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至奴隶制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间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标志),开始使用弓箭,能够制造陶器和纺织,发明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开始过定居生活。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制陶技术提升,石器磨制精美,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一部分手工制作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展用药草治病;处于新石器时代;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黄帝:人文初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妻嫘祖养蚕制衣)、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黄帝内经);仓颉始创文字,具六书之法。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改变原始社会禅让制,成为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公天下”变“家天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大禹治水;创立中国最早的历法。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甲骨文、金文)记载的王朝;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手工业发展很快,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司母戊鼎);土地为公社所有制。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学习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私有制产生的标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以及解体原因;奴隶社会的形成、生产关系的特点、历史进步性。
3.运用:结合史实,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解释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原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2.难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原因?三、导学指导与检测五、巩固诊断1.原始社会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A.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氏族议事会由全体成年人平等行使表决权C.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原始人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2.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成品。
可见,在原始社会()①劳动者共同占所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③产品极大丰富为平均分配提供了可能④生产工具的简陋决定了人们的分配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A.铁制工具的使用 B.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C.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实行平均分配产品4.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C.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D.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直到解放初期,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氏族公社生活:土地归村社公有;农业生产广泛实行共耕的形式;狩猎所获用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这里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人平等。
四川凉山的奴隶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阶级差别巨大。
奴隶在奴隶主家,没有说话的权利,只有干活的义务。
奴隶主层层剥削奴隶,随心所欲买卖奴隶、枪杀奴隶,奴隶们过着牛马不如、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案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高中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课题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单元第一单学科政治生活元年级高中一年研究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阶级的含义;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重要标志和原因分析重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阶级的含义;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重要标志和原因分析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话题导入: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谈起,并明导入新课确社会发展历程的一般规律。
(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1、预教材: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什么是阶级?学生研究思考讨论问题3.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5.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6.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其原因有哪些?2、图片展现:新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阶段。
归纳总结:人类漫长的童年是原始社会。
3、教师讲授:生产力的含义和三个要素4、深度思考: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怎样的特点?5、小组探究,合作研究:XXX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大地岛,送给岛上住民的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切成一块块布。
分给当地的每小我。
这使来访者XXX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时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俗。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阶段特征2. 奴隶社会 ( 约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476 年 )⑴夏朝 ( 约公元前 21 世纪-约公元前 16 世纪 ) :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
应特别注意归纳奴隶制建立的表现。
政治:奴隶制的建立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国家机器的出现为标志。
经济:夏朝的社会经济初步发展,为后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⑵商朝 ( 约公元前 16 世纪-约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 ) :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疆域:非常广大。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政治制度: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
“人牲”和“殉葬”也是商朝奴隶制发展的表现。
经济:在夏朝基础上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提高;畜牧业饲养牲畜种类较多,数量也很大;商朝手工业相当发达,以青铜制造业最为重要。
文化:商朝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以文字和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⑶西周 ( 约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公元前 771 年 )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阶段。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疆域:空前广大。
经济:繁荣发达,是我国农业原生作物系统的形成时期;手工业分工更细。
政治: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渐趋完备,是西周社会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标准的制度——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
应分别掌握这两种制度的具体内容,特别应注意这两种制度的联系。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制度,也可以看做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关系。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并和井田制相适应。
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
⑷春秋时期 (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 :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体现。
从猿人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政治制度的更替,每一次变革都是历史的必然,都是在生产发展要求下的必然。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人类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
在这个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私有制,物质产生和分配都是按照等量复分的原则进行的。
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具有原始民主色彩的制度,全体公民都有权力参与集会和讨论,当时不需要凭借实力来争夺政治权力,而是通过讨论和达成共识来决定事情。
二、奴隶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了部落生活的束缚,社会变得更加复杂,于是奴隶制代替了原始社会。
奴隶制是一种基于私有制的制度,人类开始出现个人财产和私有产权。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其他阶层都是围绕着奴隶展开的。
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集权制度,国王和奴隶主无限制的行使着权力,奴隶、平民和农民等人民没有任何权利。
三、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是从五世纪开始在欧洲出现的一种社会制度,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统治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平民百姓处于地位较低的被统治阶级。
在封建社会中,国王分封领地,将封地授予贵族,以便于控制土地和资源,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封建政治制度是一种等级制度,统治者通过等级和地位来掌握统治权力。
四、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是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社会中,私有制的资本主义逐渐显露出来。
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以民主、平等、自由和法治为一体,为公民的权利提供了保障。
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议会制、总统制和议会总统制。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每一次变革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划分标准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这些阶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确定的。
2.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幼稚而原始的生产方式,以及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在自然界与动物为伴,生活简单而原始。
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奴隶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奴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奴隶主生产,奠定了奴隶制度的基础。
4. 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地主占有土地,农民以地主为主要生产关系。
5. 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私人占有资本,自由竞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工业和资本,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6.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最高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自主管理和分配生产资料,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
7.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来确定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
8. 各个阶段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为今后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选择题1.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至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根本上说都是()A.生产关系演变的结果B.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D.阶级和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2.《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
以下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④金属工具和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劳动者平均分配劳动成果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④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奴隶社会,专门从事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进行科学文化工作等脑力劳动的,主要是贵族和奴隶主: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主要是奴隶,关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分工,认识正确的是()①劳动力没有多大价值,如隶受到压迫是理所当然的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奴隶主和奴之间的阶级对立④奴隶社会出现的社会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A.人的发展状况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6.“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D.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7.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来的社会分工和交换的不断发展逐步完成的。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原因1. 社会背景在遥远的古代,咱们的祖先可真是生龙活虎,过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
那时候的他们,光是为了填饱肚子就忙得不可开交,采集、狩猎,简直像是在参加一场大自然的真人秀。
大家都是平等的,分工虽有不同,但都是一根筋,齐心协力,没啥等级之分。
可是,时间一久,人们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虽说简单,但有点无趣。
想想,吃完饭后,如果能躺在沙发上,喝杯小酒,那生活得多惬意啊!这时,社会的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2. 资源的变化2.1 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工具和技术也慢慢提升,种植和饲养的技术越来越好,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这下,吃饱肚子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剩下不少粮食。
谁说“饱暖思淫欲”?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想,为什么不把这些剩余的资源拿来换点其他东西呢?比如,种点好粮食,换个漂亮的石器,或者跟邻居们换个牛羊。
渐渐地,大家就开始重视起财富的积累。
2.2 资源的集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真是聪明绝顶,发现了资源的集中能带来更多的便利。
比如,一个人种田,肯定没几个好处,但如果大家一起合作,集中力量,那岂不是可以开个大农场,坐享其成?于是,就出现了土地主、富农这样的角色,财富和权力也开始分化。
好比一锅饭,有的人吃得饱,有的人却只舔个碗底,这种差距可就让人心里不平衡了。
3. 社会结构的变化3.1 等级的出现随着财富的积累,原本平等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有钱的、没钱的,甚至还有那些被迫为富人工作的人。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山更比一山高”,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则越来越穷,真是让人看了心里发慌。
那些富裕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开始雇佣别人来为他们工作,久而久之,奴隶制度应运而生。
人们从合作共赢变成了主奴关系,真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3.2 战争与征服而且,别忘了,那个时候可不止有合作,还有不少争斗。
为了争夺资源、土地和财富,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是此起彼伏。
这就导致一些弱小的部落被强大的部落征服,落得个“东窗事发”的下场。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原始社会实行公有制和原始共产主义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
进入奴隶社会,有了阶级,有了压迫和剥削,但与原始社会相比,却是历史的进步。
其原因是这种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如俘虏不再被杀而保存下来(实际上就是保存了劳动力),这是奴隶身份地位提高的表现;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可以组织大规模生产,进行简单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劳动分工的扩大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是社会的进步
奴隶制国家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的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非专业的回答。
这个进步不是按照人权的观念来划分的,说它进步是因为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