城池和防线。
其中以京口(扬州)、临安(杭州)等城市的城墙最为著名。
这些城池通常由精心设计的城墙和护城河组成,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此外,在南部边境地区,南宋王朝还修建了一系列的海防工事,保护国土免受海盗和侵略者的威胁。
2. 都城位置的选择上文已经提到,南宋将都城从北方迁至长江流域南端。
这一举措的背后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
长江作为南宋疆域的南大门,其天然的防御能力极强。
将都城设于临安,即可控制长江沿线的交通要道,实现对南方的有效控制。
3. 军事力量的部署南宋王朝采取了分兵防守的策略,将军事力量分散部署在关键地区,以有效应对边境的威胁。
在北方,南宋派遣大量军队驻扎在润州(今江苏扬州)等地,以防备金朝的入侵。
南方,则驻军于福建、广东等地,以防范南方民族的侵扰。
4. 和平外交与边境互市南宋王朝在边防问题上并不只用武力防范外敌,还通过和平外交和边境贸易的手段来维护国家的稳定。
南宋与南方的蛮族国家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通过达成协议和缔结和亲等手段,有效消除了南方的威胁。
南宋还通过对外开放,发展海上贸易,培养了多个港口城市,与邻国进行友好的商业往来,促进了南宋江山的边防稳定和繁荣。
南宋与金的对峙及民族融合在中国历史上,南宋与金朝的对峙是一段备受关注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变革性的时代。
南宋和金朝之间的冲突和互动,不仅塑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和演变。
南宋与金的对峙南宋与金朝的对峙可以追溯到当时的政治情势和地缘格局。
南宋建立于1127年,当时中国大部分领土已被金朝所控制,南宋势力虽然薄弱,但却在江南地区建立了新的政权。
而金朝则是建立在北方,势力强大,南宋与金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
这种对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系列冲突和谈判逐渐升级。
两个朝代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领土争夺、政治对抗和军事对抗等方面。
南宋在抵抗金朝侵略的也在不断寻求外援,力图保持自身的独立和地位。
虽然南宋在与金朝的对峙中屡遭失败,但也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民族融合的趋势然而,南宋与金朝的对峙并非只有冲突和对抗,其中也存在着民族融合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和金朝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人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社会的发展,也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南宋与金朝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双方都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南宋吸收了部分金朝文化元素,而金朝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南宋的文化影响,这种文化交流对双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南宋与金朝的对峙及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两个朝代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更展示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尽管南宋最终未能抵挡金朝的入侵,但在这一过程中,南宋与金朝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清单一、金的兴起与发展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女真族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渔猎和畜牧的生活。
11 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
1115 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定都会宁。
金建国后,迅速展开了对辽的战争。
辽朝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金军势如破竹。
1125 年,金灭辽。
随后,金把矛头指向了北宋。
1127 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二、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南宋建立之初,面临着金军的威胁。
金军多次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南宋。
但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抵抗下,金军的企图未能得逞。
三、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的爱戴。
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
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一心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军的南侵,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南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宋金和议在南宋与金的对抗中,双方也有过多次和议。
1141 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即“绍兴和议”。
其主要内容包括: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纳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绍兴和议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此后,双方在边境上虽仍有冲突,但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五、金的统治金在灭辽和北宋后,吸收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政治上,仿照唐宋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北方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在文化上,提倡儒学,促进了民族融合。
六、南宋的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七下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点七下历史课本中,金与南宋的对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接下来是一个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讨论。
1.金是1115年由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起来的一个大型游牧帝国。
他们通过不断的征战和扩张,成为了中国北方最为强大的政权之一2.南宋是1127年由南宋赵构建立的一个国家。
南宋在北方金朝的入侵下只能退于南方,所以又称为南宋。
尽管他们失去了北方大片土地,但南宋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富庶的国家。
3.金与南宋的对峙主要集中在中国南北两个割据政权之间。
南宋的首都定居在临安(今杭州),而金朝的首都则是大批金帐(今北京)。
两国之间的边界线位于黄河。
4.金与南宋的对峙持续了约一百年的时间。
南宋坚守着黄河为屏障,而金朝则试图进一步南下,势力范围扩大到江淮地区。
5.南宋的军队相对较小且弱,与金朝的强大军事实力相比,南宋军队的装备和训练都相对较差。
然而,南宋通过修筑了大量的城墙和堡垒来保卫自己,并采取了一些谋略和拖延战术来避免总体战与金朝正面交锋。
6.金朝劳军打仗,并以其精锐的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建立了无数胜利。
金朝采取了消极和掠夺性的战争策略,通过威胁和破坏来迫使南宋向他们支付巨额的岁币。
7.南宋选派了一些文化人士和使者去拜访金朝,并签署了条约以维持和平。
这些条约使得南宋不得不向金朝支付年税以保证和平与繁荣。
这种被迫支付这些金条的政策受到了南宋内部和外部的批评。
8.南宋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尽管金朝的威胁持续存在,但南宋逐渐走向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这个时期,南宋发展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艺术,如绘画、诗歌和钱币制作等。
9.最终,南宋在1279年被蒙古的元朝所灭。
元朝统一了整个中国大陆,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金与南宋的对峙的结束。
总结起来,金与南宋的对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这场对峙持续了近一百年,有助于形成中国北方与南方两个割据政权的格局。
南宋虽然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通过谋略和防御策略,成功地保卫了自己并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繁荣。
南宋与金朝的对峙与灭亡南宋与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王朝,他们的对峙与灭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南宋与金朝的对峙、战争以及最终的灭亡原因。
一、对峙时期南宋与金朝的对峙始于1127年,金朝攻破北宋首都汴京,迫使北宋官方被迫南渡,建立了临时政权,即南宋。
南宋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流域以南,金朝则控制着黄河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
两个王朝之间的对峙局面随即形成。
在对峙期间,南宋与金朝不断爆发冲突,但双方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全面的胜利。
南宋采取稳妥的防御战略,加强边防,提倡农耕生产,发展经济。
与此同时,南宋也积极外交,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力图削弱金朝的实力。
二、战争与动荡时期在对峙时期过后,南宋与金朝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南宋首先发动了绍兴战争(1131-1162),以图夺回失地。
虽然南宋一度取得了一些决定性的胜利,但最终仍未能实现全面胜利。
接着,南宋又与金朝进行了嘉定战争(1229-1234),南宋军队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后期通过艰苦的抵抗,最终击败金朝军队。
然而,南宋与金朝的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
南宋在外战争之余还需要应对内部的动荡和叛乱。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淮西红巾军的起义(1128-1160)以及飞将军黄梅山的抗金斗争(1270-1295)。
这些起义与抗金活动一度给南宋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三、南宋的灭亡南宋的灭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在外部压力方面,金朝始终对南宋进行军事威胁,南宋难以消除金朝的威胁。
同时,北方的辽朝也对南宋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内部问题方面,南宋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军队衰弱等问题。
这些内部问题削弱了南宋的统治,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
最终,南宋在1279年面临着金朝发动的临安之战,南宋军队兵败被俘,南宋王朝正式灭亡。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元朝时期。
四、对峙与灭亡的教训南宋与金朝的对峙与灭亡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教训。
首先,持久的对峙会对双方都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在对外斗争中应寻求和解与调解,避免无谓的冲突。
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大金时间:1115年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住:黑龙江流域,长白山一带建国过程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女真各部统一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政权:女真发展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发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受辽控制和压迫)金灭辽及北宋背景: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统治却是危机重重金灭辽过程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击辽朝北宋出军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金军相续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原因靖康之变(之辱)女真族骁勇善战,实力强(客观原因)北宋政治上腐败无能,长期重文轻武,守内需外的政策北宋连年征战、岁币,导致内部空虚南宋的偏安南宋时间:1127年建立者:赵构(宋高宗)地点:定都临安背景: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抗金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统率“岳家军”在郾城打败金军主力宋高宗和权臣秦桧怕抗金壮大,危及他们统治,“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结果:南宋向金称臣,给岁币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金迁都燕京,后改名中都绍兴和议岳飞被称:抗金英雄取胜原因抗金是正义,符合人民利益(根本原因)“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采取“连结何朔”义军的正确方针,抗金力量壮大其他抗金将领的斗争,支援岳飞抗金斗争绍兴议和对南宋说对中国历史说议和以屈辱换来和平,加重人民负担议和,双方对峙局面,形成和平局面,促进各名族经济和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宋,辽,西夏时代特点多名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启示: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金与南宋的对峙》中考复习指南一、引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章节。
这段历史是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时期,金朝与南宋两个政权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深入了解其中的知识点。
二、金朝的建立与扩张金朝的建立时间: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特点:金朝以勇猛善战著称,迅速崛起并扩张领土。
金朝的扩张金朝先后灭掉了辽朝和北宋,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双方边界线大致在淮河—大散关一线。
三、南宋的建立与稳定南宋的建立时间:公元1127年,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
特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南宋的稳定南宋通过与金朝的和议,如“绍兴和议”,暂时稳定了局势。
南宋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注重文化教育。
四、金与南宋的对峙战争与和平金朝与南宋之间多次爆发战争,如岳飞抗金等。
双方也通过和议来维护暂时的和平,如“隆兴和议”等。
经济文化交流尽管双方处于对峙状态,但经济文化交流仍在进行。
如南宋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出口到金朝,金朝的畜牧产品也进入南宋市场。
五、详细知识点梳理金朝的政治制度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这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金朝还设立了尚书省、枢密院等机构来管理国家。
南宋的经济发展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
南宋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建立了贸易关系。
南宋的文化成就南宋时期,理学兴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宋词、南宋四大家等。
六、复习要点掌握金朝和南宋的建立时间、地点和主要特点。
了解金朝与南宋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交往的历史事件。
熟悉金朝的政治制度和南宋的经济发展情况。
了解南宋的文化成就和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七、结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一起回顾了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历史时期。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南宋与金国的和议边界问题与和平共处在中国历史上,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和议边界问题以及两国的和平共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篇文章将探讨南宋与金国的和议边界问题,并分析两国如何实现和平共处。
1. 背景介绍南宋与金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政权。
南宋建立于1127年,而金国则是1115年所建立的。
两国曾经爆发过数次战争,但在1141年后,两国通过签订和议来解决边界问题,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共处关系。
2. 和议边界问题的解决在南宋与金国的和议中,边界问题是一个关键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双方进行了地理划分和国界确认。
双方首先约定了河北和河南之间的边界线,确保双方能够在边境地区和平相处。
此外,双方还商讨了贸易和治安等问题,以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平等的保护。
3. 和平共处的实现除了解决边界问题外,南宋与金国还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和平共处。
首先,两国进行了外交交往,通过互派使节来加强沟通与合作。
这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解与猜疑。
其次,两国还签订了互市协议,促进了贸易与经济的往来。
这有助于增加双方的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恶意行动的可能性。
最后,两国还通过婚姻联姻等方式来加强彼此间的家族与政治联系,以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与互信。
4. 影响与启示南宋与金国的和议边界问题与和平共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和议的签订为两国带来了边境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繁荣。
这有助于南宋与金国在边境地区发展经济与社会,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这些和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榜样与参考。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南宋与金国的做法,通过和谈来解决边界争端,实现和平共处。
最后,这些和议也展现了两国间的互信与合作的能力,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起来,南宋与金国的和议边界问题与和平共处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通过解决边界问题和实现和平共处,两国为边境地区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
这些和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榜样,同时展现了两国间的互信与合作能力。
南宋与金的对峙
教学目标
1、了解女真族崛起,知道金灭辽与北宋,知道岳飞对峙等史实。
2.、观察图片《女真人像》了解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和生活特点;观察《金、南宋、西夏对峙图》,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
3、认识我国各名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体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
教学难点
南宋的偏安。
教学过程
导入:
1、板书课题,
2、阅读导言,明确本节课学习主要内容。
新课:
(一)女真族崛起
1、生活特点
观察《女真人像》,思考:女真人有哪些生活特点。
2、金的建立
阿骨打---1115年------大金
思考:阿骨打的历史贡献与哪些历史人物相似?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
策略:结盟北宋共同伐辽
1125年-----灭辽
2、金灭北宋
1127年----灭北宋
阅读:相关史实,讨论北宋灭亡的原因?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赵构------临安
2、岳飞抗金
阅读课本,归纳岳飞抗金的事迹
阅读:人物扫描,交流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恋岳飞?
3、宋金议和
阅读课本,归纳议和的内容。
观察《金、南宋、西夏对峙图》,找出金与南宋划定分界线,讨论南宋为什么偏安。
小结
1、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的要点。
2、思考:课后活动2。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
(2)金的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女真发展: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2金灭辽及北宋:(1)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①战绩:岳飞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②结果: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
宋金议和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议和。
①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②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易错字】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宋徽.宗、宋钦.宗、郾.城大捷、秦桧.、江南一隅.【点迷津】1.同北宋并立的政权是辽、西夏、金;同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西夏、蒙古政权。
2.岳飞抗金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因为他领导的抗击斗争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建思维】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崛起1(2分)(2023•西安期末)“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部完成各部的统一。
”“它”是( D )A.匈奴B.突厥C.党项D.女真【解析】女真族原来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2分)(2023·淮南期中)《金史》记载:“上曰:‘……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
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
’于是国号大金。
”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A )A.完颜阿骨打B.耶律阿保机C.元昊D.李渊【解析】据题干关键词“完颜部”“国号大金”并结合所学可知,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南宋与金的国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关系宋金和议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宋金进入相对和平状态。
南宋定都临安后,以淮河和大散关作为宋金两国的分界线。
淮河和大散关在哪里呢?我们应该都知道,作为我国的地理名词呢,从秦岭到淮河一带是最最常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大家都知道淮河是黄河的支流,位置就夹在长江黄河之间,那么大散关在哪里呢?其实就在如今的陕西省南部,属于秦岭一脉,也就是说,宋金两国的分界线就在如今的秦岭淮河。
这条分界线划立的时间是在1141年,史称“绍兴和议”。
1141年,宋金二国正式议和,双方划定了分界线,也就是东到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分界线以南就是南宋,分界线以北就是金国。
除此以外,宋还要向金俯首称臣,每年还要上贡大量的金银布匹。
其实,这套界线和地理上的气候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个人感觉也是有一定的巧合存在的。
秦岭淮河一线既是0度等温线又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是气候带的分界,就决定了南北方的差异,决定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