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和新兴资产阶级参考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2022-2024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单选题1.(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根据所学知识和下方表格内容,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①罗马法与西方近现代法律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①罗马法的民主程度可与西方近现代民主法律制度相媲美①罗马法与西方近现代法律都有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3北京延庆高三一模)林肯在1854年一次演讲中说:“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
1858年又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儿奴役,一半儿自由的状况。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这说明()A.林肯意在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B.美国当时正处于邦联政府的统治时期C.美国南部叛乱诸州的黑奴应该享有自由D.林肯主张只有废除奴隶制国家才能独立3.(2023北京房山高三一模)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但要向地主交纳赎金,且受村社制的束缚,农民自由择业、迁居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天皇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保证农民人身、移居及职业的自由。
据此推断()A.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俄国B.俄国由于沙皇专制统治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C.日本和俄国的改革因内容不同导致性质不同D.两国改革不同程度推动了各自资本主义发展4.(2023北京西城高三一模)1871一1873年,日本派出使节团出访欧美,随行人员记录了多国图书馆的情况。
德国的“文库社”虽然归民众所有,“但是主要由政厅制定文库社的规则、选择图书和提供运转所需的经费。
由于民众或者居住于州内的宗教派别的不同,各社多少存在一些差异。
”材料可用于研究()①明治维新的特点①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推进①人文主义的兴起①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运营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023北京朝阳高三一模)2023 年2月7日,网友写到“224年前的今天,中国历史上存在感最强、写诗最多的乾隆皇帝在养心殿去世”;有人回应“美国的也在这年去世。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都铎王朝(1485~1603年)后期,英国社会流行“议会下院中的每个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的说法。
这反映了() A.议会下院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议会上院的立法权旁落C.英国近代宪政体制逐渐定型D.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解析:选D依据所学,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下院开始居于权力中心,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C两项错误;材料“议会下院中的每个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说明议员与贵族和教会的关系而不是上院和下院的对比关系,故B 项错误;材料“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说明平民地位提高,贵族和主教的地位下降,反映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故D项正确。
2.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
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
此举意味着英国() 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为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故选B项;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旧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排除A项;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排除D项。
3.1694~1697年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罢免了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
威廉此举()A.推动了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B.削弱了英国内阁的职权C.体现了国王与议会权限不明D.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解析:选D材料反映在1694~1697年间,英国国王罢免了反战的托利党,建立了由“辉格党”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的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但国王保留了行政权,所以威廉罢免托利党人,建立辉格党的内阁是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故选D项;英国政党制度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而材料事件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威廉将内阁成员换成了与自己意见一致的辉格党人,但并未削弱内阁的职权,排除B项;威廉此举是行使了法律赋予他的权力,而非国王与议会的权限不明,排除C项。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指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根本原因*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3、政治统治:都铎王朝的统治——客观上促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因为力量弱小,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的保护来发展。
(2)措施增强****统治:实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 *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开始确立海上霸权(3)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时间:17世纪初开始 (2)表现:厉行君主****,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宗教****,迫害清教徒。
(3)结果: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政局日趋紧张,终于导致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1)组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2)斗争: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实行斗争(1629年被解散) *英国议会的出现和权力2、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时间:1638年(2)原因: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3、革命爆发的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1)议会的召开: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征收新税而重开(2)议会中的斗争:反对派拒绝征税法案,而且提出要求限制王权(3)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利用议会合法的斗争形式实行的革命开始了。
4、革命的经过(1640—1688年)①开始:1642年国王查理一世挑起(1)内战②概况议会军与克伦威尔的崛起决定性战役:纳西比战役和马斯顿荒原战役③结果:内战结束,国王被俘;1649年1月,国王被处死。
(2)共和国的建立与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①共和国的建立A.措施:对内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宗教上厉行清教法②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规;对外征服爱尔兰,实行英荷战争,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B.1653年底,就任“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A.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克伦威尔死后混乱的政局B.概况 1660年,查理二世即位复辟与反攻倒算英国政坛分化,形成政党——辉格党与托利党(代表利益)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企图恢复天主教,引起反对A.原因;詹姆士二世的统治②“光荣革命” B.概况:1688年,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夫妇入主英国;1699年初,两人即位。
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在世界近代史上,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在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一、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原因和条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都铎王朝统治的影响采取种种措施接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听命于英国国王的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权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在城市,英国传统工业如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工业领域陆续建立并得到发展在农村,随着制呢业的迅速发展,羊毛需求激增,贵族地主掀起圈地运动,由此,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也出现了农业工人英国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那些在农村中雇工经营牧场和农场的农场主和农场主,有的也兼营工业和商业,他们被称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也有着共同的利益③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对清教徒(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迫害更加严重斯图亚特王朝的政策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导致政治局面日趋紧张。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一、背景1、经济因素英国革命多原因,资本主义初兴盛。
①发展表现制呢矿冶造船业,工场遍布各部门。
资本主义农牧场,农业工人多艰辛。
②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多原因,商路中心地形胜。
a有利因素海外贸易初殖民,圈地运动扩资本。
b都铎王朝改革都铎王朝①多举措,资本主义有促进。
中央集权定国教,鼓励工商又殖民。
海外贸易并抢劫,击败西国②霸权兴。
2、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大发展,阶级关系大变更。
①阶级关系变化金融商人工场主,资产阶级渐形成。
农牧场主新贵族,剥削工人皆残忍。
②阶级矛盾激化斯图王朝③初统治,君主专制特鲜明。
宗教迫害征捐税,资产阶级难容忍。
3、思想因素资产阶级“清教徒”,清理国教目标明。
追求资本勤节俭,思想宣传为革命。
4、导火线人民起义苏格兰,反对迫害败英军。
二、概况1、议会斗争时期国王开会征新税,议员反对民响应。
(1640-1642)限制王权旗帜明,资产阶级革命兴。
2、内战时期查理④挑战兴战争,民兵组成议会军。
(1642-1649)纳西比与马斯顿,克伦威尔立功勋。
俘获查理判死刑,英国革命达峰顶。
3、共和国时期内战结束共和兴,克伦威尔掌军权。
(1649-1660)①政治方面军事独裁“护国主”,解散议会独专行。
②经济方面发展工商赠土地,维护国教忙远征。
③外交方面征服苏格爱尔兰,初败荷兰外贸盛。
4、王朝复辟时期斯图⑤复辟多原因,封建势力根基深。
(1660-1688)克死⑥争权又夺利,政局混乱多矛盾。
①政党形成稳定秩序迎查理,国王反攻民抗争。
辉格党和托利党,代表英国富阶层⑦。
②光荣革命倒行逆施詹姆士⑧,宗教复辟民难忍。
(1688)国教地制受威胁,两党联合政变兴。
迎立玛丽与威廉,英国革命终完成。
5、巩固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巩固成果举措新。
成果《权利法案》多条文,限制王权是核心。
议会权增王权衰,君主立宪渐形成。
三、影响1、性质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闹革命。
2、政治方面封建专制被推翻,君主立宪初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优秀8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篇一第4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the puritan revolution in england课标要求: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一、革命的背景1、历史传统—— 有限的王权时间:13c——17c初(包括都铎王朝)文献:《大宪章》13c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国王必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2、革命动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因素: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4.革命的阻碍——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具体表现?)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表现有哪些?(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2)国王与议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什么问题上?(税收问题)(3)议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过程如何?其实质是什么?(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4)《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内容见课本20页)(法治、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意义: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二、革命的经过1、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a理由: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b形式:利用议会合法斗争c文献:《大抗议书》1641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
想一想: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大抗议书》的内容有哪些?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何异同点?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
第一节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背景: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发展,手工工场建立起来(不是新功业部门,因为工业革命还未发生)(2)圈地运动(农业方面):传统制呢业的发展对羊毛需求量剧增(3)海外贸易掠夺: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同时进行海盗式的海外掠夺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掠夺共同构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2.阶级关系的变化:(1)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2)新贵族的出现:农村开明的农牧场主经过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资本化改造,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3)农业工人的形成:圈地运动使农民成为受雇在农牧场的农业工人(4)旧贵族势力受到削弱(都铎王朝)3.都铎王朝的统治: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1)对内政策:A.削弱旧贵族,加强专制,宗教改革B.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2)对外政策:打败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4.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遭到资产阶级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成为革命爆发主要原因(1)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2)宗教专制二、过程:1.导火索:1638年苏格兰起义,国王召开议会增谁镇压起义2.议会斗争时期:1940-1942年(1)不少议员反对国王专制,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要求限制皇权(2)议会得到广大群众支持(3)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4)查理一世与1942年讨伐议会,挑起内战3.内战时期:1942-1949年(1)克伦威尔,纳西比、马斯顿荒原战役(2)19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4.共和国时期:1949-1953年(1)对内政策:克伦威尔以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2)对外政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维护英国海外贸易利益.护国主时期:1953-1960年(1)19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2)克伦威尔死后政权落入高级军官手中,政局混乱6.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查理二世回国,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政治斗争尖锐(2)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和托利党(保守党的前身)形成(3)詹姆士二世大力压制反对派,企图恢复天主教7.“光荣革命”:(1)1688年威廉、玛丽共同入主英国,1689年威廉、玛丽共同即位(2)特点:非暴力(3)意义: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8.《权利法案》:1689年(1)内容:限制王权,君主立宪(2)意义: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三、意义:1.英国意义:(1)破旧:推翻封建专制君主制(不是推翻君主制,而是推翻君主专制,君主立宪也是君主制)(2)立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道路2.世界意义:(1)反映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广泛影响3.历史意义:标志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略)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略)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概况:1.背景:(1)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加剧(2)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2.概况:(1)历史地位: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2)主张:A.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B.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二、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启蒙运动在英国的兴起:1.霍布斯:1)代表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既有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有封建落后思想(2)主要思想:A.社会理论:社会契约B.政权理论:君权民授(人民主权);不反对君主专制,君权可干涉私产C.宗教理论:提出宗教的本质;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3)代表作:《利维坦》2.洛克:(1)社会理论:社会契约的目的就是保护私产→君权不应干涉私产(2)政权理论:A.君主立宪B.三权分立:立法权(议会),行政权、处理外交事务权(君主)(二)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发展:1.伏尔泰:反对教权,主张通过开明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发展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性政权3.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公共意志4.百科全书派:反映当时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三、启蒙运动的影响:1.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思想传播世界各地,启迪人们思想,动摇封建统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社会进步4.激励中国、日本的志士仁人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法国大革命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税收沉重,关卡林立,阻碍对外贸易发展2.主要原因:等级制度,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包括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要求改善生活现状)以及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3.重要原因:启蒙运动的思想准备4.财政危机,三级会议二、法国大革命:1.大革命的爆发:(1)路易十六准备镇压制宪议会,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2)革命的扩展:其他城市响应,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国王暂时让步2.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1)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2)政策:A.废除封建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人权宣言》:a. 内容:人类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的基本人权;法律的公共意志和平等性意义:揭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c. 局限:“自由”“平等”只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九一”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3)君主立宪派的倒台:A.背景:a. 国内:严重经济困难,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恶化→国内政治斗争尖锐b. 国外:国外武装干涉,法国人民奋起反抗B.路易十六勾结普奥,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君主立宪派倒台3.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6月(1)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2)政策:A.召开国民公会B.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C.1792年9月,瓦尔密战役,制止外敌入侵D.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E.1792年年底国民公会审判国王,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3)吉伦特派的倒台:A.原因:a. 第一次反法同盟b. 西部王党叛乱c. 生活日用品价格上涨,工人和城市平民生活每况愈下,吉伦特派反对最高限价B.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把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4.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1)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2)政策:A.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把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平均分配,废除封建权利——赢得农民的支持B.“恐怖政策”:a. 经济方面:全面限价法令b. 政治方面:嫌疑犯法令c. 评价: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积极作用,但消极影响为后人所批评C.总动员令,反击外国干涉:1793年年底外国干涉军基本被驱逐出境,1794年战场移到国境之外(3)雅各宾派的倒台:A.雅各宾派内部矛盾导致分裂B.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5.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A.人民力量挽救革命B.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2)影响:.对法国的影响:结束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对欧洲的影响:震撼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C.对世界的影响:为此后各国革命树立榜样三、拿破仑帝国:1.背景:(1)热月党人上台:A.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B.一方面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另一方面又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2)督政府的腐败无能:A.1795年热月党人成立督政府B.督政府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外国干涉(3)1799年11月“雾月政变”,拿破仑推翻督政府2.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其政策:(1)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政策:采取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A.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B.1804年《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保障,与以后的几部法典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C.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A.初期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正义战争,法兰西帝国盛极一时B.后期战争:非正义侵略战争,1813年10月莱比锡战役(“民族之战”),1814年3月滑铁卢战役,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4)拿破仑帝国的评价:A.积极作用:早期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法兰西第一帝国进一步摧毁封建旧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B.后期战争侵犯许多欧洲国家主权,激起人民反抗第六节美国的建立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状况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形成和发展: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已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欧洲移民和非洲黑奴为北美开发作出贡献2.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但也存在许多落后的经济成分3.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模式依照英国政体建立,总督独掌大权4.美利坚民族的形成:(1)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形成统一国内市场(2)英语称为各殖民地共同语言(3)逐渐形成共同文化,民族意识逐渐觉醒5.启蒙思想:民主和民族意识增强.英国对北美经济对压制:(1)美国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有些产品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竞争(2)英国希望把北美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3)英国盘剥和束缚北美经济7.早期反抗:(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2)1774年,各地代表齐集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3)人民纷纷组织民兵,准备武装斗争二、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美国独立战争:(1)1775年4月,来客星顿交火(2)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任华盛顿为总司令(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形势逆转,提高美国国际地位(5)1781年10月,英军投降,战争结束(6)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1)规定联邦政府掌握大权,巩固国家政权(2)三权分立:立法(国会),司法(最高法院),行政(总统)(3)共和政体: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4)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的平等权利三、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1.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意义:(1)民族解放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2)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3)世界意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积极影响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背景:1.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大庄园经济2.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实行严格的经济控制,沉重赋税,限制生产,贸易垄断3.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经济有一定发展,人民要求摆脱宗主国经济掠夺4.启蒙思想使人民民主意识日益增长5.国际力量的变化:法国大革命、西葡衰落、美国独立二、过程:1.海地独立:1791年法属海地爆发起义,1804年海地赢得独立,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2.墨西哥独立:伊达尔哥3.发蓝系第一帝国覆灭,西班牙王室复辟,进行反扑,到1815年独立运动转入低潮4.1816年以后独立运动浪潮再次高涨:玻利瓦尔由北向南,圣马丁由南向北,1822年圣马5.到1826年,西葡殖民地基本独立三、意义:1.彻底推翻西葡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一系列新兴国家2.拉美大多数国家建立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打击西葡封建腐朽势力,配合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第八节 16~18世纪的亚洲(略)。
历史教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加强,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了。
在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
经济领域内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在16世纪时,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为了加强王权,都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实行的是专制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以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苏格兰人民起义为导火线,以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标志,建立了共和国阶段、护国主统治时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再经“光荣革命”结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是为革命的结果。
英国议会在1689年时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资产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是为革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作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英国近代史一、16世纪时期(即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英国16世纪,就经济方面看,到16世纪,英国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日益发展扩大,并由此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接近资产阶级利益的新贵族阶层。
从政治制度来看,由于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斗争难分高下,起均衡作用的君主专政政体应运而生,它顺应了历史潮流,同时符合两个阶级的要求。
此外,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运动,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与“圈地运动”1.产生:英资本主义萌芽在城乡同时产生,互相促进,构成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工业部门,英毛纺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前,英国仅仅是一个羊毛输出国。
从15世纪中期,英毛纺织业中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16世纪毛纺业成为英各部门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为适应毛纺织业发展需要,英出现了拥有1000多人的集中手工工场,由羊毛输出国变为商业纺织品输出国。
16世纪中期,呢绒占英商品总出口量的86%,所以毛纺织业称作英国的民族工业。
此外,英国的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都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采矿。
1551-1651年,英煤产量增加了14倍,年产达300多万吨,占全欧产量的4/5。
曼彻斯特、麻布业发展迅速,使之由小乡村发展为城市。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出现的必要条件:①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②货币转化为资本。
通过暴力实现这两个条件的过程成为资本原始积累。
2.圈地运动:15世纪后期,由于英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需求量剧增。
导致羊毛价格上长,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羊毛比从事农业所需劳动力少,“绵羊的蹄子可以使沙子变为黄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贵族为追逐利润,把自己的土地改为牧场,并通过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强占农民土地,将农民从土地上赶走,用犁耙挖出壕沟,把大片土地围起来,用来养羊。
15世纪70年代,圈地运动首先发生于与市场有密切联系的英国东南部农村。
三、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发展海外贸易2.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圈地运动表现:1.手工工场的建立——传统工业发展2.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的牧场、农场——雇佣关系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共同利益)政治原因:都铎王朝——封建王朝强化专制统治1.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2.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3.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清教徒)直接原因(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年):反对宗教迫害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概况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英格兰人;过程:查理一世征收新税,遭到部分议员反对;结果:不少议员要求限制王权)起因:查理一世讨伐议会经过:议会军(克伦威尔)、王党军————纳西比、马斯顿荒原等战役胜利结果: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对内: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清教对外:征服爱尔兰,竭力维护海外贸易2.“护国主”(1653年)——军事独裁:多次解散议会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政局动荡1.查理二世:复辟不久就实行反攻倒算政策,遭到广泛反对詹姆士二世:(1)大力压制反对派(2)企图恢复天主教2.形成政党:辉格党、托利党——代表不同利益集团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的确立;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容: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意义: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国际:1.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特点:1.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2.带有宗教色彩3.曲折性、复杂性。
都铎王朝名词解释历史考研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历史考研来说,是一个必须深入理解的关键知识点。
都铎王朝始于1485年,亨利·都铎在博斯沃思战役中击败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这个王朝的出现标志着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早期的过渡。
在都铎王朝统治期间,英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变革。
首先是君主专制的加强。
都铎君主们,如亨利八世,积极地扩大王权。
亨利八世为了实现自己的婚姻目的,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他推动了英国的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会,自己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
这一举措不仅在宗教领域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在政治上更是大大增强了君主的权力。
因为通过控制教会,君主能够掌控大量的土地、财富和人力,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能施加更直接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都铎王朝时期也有着显著的发展。
圈地运动在这个时期逐渐兴起。
贵族和地主们开始大规模地圈占公有土地,用来养羊或者进行商业化的农业生产。
这虽然导致了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促进了英国农业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化。
同时,英国的商业和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
像德雷克这样的航海家不断地探索新的航线,开拓海外殖民地。
英国的商船穿梭于各大洋之间,与欧洲大陆、非洲以及亚洲进行贸易往来。
这使得英国的财富不断积累,城市也日益繁荣,伦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社会结构也在都铎王朝发生了变革。
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他们与传统的贵族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矛盾。
新兴资产阶级渴望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海外扩张中。
而贵族们也不得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有些贵族开始涉足商业和矿业等新兴行业。
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开始逐渐普及,虽然范围还比较有限,但已经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为英国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文化方面,都铎王朝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
亨利七世的新王朝亨利七世(Henry VII , 1457一1509) 建立的都铎王朝是以新的阶级关系为基础的新型王朝。
在都铎王朝的保护下资产阶级得到发展,而资产阶级的支持也使得都铎干朝得以巩固。
巩固新王潮的政治措施亨利一七世即位时王室和贵族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有利于王室的变化,这不仅因为许多贵族世家在玫瑰战争中灭绝或力量削弱,而且因为没收战败者的土地使王室的地产和收益增加、从而加强了王室的独立地位。
尽管如此,反抗王室的力量仍然可观,因此亨利七世坚决实施《禁养家兵的法令》(The Statute of Livery and Maintenance) 以削减贵族的独立军事力量,并由王室垄断大炮的使用,这种15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武器足以摧毁任何反抗者的城堡。
在司法方面,亨利七世设立由大臣、律师和教士组成的“星室法庭”(Court of the Star Chamber), 这种法庭代表国王的权威,用简便的手续处理地方法庭难以使之就范的有权势的犯罪者。
除涂削弱旧贵族外,亨利七世还提拔中产阶级的上层人物,把他们封为直接依靠王室的新贵族。
经济与外交政策亨利七世的国内政策是节制开支,增加岁入;奖励出口,增加关税;规定英国货物必须由英国船装运;鼓励海外探险,开辟新的市场。
他避免战争,因为战争要耗费大量金钱,然而却给造船业以津贴,凡是百吨及百吨以上的新船,每吨津贴5先令。
亨利七世为提高都铎王朝在欧洲列强中的威望,和西班牙联姻。
西班牙王室把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 1485-1536)嫁给他的长子亚瑟(Arthur)。
1502年亚瑟死后,西班牙工室希望他的次子亨利(后为亨利八世)和卡瑟琳结婚。
亨利七世并先后与西班牙、尼德兰、佛罗伦萨和丹麦缔结商约,促进英格兰的贸易。
亨利七世成功地恢复了内战期间遭受破坏的秩序,到他的儿子亨利八世继位时,英格兰已经繁荣昌盛。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虽然聪明过人,但性情乖戾, 残忍、狡诈多疑。
他即位时年龄不到19岁,不久便和他24岁的寡嫂阿位贡的凯瑟琳结婚。
亨利八世作为一个年轻的君主难免耽于享乐、喜爱奢华,但这种习惯他终生不改,造成浪费。
他好大喜功,指望通过军事冒险来和西班牙、法国争霸,但他并无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
他在16世纪20年代的军事行动未给英国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而只是耗尽他父亲亨利七世积累的资财,使自己几乎濒临破产的地步。
亨利八世1509年即位后的第二年为了收买人心,竟以莫须有的版国罪名将忠于他父亲亨利七世、严厉执行政策、以致不得民心的大臣恩普森(Richard Enpson, ?---1510)和达德利(Edmund Dudley, 1462-1510)处死。
英国人文主义者、《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7-1535),因对亨利八世离婚案持异议并在教会政策问题上一与国王意见分政,于1534年被诬陷人狱,1535年被处死。
1540年亨利八世的主要谋臣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 1485-1540)因他的敌人说他是叛国者就被逮捕。
未加审讯即行宜判,随后处决。
以上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亨利八世残忍、多疑的一面。
尽管亨利八世曾设众比较完善的政府机构枢密院(Privy Council),并开始实行宗教改革,但是很难说他是个伟大人物。
枢密院于1540年正式设立,由政府主要官员组成,与现代的内阁稍有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枢密院不对议会而对国王负责。
枢密院可设置一系列的专门委员会(committees for special purposes),有些常驻在威斯敏斯特,有些在国内各处巡回。
在枢密院认真指导和控制下进行工作的是一批来自小地主阶级的治安法官(Justice of the Peace),他们实际上是政府的执行部门,是一批不领工资的文官。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节的直接起因是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1526年初,亨利八世由于爱上了王后凯瑟琳的年轻侍女安妮·博林(Anne Boleyn),因此提出要和凯瑟琳离婚,理由是他与寡嫂结婚违反上帝的旨意,儿子的夭折就是上帝对他的惩罚,只有离婚才能得到上帝的宽恕。
但实际上离婚的政治理由是:第一,这时亨利八世想和法国联盟。
他和西班牙公主的婚姻会给联盟带来不便;第二,凯瑟琳此时没有希望能给他生个男嗣。
这一婚姻原是罗马教廷批准的,于是亨利八世命令他的亲信红衣土教沃尔西((Cardinal Thomas Wolsey, 1475一1 530)向罗马教皇雷芒七世(Clement VII, 1478-1530)申请离婚,在一般情况下,教皇必照准无疑。
但在1527年,罗马为西班牙军队所攻占,教皇实际上是凯瑟琳的侄儿查理五世的俘虏,不敢同意离婚,他一再拖延,然后指示亨利八世不得重婚以待他的谕旨。
沃尔西为此遭到革职。
1529年亨利八世指控沃尔西犯有叛国罪,幸亏他及时身死,才免受处决。
1532年托马斯.克伦威尔上台,主土张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1533年,亨利八世对抗罗马教庭,与安妮·博林结婚,并要求议会家宣布这项婚姻为合法。
他割断英国教会与罗马的联系,禁止向教皇上诉。
他还授给他自己以任命英国教会主要官员及享受过去向罗马所纳贡金的权利。
英因议会于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The Act of Supremacy)确定国王代替教皇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
1536年和1539年亨利八世以镇压叛乱为名,两次解散寺院,掠夺寺院的财产和上地。
安妮·博林未生男孩,遭到亨利八世的嫌弃,于1536年5月19日以通奸罪名将她斩首。
第二天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妻子简·西摩(Jane Seymour)结婚,简·西摩于1537 年生一子(即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后数日内死去。
爱德华六世与摄政会亨利八世死时、留下一个山16名成员组成的摄政会(Council of Regency) 以他的幼子爱德华六世(1537-1553)的名义管理国事。
摄政会的主要人物是国王的舅父爱德华·西摩(Edward Seymour),摄政会最积极的成员差不多全是热情的宗教改革家,在他们的统治下,新教的极端派迅速得势。
玛丽一世镇压新教徒爱德华死后,王位由亨利八世与凯瑟琳所生之女玛丽一世(Mary I,1516-1558)继承。
玛丽一世笃信天土教。
她承认罗马教皇权威,大肆镇压新教徒,估计作为异教徒被烧死的在300人以上,妇孺老幼概莫能免,其中包括伦敦主教、约克郡土教和坎特伯雷大土教托马斯·克兰默(Thomas Cranmer, 1498-1556), 囚此被称为“血腥的玛丽”(“Bloody Mary”)。
1553年她和西块牙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1527-1598)结婚,参与西班牙对法国的战争(1557-1558), 丧失了英国在法国剩下的唯一领地加来(1558年1月)。
1558年11月月玛丽病死,王位由她的同父异母(安妮·博林所生)的妹妹伊丽莎自一世继承。
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和解与海外贸易宗教和解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 1533-1603)即位后首先必须解决宗教问题。
她知道如果不能迅速达成宗教和解( religious settlement), 英国就可能陷入宗教战争的灾难。
她的目标是要使英国国教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经过曲折的斗争,英国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教,它从属于国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从而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
它在组织上和教义上仍然是“天土教的”,即保持统一的教会传统,但又是“改革的”,即摆脱中世纪时潜入教会的腐败习惯和教条。
英国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乏间的斗争。
宗教改革的成功意味着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胜利。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在伊丽莎白在位时期,英国在海上的竞争者是强大的西斑牙。
1587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了征服英国,把整个夏季用来集合和装备一支由130艘船组成的无敌舰队(The Spanish Armada),但因舰队统帅年老的圣克鲁斯侯爵去世,又因舰队的装备质量低劣,不得不在科鲁纳(Corruna)入港重新装备,以致未能成行,但在1588年7月,舰队已经航抵英国海面。
西班牙楼船(galleons)由于体积庞大,加上满载准备登陆作战的陆军,驾驶不便,因此成了较小、较快、炮火比较密集的英国军舰的攻击目标。
在持续两周的追击战后,英国海军把无敌舰队挤到英吉利海峡上游,用火船烧得它窜出加来港,迫使它驶过敦刻尔克(Dunkirt)进入北海。
无敌舰队一进入北海就不能回头沿海逆风行驶,只得绕行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一带沿海遭到恶劣气候、船只漏水损坏、粮食霉变、饮水缺乏等种种困难,损失严重。
但由舰队指挥官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Duke of Medina-Sidonia, 1550-16190) 的勇敢和毅力,三分之二的船只回到了西班牙。
英国在这场海战中的胜利并未结束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但它提高了英国在欧州各国心目中的地位并巩固了英国宗教改革的胜利(西班牙支持天主教,是英国反宗教改革者的后台)。
航海冒险家和海外贸易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出现了一批航海冒险家。
1577-1580年弗兰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 1540/1543-1596)成为第一个航行世界一周的英国人,他载着无数战利品回到英国。
亨利二世时由约翰·卡伯特(John Cabot, 1450-1499,热亚那人)发现并宣布为英王领地的纽芬兰(New Foundland)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成为公认的世界最大渔场之一。
向美洲移民的企图,虽经沃尔特·雷平(Walter Raleigh)等人的努力,但终未能实现。
一些能长存的美洲殖民地是在17世纪建立的。
雷利把他在美洲所发现的土地命名为弗吉尼亚(Virginia)以纪念从未结婚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同时,应该指出,不光彩的奴隶贸易是由英国人开始的。
1562年约翰·霍余斯(John Hawkins) 载运第一批西非黑奴到圣多明各(San Domingo), 于是在西班牙移民和英国商人之间开始建立了一种惨无人道然而却饶有利润的商业关系。
像上面所说的冒险家,既是商人又是海盗。
他们的海盗式的掠夺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特许公司在都铎时期,商人和冒险家在海外进行活动的组织通常是特许公司(chartered companies)。
国王颁发的特许状授与公司在指定地区进行探险,贸易或移民的垄断性特权。
由于这些活动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并需要大量资本,任何个别商人都无法筹集所需的现金,因此这些公司是新型的股份公司(joint-stock companies), 业务由公司经营,盈利或亏损由股份持有人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