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监测(1)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62
大气监测题库一、名称解释1.降尘: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等粒子状态的污染物,粒径大于10um时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2.飘尘: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等粒子状态的污染物,粒径小于10um时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称为飘尘。
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4.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5.硫酸盐化速率: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6.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常用mg/m3或ug/m3为单位表示。
7.总氧化剂:指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表现有氧化性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主要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等。
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的物质,是总氧8.光化学氧化剂:指大气中除去NOX化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与光化学烟雾有关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9.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10.空气污染指数:指将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必测项目的是( C )A、氮氧化物B、一氧化碳C、臭氧D、二氧化硫2、在进行大气采样时,采样口与基础面的相对高度应( B )A、大于1米B、大于1.5米C、小于1米D、小于1.5米3、飘尘的粒径( B )A、大于10umB、小于10umC、大于1umD、小于1um4、直径为0.5—1米的圆形烟道,在采样断面上应设立的采样点数为(B )A、2个B、4个C、6个D、8个5、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中用KOH吸收。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记录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污染控制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的一些方法。
一、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颗粒物传感器可以测量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的浓度。
传感器技术具有实时性强、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 监测站点:在城市和工业区建立监测站点,对大气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记录。
监测站点通常会安装各种仪器,如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以记录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监测站点的数据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研究机构,用于环境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3. 无人机监测:近年来,无人机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搭载污染物检测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空、大范围的监测。
无人机监测具有灵活性高、数据准确度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获取大气环境污染的实时数据。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1. 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气态污染物浓度的常用工具。
不同的气体分析仪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例如,气象球气体分析仪可以测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气体分析仪通过取样、分析和记录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2. 颗粒物监测仪:颗粒物监测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的常用仪器。
颗粒物监测仪有多种类型,如激光散射式颗粒物监测仪、光学颗粒物计数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提供有关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定量数据。
3. 样品采集器:样品采集器是一种用于采集大气中污染物样品的设备。
通过样品采集器,可以收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常见的样品采集器有高体积采样器、低流量采样器等。
环境污染的资料一、大气污染1.污染现状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见图3-1)。
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米3。
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
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米3。
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能源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
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
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
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
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
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
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
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
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
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
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题型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填空题:10题,15空15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简答:4题,每题6分综合题:2题,15分、16分综合题某企业计划新增一35吨/时的卧式燃煤(无烟煤含硫0.5%)蒸汽锅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分别为:颗粒物30mg/m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00mg/m3,请回答以下问题:1、正常工况下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范围一般是多少?烟气量多少?要点:颗粒物2000-3000mg/m3、二氧化硫约800mg/m3、氮氧化物250-350mg/m3、烟气量约7万m3/h。
2、你认为需要针对那些污染物采取工程防治措施?分别给出经济可行的污染处理技术或工艺。
要点:颗粒物,旋风(或多管)+布袋(或电除尘),去除率大于99%,处理能力大于7万m3/h;二氧化硫,湿法(石灰石膏法、双碱法等),去除率大于75%,处理能力大于7万m3/h;氮氧化物,低氮燃烧,或SCR,或SNCR,去除率大于40%。
注意事项:如烟温、烟速、除雾、固废等3、给出锅炉烟气处理总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1、环境空气: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空气层,一般指不含对流层以上的近地面空气层。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3、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局限于小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2)地区性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3)广域污染,涉及比一个地区或大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大气污染;(4)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围的大气污染。
4、空气中的臭氧属于二次污染5、气溶胶: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溶胶。
6、飞灰在实际生产中是指通过除尘器截留的灰分,固体燃烧产生的灰分。
7、霾:能见度在1~10km 雾:能见度小于1km 霾产生的天气条件:静稳天气8、pm2.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 ⼤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 1.掌握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2.掌握各等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3.掌握常⽤预测模式的适⽤条件; 4.熟悉⼤⽓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5.熟悉各等级⼤⽓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6.熟悉⼤⽓环境现状监测因⼦选择、监测布点原则与监测制度。
7.熟悉⼤⽓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点。
8.熟悉建设项⽬所在地附近台站现有常规⽓象资料的采⽤原则。
9.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10.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11.熟悉评价⼤⽓环境质量影响的基本原则。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等标排放量(评价等级判别参数)Pi Pi=(Qi/C0i)X109 m3/h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质量标准mg/m3;各污染物按1h平均取值时间的⼆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
对于没有1h平均浓度限值的,按⽇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2.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根据评价项⽬的主要污染物(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依据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将⼤⽓环境影响评价⼯作划分为三级。
见表3.1如果污染物数量⼤于1,取Pi值中者,确定评价⼯作的级别。
项⽬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两类地形。
复杂地形指:⼭区、丘陵、沿海、⼤中城市的城区等。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的排放量,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前的排放按⾮正常⼯况处理,只作事故排放情况的空⽓质量预测。
3.对⼈体健康和⽣态环境有危害⽽⼜没有环境空⽓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其评价⼯作等级不应低于⼆级。
对于评价⼯作级别的调整,可根据项⽬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当地⼤⽓污染程度、评价区域所在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对评价⼯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上下各不超过⼀级。
大气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与分析方法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监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方法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大气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与分析方法。
一、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是通过对生物体内大气污染物的积累和转化来评估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状况。
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苔藓监测和生物指示剂监测。
苔藓监测是一种利用苔藓植物吸收和富集大气污染物的方法。
苔藓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其体形特殊、生活史短暂,并且容易收集和处理。
通过采集苔藓样本后,可以通过测量其叶片中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来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程度。
苔藓监测方法可以定量评估大气中的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如重金属、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等。
生物指示剂监测是通过对具有生物标志物的生物体进行监测,以评估环境中大气污染物的水平。
其中,蜜蜂和苍蝇是常用的生物指示剂。
蜜蜂可以通过饲养在污染区域,然后分析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来评估环境中大气污染的程度。
苍蝇则是常见的城市害虫,在其体内积累的有机污染物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程度。
二、分析方法除了生物监测方法外,还有许多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大气污染物分析方法。
质谱仪可以测量大气中污染物的分子质量,并通过质谱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污染物,例如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大气污染物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或散射来定量分析污染物的浓度。
常见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于测量大气中的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等。
红外光谱则常用于测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势变化来定量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陶瓷技术、电化学检测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大气监测环保稿件大气监测是环保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的检测和监测,为环保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大气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评估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并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监测工作可以分为实时监测和定点监测两部分。
实时监测是通过在城市各个重要位置安装大气监测站,实时采集大气污染物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监测中心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些监测站通常会测量大气中的PM2.5、PM10、SO2、NO2等重要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定点监测是指设置在特定区域或场所的监测站,用来监测特定的大气污染源或重要的监测项目,如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燃煤电厂等。
大气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人工采样与分析、现场实时监测和遥感监测。
传统的人工采样与分析方法是将大气污染物用采样装置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实验室的揭示分析方法测定其浓度。
现场实时监测是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监测站的仪器设备进行连续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与分析。
遥感监测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高空平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光学遥感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到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信息。
大气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大气污染数据,为环保部门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大气监测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突发性的大气污染事件,如雾霾、火灾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另外,大气监测还可以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定量化评估,为环保部门实施源头治理和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然而,大气监测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监测站点布设不合理,监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大气监测的投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大气监测与环境监管、环境规划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实现大气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综上所述,大气监测是环保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应对大气污染事件,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水平,推动源头治理和减排措施的实施。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意义和目的:1、熟悉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原理、操作和应用技术;2、掌握粉尘粒度的激光粒度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光在传播中,波前受到与波长尺度相当的隙孔或颗粒的限制,以受限波前处各元波为源的发射在空间干涉而产生衍射和散射,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与光波波长和隙孔或颗粒的尺度有关。
用激光做光源,光为波长一定的单色光后,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就只与粒径有关。
对颗粒群的衍射,各颗粒级的多少决定着对应各特定角处获得的光能量的大小,各特定角光能量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应反映着各颗粒级的分布丰度。
按照这一思路可建立表征粒度级丰度与各特定角处获取的光能量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而研制仪器,测量光能,由特定角度测得的光能与总光能的比较推出颗粒群相应粒径级的丰度比例量。
采用湿法分散技术,机械搅拌使样品均匀散开,超声高频震荡使团聚的颗粒充分分散,电磁循环泵使大小颗粒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均匀分布,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宽分布样品测试的准确重复。
实验设备1.标准筛(40至200目);2.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
主要技术参数1、测量范围:0.02~1200微米2、准确性误差:〈±3%(国家标准样品D50)3、重复性偏差:〈±3%(国家标准样品D50)4、电气要求:交流220±10V,50Hz, 200W5、外观尺寸:1000×330×320 mm6、重量:38KG仪器主要特点介绍:光源Rise-2008型激光粒度仪选用He-Ne气体激光光源,波长0.6328微米,波长短,线宽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大于15000小时,能够很好的为系统提供稳定的激光源信号。
探测器Rise-2008型激光粒度仪光电探测系统设计独特,灵敏度高,主检测器一个,辅助检测器多个,采用非均匀性交叉三维扇形距阵排列,最大检测角可达到135 度,充分保证了信号探测的全面性。
光路Rise-2008型激光粒度仪采用一个量程设计,会聚光路独特,减少了傅立叶透镜组,使测量范围更宽,分辨率更高,误差降到了最小。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是根据对某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所得出的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我们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大气环境状况,并据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大气质量。
二、监测数据及分析1. PM2.5浓度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本次监测区域的平均PM2.5浓度为Xμg/m³。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根据国家标准,PM2.5浓度超过Xμg/m³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PM10浓度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监测区域的平均PM10浓度为Yμg/m³。
与PM2.5相比,PM10颗粒物的直径较大,但同样对人体健康不利。
根据国家标准,PM10浓度超过Yμg/m³将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 臭氧浓度监测结果显示,本次监测区域的臭氧浓度为Zμg/m³。
臭氧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高浓度的臭氧可对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刺激,影响人体健康。
根据国家标准,臭氧浓度超过Zμg/m³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空气污染原因分析该地区空气质量不佳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1. 工业排放:该地区工业活动较为密集,工业废气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 交通尾气:大量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对该地区空气造成了污染;3. 秸秆焚烧:农村地区存在较多农田秸秆焚烧现象,导致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4. 天气条件:该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象条件不稳定,这也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改善措施建议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超标排放进行处罚,并严格监管工业废气排放;2. 推动交通结构优化,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3.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采取更加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4. 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气象预报,提醒居民减少户外活动或采取防护措施。
空气质量监测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凸显。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来监测和改善空气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空气质量监测的相关规范及其实施情况。
一、空气质量监测的意义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收集、分析并评估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良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人们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空气质量监测的技术和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搭建建立广覆盖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该网络应覆盖不同城市、地区和场所,以确保从全方位、全范围的角度掌握空气污染状况。
同时,监测设备的选型、布设位置和周期设置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维护为保证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择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监测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3. 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空气质量监测的现状和挑战目前,中国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各地区相继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网络。
同时,监测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然而,空气质量监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监测网络覆盖不均衡当前的监测网络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监测设备和资源相对不足,导致监测数据不够全面和全面。
2. 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仍然是制约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监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空气质量报告是对某一特定地区空气质量状况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它包括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于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分析空气污染成因、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
首先,空气质量报告会对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
报告会对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评估,从而了解空气污染的程度和类型。
其次,空气质量报告还会对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监测和评估。
AQI是对空气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它将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综合考虑,给出一个直观的空气质量等级。
通过对AQI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清晰地了解空气质量的整体状况,对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
另外,空气质量报告还会对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成因进行分析。
空气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废气、农业活动等。
报告会通过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对不同污染物的来源和成因进行详细的解析,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空气质量报告还会对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植被损害等。
报告会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成果,对空气污染的危害进行全面评估,为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空气质量报告还会对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针对空气质量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会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减排措施、环境监测和管理措施、科技创新等。
报告会对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总之,空气质量报告是对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的重要工具,它包括了空气污染物监测、AQI评估、污染成因分析、健康和环境影响评估、治理措施效果评估等内容。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实验一、粉尘安息角测量(注:自备直尺)一、实验目的:粉尘安息角是设计料仓的锥角和含尘管道倾角的主要依据,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粉尘安息角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粉尘通过小孔连续下落到平面上时,堆积成的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安息角。
三、实验步骤:1、用研钵将粉笔研成细粉备用2、将漏斗安装在铁架台上(如图1),放好白纸3、从安置好的漏斗上部,将备好的粉笔粉徐徐放下,同时进行观察。
就会发现白纸上的料堆角度不断发生变化,即沙堆的半径和其高度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
(在从漏斗上部不断补充粉灰的时候,应随时将安置漏斗的试管架栋梁逐渐上移,以保持漏斗下部与沙堆顶部距离始终不小于1.0cm左右)。
4、一边逐渐上移试管架横梁,一边继续向漏斗内加入粉粒,直至料堆的半径与其高度比例不再发生变化,即料堆的坡度不再发生改变为止。
测量高度H,圆锥直径D,此时得到的料堆角既为采用一定粒径粉灰风干时的安息角。
5、重复做5次。
图1 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附:GBT 16913-2008粉尘物理试验方法粉尘安息角测定仪(注入限定底面法)FT-103B粉尘安息角测定仪技术参数:1、漏斗锥度60°±0.5°;2、流出口径5mm,漏斗中心与下部料盘中心应在一条垂线上;3、流出口底沿与盘面距离80mm 2 mm,量角器7.5cm~10 cm;4、料盘直径80 mm,容积100 ml的量筒;5、平直的尘样刮片,棒针;实验二粉尘粒径及分布测定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示研究通风除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与粉尘粒径分布有关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的粒径为投影粒径,包括面积等分径(Martin径)、定向径(Feret径)、长径、短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