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沉默权规则的法律意义

浅论沉默权规则的法律意义

浅论沉默权规则的法律意义
浅论沉默权规则的法律意义

浅论沉默权规则的法律意义

沉默权规则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的人权、促进刑事诉讼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在总体上沉默权规则的确立在法治道路上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沉默权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缺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标签:刑事诉讼;沉默权规则;法律意义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者对追诉者的讯问享有缄口不语的权利。沉默权以及对于具体问题的拒绝回答原则上不得作为不利于嫌疑人和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以武力强制或者精神强制等方法侵害这一权利所获得的陈述不得作为指控陈述人有罪的证据使用。”“发展到比较完备时期的沉默权,包含着两方面内容:一是实体上的沉默,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对讯问内容不予作答,使讯问不产生实质意义上的法律后果;二是程序上的告知,即讯问人员开始询问之前,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他有不回答讯问的权利,否则即是程序违法。”

二、沉默权规则的法律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权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对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与人权的重视程度仍相对失衡,追求通过刑罚权的运用来惩罚犯罪,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保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但这种过于重视刑法社会保护功能的做法,虽然在形式上可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却是以公民权利的失衡为代价的。沉默权规则的确立能够有力促进人们传统刑法观念的改变,对于司法改革的推进也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许多学者对人权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在本质上,人权即一个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确立沉默权规则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被告人在经法定程序被判决有罪以前都应被视为无罪的人,他仍然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公共契约的保护作用仍然有效,他仍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一方面,刑事诉讼中确立沉默权规则是将宪法中关于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具体化,是从刑事诉讼程序的角度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这一规则能减轻侦查人员对口供的依赖心理,侦查人员因为沉默权规则的约束就不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无限制的盘问,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避免侦查人员用一些不人道的审讯手段对待犯罪嫌疑人,从而维护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此外,沉默权规则的确立还应有利于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隐私。

2.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

沉默权规则的设立有利于抑制国家暴力,维护刑事诉讼的和平性,从而保障程序公正。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公民处于弱势地位,公民的自由、利益可能容易受到强大的国家机关的威胁,因此,公正的意义更要得到重视。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即使被追诉者是有罪的,追诉者为追究被追诉者相应刑事责任的程序必须是

论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段钢论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内容提要:政策与法律有着密 切的关系和高度的一致性,它们作 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形式,也是 治国的两种互为补充的手段。二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通 过对政策与法律两者关系,以及当 前重政策轻法律现象的深入分析, 进而对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政策法律相互关 系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大学 邮编:430064 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政策和法律作为两种社会规范,两种 社会调整手段,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两者既存在密切的联系, 又存在一定区别。 政策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一)政策与法律的含义与特征 11政策的概念与特征。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目标任务而确定的行动指导原则与准则。通过制定政 策,以确定行动的目的、方针和措施。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 阶段———阶级社会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 要组成部分。 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政策的针对性和明确性。即政策总 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制定的,区别了具体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 性。列宁指出:“方针明确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原则明确的政策是最 实际的政策。”(1)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目标明确。(2)政策的权威性。政 策是按法定程序的,经过特定权威机关颁布,具有权威性。没有权威政府与法

性也就没有政策。(3)政策的稳定性。由于政策制定基础比较稳定,经济基础不变,社会主要矛盾不变,政策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1法律的含义与特征。法律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法律是调节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它所调整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交互行为。法律作为社会规范,像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一样,具有规范性,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国家存在是法律存在的前提条件,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并且,“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也意味着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而且该法律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人们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将招致国家强制力的干预,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二)政策与法律的区别。 政策与法律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现象,虽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制定主体和程序、表现形式、调整和适用范围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具体而言,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从制定的主体和程序来看。政策是由党和各级政府依照其职权制定的。从主要方面看,有政府制定的国家政策和政党制定的政策,有中央机关制定的中央政策和地方机关制定的地方政策。有党和国家的总政策,也有某一方面的具体政策。与法律的制定的程序相比较而言,政策制定的程序显得不很严格。而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其立法权限和创制程序均有复杂而严格的规定。 21从表现形式来看。政策通常表现为纲领、决议、方针、指示、宣言、命令、声明、领导人的讲话或报告,具有指导性、原则性、号召性,其内容比较概括,很少用具体的条文规范来表述。法律通常采用制定法的形式,有法典式的,也有单行法规形式。它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通过调整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实现其目标。 31从调整和适用范围来看,政策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也有区别。政策比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而更广,政策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作用。政治、民族、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社会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要受政策的调整和影响。而法律的调整则具有强制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具体明确社会上不同群体、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达到目的。 41从稳定性来看。法律比政策更具有稳定性。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内容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政策依靠其应对性和灵活性来维持其对社会生活、社会关系调整的有效性,而法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制定后相对稳定地存在一个时期,它主要依靠其稳定性来维护其权威性、效力和尊严。 51从对控制社会的作用来看。政策和法律在管理社会过程中各有其作用。对于那些急于解决的、暂时的、尚不定型的社会关系,运用制定政策的方式去协调较为合适。而对于那些需要严格界定、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运用具体、明确、肯定的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就较为妥当。 (三)政策与法律的联系。 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的一致性,集中表现在它们都是以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利为基础,服务于政治权利的要求,实现维护、巩固阶级统治的目的。这种一致性决定了它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体而言: 11政策与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经济基础的要求。这是它们的基本共同点,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协调社会各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社会,并使之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21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政策是法律制定的依据,在议案的提出和法律起草过程中,都要参考当时国家和执政党的总体精神。国家和执政党的基本国策和行动纲领在立法上多体现为法律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政策也指导法律的执行。在执行法律中,执法人员既要通晓法律,又要熟悉国家政策。这样才能公正合理的适用法律,而且在法律出现漏洞时,可以把政策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代行法律的作用。 31政策需要法律贯彻实施。不仅政策对法律具

做人的基本原则与素质 [做人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怎么提高]

做人的基本原则与素质[做人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怎么提高] 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文化、道德修养、礼貌以及对待事物发展变化的心理综合表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做人的基本素质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做人的基本素质 1、文化素质:言行举止、文化水平、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不但要表现在专业文化水平上,还应表现在实际运用中去。 2、心理素质:信心、勇气、毅力。一个人能够认可并以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到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和行业中,以自信和勇气坦然面对挫折与失败,有毅力、耐力、韧劲去迎接面对自己漫长的成功之路。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

成一行。每个人在从事某个事业或某个行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信心、勇气、毅力。否则,谈何成功呢? 3、精神素质:穿着打扮、风度礼仪。人常说:钱是精神势是胆。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没,但不能没钱;什么都可以有,但不能有病。人的精神素质不但是体现在穿着打扮上,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有的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精神振奋。好有气质。而有的人却鹰嘴鼠眼,尖嘴猴腮,左顾右盼,令人厌恶。还有的人呢,面黄肌瘦,皮包骨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是比别人慢三拍,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活脱脱一块行尸走肉。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业或从事什么行业,素质是很重要的。低文化高素质的人,可以边干边学,常常不是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学中干,干中学,学用结合,终将走向成功;然而,低素质的人不管有多高的学历或头脑有多聪明总是自以为是,失道寡助,以失败

告终。那么,我们要走向成功,首先就要注重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做人最基本的素质素养 1.说话不要太大声音,语速要平稳,讲话要尽量清楚吐字清晰。 2.穿着如果不能达到优雅,那一定干净利落。 3.别人为你做的小事,也要说谢谢。比如餐厅的服务员给你上菜,给你纸巾,给你倒水的时候。 4. 对人尽量一视同仁,不要嫌贫爱富,不要嫌弃农民工等底层人民,也不要去舔权贵的鞋子,当然也不要无缘由的仇视富人,那样多半是出于嫉妒。 5.要谦虚,不要装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装出不是自己的样子,被人识破,会成为笑柄。但是对于自己熟知的领域,则不卑不亢。 6.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别人的小小冒犯而动怒。 7.并不是要成为一个没有丰富感情的假正经,要有饱满的情怀和适度的幽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目录 摘要…………………………………………………………………………绪论…………………………………………………………………………第一章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阶段之主持人的语言变化…………………从《实话实说》到《鲁豫有约》之主持人语言分析……………… 从《鲁豫有约》至今………………………………………………… 第二章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提前做好节目策划…………………………………………………… 灵活找那个我现场气氛,有调度和驾驭能力……………………… 具有出色的组织和引导谈话的能力………………………………… 第三章现阶段国内谈话类主持人的缺陷及改进…………………………内涵是金……………………………………………………………… 业务素质—有声语言………………………………………………… 调动全部人生经验…………………………………………………… 应变创新能力…………………………………………………………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浅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新闻传播学院级班史艳华指导老师:杜刚 摘要:随着电视节目形式的改革和发展,谈话类节目也在日益兴起和不断发展,所以对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每打开电视机,总有各类谈话节目吸引着你的眼球,更受到不同层次观众的欢迎。电视谈话类节目为主持人彰显个性提供了舞台,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心骨,他的表现决定着节目的成败。本文浅论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当前的基本素养及角色定位,因而认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个人表述能力,善于培养倾听能力,具有亲和力、真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谈话技巧,才能在谈话类节目中站稳脚跟,不断创新。 关键词:电视谈话谈话主持人基本素养角色定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绪论 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其低成本和深度,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人才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

员工的基本素质

员工的基本素质 一、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个企业,是由一个群体组成的,群体中的人每个都想着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都想着提高自己的个人业绩,单个的行为合在一起,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一些必然的矛盾,要理顺和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管理,最行之有效的的管理也就是先普及素质教育,形成企业文化; (一)礼仪礼节文明礼貌,注重礼仪礼节应该是最基本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要自己先尊重别人。尊重他人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交往接触中注重礼仪和礼节。这个方面具体有几点: 1、使用文明用语,言谈举止得体。比如你需别人的帮助或者是要打扰别人一下,就应该先说一声:“你好!”或是“不好意思,打扰了!”你这样做,就算人家不情愿,也会因为你的客气而不便拒绝,从而使你得到帮助。 2、着装得体。标准的着装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职业交往中,个人形象十分重要。职业交往中,如果不注重个人形象,懒懒散散,没有人愿意理你; 3、微笑和赞美他人。在与顾客和同事交往时,如果能保持一种适宜的微笑,会让人觉得你很重视他,从而激发他的合作精神。是可以使许多问题事业功倍。没有人愿意去和板着面孔的人说话。在恰当的时候,适时地赞美别人一下,往往能赢得别人的主动合作。也能使你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会包容,宽厚待人,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谈时,要注意倾

听别人说话,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无法理解,一定要平心静气,包容别人的缺点,只要你宽厚待人,就能引导别人完整地将问题表述出来,从而减少矛盾的产生,许多矛盾往往是由于自以为是而引发的。 5、学会表达技巧。在谈话中注重艺术性,为是使自己时刻生活在快乐当中,让自己无论工作和生活都能做到和谐,尽量避免产生茅盾,就必须学会表达技巧,比如,当你谈以别人不愿谈的事情时,而又不可避免必需要谈,那就需要委婉的语气,使对方能够接受,不至于产生难堪。做到了这些,你的人格魅力将毫无疑问的突显出来。即使你没有太多的知识,你一样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每一个人必须明白它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形成一种机制来保障,个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其他人成功的基础上,只有帮助他人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团队精神的关键就是融合,一个人,不管你有多聪明,不论你多有才华,但是,单个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集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大事,企业要发展,个人要成功,也只有靠团队,赋予健康的企业文化,就能做到融合。这个融合是指企业的组成人员的有着共同的宗旨、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理念,为着共同的目标,走着共同的方向。虽然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没有人排斥创新,互相敬重,互相学习,以企业的最高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思想服从集体思想、个人行为服从集体行为。正因为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达到高潮,形成品牌,培植无形资产,个人受到了团队的激励,一定

法律思维概述以及论述逻辑方法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法律思维概述以及论述逻辑方法——演绎推理、归纳 推理 First:法律思维概念: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也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法治国家中,其关键就是要用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社会自治的核心理念去思考和评判一切涉法性社会争议问题。法律思维方式的重心则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围绕合法与非法来思考和判断一切有争议的行为、主张、利益和关系。 Second:法律思维方式具有诸多特殊之处,其中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属于至为重要的区别:以权利义务为线索、普遍性优于特殊性、合法性优于客观性、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程序问题优于实体问题和理由优于结论。 一、以权利与义务分析为线索 一切法律问题,说到底都是权利与义务问题。在法学意义上,权利就是一项具有合法性的理由,持有这个理由,相应的行为、利益、主张和期待就会在法律上被视为正当(尽管按其他标准来判断可能并非如此),从而得到法律的支持。有时候,会发生两种权利相互冲突且不可并存,裁判者只能通过牺牲一方来保护另一方的情况,此种做法,实际上是用一种更重要的理由来排斥相对次要的权利理由(朱苏力先生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曾对此有过透彻的分析)。与权利相关联,法律义务就是一种被动的法律地位,居于此种地位,即须被某种权利或合法的权力所约束和支配,因此义务人必须按照约束和支配他的那个合法的理由去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否则便可能引起某种法律责任。正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构成了思考一切法律问题的逻辑线索,因此,法律思维方式的实质就是从权利与义务这个特定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普遍性优于特殊性 法律规则中所规定的关系模式具有普遍性,而运用法律所要解决的具体法律问题则具有特殊性。由于法治的理想在于用普遍的规则来治理社会,因此,法律思维必然要突出普遍性的优先地位。在这里,对普遍性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对特殊性的考虑是第二位的,原则上,即使适用普遍性规则会产生不尽人意的结果,也不允许以待决问题的特殊性来排斥既定规则的普遍性,更不能以“下不为例”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 三、合法性优于客观性 任何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是实证科学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的、经济的和道德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则。然而,这个要求和原则对于法律思维而言并不完全适用。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意味着:第一,不查明客观事实就不能做出结论;第二,查明了客观事实就必须做出与之一致的结论;第三,不能虚拟事实并以其为根据做出结论由于适用法律解决社会争议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识别真与假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按照法律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执行法律的裁判者以服从法律为第一职业义务,他们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并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由于裁判者们并非全知全能的“超人”,而又必须在一个有限的期间内对一个涉法性社会争端做出明确的反应。

教育政策与法律

教育政策与法律 《教师法》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摘要:《教师法》是教育政策与法规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法规,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法》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对教师职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为突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场地位打下了基础,更要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以为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教师法教育教师法规 《教师法》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众所周知,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建设,努力完善教育制度,加大师资投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教育立法方面体现为制定并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表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其中《教师法》作为教育法律法规中的重要法律之一,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学者提出,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因而《教师法》的宣传和普及

工作就必须抓紧抓好,在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广大师范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法》及其相关法规,学会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自觉在以后的教师岗位上履行职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进而提高全民的教育质量。 《教师法》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到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在这里不能面面俱到的进行讲解,因此只是从概括的角度,简略地叙述一下该法律所体现的教师的地位,对其中所作的关于教师的相关规定做一个梳理和解释,并结合具体实践和生活实际,探讨目前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便我们这些师范院校学生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做到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显而易见,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工作,从深层次来讲,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制定《教师法》等法规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宏大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这也是《教师法》制定的目的所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法》的制定,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法律保障。《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①这一规定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但另一方面,《教师法》的规定,也为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教师在

一个好女人的基本素质

一个好女人的基本素质 1、懂事 知道什么时候该撒娇,什么时候该像爱小孩子一样疼惜他。如果他是个学生,她不会任性地要求他翘课陪她逛街,不会让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买奢侈品。如果他已经工作,她不会埋怨你忘记打电话给她,不会在他工作烦心的时候要你甜言蜜语,即使自己心情再不好,也会轻轻拥着你,始终站在他这边。 2、善解人意,知情识趣 她不会总是要求他先让步。男生要懂得包容和迁就,不是因为她是女人,而是因为他是男人。但她绝不会因此被宠坏而从头至尾都等着他主动向她道歉,而是会很小心翼翼地跟他撒娇,求得他的原谅。 3、漂亮但不轻浮 她和他的朋友一起聚会时候会打扮得漂亮但不会妖艳,只会在他面前偶尔穿很火辣的衣服。她永远会把他与其他男生区别对待,而不是总是孔雀开屏般向所有人展示美丽。 4.有责任感 在现代只强调男人有责任感的时代,女人其实也应该有责任感。很多女人是为了权,为了利,为了钱,为了势和男人在一起的。她们只不过把感情和肉体当做交换自己想得到的一种工具而已。这样的女人今天为了某些东西和你在一起,那么改天也会为了得到其他的东西而离开你的。如此不负责任的女人你敢要吗?好女人应该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责任心的,在金钱面前有自控能力。 5.自重自爱 一个好的女人在遇到自己喜欢的男人时,应该是先相处、了解对方是否合适自己以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顺其自然的发生的。一个随随便便就和男人上床的女人,试问男人们,这样的女人你们敢娶回家吗?所以当你们遇到自重自爱的女人时应该好好的把握,比竟这样的女人已经太少了。 6.有思想 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男人在外打拼其实已经承受了很多很大的压力。一个有思想的女人应该能为男人分担一些压力,至少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价值,并不是一味的依附于男人。女人会在社会生活里和压力里学到很多东西,使自己历练的越来越成熟,有韵味,也更坚强和勇敢。有思想的女人在金钱面前有自控能力,是的谁不爱钱呀,可是并不是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你能买到真爱吗?感情和

主持人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主持人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主持人是一种新生职业,在我国历史较短,人数也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持人应该具备那些要求?我认为在学习和实践中,主持人应具备三大基本素质: 一、主持人应具备的政治素质 思想水平是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主持人作为电视机构的代表,作为一个节目的标志,其观点、言论不仅关系到电视机构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从一入学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作为主持人专业的学生,我们更了解了我们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是党的宣传员、是党的喉舌,我们的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党的政策和方针。如果我们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我们怎能把党的精神正确的传达给人民群众?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说我们的媒体也是为政党服务,使得有些人不爱提及“喉舌”这一说法,我认为有一点非常明确的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持人是为他们的执政党服务的,而这个执政党仅仅代表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们的主持人也仅仅是为个别人服务的,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而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则是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我们作为党的宣传员是在为广大群众服务,是站在他们的利益角度上说话,和前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我愿意也自豪的说我就是党的宣传员,我是党的喉舌。比如,《焦点访谈》

节目主持人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观众的来信,就是因为该节目更多的关注了老百姓的生活,观众也将该节目的主持人视为“最后求助的法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节目及其主持人能否深受观众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能否以其自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思想水准为观众服务。政治素质是前提、是根基、是一切工作的保证。 二、主持人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人格、修养、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这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 1、思想。这是一个主持人雕塑形象的根本。主持人对某事某物的看法、观点,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极大的导向力,这就要求其思想认识必须具有超前性、权威性,使观众认可其价值,接受其观点,从而将节目的主旨完满的传导给观众。在这方面,克朗凯特做出了很好的榜样。60年代末,克朗凯特亲自到越南实地采访越战,回国后在他的节目中发表了著名的反战见解,这一见解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促发了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约翰逊总统曾不无感叹的说:“如果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不难看出,克朗凯特以其另人信服的思想在屏幕上树立了权威的形象。

郑成良:论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

论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 郑成良 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概括。我个人认为法律思维至少有6条基本规则,今天由于只有半天时间,我们准备重点讨论一两条,其他规则再简单讨论一下,因为规则要结合大量案例,事例才能讨论清楚。在正式讲座前,希望大家都能以批判怀疑的态度听讲座,原因有二:一,法律思维的问题在我国国内的法学界,法律实务界,研究的比较肤浅,近几年才开始有人关注这个问题。今天下午我的观点只是我个人思考的心得体会,不一定都正确;二,法律思维研究的问题需要一个特定的语境,即在一个法治社会作为一名职业化的法官该如何思考问题,裁判是非。在人治社会用不着法律思维,法治社会才需要。中国社会还不是严格意义的法治社会,就像国外有些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样。我们正在走向市场,也正在走向法治。法治化程度落后于市场化程度。在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中,法治的因素在增长,人治的因素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从趋势上看人治是逐渐消亡。既然语境还不具备,所以我今天讲的所有观点,假定是正确的,也只代表中国司法的一个走向,而不是说在遇见个案时完全按照正确方法来做,因为条件有时不具备。 什么是法律思维,先下个简单的定义:法律思维是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法律思维和决策有关。什么是决策呢?在政治或社会学意义上,决策是个广泛的概念,决策实质是在社会生活领域选择一个行动方案。决策是可大可小的,重大决策如加入WTO的决策,小决策如到王府井买衬衫的消费决策,决策有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之分。法院的裁判是典型的公共决策,利用公共权利,来选择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理论上有无数种思维方式,但最典型的公共决策的思维方式有四种,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法律思维。政治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政治上的利弊权衡的因素,一个人选择政治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解决面临问题,要考虑的因素无法统计,但核心因素是政治上的利弊权衡。这个观点是受胡启立的启发。他在80年代末期有一次和学者座谈,说学者考虑的是是非,政治家考虑的是利弊。学者考虑的是是非讲的是学者的思维方式,应以理论上的是非作为考虑因素。如果不是这样,发表意见前看领导脸色,不是学者,是流氓文人。政治家考虑的是利弊,政治家要负实际的政治责任,你的观点理论上正确的,但正确就一定采纳吗,不一定,一切以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成熟为转移。 正确的观点,但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社会上可能有90%人不接受,冒然行事,会带来一场政治灾难。错误的东西,错了几十年上百年,在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也不能冒然宣布与它决裂。中国的改革开放恐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政治思维最大特点不在于考虑是非,而是强调在思维过程中政治的利弊权衡应作为中心因素考虑。不同政治家区别在于判断利弊的标准不同。进步政治家判断利弊标准和社会合拍,就是进步,反之则是反动。 经济思维也是一种在公共决策中常用方式。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作为核心因素来考虑。如何用同样成本来获得更大收益,是经济思维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成本收益要作广义理解。时间,机会等凡是付出的你认为有价值就是成本,产出是你得到的认为有价值的。

试论我国法律与政策对私营企业的保护

试论我国法律与政策对私营企业的保护 “三分天下有其一”,当前的形势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一切如同马斯洛搭好的5级台阶,度过了生存大关隘的中国民营企业关于安全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一切又是一个悖论:安全常常与弱者相联,而中国的民企长大了,为什么反倒觉得自己并不安全?我们认为,国家实际上规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私营经济的发展。一、从政策上来讲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发文,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个体经济“对于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表明,“鼓励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更快发展”。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2000年10月,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指出,“要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二、从宪法上来讲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一修改把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从原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提高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地位,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作为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处于同等地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根据宪法这一精神,相应地体现在司法实践上,最高人民法院在99年6月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中也已明确“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发展和发挥积极、重要作用的实际,对现行宪法作第一次修改。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作第二次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于1995年2月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第一次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以明确的刑法保护,规定:利用职务便利侵吞、挪用非公有制企业财物、资金,构成特定职务犯罪,最重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人员因受贿而损害本单位利益,构成犯罪,最重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得到国家法律强有力保护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非公有制经济,这以后在我国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更大,

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08-04-18 15:04:00 作者:; 来源: ●林耀斌矫韶辉位在东 掌握少儿语言和习惯 少儿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有独特的语言运行方式,喜欢用一些叠声词汇、拟人化的语言、“嗯”、“啊”等助词,所以,我们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要多掌握这类语言。例如,“小蝌蚪在水里面游啊游,它在干什么呢?原来啊,它在找妈妈。”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会调动少儿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我们讲得很有趣,从而专注地听我们说话。但是也要避免过于嗲声嗲气,男主持人尤其应该注意,既要把握语言特色又要避免过于幼稚。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董浩就做得很好,语言风趣、幽默,又能结合少儿特点来组织运用语言。 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 少儿节目主持人不同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我们所面对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他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积累的年龄段,对于一些语言的理解还不是特别到位,不能完全理解一些比较成人化的思想和比较书面化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节目主持的时候,对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改变,尽量用一些简单的词汇、一些单句和一些特别口头化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意思。 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吸引小朋友们对节目内容的关注,增加他们的兴趣,也便于他们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为了表现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不仅要在语调、语气上表现小马过河时的心理变化,同时脸上的表情也要根据故事情节而变化。在表现小马胆怯和慌张的时候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配合,这样更为形象生动,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但是肢体语言不能过多过于繁杂,否则适得其反。 增强应变突发情况的能力 少儿的思维是跳跃的、是不连贯的,他们的言行往往并不是按照节目的设置来进行,在他们的概念中没有一个完整的节目录制的样式,所以在节目录制中经常会突然迸发出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语言和动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掌控场上的局面,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弥补,确保节目顺利进行。 例如:有一次在进行一场晚会的直播录制,有一个环节是主持人和两个小朋友一起搭档串场,台词的大意是表达对人们的祝福,其中一个小朋友在主持时把另一个小朋友的台词说了,轮到另一个小朋友主持时,他对主持人说:“我的话都被他说了,我说什么啊?”而且表情和语气都有一些不高兴,当时主持人迅速做出了反应,说:“看来你们两

法律思维的基本原则

法律思维的基本原则 美国法学院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学会像法官、律师去思考,这就是法律思维。我们既要学习法律的知识点,更需要有法律思维,这样才能很好的运用。 一、什么是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是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模式。法律思维总是和决策相联系的,只有在决策过程中,才涉及到法律思维。在解决涉法的社会问题时,需要有法律思维。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理论上有无数种思维方式,最典型的公共决策的思考模式有四种: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法律思维。 政治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政治上的利弊权衡,作为决策的基本因素。胡启立在80年代末期一次和学者座谈时曾说过:“学者考虑的是是非,政治家考虑的是利弊”。学者的思维方式,以理论上的是非作为考虑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这样考虑问题,就不是学者。政治家考虑的是利弊,理论上对的,不一定就是要做的;理论上错的,不见得就要停止。政治家要负实际的政治责任,理论上正确的,但要以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成熟为决策依据。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要逐渐地学会法律思维。无论哪个层级的领导干部都应当熟悉法律思维,法制工作者要精通法律思维,其他工作人员要大致了解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如果连依法思考都不会,何谈依法行动。给法律思维下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合法性思维,把合法性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在合法性允许的范围内,去追求最佳的政治、经济、道德效果。 二、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 第一条规则: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线索。这是法律思维中最重要的规则。权利义务分析的能力是法律工作者最基本的能力。法律问题说到底就是权利义务问题。法律责任就是权利义务衍生出来的。法律的价值在于保证公民的平等权利,就需要规定义务,义务是为了保护权利而存在的,责任因义务而设定。法律的基本矛盾就是权利义务,法律的逻辑就是权利义务关系。我们可以从权利义务分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现象来思考。合法性思考就是通过权利义务的分析对各种行为、利益、请求、期待做出合法性评价。在权利义务分析时有一

传媒法规与政策概述

第一章传媒法规与政策概述 第一节、法的概率与渊源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法律规范组成的。可以说,法是法律规范的总称。 ①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法的创制) ②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的概念:法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二、法与道德的关系 三、法的渊源 1、正式的法的渊源(制定法、成文法) ◆宪法 ◆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部、委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我国与外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2、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习惯 ●判例 ●政策 问题:政策与法律相抵触使使用政策还是法律? 3、法的效力 (1)、效力层次部、委规章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2)、效力原则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部委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矛盾时,由国务院决定是否适用地方性法规,若国务院认为应适用 部委规章,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先正式渊源,后非正式渊源 第二节、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指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物质关系(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思想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法律关系主体 2、法律关系内容:权利和义务 3、法律关系客体:物、行为和无形财产 三、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 1.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2.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 第三节、传媒的概念及特征 一、媒介、媒体、传媒 媒体:媒介载体的简称 媒介: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者工具,范围比媒体大,媒体更偏向指大众传播媒介传媒:传播媒介的简称 二、媒体的含义 媒体:插入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三、媒体的分类 1、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 2、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五个核心能力五项基本素质六类人才划分

五个核心能力五项基本素质六类人才划分 问题背景:产业差异导致人才价值判断标准不同 两三年前各界都在探讨中国企业该不该多元化的问题,以及多元化到底存在哪些难点。TCL现在基本是三个大的产业群,通讯、家电和IT。随着TCL 自身的发展,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体会,由于每个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产业所依赖各种技术进步的程度不同,由此对每一个企业运作的理念,以及这理念背后支撑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评判标准都不一样,最终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会导致一些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的不同。 对于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最终的判断标准?假如把握不准,到人这一块的时候,就会引出一系列问题,一个可能是形成千军万马,过渡无桥的现象,哪一个行业好做,哪一个企业好做,大家都想办法往这里挤。另外一个就是假如我在里面得不到认同的话,就索性跳槽,人才流失。 这必然给整个人力资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TCL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产业经营理念之间的不同,带来的文化冲突和对人才定义、价值分配上的异同。 人才标准:多元产业化的人才通用标准“五?五?六” 1999年中国IT最热。不但所有社会上的精英,整个TCL集团的精英都想往这个产业里面进,但是紧跟着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IT的严寒来了以后,业绩的没落,使大家迷惑了,意志不坚定的想往别的地方走,意志坚定的,也找不到评判标准了,没有业绩,我这个管理人员还是不是企业认可的人才?类似问题在TCL集团内其他产业和企业多多少少也存在。TCL在这方面经历了多次反复,做了多方面的尝试,甚至可以说是血的教训后?最终从前年我们提出了从集团角度考量人才的几个标准:五个核心能力和五个最基本的综合素质,以及六类人才。不同的产业对人才要求不同,不同层级,不同管理职位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我们企业文化最提倡的,也是我们下一步发展最需要的都是按照这些标准来考量。 五个最基本的核心能力,创新拓展、学习成长、激发协调、分析判断和贯彻实施能力。 在提出核心能力的同时,我们认为做人还有基本素质问题,所以同时配套

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你认为做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博雅 节目主持人,集米、编、播于一身,从节目的米制到播出,始终既是节目的播出者,又是节目的制作者和组织者。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观众印象中留下好与不好的形象。为了维护新闻媒介的声誉,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要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好的形象,使它能够美些再完美些。它不仅表现了形象美,还要表现了心灵的美,对社会对人民起到教育、鼓舞、熏陶和感染作用。这就需要主持人经过苦心构思、精心设计、雕塑自己的任务。外形美和心灵美和谐统一。外形美指:容貌、仪表、姿态、言谈和举止的美;心灵美指:思想、情操、志趣、性格和道德的美。概括的说,主持人要具备三大综合素质:(一)政治素质思想水平是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主持人作为电视机构的代表,作为一个节目的标志,其观点、言论不仅关系到电视机构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二)精神素质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人格、修养、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这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1、思想2、人格3、气质4、心理(三)业务素质是一名主持人一目了然所应具备的,它也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主持人

最直接的标志。业务素质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迅捷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应变发挥能力和独特的个性风米等等。 换言之,主持人只有在拥有大量知识,提高了主持节目的能力并掌握具体操作技巧时,才有可能自如的驾驭节目。1、深厚的知识底蕴2、主持人应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表达的技能把握上,尤要注意两点:即语言表达的分寸和节奏。3、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个人形象的基本素养塑造

个人形象的基本素养塑造 个人形象的基本素养塑造 它不只是其仪容、服饰、举止、言谈等某一方面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是一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各方面因素综合协调形成的系统化的'整 体形象。 美好的个人形象,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如果要在芸芸众生之中有所作为、有所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个人形象将在其奋斗与崛起 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接受了理发师的批评,改掉过去的旧习惯,注重自己在公众面前的仪表仪态,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 形象是可以塑造的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我设计,扬长避短,塑造出一个最佳的自我形象。这种设计要注重整体形象设计,这种观念和方法,已经开始 广为人们接受。 在国外,人的整体形象设计已发展成为一门卓有成效的专门学科,其研究推进到了四个层面上 即第一层包括美容、美发、健美、整容; 第二层包括服装、鞋帽、装饰等 第三层包括举止、谈吐、风度、仪表等 第四层包括公关行为、职业行为、伦理行为和政治行为等。 在我国,对这些指标都有所研究。良好的整体形象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不是指拥有一个标准的身材、漂亮的面容;不是指穿着华丽时 髦的服装,掌握高超的美容化妆技术;也不是指满身珠光玉器,或是 着装五光十色。良好的整体形象是指诸种因素相互协调所创造的整 体效应。也许你的身材、相貌、服装都不是一流的,但给人的印象

却是极好的。良好的形象既需要化妆打扮,也需要好的服装,但又 绝不依赖、迷信于化妆和服装等表面的装扮。良好的形象必须以个 人的性格、智慧和才华为基本条件,注重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培 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 美是可以创造的,但必须是以自身条件为基础,针对自身的特点, 将自己的脸型、肤色、发型、身高,以及年龄、职业、角色、季节、工作环境、出席场合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恰到好处地进行 自我设计,形成和谐的整体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法律思维-读书笔记4

四、法律规则证明理论:不知道 五、法律规则的适用技术:不知道 1、一般事例与延展情况(核心事例与边缘地带):不知道 维特根斯坦传统: 维特根斯坦在奥地利-维也纳传统中长大,并坚定地植根于这一传统之中。任何理解他的人格的尝试都必须设法把他置于这一背景中加以考察。但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家的工作,几乎完全是在他并不分享其文化传统、并且对他本人是非常不相宜的环境中完成的。维特根斯坦并不属于哲学中的任何特定的运动、趋向或学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与伟大的欧洲传统没有任何关系,因而可以脱离这个传统而对之作出理解和评价,则它显然是错误的。他不停且不屈不挠地与这样一些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作斗争,至少从文艺复兴后期和巴罗克时期以来,这些模式和方式已成为西方科学和哲学的特征。在哲学上维特根斯坦是笛卡儿的伟大对手——大约在相同的意义上,笛卡儿本人也可以看作是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对手。 2、法律解释:指对待定法律规定意思的说明,指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用的条件等所做的说明。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根据解释方法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历史解释目的解

释当然解释社会学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根据解释的自由度不同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法律解释的方法分为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 法律思维: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 一.思维及思维的类型 思维:高级生物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是通过空间结构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样两种基本形式实现的。 思维的类型 (一)根据思过程凭借物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如汽车故障修理、电器电路故障检查等活动,因此直观动作思维又叫实践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不一定是直观的,但一定是具体的,如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思维进行的。 形象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概括而产生的,从其发展水平可区分三种形态: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般的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