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派及代表作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15
朦胧诗代表作引言朦胧诗是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一种形式,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大创新。
这一诗歌形式充满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元素,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规则和约束,追求自由、随意和个性化的表达。
本文将介绍几位朦胧诗代表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诗歌流派。
1. 徐志摩徐志摩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对世界的痛苦与迷茫,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不懈追求。
以下是他的两首代表作:1.1《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2《爱在心里口难开》你说你有些事情说,说不出口,说不完。
虽然你双手撑起脸庞,掩饰那满脸的苍白和沧桑。
千万独自躺在黑夜的床上,心里通通泄了气难割、不讲。
多么可笑!多么浪费!多么伤!伤透了心筋,且终生如此到达底。
是谁把爱收藏在自己心底?是谁把泪纵容在眼间尽遮掩?你不能坦诚地来,只能轻轻地唱,这首脆弱的歌,久已发了黄。
2. 徐志摩郭小川是中国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作通常表达对人生的困惑和悲伤,以及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
以下是他的一首代表作:2.1《你比我大一岁》你比我大一岁。
放晴彩,收夕雨。
我的眉间彩霞,瞧,眷恋你手臂摇曳的弧。
云依山涧相散,星星织就枕席。
要死,送别我;临命,病愈我。
你比我大一岁。
当我息伏在你旁边,给你撑起风荷的一脉花色,还能看见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阳光下晃风的霞。
兴安岭前,并非只有朔风咆哮。
黄河纵横,追溯华夏先貉以礼从欧亚流。
顾城的诗集_顾城的作品_古诗大全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的诗集:1、《田埂》路是这样窄么?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就会数我的脚印;如果我跟你走,就会看你的背影。
2、《也许,我不该写信》也许,我不该写信我不该用眼睛说话我被粗大的生活束缚在岩石上忍受着梦寐的干渴忍受着拍卖商估价的声音,在身上爬动我将被世界决定我将被世界决定却从不曾决定世界我努力着好像只是为了拉紧绳索我不该写信不应该,请你不要读它把它保存在火焰里直到长夜来临3、《初夏》乌云渐渐稀疏我跳出月亮的圆窗跳过一片片美丽而安静的积水回到村里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每扇木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窗纸一声不响像空白的信封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把还没睡醒的相思花插在一对对门环里让一切故事的开始都充满芳馨和惊奇4、《小贩》在街oRG角铺一张油布前边是路他们很灵敏是网上的蜘蛛他们很茫然是网中的猎物5、《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黑夜来了我驶进银河的港湾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6、《还记得那条河吗》还记得那条河吗?她那么会拐弯用小树叶遮住眼睛然后,不发一言我们走了好久却没问清她从哪里来最后,只发现有一盏可爱的小灯在河里悄悄洗澡现在,河边没有花了只有一条小路白极了,像从大雪球里抽出的一段棉线黑皮肤的树被冬天用魔法固定在雪上隔着水,他们也没忘记要互相指责水,仍在流着在没有人的时候就唱起不懂的歌她从一个温暖的地方来所以不怕感冒她轻轻呵气好像磨沙玻璃她要在上面画画7、《在夕光里》在夕光里,你把嘴紧紧抿起:"只有一刻钟了"就是说, 现在上演悲剧。
朦胧诗派的诗歌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
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
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
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
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
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此诗后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等教科书中。
3、《一代人》
《一代人》是朦胧派诗人顾城于1979年在北京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流传较广。
它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与传统新诗截然不同的风格,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后来被称为朦胧诗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新生代诗人,也叫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
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
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
新生代诗人代表:韩东、于坚、杨黎、李亚伟等。
改革文学:出现于70 年代末,并于80年代前半期达到高潮的,一股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
代表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路遥《人生》高晓声《陈奂生系列》“三崛起”划时代的壮举,第一次一个人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不再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再是政治服务的工具。
寻根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丙崽—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主人公,国民身上一直斩不断的国民劣根性,用现代意识去透视传统文化的暗区,以此体现并挖掘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
地域文化的奇异,神秘色彩—反抗中原文化的大一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文化动乱的根源。
王一生—阿城《棋王》中时代主人公,活着只有两个目的吃和棋。
简单宁静而平凡的生活态度,诚实地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传统文化在现代人身上的体现,对当代人生的积极意义。
现代派小说—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场受西方现代派影响,以抒写现实真感体验内容的潮流。
先锋小说-移植而来的文学“移植文学”,关注小说的形式和技巧,以叙事为主。
最大特点:移植文学,完全以西方文学为蓝本,疏远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舒婷简介及作品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舒婷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舒婷的个人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主要作品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诗集欣赏1、《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作者介绍第一单元:1.徐志摩(1896-1931)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康桥:剑桥2.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重要诗集《红烛》《死水》,“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3.穆旦: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诗集《探险者》《九叶集》4.舒婷: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5.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俄国斯文学奠基人,著名的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又叫《欧根·奥涅金》)6.华兹华斯:英国“湖畔诗派”代表诗人。
45.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代表诗歌《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第二单元:7.《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9.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
《离骚》是《楚辞》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诗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
10.《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注意:《木兰辞》不属汉乐府民歌)。
《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编辑。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80年代初被称为“朦胧诗人”的青年作者,一般都是“文革”期间就开始写诗的。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当时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注:如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五人诗选》)。
他们都在《今天》上发表诗,并在围绕这一刊物所形成的集结中,表现了某些共同的诗歌追求。
因而后来也有将他们称为“今天诗群”的。
芒克、多多等在白洋淀“插队”就写过不少诗,芒克又是《今天》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但在“朦胧诗”运动中,人们对他们所知不多。
这与他们在“朦胧诗”热潮中相对沉默,而他们“文革”间的创作又不被更多读者了解有关。
1985年《新诗潮诗集》(注:《新诗潮诗集》(内部交流,老木编选)上、下两册,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编辑出版。
上册中收芒克、多多的诗各近三十首。
)的出版,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的诗才有较多的汇集。
另一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多多等70年代的更带“个人性”特征的诗作,与当时的社会性情感和问题的诗歌主题存在距离。
他们的创作在时代潮流的选择中被“遮蔽”。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在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反思潮流中,并不是所有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都会获得较充分的继续生长的条件。
除了上举的五人以外,70年代末才开始写作的梁小斌、王小妮等,这一时间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市。
“文革”时曾在闽北山区“插队”,开始写诗和散文时,得到当时“流徙”在闽西北山区的诗人蔡其矫的指导。
70年代末,结识了北方的北岛等作者,成为《今天》的撰稿者,她的诗也开始广泛流传。
开始,诗界对她的态度也犹疑不决。
不过,在朦胧诗这些有争议的诗人中,她最先得到有限度的认可,也最先得到出版诗集的机会。
(注:舒婷的诗集主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诗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等。
她的《双桅船》出版于1982年,并获得中国作协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9~1982)。
而北岛、顾城、杨炼等在大陆正式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都要迟至1986年。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8]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
㈡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经受了深重灾难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甘愿为祖国奉献的历史责任感,所以写了这首诗。
㈢解题诗题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强调“祖国”,点明了诗人歌咏的对象——祖国;且采用呼告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挚的感情,表明了诗歌的主旨——热爱祖国。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11个)1.疲惫;2.熏黑;3.隧.洞(suì);5.蜗.行(wō);6.摸索;7.干瘪.(biě);8.淤.滩(yū);9.驳.船(bó);10.纤.绳(qiàn);11.飞天;12.簇.新(cù);13.挣.脱(zhèng);14.胚.芽(pēi);15.笑涡.(wō);16.绯.红(fēi);17.喷薄;18.伤痕累.累(lěi );19.迷惘.(wǎng)。
㈡词语释义1.蜗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2.摸索: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3.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文辞等)内容贫乏,枯燥无味。
4.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5.簇新:状态词。
极新;全新。
6.喷薄: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7.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文章主旨】诗歌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向“你”(祖国)倾诉的方式,将个体的“我”融入祖国这一大形象里,并让“我”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责任,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写作特色】1.选取新颖的意象,表达热爱祖国的主题在意象的选择上,避开了长江、黄河、长城等意象,从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平凡事物入手,选取了诸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新颖的独特的意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等。
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3、(1)《月夜》作者沈尹默,在这首诗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的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
(2)《萧红墓畔口占》作者戴望舒,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索和反思。
(3)《断章》作者卞之琳,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4)《风雨吟》作者卢荻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
同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统一》中,聂鲁达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所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4、《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诗人多多的经典诗
多多,原名粟世征,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诗作:
1. 《致太阳》
你的血液是火
你的呼吸是风
你的眼睛是天空的颜色
没有比你更美丽的事物了
在世界的深处
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2. 《在黎明的铜镜中》
在黎明的铜镜中
呈现的是黎明
水手从绝望的耐心里
升起祖传的希望
看见了
一种最古老的语言
在黎明的铜镜中
撞击着
3.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十一月入夜的城市
惟有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突然
我家树上的叶子
落尽了
5. 《居民》
他们在城市里住下
他们在城市里死去
他们在城市里做梦
梦见自己的灵魂
变成草地上的野兔
多多的诗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80年代初被称为“朦胧诗人”的青年作者,一般都是“文革”期间就开始写诗的。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当时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注:如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五人诗选》)。
他们都在《今天》上发表诗,并在围绕这一刊物所形成的集结中,表现了某些共同的诗歌追求。
因而后来也有将他们称为“今天诗群”的。
芒克、多多等在白洋淀“插队”就写过不少诗,芒克又是《今天》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但在“朦胧诗”运动中,人们对他们所知不多。
这与他们在“朦胧诗”热潮中相对沉默,而他们“文革”间的创作又不被更多读者了解有关。
1985年《新诗潮诗集》(注:《新诗潮诗集》(内部交流,老木编选)上、下两册,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编辑出版。
上册中收芒克、多多的诗各近三十首。
)的出版,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的诗才有较多的汇集。
另一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多多等70年代的更带“个人性”特征的诗作,与当时的社会性情感和问题的诗歌主题存在距离。
他们的创作在时代潮流的选择中被“遮蔽”。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在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反思潮流中,并不是所有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都会获得较充分的继续生长的条件。
除了上举的五人以外,70年代末才开始写作的梁小斌、王小妮等,这一时间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市。
“文革”时曾在闽北山区“插队”,开始写诗和散文时,得到当时“流徙”在闽西北山区的诗人蔡其矫的指导。
70年代末,结识了北方的北岛等作者,成为《今天》的撰稿者,她的诗也开始广泛流传。
开始,诗界对她的态度也犹疑不决。
不过,在朦胧诗这些有争议的诗人中,她最先得到有限度的认可,也最先得到出版诗集的机会。
(注:舒婷的诗集主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诗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等。
她的《双桅船》出版于1982年,并获得中国作协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9~1982)。
而北岛、顾城、杨炼等在大陆正式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都要迟至1986年。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
“朦胧诗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主要有:
一、诗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
二、诗作: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赠别》、《致橡树》
顾城《一代人》、《远与近》
江河《星星变奏曲》、《纪念碑》
北岛《回答》、《习惯》、《红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