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MR解剖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9.82 MB
- 文档页数:147
肩关节损伤的MR诊断肩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肱骨头与肩胛骨上的凹槽形成。
由于肩关节承受着人体上肢和重量的负荷,因此肩关节损伤非常常见。
肩关节损伤经常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肩关节的损伤。
肩关节解剖学结构在了解肩关节损伤的MR诊断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肩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肩关节是一个由三个骨头组成的复杂关节:肱骨、肩胛骨和锁骨。
肩关节的肱骨头与肩胛骨上的凹槽结合,形成球形关节。
在运动时,肱骨头在肩胛骨上滑动并旋转。
在肩关节的解剖结构中,有许多的肌肉和韧带负责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
其中,肱二头肌腱是肩关节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它固定在肩胛骨的突出部分上,与肩袖肌肉连接在一起,对于肩关节的正常运动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肩关节损伤的MRI诊断肩关节损伤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学工具进行诊断,如X射线、CT和MRI。
然而,MRI对于肩关节损伤的诊断最为准确。
MRI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具有鉴别感,能够显示软组织结构以及骨骼轮廓。
在肩关节损伤的MRI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包括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等。
肩袖损伤的MRI诊断肩袖是由四个肌腱组成的肩关节的一部分,在肩关节稳定和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肩袖的损伤是常见的肩关节损伤类型之一,MRI在肩袖损伤的诊断中非常有用。
肩袖撕裂是肩袖损伤的一种,通常分为部分撕裂和全层撕裂。
在MRI中,有许多征象可以用来诊断肩袖撕裂。
例如,T2WI可以显示肩袖撕裂的存在。
T1WI可以显示肩袖肌腱的结构,以判断肌腱是否完整。
其它技术如DWI也可以辅助了解肩袖情况。
在MRI诊断中,肩袖撕裂最常见的征象是T2WI上的高信号强度和T1WI上的异常形态。
超全超清晰:图解肩关节MRI解剖及损伤诊断要点!
在众多人体结构中,肩关节解剖细微复杂,损伤相对也比较复杂。
虽MRI对肩关节损伤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前提是必须熟悉相关解剖以及损伤的影像表现,其次MRI本身的知识必不可少。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肩关节MRI详细解剖及常见损伤的诊断,值得学习借鉴!
肩关节概述
肩关节MRI扫描方法
3月18日郑州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培训班←点击查看
肩袖正常MRI及肩袖损伤
3月10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广州站)
3月26日北京-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传承班与第三届弟子年会》开班指南
肩关节盂唇正常MRI及盂唇损伤
3月21日青岛罗氏正骨治疗颈胸腰肩周关节四肢精讲班
肩关节周围韧带正常MRI及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正常MRI及损伤
肩关节滑囊
肩关节其它病变
总结。
肩关节MRI解剖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之一,其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和滑囊等多个部分。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肩关节的解剖结构,为诊断肩关节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肩关节的 MRI 解剖。
首先,我们来看看肩关节的骨骼组成。
肩关节主要由肱骨近端、肩胛骨和锁骨构成。
肱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
肱骨头呈球形,与肩胛骨的关节盂形成关节。
大结节和小结节分别位于肱骨头外侧和前侧,是肌肉附着的重要部位。
肩胛骨的肩峰、喙突和关节盂在肩关节的稳定和运动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肩峰是肩部外侧的骨性突起,其下方有肩峰下滑囊。
喙突从肩胛骨向前突出,是许多韧带和肌肉的附着点。
关节盂位于肩胛骨外侧,呈浅窝状,与肱骨头相对应。
锁骨的内侧端与胸骨相连,外侧端与肩胛骨的肩峰形成关节。
接下来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肉。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可分为三组:外层的三角肌、中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内层的肩胛下肌,它们被统称为肩袖肌群。
三角肌覆盖在肩关节的外侧,主要负责肩关节的外展动作。
冈上肌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其作用是协助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起自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主要参与肩关节的外旋。
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同样有助于肩关节外旋。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负责肩关节的内旋。
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部分。
在肩关节中,肩袖肌腱将肩袖肌群与肱骨大、小结节相连。
这些肌腱在 MRI 图像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
韧带对于肩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盂肱韧带是一组加强肩关节囊前下方的韧带,包括上盂肱韧带、中盂肱韧带和下盂肱韧带。
喙肩韧带连接喙突和肩峰,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喙肱韧带从喙突根部至肱骨大结节,加强肩关节上部的稳定性。
关节囊是包绕肩关节的纤维结缔组织。
在 MRI 上,关节囊表现为低信号的薄壁结构。
【康复课堂】肩关节MRI技术和正常断层解剖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已经逐步成为很多肩关节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为了全面、可靠地进行临床诊断,了解肩关节MRI技术和正常断层解剖必不可少。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肩关节MRI技术以及主要层面的MRI断层解剖,以便了解肩关节MRI的正常影像特征。
1 肩关节MRI技术肩关节MRI可分为常规扫描和MRI造影检查,前者适应症主要为非特异性肩关节疼痛,包括肩袖病变、肌肉异常和骨异常,后者适应症主要为肩关节盂唇病变和盂肱韧带损伤。
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肩关节MRI检查时均应该遵循全面(多方位扫描)、规范(选用恰当的序列和规范定位)、以及细致(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的基本原则。
常规扫描时,患者一般仰卧,手放置于体侧,拇指朝上或外旋,常规使用表面线圈(肩关节线圈或通用包绕式表面线圈)。
MRI造影检查时,患者首先接受肩关节穿刺,一般在透视下经前上途径向关节腔内注射10~12 ml的Gd-DTPA稀释溶液,Gd浓度一般为1~6mmol/L,注射后40分钟内接受MRI检查。
本中心肩关节MRI常规扫描序列、方位及参数见表1(1.5 T)。
轴位一般垂直于盂肱关节间隙,采用FS FSE PDW,主要评估盂唇,同时兼顾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病变。
斜矢状位垂直于冈上肌长轴,主要观察肩袖各组分的短轴断面,同时可评价喙肩弓。
斜冠状位是评估冈上肌腱断裂的主要位置,定位时一般平行于冈上肌长轴(图1)。
由于冈上肌腱在斜冠状位上存在魔角效应的影响,因此亮水序列(T2W或STIR)的TE值一般应该设定在30 ms以上。
双斜冠状位是指除了在轴位上平行于冈上肌长轴外,在斜矢状位上也平行于肱骨长轴,此方位可更好显示冈上肌腱病变(图2)。
本中心肩关节MRI造影扫描序列、方位及参数见表2 (3.0 T)。
关节腔内注射对比剂后,一般以三个方位的脂肪抑制T1W扫描为主,但推荐至少补充一个方位(横断面或斜矢状面)的非脂肪抑制T1W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