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备、讲、批、辅、考、思六个基本环节,对教学的整体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使我校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市教育局《乌兰察布市中小学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乌兰察布市教学研究室《常规教学指导(试用)》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明德小学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一、备课

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要力争做到实用、规范、合格。

(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深入领会所授学科的性质、任务、特点,明确新课标下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牢牢把握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为进一步理解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各科教师要认真通读所授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容、编排结构、特点,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

(三)、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

(四)、要按照教材和学生实际,根据《标准》《大纲》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将本学期的任务、进度、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学法指导包括在内。

(五)、按照市局制定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试行)》具体分如下几条编写教案。

1、确定学习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3、学生习惯的培养

4、选择教学方法。

5、选择教具。

6、板书设计。

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

9、写出教学反思。

二、上课

根据市局制定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试行)》,上课铃响前二分钟要求教师候课,上课铃响立刻进入教室。严格按

照课表上课,任何教师不得擅自更改课表,以保证正常的教学

秩序。要讲普通话,吐字清楚,语言规范、准确。教态自然大

方,衣着端庄朴素。板书要精心设计,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一律用楷书。上课时要随

时矫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站立回答问题的姿势和朗读持

书与双目距离,以保护学生的视力。

(一)、组织教学

各科任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内容充实、主次有序、生动活泼。还要注意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排除干扰学生的种种因素。要善于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随时处理偶发事件,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二)、导入新课

各科任教师要力争做到能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精心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过程基本要求

根据市局《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试行)》,教学过程要做到如下几点:1、教学目标明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2、注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讲解无知识性错误,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要由原来课堂活动的主宰者、主讲者、主问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要善“启”善“导”,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恰当。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学生指导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教师必须做到“五不五让”,“五不”即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已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说错

了教师不批评;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五让”即问题学生提;过程让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获得;规律让学生发现。5、面向全体,注意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各有所得;6、多向交流、多向合作,师生、生生互动性强,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既要鼓励、赞赏,又要作出科学评价,适时补充、纠正学生发言中的片面或不当之处。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对于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概念及有关背景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7、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按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但关注生成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更多的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

三、作业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市局《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试行)》,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但要留一定数量的口头作业。三——六年级各科作业要控制在45分——1小时的家庭作业,作业的留量,要做到限制数量的同时注意质量要求,尽量减少书面作业,教师要对作业精心筛选,注意讲求实效,做到分层布置,除布置一些基

础题外,还要适当布置开放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作业的批改要及时认真,按要求布置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要做到全批全改。作业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要做到集中讲评,坚决杜绝以“阅”代批等不负责任的批阅方式。继续贯彻落实“建立错题本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改错”制度。

语文授课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规定恰如其分的阅读量、练笔量、背诵篇目,平均课外日阅读量2500字以上、平均课外周练笔量800字以上、课内背诵篇目六年内至少230篇,每学期书面作文至少8篇以上。

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增强实效,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形式做到多样化,要做到日留日批,以便帮助学生学习反思。对错题的原因要适时做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并给与批阅。

英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背诵的训练。要明确课内作业课内完成,以便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有困难的作业能在课内完成的尽量完成。要注重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相结合。口头作业尽量安排学生多听、多朗读,书面作业要突出重难点,份量适中,不增加学生负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差、漏补缺。形式要力求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集体辅导多种形式。力争有针对性。

四、辅导

辅导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或学习过程的主要障碍,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动力。应有耐心,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循善诱,坚决杜绝随意斥责、讥讽、挖苦学生。要以正面引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五、考试

要重视单元测试,期中、期末及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测验,通过考试去评价、诊断、反馈、激励和鞭策学生。达到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命题要以课标为大纲,以课本为本,突出双基,注意学生实际,彻底杜绝不符合实际的试卷进入班内的现象。

(二)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内容的考评,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听课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平时考查。注重课堂提问、作业、测验、实际操作等。积累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试卷分析制度

2.建立学情分析制度

3.建立试卷讲评和知识补差制度

4.建立考后教学反思制度

5.建立教学工作会诊制度

6.利用考试结束,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自我内省,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前反思。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好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二)教学中的反思。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自动的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的洞察,迅速的做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三)教学后的反思。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好评价,及时的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通过不断反复的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后反思要求教师做到:⑴课后思:一场课下来总结思考,写“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⑵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⑶月后反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得失;⑷期中或期末反思:期中或期末考试后,进行质量分析,在总结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会,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好建议,从而进行整体的思考,制定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明德小学

2012年9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条。(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常规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备好周前课,并编写好周前课教案。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主动与体育干部约定,由体育干部向教师及时通知。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 2)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课前两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检查学生出勤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谆谆善诱,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乐的教学气氛。 3)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规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的规定,以求面向全体学生。 4)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畅述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2、学生课中的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班级情况。

小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丰乐镇中心小学为加强我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级学优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二、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共研的主要环节,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备课要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要坚持隔周集体备课制,绝不允许课后备及大量超前备。 4、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5、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三、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或接待客人、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要形成擅于打破“一言堂”,敢于建立“群言堂”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不欠帐。

常规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1、每位教师在学期初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上课前要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每节课都要在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口侯课,上课要准时,不拖堂、不提前下课;有迟到的学生要问清原因,不允许学生随意离开课堂;眼保健操时间应组织学生做好,禁止个别学生外出; 4、每节课后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批改要及时认真,所订的学科练习册要至少批改60%以上,每月要至少有一次测验; 5、要坚持听课,主要听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每周至少一节,教研组长、学科骨干要至少两节,并做好听课记录与评价; 6、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及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回来要向学部领导、所在教研组传达汇报。 7、提倡教师个别辅导,但严禁占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集体补课; 8、上课时要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规范,讲普通话,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坐着讲课,严禁接打手机或查看手机信息,不得随意离开课堂包括早、晚自习课; 9、严格按课表上课,没有学部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串课,包括早晚自习,随意调课且不在教务处备案,视为教学违纪; 10、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训斥学生,更不能随便责令学生离开课堂。 11、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部安排,承担监考任务,监考要认真负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收发试卷要规范及时; 12、未经学部审批,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订购复习资料、课外读物和模拟试卷、练习册等; 13、语文、英语早读,要做好计划和安排,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测、有考核、有实效; 14、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5、教师要不断成长进步,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每学期撰写出至少一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或论文; 16、学部教学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每次都评出等第,并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数据指标。 二、各学科作业量最低标准要求: 语文:作业每周2次,作文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数学:每周三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英语:作业每周2次,作文或日记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听写、练习。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高考学科每周2次,非高考学科每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学校、科组、教师都必须制定教学计划。学校教学计划要在开学前三天跟教师见面,科组、教师教学计划要于开学两周订好上交。 1、制定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其本要求: (1)、简要分析各科组教师的素质、能力等结构情况和各级各班学生的素质、智能等基本情况,并对教学力量等安排作出优化组合。(2)、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各级课程的学周安排,根据实际分配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3)、明确各科组、各年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4)、明确各级的第二堂活动、生产劳动和教学教研活动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目的意义和执行负责人。(5)、对各级各科的教学工作、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及教学质量提出基本要求和目标,并制定出检查、落实的措施。(6)、规定全校统一的考试次数、时间,以及每次考试的性质和目的,明确分析和总结考试情况的要求。(7)、提出各级、各科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8)、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规划和办法。(9)、作出添置、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料的意见。 2、制定科组教研计划的其本要求:(1)、明确集体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时间,以及每次学习、研究的重点。(2)、明确各级研究教材、教法及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3)、明确各级教学(教

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形式、目的和执行负责人。(4)、明确科组及教学的教学研究专题、教改实验项目和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2、制定科组教研计划的其本要求:(1)、明确集体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时间,以及每次学习、研究的重点。(2)、明确各级研究教材、教法及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3)、明确各级教学(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形式、目的和执行负责人。(4)、明确科组及教学的教学研究专题、教改实验项目和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3、制定教师学期学科计划的基本要求:(1)、明确学期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基本容、系统、知识、重点、难点。(2)、简要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现状。(3)、确定各单元(课题)的主要教法,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4)、对各教学单元(课题)作出大体时间安排,包括讲课、实验、课外作业、复习、考试、考查、参观、访问等。(5)、明确本学期教学所需的主要教具和资料。 二、备课的基本要求 1、端正思想。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是背课,不是摘抄课文要点,更不是教参搬家。备课是熟悉教学对象和教材,弄清学生知识底子、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课标)要求,以教学目标体系为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体育教学要求

体育与健康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具体、可操作,符合“三维”要求。 3、教学目标要贯穿于教学始终,并落实到每个细节。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要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教学内容要依据课程目标选择并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基础去拓宽。 3、教学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能力;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新的教学理念。 2、教学课程设计要符合人体机能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 3、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能衔接自然。时间、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分配合理,教学过程具有艺术性。 4、教法要多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为学生的创新、协作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5、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四、教法、学法 1、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坚持“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恰当的运用现代化手段,时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其它领域知识的渗透。 (2)随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进程,及时合理的指导、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兴奋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避免形式主义,注重科学、实际、有效。 2、学法的选择与应用坚持贯彻主动性、全面性、发展性、愉悦性、创造性、实践性、健身性等原则。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参与的活动机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我展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鼓励学生提出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学生对自己学习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要贯彻课的始终。 2、注重过程评价,突出激励、发展功能,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3、评价内容要多元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方法多样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之间评价等)。 六、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学生体育课参与态度与行为。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表现。 七、教学基本功 1、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语言简练,示范动作准确、熟练、规范。 2、组织应变能力强,有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3、场地器材设计运用合理、实用,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2、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新课程、新课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标准都给教育带来新的形势。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永远是学校教学管理不变的主旋。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口号多发的时期,如何遵循教学基本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及工作者都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并能与时俱进的大事,不能把教育口号、理论、研究混为一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而高素质教师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富有启发性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实施上,要探索教与学多种方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的效益进行深入研讨并指出具体要求。一堂好课不仅仅是45分钟而应有三个重要方面:①备课②上课③课下辅导。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 1.原有教参、教材、教具意义上的备课已远远不够备好一节课的基本条件。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生动形象便捷的“正投”设施,高科技、高智、活跃环境长大的新时代学生, - 1 -

都迫使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堂等,要了解学生状况,充分利用所有丰富资源与条件,要让严师的内涵注入更多的指导、引导意义。 2.要多开展集体备课,有的甚至可以一人主备,创造性的资源共享。正确处理好深钻、细研与精力有限的矛盾。为了传承教学中宝贵经验,每学年每年级教研组应编辑一本实践检验过的…案例?,以使体验提升为经验与理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大检查交流力度是管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年终检查要对此环节在管理及教师群体的备课水平方面做出具体汇报。 3.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备好课,其中重要一环就是钻研教材,如何不能很好地熟悉、理解、驾驶教材,无论用什么样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手段,都将会是空洞的形式而低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只有对细微的道理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加以阐述,才可以当教师。所以要上好课,首先要钻研好教材。研究教材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大纲、考纲),第二步阅读教材(把握内容、明确教材地位),第三步:分析教材,读懂教材。纲举目张,从整体把握上再去把握各个从属部分,这还只是教师自我内在感受,教给别人什么怎么教,关于你对教材怎么分析,这- 2 -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 备课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 2、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并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掌握相关年级的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全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确定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全面了解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4、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标题、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简析、学习目标、教学措施、新课进度安排、学期复习计划、署名及日期。 6、精心编制教案。备课教案应超前3~5课时,每课时教案一般应具备以下十个环节: (1)通排课时编号:从01开始,一课时一编号,通排课时,一学期教案课时总数原则上应与课程开设的课时数相符合。 (2)授课时间:在授课后注明授课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第几节课; (3)课题名称; (4)教学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教学重点、难点; (6)教法、教具; (7)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成的师生互动过程,视新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等不同课的类型有所差异。新课的教师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设计、探究新知、巩固运用、教学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8)作业布置: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最新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规范)

中小学体育教学规范 一、课前常规 1.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认真钻研教材。 2.体育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对象,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3.体育教师必须按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教学设计要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要求超前两周备课。 4.教师应于课前安排和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教学用具;对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学生,体育教师应做好情况记录。 5.体育教师应做到仪表庄重(不允许戴墨镜和帽子上课),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程准时开始。 二、课堂常规 1.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在指定位置集合,做到快、静、齐。教师应及时到位。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勤人数,向任课教师报告。 2.上课有礼节,师生相互致礼问好,教师即向学生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安排好见习生随堂见习或参加适当活动。 3.每次上课,教师应详细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迟到的学生应

向老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方可列入队尾。迟到或早退5分钟作迟到或早退论处。 4.学生必须穿轻便服装、球鞋或布鞋上课(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拖鞋、不准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不准携带尖利物品,否则作违纪论处。 5.体育教师应做到上课目标明确,讲授无误,重难点突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注重实效;要注意学生共同发展和个体进步;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使课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6.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重视直观教学,积极恰当的运用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讲解、示范等都能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7.体育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恰当地渗透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锻炼习惯。 8.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课堂纪律,不责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学中,凡是需要保护与帮助的项目,体育教师都应安排保护措施,避免和杜绝伤害事故发生。 9.课结束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放松运动,并集中全体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讲评,布置课外练习作业,宣布下次课学习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后整理场地和归还器材。 10.体育教师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授课,按时上课与下课,不得擅自提前下课。下课时,教师应在队列前与学生进行下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出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学计划;(3)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 2.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 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

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课得基本任务就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得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得情操。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得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得常规,就是针对体育教学得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与学生得上课行为,建立良好得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得必要手段。包括以下六方面得内容。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得四条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得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得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得目得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得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得学习领域目标与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得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 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得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就是根据各水平得具体目标与要求制定得,就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得统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得与要求,教学内容与 措施,所需器材。 (2)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得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与系统安排教材顺序。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就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得学习目标设计相关得学习内容与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得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

(完整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在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的实施要求 备课室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1、钻研教材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说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2、了解学生 如果说钻研教材释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指定教学进度计划是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备课活动的最终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表现出来的。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具

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内容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准备工作,是教学研究过程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备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有以下: 第一备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师要研究课程计划,把握本学科的教育目标,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要研究课本掌握课本的基本原理与知识体系,突出各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还要广泛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选取合适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 第二备学生。学生认知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起点,为使教学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应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了解,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第三备教学设计。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要求及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备练习跟作业。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才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课外作业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作业(难度适宜),要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做到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合理的

布置作业。 第五拟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课程实施情况,拟定好这三种教学计划,以便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拟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统一制定,一般在开学一周内完成。其次单元教学计划,要确定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划分课时和课型,考虑教法、学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最后课时教学计划,也即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要求有:1课题;2教学目标和任务;3教学重难点;4教学过程设计;5设计板书和作业;6写好教后信息反馈 教师上课基本要求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科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条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第二条上课前应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保证40分钟上课时间,上课不能迟到;上课铃响教师已经进入教室,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提前下课;不许课中令学生出教室为教师拿教学用品或其它物品,不许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到时下课不拖堂。 第三条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品德、环保、国防、安全、法制、信息)等教育,努力探索并创建高效课堂模式。 第四条上课时间不能接待家长及其他客人。无课时请

小学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为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特制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优秀生和后进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对“三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二、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师生共研的主要环节,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4、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

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三、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或接待客人、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 4、教法应灵活、新颖,富有启发性,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在乐中学习。 5、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歧视后进生及残疾儿童。 四、作业要求 1、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综合各年级训练重点要求,不超标、不超本,可布置可不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要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既面向全班同学、又照顾好尖子生和后进生。 2、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养成规范、整洁等良好作业习惯。 3、作业检查、批改要及时,坚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对学生作业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点评。作文批改一定要有有等级、批改日期。部分作业还建议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语。 4、作业类型。数学科:课堂练习。语文学科:课堂练习及作文等。 5、作业量:语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设计两次课堂作业(含复习、积累、应用等);数学按教师用书要求课时(除机动、单元测评)计课堂练习次数,单元测评另计。每次作业数量要适中,不能偏少,但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内容

周庄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小学教学常规要求》,望全校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一、课前准备 1、各学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教学用书》进行实施落实。 2、制定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师要在通读、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学情实际,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3、教师要认真备课。书写必须认真规范、教师课时备课要带进课堂。在提高备课质量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其实用性。在备课过程中切记不要忘记备学生。修改教案要认真、务实、追求实效。课件的制作和选择要具有实用性。提倡微课助学。 二、课堂教学 1、教师必须做到上课前候课,候课时间为课前2分钟。 2、教师候课时要做好下列事项: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要有精神;教师布置复习内容等。 3、教师施教中应热爱学生,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必须注重知识的落实。教学方法要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要注重效果。 4、板书工整、规范,板书内容应具有示范性,不写错别字。 5、教师上课态度端正、教态自然。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精神。 6、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处理方式,最好用形体语言给予制止。不得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7、教师不得随意走出课堂,不得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不准坐着上课和随意拖堂。 8、积极构建趣智高效的课堂文化。 三、知识点落实 1、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好课的唯一标准。课堂练习必须具有针对性,课堂练习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练习题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不得做重复无效的练习。 2、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要认真规范。对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辅导和帮助。学生作业要求教师必须当天批改完毕并发放到学生手中,作业中的错题要订正。 3、单元测试一定要及时进行。每单元至少有一次教师自己命题的高质量测试卷,该类测试试卷中要标出命题人。每次单元测试后要有详细的试卷分析。学生答题必须规范,解题过程要符合要求。错题有订正。把测试的效能发挥到极大化。 4、考试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学校单独组织;相近学校组织联考形成一个“小区”;有针对性的抽考等。不论何种性质的考试一定要正考风、促教风。 四、教师提高 1、教师听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2、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3000字。 五、教师业务量 语文学科: (一)计划 1.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在开学前一周完成。 2.个人教学计划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质量分析、教材分析、教学任

(完整版)小学体育学科常规教学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小学体育学科常规教学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京发〔2008〕6号),现就加强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备课 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一)新学年开始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为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全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将教材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并按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二)新学期开始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教材的系统性及各项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好不同性质教材的搭配,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顺序和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三)根据教材的年级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重点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次、任务、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法手段等。(四)上课前一周写出课时教学计划(以下称教案)。其内容包括:教材、教学目标、课的结构、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组织教法、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运动负荷及心率曲线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布置等,应随时保持有两周室内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理论课备用教案。 (五)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备课要坚持现场备课,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场地、备器械。 (六)要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状况、年龄和性别特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各项教材知识、技术、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组织教法有效;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 (七)技术难度大或教师不熟练的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备课时应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二、上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一)教师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服装、运动鞋。 (二)认真检查学生着装和出勤情况,并对出勤情况进行登记,安排好见习生。(三)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正确运用体育专业术语,口令清楚、宏亮;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示范位置合理,示范面便于学生观察。 (四)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教学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实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掌握好讲解、示范的时机、把教、学、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