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马氏体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
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
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
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
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最佳答案马氏体不绣钢含碳量较高,多用做淬火不锈钢,因为它可以得到马氏体组织,常用于,量具,医疗器械等。
奥氏体不绣钢的含铬量较高,使得它在常温下呈奥氏体组织,所以它没有磁性。
奥氏体不绣钢的韧性和塑性很高,焊接性较好,所以多用做化工容器,管道,耐腐蚀结构等。
一、概述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它们的形成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是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二、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基本概念1. 奥氏体是铁-碳合金中最常见的组织结构之一,其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由铁和碳组成。
在低碳钢中,奥氏体是主要的组织结构。
2. 马氏体是在奥氏体基础上经过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其具有体心立方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
三、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1. 碳元素是影响钢材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具有重要影响。
2. 随着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马氏体转变温度会相应提高。
这是因为碳元素会影响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碳含量会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马氏体转变温度。
3. 研究发现,合金元素的加入和时效处理等方式可以降低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
这为材料工程领域的技术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机制1. 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涉及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碳元素的加入会改变奥氏体的结构和稳定性,从而影响马氏体的形成过程和转变温度。
2. 不同碳含量下的奥氏体和马氏体具有不同的晶格参数和弹性模量,这些物理特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马氏体的形成和转变温度。
3. 除了碳含量外,合金元素的加入和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也会对奥氏体含碳量和马氏体转变温度产生影响。
五、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1.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需要通过控制奥氏体中的碳含量来调节马氏体转变温度,以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2. 在材料工程中,可以通过合金元素的加入和热处理工艺来控制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实现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调控。
这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区别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ﻫ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感谢阅览...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 0。
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感谢阅览...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感谢阅览...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马氏体与奥氏体金相结构
马氏体和奥氏体是金相学中常见的两种组织结构。
马氏体是一种在金属材料中形成的结构,通常是在固溶体中通过快速冷却(比如淬火)形成的。
马氏体的形成是由于固溶体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无法完全达到热平衡状态,导致固溶体变形并形成马氏体。
马氏体通常具有高硬度和脆性,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强化和改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奥氏体是另一种常见的金相结构,是由铁-碳合金中的铁和碳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
奥氏体通常是在铁素体中加入适量的碳后形成的。
奥氏体的形成取决于合金中的碳含量和冷却速度,通常在快速冷却时可以形成马氏体,而在较慢冷却时则形成奥氏体。
从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马氏体和奥氏体都是金属材料中的一种组织结构,其形成与材料的成分、冷却速度等因素有关。
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材料工程和金属加工中需要对其形成规律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马氏体和奥氏体是金相学中两种重要的组织结构,
它们的形成与金属材料的成分、冷却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材料工程和金属加工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深入探讨金属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介绍在金属学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
二、铁素体铁素体是指铁和碳组成的固溶体,是一种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组织。
在铁碳合金中,当温度高于A3点时,铁的组织结构为铁素体。
铁素体的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是一些重要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奥氏体奥氏体是另一种铁碳合金的组织形式,其结构为面心立方。
当温度低于A1点时,铁的组织结构为奥氏体。
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塑性和韧性较差。
在一些要求高强度的金属材料中,奥氏体是重要的组织形式。
四、渗碳体渗碳体是指在铁素体或奥氏体内部溶解了一定量的碳,形成固溶体的金相。
渗碳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在热处理过程中,渗碳体的形成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五、珠光体珠光体是一种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交替排列形成的组织形式,具有条纹状的外观。
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一些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金属制品中,珠光体是重要的组织形式。
六、马氏体马氏体是一种在金属材料中由奥氏体或铁素体经过相变而形成的组织形式,具有高硬度和弹性,是一些高强度金属材料的重要组织形式。
马氏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
七、总结与回顾通过对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重要的金属学概念。
铁素体和奥氏体是金属材料的两种基本组织形式,渗碳体、珠光体和马氏体则是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八、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对于金属学中的这些重要概念,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其形成的原理、性质和应用,这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设计、加工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 (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 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一、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
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具备优异的耐热性和耐蚀性。
马氏体不锈钢通常由奥氏体不锈钢经过淬火和时效处理得到。
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马氏体,这是一种具有高硬度的组织形态。
通过淬火处理,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会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马氏体不锈钢还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马氏体不锈钢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它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耐腐蚀的零部件,如阀门、管道、泵体等。
此外,马氏体不锈钢还被广泛用于制造刀具、弹簧和机械零件等。
二、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的不锈钢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奥氏体,这是一种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组织形态。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的铬含量。
铬是一种具有良好抗氧化性的元素,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来保护材料表面免受腐蚀的侵害。
因此,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越高,其耐腐蚀性能就越好。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对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此外,奥氏体不锈钢还被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其优雅的外观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三、马氏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比较1. 结构: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马氏体,而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奥氏体。
2. 性能: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备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蚀性。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同时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
3. 应用:马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制造耐腐蚀的零部件,如阀门、管道、泵体等。
奥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四、总结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都是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材料。
奥氏体(Austenite)和马氏体(Martensite)是两种常见的钢铁材料的晶相。
它们的形成和性质在材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奥氏体(Austenite):
- 晶格结构:奥氏体属于面心立方(FCC)结构,其原子排列较为密集。
- 形成条件:在高温下,通常是钢的加热区域,铁和其他合金元素以面心立方结构存在。
- 性质: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适用于冷热加工。
然而,奥氏体相对较软,不适用于高强度要求的场合。
2. 马氏体(Martensite):
- 晶格结构:马氏体属于体心立方(BCC)结构,其原子排列相对较开敞。
- 形成条件:在快速冷却的条件下,通常是通过淬火(quenching)或其他快速冷却方法,奥氏体结构迅速变为马氏体。
- 性质: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相对脆性较高。
马氏体的形成可以提高钢的硬度,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硬度的工程应用。
在实际材料制备中,通常会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调节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比例,从而获得适合不同应用的材料性能。
例如,通过淬火可以使钢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然后通过回火(tempering)来降低硬度,同时提高韧性。
总体而言,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晶相变化是钢铁材料工程中的重要调控因素,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适用范围。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都是钢的重要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钢的性质、组成、性能和应用等。
奥氏体是一种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是一种优质钢材,通常用于制造钢铁结构。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低于0.25%,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
由于其优质的性能,它可以用于制造螺栓、螺母、垫圈、轴承等零件,以及钢结构、钢管、机械零件等。
马氏体是一种中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是可塑性较差。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约为0.3%至 1.4%,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
这种钢的机械性能较好,可以用于制造螺栓、螺母、垫圈、轴承等零件,以及钢结构、钢管、机械零件等。
它也可以用于制造手工工具,如锤子、钳子、锯子等。
铁素体是一种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是可塑性较差。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高于2%,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它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钢结构件,如桥梁、架构等,以及刀具、磨具、冶金工具等。
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双相组织的合金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强度,通常含有大量的铬和硅元素,碳含量低于0.0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强度。
它可以用于制造食品处理设备的零部件,以及在海洋、化工、石油等环境中长期运行的各种设备。
以上就是关于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的详细介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性能,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单理解
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钢铁材料中的三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它们在钢铁的热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铁素体是一种由铁和
碳组成的晶体结构,它是钢铁的最稳定状态。
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
碳组成的非稳定结构,它在钢铁的高温冷却过程中形成。
马氏体是
一种由奥氏体经过快速冷却转变而成的结构,它具有高硬度和强度。
在钢铁的热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可以使钢
铁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钢铁的性能。
例如,通过快速冷
却可以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而通
过适当的退火处理,可以将马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奥氏体,从而提
高钢铁的韧性和塑性。
综合来看,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钢铁材料中非常重要的
组织结构,它们对钢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铁具有不同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因此,对
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
体的形成和转变规律,对于钢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形成条件
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钢铁等铁基合金中常见的两种组织结构,它们的形成条件如下:
奥氏体:
形成温度:通常在1000°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形成。
形成机制:当温度足够高时,铁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得它们可以在晶体点阵中自由移动,形成奥氏体结构。
冷却速度:快速冷却有利于奥氏体的形成,冷却速度越快,奥氏体的含量越高。
应用场景:奥氏体主要应用于需要良好塑性和韧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强度的场合,如锅炉、建筑和桥梁行业。
不锈钢就是一种典型的奥氏体钢种。
马氏体:
形成温度: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点以下时形成,通常这个温度范围在400°C以下。
形成机制:当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点以下时,铁原子无法维持其在奥氏体结构中的自由移动状态,转而形成更加稳定的马氏体结构。
马氏体是通过切变的方式形成的,转变过程中原子不需要通过扩散来重新排列。
应用场景:马氏体主要应用于需要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场合,如刀具、模具和零件制造行业。
碳钢和合金钢常常通过调控温度和冷却速度来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
铁素体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形态,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而这些组织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对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形态进行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
1. 铁素体铁素体是一种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室温下呈现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
铁素体在金属材料中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形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但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2. 奥氏体奥氏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高温下呈现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
奥氏体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其延展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3. 贝氏体贝氏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热处理过程中由奥氏体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转变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贝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其延展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4. 马氏体马氏体是一种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金属材料中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其延展性和韧性相对较低。
马氏体在金属材料中是一种比较不稳定的结构形态,在变形和断裂中容易形成。
5. 珠光体珠光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金属结构,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但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形态,常用于要求良好冲击韧性的零件中。
以上是对铁素体、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的简要介绍,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比较:1. 硬度和强度奥氏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一些对硬度和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中。
而铁素体和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的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对韧性和延展性要求较高的零件中。
2. 韧性和延展性铁素体和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适用于一些对韧性和延展性要求较高的零件中。
而奥氏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在金属材料中的韧性和延展性相对较低,容易在变形和断裂过程中产生裂纹。
3. 稳定性铁素体和珠光体在金属材料中是比较稳定的结构形态,容易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发生明显的相变。
工程管理知识: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简介大家知道固态金属及合金都是晶体,即在其内部原子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排列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即:体心立方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和密排六方晶格结构。
金属是由多晶体组成的,它的多晶体结构是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组成铁碳合金的铁具有两种晶格结构:910℃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铁,910℃以上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铁。
如果碳原子挤到铁的晶格中去,而又不破坏铁所具有的晶格结构,这样的物质称为固溶体。
碳溶解到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它的溶碳能力极低,最大溶解度不超过0.02%。
而碳溶解到铁中形成的固溶体则称奥氏体,它的溶碳能力较高,最高可达2%。
奥氏体是铁碳合金的高温相。
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727℃以下时变成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
如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230℃以下,这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无扩散的可能,奥氏体将直接转变成一种含碳过饱和的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由于含碳量过饱和,引起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大。
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来源于铬。
实验证明,只有含铬量超过12%时钢的耐蚀性能才会大大提高,因此,不锈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均不低于12%。
由于含铬量的提高,对钢的组织也有很大影响,当铬含量高而碳含量很少时,铬会使铁碳平衡,图上的相区缩小,甚至消失,这种不锈钢为铁素体组织结构,加热时不发生相变,称为铁素体型不锈钢。
当含铬量较低(但高于12%),碳含量较高,合金在从高温冷却时,极易形成马氏体,故称这类钢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镍可以扩展相区,使钢材具有奥氏体组织。
如果镍含量足够多,使钢在室温下也具有奥氏体组织结构,则称这种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奥氏体不锈钢的形变马氏体(a'时间:2012-4-13 来源:作者:Steel info 点击:82次不锈钢的Ms Md 是什么?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自高温奥氏体状态急冷到室温所获得的奥氏体组织于亚稳定状态,其奥氏体稳定程度受钢的成分所制约。
当继续冷至室温以下或经受冷变形时,将可能存在马氏体组织。
这种类型的马氏体包括a '和£两种类型,前者为体心正方结构,呈铁磁性。
后者为密集六方结构,无磁性。
由于£马氏体总是伴随a '马氏体而出现,对其看法尚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是Y~a '转变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相,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奥氏体不锈钢中一种独立相。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相变,通过剪切机构由大规模有规则的原子排列的变化,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变,快冷和形变是马氏体转变的外部条件,奥氏体稳定程度是其马氏体转变的内在条件。
对于每种成分的奥氏体不锈钢均存在Ms和Md两个相变点,Ms是在冷却过程开始产生马氏体相变的最高温度。
Md 是形变诱发马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通常足以其应变量30%冷变形后产生50%的温度作为标识,即Md(30)。
两者均受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
除钴外,所有合金元素均降低!Ms和Md !" 和Md( 30)的经验计算公式如下:Mq a ' )=1305-61.1(%Ni)-41.7(%Cr)-33.3(%Mn)-27.8(%Si)-1667(%C+ %N)M d a ' )(30/50)=413-9.5(%Ni)-3.7(%Cr)-8.1(%Mn)-9.2(%Si)-18.5(%Mo)-462(%C+ %N)Ms和Md点越低,发生马氏体相变越难。
奥氏体中的马氏体相既存在有利影响,也存在不利影响,钢中适量的诱变马氏体可以提高胀形成型和胀形与深拉成型混合冷成型性能,亦可以利用它使钢得以强化。
对于大多数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形变马氏体硬而脆且具有磁性,因此它的存在将使钢的强度提高,尤其是屈服强度提高更加明显,而塑韧性随之降低,此外形变马氏体的存在对钢的耐蚀产生不利影响。
奥氏体马氏体的介绍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1、组成成分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挛晶。
马氏体组织有两种类型。
中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的组织,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呈竹叶或凸透镜状,针叶一般限制在原奥氏体晶粒之内,针叶之间互成60°或120。
角。
2、物理特性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
板条状马氏体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好的韧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针状马氏体又硬又脆,无塑性变形能力。
3、应用不同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类中钢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整个不锈钢产量的65~70%)。
最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是Fe-Cr-Ni系合金(即美国的AISI3OO系);Fe-Cr-Ni-Mn 系(即美国AISI200系);特殊奥氏体不锈钢等三种。
扩展资料:马氏体的形态:板条状马氏体是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因其单元立体形状为板条状,故称板条状马氏体。
由于它的亚结构主要是由高密度的位错组成,所以又称位错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则常见于高,中碳钢,每个马氏体晶体的厚度与径向尺寸相比很小其断面形状呈针片状,故称片状马氏体或针状马氏体.由于其亚结构主要为细小挛晶,所以又称为挛晶马氏体。
奥氏体的形成:共析钢奥氏体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温度时,存在共析反应:A -- F+Fe3C o加热时发生逆共析反应:F+Fe3C ------- A o逆共析转变是高温下进行的扩散性相变,转变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相对均匀化。
固态金属及合金都是晶体,即在其内部原子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排列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即:体心立方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和密排六方晶格结构。
金属是由多晶体组成的,它的多晶体结构是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组成铁碳合金的铁具有两种晶格结构:910℃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α——铁,910℃以上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Υ——铁。
如果碳原子挤到铁的晶格中去,而又不破坏铁所具有的晶格结构,这样的物质称为固溶体。
碳溶解到α——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它的溶碳能力极低,最大溶解度不超过0.02%。
而碳溶解到Υ——铁中形成的固溶体则称奥氏体,它的溶碳能力较高,最高可达2%。
奥氏体是铁碳合金的高温相。
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727℃以下时变成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
如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230℃以下,这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无扩散的可能,奥氏体将直接转变成一种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由于含碳量过饱和,引起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大。
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来源于铬。
实验证明,只有含铬量超过12%时钢的耐蚀性能才会大大提高,因此,不锈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均不低于12%。
由于含铬量的提高,对钢的组织也有很大影响,当铬含量高而碳含量很少时,铬会使铁碳平衡,图上的Υ相区缩小,甚至消失,这种不锈钢为铁素体
组织结构,加热时不发生相变,称为铁素体型不锈钢。
当含铬量较低(但高于12%),碳含量较高,合金在从高温冷却时,极易形成马氏体,故称这类钢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镍可以扩展Υ相区,使钢材具有奥氏体组织。
如果镍含量足够多,使钢在室温下也具有奥氏体组织结构,则称这种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