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技术_基础篇(1)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42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1、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一、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部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二、灰分(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三、挥发分(V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质最(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煤炭的三大性质
煤炭是一种固体可燃沉积岩,在由古代植物形成煤的过程中就具有组成不均匀的特性;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坚固性差异,破裂成大小形状极不相同的颗粒。
所以煤炭是一种组成和粒度极不均匀(指标变异性极大)大宗散状物料。
这种不均匀性可分为成分不均匀和分布不均匀。
成分不均匀性是散状煤炭的单个颗粒之间的不同;分布不均匀性是散状煤炭的成分在不同部位的不同。
煤炭的不均匀性导致煤炭出现三大性质。
(1)偏析作用。
由于煤粒度及密度不同,其质量不相同,在流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大小粒度自然分聚与分的现象,称为偏析作用。
例如皮带输送机两旁粒度大的煤多;取料机在贮煤场堆煤时,煤堆底部周围多集中粒度大的煤,从煤矿筒仓往火车车箱装煤中间小块细粒多而边缘大块多等等。
粒度近似相同的煤因密度不相同,在下落流动中重的集中在下,轻的集中在上。
这些说明了煤炭在流动中产生偏析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偏析作用愈大,煤的分离程度愈严重。
偏析作用增加了煤的不均匀性。
(2)沥水作用
是指堆积在一起的煤炭,上层煤炭颗粒间的水分或其外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的现象,成为沥水作用。
例如汽车或火车车厢装的煤炭,经过运输或长时间堆积,水分向下流动,导致底部煤炭水分高,顶部煤炭水分低。
(3)序列相关性
煤炭品质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序列相关性,即相邻的煤倾向于有相似的组成,相距较远的煤倾向于有不相似的组成。
原煤序列相关性较为明显。
煤炭的三大性质是煤炭采制样的关键特性,后续再一一分析讲解。
煤炭全面知识(1)(一)煤及其产品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的同义词停止使用的同义词2.1.1 煤 coal 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煤炭2.1.2 煤的品种 Categories of coal 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2.1.3 标准煤 Coal equivalent 凡能产生29.27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煤2.1.4 毛煤 Run-of-mine coal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2.1.5 原煤 Raw coal 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2.1.6 商品煤 Connercial coal;salable coal 作为商品出售的煤销煤2.1.7 精煤 clenedcoal 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洗精煤2.1.8 中煤 Middings 煤经精选后的道德、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2.1.9 洗选煤 Washed coal 经过洗选后的煤'2.1.10 筛选煤 Screened coal;sieved coal 经过筛选加工的煤2.1.11 粒级煤 Sized coal 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2.1.12 粒度 Size 颗粒的大小2.1.13 限上率 Oversize fraction 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2.1.14 限下率 Undersize fraction 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中的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含末率2.1.15 特大块 Uitra large coal(>100mm) 大于100mm的粒级煤2.1.16 大块煤 Large coal(>50mm) 大于50mm的粒级煤2.1.17 中块煤 Medium-sizldcoal(25~50mm) 5~50mm的粒级煤2.1.18 小块煤 Small coal(13~25mm) 13~25mm的粒级煤2.1.19 混中块 Mixed medium-sized coal (13~80mm) 13~80mm的粒级煤2.1.20 混块 Mixedlumpcoal(13~300mm) 13~300mm之间的粒级煤2.1.21 粒煤 Pea coal(6~13mm) 6~13mm的粒级煤2.1.22 混煤 Mixed coal(>0~50mm) 0~50mm之间的煤2.1.23 末煤 Slack;slackcoal(>0~25mm) 0~25mm之间的煤2.1.24 粉煤 Fine coal(>0~6mm) 0~6mm之间的煤2.1.25 煤粉 Coal fines(>0~0.5mm) 小于0.5mm的煤2.1.26 煤泥 slime 煤经洗选或水采后粒度在0.5mm以下的产品2.1.27 矸石 Shale 采.掘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层混入煤中的岩石矸子2.1.28 夹矸 Dirt band 夹层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2.1.29 洗矸 washeryrejects 从洗煤中排出的矸石2.1.30 含矸率 Shale cont ent 煤中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二)煤的采样和制样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的同义词停止使用的同义词2.2.1 煤样 Coals ample;sample 为确定某些特性而从煤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2.2.2 采样 Samping 采取煤样的过程2.2.3 子样 Increment 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分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2.2.4 总样 Gros ssample 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2.2.5 随机采样 andom sampling 在采取子样式,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施加任何人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采出2.2.6 系统采样 Systematic sampling 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2.2.7 批 Batch;lot 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一个量2.2.8 采样单元 Sampling unit 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
煤炭全面知识(1)(一)煤及其产品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的同义词停止使用的同义词2.1.1 煤coal 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煤炭2.1.2 煤的品种Categories of coal 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2.1.3 标准煤Coal equivalent 凡能产生29.27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煤2.1.4 毛煤Run-of-mine coal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2.1.5 原煤Raw coal 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2.1.6 商品煤Connercial coal;salable coal 作为商品出售的煤销煤2.1.7 精煤clenedcoal 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洗精煤2.1.8 中煤Middings 煤经精选后的道德、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2.1.9 洗选煤Washed coal 经过洗选后的煤'2.1.10 筛选煤Screened coal;sieved coal 经过筛选加工的煤2.1.11 粒级煤Sized coal 煤通过筛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2.1.12 粒度Size 颗粒的大小2.1.13 限上率Oversize fraction 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2.1.14 限下率Undersize fraction 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中的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含末率2.1.15 特大块Uitra large coal(>100mm) 大于100mm的粒级煤2.1.16 大块煤Large coal(>50mm) 大于50mm的粒级煤2.1.17 中块煤Medium-sizldcoal(25~50mm) 5~50mm的粒级煤2.1.18 小块煤Small coal(13~25mm) 13~25mm的粒级煤2.1.19 混中块Mixed medium-sized coal (13~80mm) 13~80mm的粒级煤2.1.20 混块Mixedlumpcoal(13~300mm) 13~300mm之间的粒级煤2.1.21 粒煤Pea coal(6~13mm) 6~13mm的粒级煤2.1.22 混煤Mixed coal(>0~50mm) 0~50mm之间的煤2.1.23 末煤Slack;slackcoal(>0~25mm) 0~25mm之间的煤2.1.24 粉煤Fine coal(>0~6mm) 0~6mm之间的煤2.1.25 煤粉Coal fines(>0~0.5mm) 小于0.5mm的煤2.1.26 煤泥slime 煤经洗选或水采后粒度在0.5mm以下的产品2.1.27 矸石Shale 采.掘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层混入煤中的岩石矸子2.1.28 夹矸Dirt band 夹层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2.1.29 洗矸washeryrejects 从洗煤中排出的矸石2.1.30 含矸率Shale cont ent 煤中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二)煤的采样和制样序号术语名称英文名称定义符号允许使用的同义词停止使用的同义词2.2.1 煤样Coals ample;sample 为确定某些特性而从煤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2.2.2 采样Samping 采取煤样的过程2.2.3 子样Increment 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分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2.2.4 总样Gros ssample 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2.2.5 随机采样andom sampling 在采取子样式,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施加任何人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采出2.2.6 系统采样Systematic sampling 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2.2.7 批Batch;lot 在相同的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一个量2.2.8 采样单元Sampling unit 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
《煤质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煤质基础知识,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质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煤质的基本概念(一)煤炭的定义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氟、氯、砷、硼、铅、汞等元素。
(二)煤的分类1. 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 褐煤:煤化程度最低,外观呈褐色或黑色,质地较软,水分含量高,挥发分高,热值低。
- 烟煤:煤化程度介于褐煤和无烟煤之间,外观呈黑色,质地较硬,水分含量适中,挥发分较高,热值较高。
- 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外观呈黑色,质地坚硬,水分含量低,挥发分低,热值高。
2. 根据煤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化工用煤等。
- 动力煤:主要用于发电、工业锅炉等动力设备,对煤炭的热值、灰分、硫分等指标有一定要求。
- 炼焦煤:主要用于炼焦,生产焦炭,对煤炭的粘结性、结焦性等指标有较高要求。
- 化工用煤:主要用于生产化肥、甲醇、烯烃等化工产品,对煤炭的化学性质、元素组成等指标有特定要求。
(三)煤的主要成分1. 碳:是煤炭的主要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50%~90%之间。
碳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2. 氢:是煤炭中的重要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2%~6%之间。
氢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3. 氧:是煤炭中的不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10%~30%之间。
氧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低。
4. 氮:是煤炭中的少量成分,含量一般在 0.5%~2%之间。
在燃烧过程中,氮会转化为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硫: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一般在 0.5%~5%之间。
硫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一、煤质概述 (3)1. 煤的成因及分类 (4)2. 煤的性质与特点 (5)3. 煤质分析的重要性 (6)二、煤质分析方法 (7)1. 采样与制备 (9)1.1 采样原则及方法 (10)1.2 样品制备流程 (11)2. 物理分析方法 (12)2.1 工业分析 (13)2.2 元素分析 (14)3. 化学分析方法 (15)3.1 无机质分析 (16)3.2 有机质分析 (18)三、煤质指标与评价 (19)1. 煤质指标介绍 (20)2. 煤质评价原则 (21)2.1 动力煤评价要点 (22)2.2 炼焦煤评价要点 (23)四、煤质分析技术应用 (24)1. 常规煤质分析技术 (25)1.1 常规物理测试技术 (27)1.2 常规化学测试技术 (28)2. 现代分析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29)2.1 红外光谱分析 (31)2.2 核磁共振分析 (32)2.3 其他现代分析技术 (33)五、煤质分析实验及操作规范 (35)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36)1.1 实验室基本要求 (37)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39)2.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40)2.1 实验前的准备 (41)2.2 实验过程规范操作 (42)2.3 实验后的整理与记录 (43)六、煤质分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 (44)1. 质量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 (45)1.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6)1.2 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 (48)2. 标准化管理要求与实施策略 (50)2.1 标准化管理概述 (51)2.2 标准制定与执行监控 (51)一、煤质概述煤是一种由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根据成因和形成过程,煤可分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四大类。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其中碳含量最高,氧、氮和硫含量相对较低。
煤质分析是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指标,主要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分析和煤质特性分析等方面。
煤质分析基础必学知识点煤质分析是指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测试,从而确定煤炭的质量特性和适用性的过程。
以下是煤质分析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1. 煤的基本组成: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组成,其中碳是最主要的元素,煤的含碳量决定了煤的热值和能源利用价值。
2. 煤的质量指标:煤的质量指标包括热值、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等。
热值表示单位质量煤所含的热能,是评价煤的能源价值的指标;灰分表示煤中非燃烧部分的含量,高灰分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和灰渣;挥发分表示煤中易挥发出的气体和液体的含量,挥发分高的煤炭燃烧时易产生大量烟雾和烟气;固定碳表示煤中不挥发的有机物的含量,是煤的燃烧特性和燃烧温度的重要指标;硫分表示煤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高硫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
3.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包括比重、水分、颗粒大小和磨损指数等。
比重是指煤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不同煤种的比重不同;水分是指煤中含有的水分的含量,水分高的煤炭不易燃烧;颗粒大小表示煤炭颗粒的大小分布,颗粒细小的煤炭易燃烧;磨损指数表示煤炭在输送和粉磨过程中的磨损性能。
4.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包括灰熔点、反应性等。
灰熔点表示煤中灰分在高温下熔化的温度,高灰熔点煤炭易生成结渣;反应性表示煤在燃烧、煤气化和液化等过程中的反应性能,是评价煤的可燃性和利用性能的指标。
5. 煤质分析方法:煤质分析主要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方法进行。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煤样制备、元素分析、热值测定、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等。
这些方法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仪器和设备,如元素分析仪、热值测定仪、灰分测定仪等。
学习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了解煤炭的质量特性和适用性,为煤炭的选矿、燃烧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化验分析专业煤质分析分册第1章煤质化验基本知识1.1 名词术语煤:古代植物遗体经覆盖地层压实和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标准煤:又称煤当量,是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
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量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原煤:将毛煤筛分,并选出>50mm的矸石以后的煤。
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洗选煤:经过洗选(粗)加工的煤。
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中煤:经精选后、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烟煤: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黑色,从沥青光泽、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水分、挥发分和粘结性范围宽,燃烧时有烟,共分12类。
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水分、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是良好的锅炉燃料和气化原料。
不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水分、挥发分范围较高,无粘结性的烟煤,易风化、破碎、自燃,发热量中等、偏低。
用途同上。
气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高的烟煤,焦碳裂纹多且易碎。
用做炼焦配煤和生产干馏煤气。
1/3焦煤:变质程度中等,性质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之间,炼成的焦碳强度高,用途同上。
肥煤:变质程度中等,挥发分10~37%,粘结性强,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碳,且有横裂纹,强度和耐磨性较焦煤差,用做炼焦配煤。
焦煤:变质程度偏高的烟煤,水分较低,结焦性好,焦碳块大、裂纹少、强度高、耐磨性好。
挥发分10~28%、粘结指数>65、胶质层厚度<25mm的最好。
廋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水分低,结焦性较好,焦碳块大、裂纹少但强度低。
用做燃料和炼焦配煤。
贫煤:变质程度最高、水分和挥发分最低的烟煤,不结焦,无粘结性,多做燃料。
无烟煤:变质程度最高,挥发分<10%,光泽强、密度大、硬度高,燃点最高,无粘结性,燃烧时无烟。
用做生产合成煤气和高炉喷吹燃料。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在国家标准种,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1.煤的水分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
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和井下安全生产的加强,以及喷露洒水、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的实施,原煤水分呈增加的趋势。
为此,煤矿除在开采设计上和开采过程中的采煤、掘进、通风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减少煤的水分的措施外,还应在煤的地面加工中采取措施减少煤的水分。
1)煤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
如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AL2O3.2SiO2.2H2O) 中的结晶水。
游离水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C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2)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
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煤质基础知识1. 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煤炭的基本特性和煤质的评价方法对于煤炭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质的基础知识,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组成结构、燃烧特性以及常见的煤质评价指标等内容。
2. 煤的形成过程煤是由古代植物在地质历史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燃料。
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植物残体的积累与堆积在一定的湿地环境中,植物残体会逐渐积累并堆积。
这些植物残体主要由木质部分、树皮、叶子和根系等组成。
2.2 部分分解与压实在湿地环境下,植物残体部分分解并逐渐转变为腐植质。
同时,由于上层土壤和水的压力,植物残体逐渐压实。
2.3 煤化作用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植物残体经历了煤化作用,即腐植质转化为煤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温度、压力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作用,使得腐植质逐渐转变为含碳化合物。
3. 煤的组成结构煤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
3.1 有机质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煤质的绝大部分。
它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
煤的有机质主要分为干酪根、藻质和胶体质等。
3.2 无机质无机质是煤的次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矿物质和灰分。
矿物质主要由氧化物、硅酸盐等组成,而灰分则由铁、铝、钙、镁等离子组成。
无机质的含量会影响煤的燃烧特性和利用价值。
4. 煤的燃烧特性煤的燃烧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煤炭在氧气参与下的燃烧过程。
煤炭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点、燃烧产物和燃烧温度等。
4.1 燃点燃点是指煤炭在空气中开始燃烧的温度。
不同种类的煤炭其燃点也不同,一般来说,褐煤的燃点较低,而无烟煤的燃点较高。
4.2 燃烧产物煤的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物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无害的,但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4.3 燃烧温度煤的燃烧温度是指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
不同种类的煤炭其燃烧温度也有差异,一般来说,无烟煤的燃烧温度较高。
煤质基础知识煤质基础知识⼀、煤的概述1、煤的形成亿万年前,古代植物由于地壳的作⽤被埋在地下,植物在隔绝空⽓的情况下由于细菌的作⽤发⽣腐烂分解,其内部组织遭到破坏,⼀部分物质转化为⽓体溢出,残余物质开始变成泥炭,泥炭在地下受地层压⼒和地温的影响,慢慢地被压紧和硬化,继续排出挥发性⽓体和⽔分,使含碳成分⽐例不断增⾼,最终变为我们现在开采出来的煤。
2、煤的分类根据成煤的原始植物及其煤化程度的不同,煤的化学组成与其特性各有差异,依其煤化程度可分为⽆烟煤、烟煤、褐煤三⼤类。
⽆烟煤:碳化程度最⾼,挥发分低,着⽕点⾼,质地坚硬,⽆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烟煤:碳化程度低于⽆烟煤,挥发分范围很⼤,燃烧时多冒烟。
褐煤: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形成的煤,光泽暗淡,呈褐⾊,含数量不同的腐植酸,⾼⽔分、挥发分、低发热量。
3、煤的成分及特性指标3.1 煤是⼀种混合物,主要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对煤中这五种元素含量的分析称之为煤的元素分析,是煤燃烧性能的⼀种分析⽅法。
⽔分煤灰分、H、O、N、S碳:煤的主要组成元素,其含量在70%以上,决定煤发热量的⾼低,碳完全燃烧⽣成⼆氧化碳。
氢:煤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煤的碳化程度加深⽽减少,所以⽆烟煤中含量最低,烟煤次之,褐煤最⾼,含量在2%—6%内。
氧:在煤中呈化合态存在,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减少,褐煤中有的要⾼达40%,⽆烟煤中有的低到1%。
氮:煤燃烧中的⽆⽤成分,⼀般含量为1%。
硫:煤燃烧中的有害物质,对⼤⽓污染严重,受环保部门监测,含量1%以下的煤为低硫煤,含量3%以上为⾼硫煤,含量在1%—3%的为中含硫量煤。
3.2⼯业分析组成从煤的组成成分来分,煤是由⽔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组成。
\外在⽔分⽔分⽆机物内在⽔分煤灰分挥发分有机物固定碳⽔分:属于不可燃成分,⽤符号M表⽰。
挥发分:代表易挥发的有机物含量,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等,属于可燃成分,⽤符号V表⽰。
固定碳:代表不挥发的有机物含量,属于可燃成分,⽤符号FC表⽰。
煤质基础知识11、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有多少?年产量约多少?我国煤的储藏量已探明大约为6000亿t,居世界第三位。
2015年,中国煤炭产量36.8亿吨,同比下降3.5%。
铁路煤炭发运20亿吨,同比下降12.6%。
进口煤炭2亿吨,下降29.9%。
12月末,中国重点电厂存煤7358万吨,可用22天。
2、发一度电要多少煤?一度电的煤成本大约多少?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克~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克~500克。
5万千瓦机组其供电煤耗约440克/千瓦时,发同样的电量,比大机组多耗煤30%~50%。
我国火电厂的净热效率几十年来有很大进展,从解放初期中压机组的25%左右上升到现在超临界机组的40%(蒸汽机的热效率只有8%左右),火电厂三大主机中,锅炉的效率最高已经达到94.8%,汽轮机效率达到90%,发电机效率近99%,这三大主机合计效率也达到了近85%。
为什么发展到超临界参数之后,电厂效率也才只有40%?这是因为火电厂在有效运行中有个必不可少“冷端损失”。
火电厂的运行过程是用高压泵把水打进锅炉,高压水在锅炉内逐步被加热,第一步变为蒸汽,第二步蒸汽再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通过管道送进汽轮机,经一级级叶片做功后,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地降下来,最后降到约0.05个大气压、40℃左右;这时虽然蒸汽的压力、温度都很低了,但它还是蒸汽,要再把它直接打进锅炉,需要花费巨大的能量,经济上是划不来的,所以还是要把它先变成水,再用泵打进锅炉;同样温度的蒸汽变成同样温度的水,需要释放出大量的“潜热”,在压力很低时,一公斤蒸汽变成相同温度的水约要释放600大卡左右的热量,这个热量在火电厂运行过程中都被冷却水或空气带走而损失掉,这就是火电厂的“冷端损失”,约占电厂40%以上的能量,所以火电厂的热效率不够高。
目前我国水电运行成本一般是8-12分/千瓦时,火电运行成本约为0.15-0.25元/千瓦时。
煤质基础必学知识点1. 煤炭的组成和性质:煤炭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岩石,主要成分有碳、氢、氧、硫和少量氮等元素,含有较高的固体有机物质。
根据其含碳量和热值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气煤和褐煤等不同种类。
2. 煤的形成和分布:煤是在地质历史长期的积累和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地壳上的矿盆中,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3. 煤的分类和等级:煤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热值和使用特性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煤种分类、煤系分类和煤炭品位分类等。
4. 煤储层的测定和评价:通过地质勘探和煤层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煤储层的厚度、质量和储量等参数,并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
5. 煤的燃烧过程: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硫酸雾、SO2等大气污染物,同时还会产生煤气、灰渣和煤灰等副产品。
6. 煤的利用和开发: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目前,煤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石煤气、有机化学原料和煤炭衍生物等方面。
7. 煤炭的环境影响: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8. 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影响,目前正致力于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如煤气化、煤海藻生物质合成气技术等。
9. 煤的资源金融化: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和资本的介入,煤炭资源金融化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通过金融工具对煤炭资源进行投资和融资。
10. 煤炭行业的政策和管理:为了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如煤炭资源税、煤炭企业准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