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精密测量讲义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67
高速铁路中的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分支,是测绘科学在大型工程、高新技术工程和特种工程等精密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精密工程测量主要研究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突出“高精度”和“可靠性”,代表了工程测量的最新发展和先进技术。
他是传统工程测量的发展和延伸,应用先进的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角、测距、测高、定向、定位从而获得个点的三维坐标或进行施工放样。
其测量精度一般为1-2mm,相对精度高于10-6。
我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样促进了精密工程测量的蓬勃发展,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对测量技术的特殊要求也加速了测量技术的发展。
现对高速铁路建设中的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做一简单论述。
一、高速铁路建设中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性高速铁路以其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舒适方便等优点开始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高速铁路设计时速高达200km/h~350km/h,运行目标是高安全性和高乘坐舒适性,任何一个小小的颠簸,都会给旅客列车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要求轨道结构必须具备高平顺度和高稳定性。
而轨道具备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的条件,除轨道结构的合理外形尺寸、良好的材质和制造工艺外,轨道的高精度铺设是实现轨道初始高平顺性的保证。
而这些必须依靠精密测量才能完成。
进入高铁时代的铁路测量,也随着高铁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高铁比普通铁路线路变得更直、曲线长度变得更长、隧道和桥梁的增加、轨道演变为无砟轨道测量、测量控制网的变化、沉降监控量测的高精度和持久性、测量工作时间的变化等等,给铁路建设维护中的精密工程测量带来很多新课题,测量的理论、方法、规范、仪器都需要革新和变化。
二、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的精度标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执行的国家规范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 —2009)、《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J1088-2010)、《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及《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技术由于高速铁路行车速度高(250-350km/h),为了达到在高速行驶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安全和舒适性,高速铁路轨道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平顺性和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内。
要求高速铁路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传统的铁路测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要求。
高速铁路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安全不同。
我们把适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称为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
一、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的必要性高速铁路行车速度快,列车运行安全和舒适度对轨道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要求高;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大量铺设无砟轨道,轨道板的铺设和轨道(道岔)精调都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量技术做保证;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检测过程中的测量很多都属于精密工程测量的范畴“三网合一”建设的需要;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测量成套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
二、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的方法:铁路速度目标值低,对平顺性要求不高,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养护维修没有要求建立统一的坐标基准(控制网不唯一,各自一体),没有“三网合一”的概念。
各级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主要考虑线下工程施工要求制定,没有考虑过轨道施工和运营对测量控制网的要求。
作业模式和流程一般是:初测、定测、线下工程施工测量、铺轨测量。
高斯投影变形和高程投影变形大。
北京54和西安80坐标系统一般采用3度带投影,不利于GPS RTK、全站仪进行勘测和施工放样。
高程投影变形在高原地区和线路高差大的地方投影变形大。
测量精度要求低,平面一般五等导线精度,高程测量采用五等水准,多属于普通工程测量的范畴。
经常出现曲线偏角超限问题,施工单位只有已改变曲线要素的方法进行施工。
施工交桩一般也是只交中桩,不给施工单位交导线点和GPS控制点,施工单位也不用坐标法施工。
三、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的特点:从控制网网形上看属于带状,CPI直接闭合到国家高等级GPS点(A/B级)困难,所以有时需要做CP0;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最大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