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格式:ppt
- 大小:684.00 KB
- 文档页数: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歌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歌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
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
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
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
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
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
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
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
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
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
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
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
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
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注释】1.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天色晴明时,楼上可望见江北的扬州城。
词成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词人知镇江府。
词题虽标怀古,命意却在论今。
2.孙仲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自建安五年(200)起继承父兄遗业,据有江东。
与刘备合力大败曹操于赤壁。
又大败刘备于彝陵,故以“英雄”称之。
3.“舞榭”三句:唐·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二首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宋·刘一止《踏莎行·游风凰台》词:“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4.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早年曾居京口。
东晋末年他曾两次北伐,火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元熙二年(420),代晋称帝,国号宋。
在位三年,史称宋武帝。
5.金戈铁马:后唐·李袭吉《谕梁文》:“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6.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匆忙。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南朝宋时,王玄谟屡向文帝陈说讨伐北魏之策,文帝曾谓人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元嘉二十年(450),宋文帝遣王玄谟等分水陆路大举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渡黄河应战,玄谟败走,魏军长驱直入,推进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江苏六合县境),声言欲渡江攻取宋都建康(今南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湖几达20年。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代表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写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tuō)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题目解读】永遇乐,词牌名,原是用于祝寿宴会等喜庆场合的宫廷音乐,可全词无一处写喜、无一字写乐,而是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以乐写忧、以喜写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京口”是地名,现在的镇江,沿长江。
对面是扬州的瓜洲,有句诗是京口瓜洲一水间。
一水,就是长江。
北固亭,在北固山上,临长江。
怀古,对古人之事的追溯,发自己的情思。
题目点明了词的主题是“怀古”,且怀古的地点是军事重镇京口北固亭,暗示了与战争有关。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是三国时孙权建立霸业的重镇,一度为都城;生长于此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更是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7]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8] 。
舞榭歌台 [109]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110] ,人道寄奴曾住 [111]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2] 。
元嘉草草 [113] ,封狼居胥 [114] ,赢得仓皇北顾 [115]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16]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117] ,一片神鸦社鼓[118]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9] ?注释:[107]京口:今江苏镇江。
三国吴王孙权初在京口建都,后迁秣陵。
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上,山下临长江,形势险要。
晋蔡谟在山上筑北固楼,梁武帝改名北固亭。
[108]“英雄无觅”二句:谓三国英雄孙仲谋已成历史人物。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东吴英主。
曹操尝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
[109]舞榭歌台:歌舞楼台。
榭,建在台上的屋子。
[110]“斜阳草树”二句: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词此二句从刘诗化出。
[111]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他出生在京口农家,后来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的叛乱,终于推翻东晋,建立刘宋王朝。
[112]“金戈铁马”二句:谓刘裕北伐,兵强马壮,先后灭掉南燕、后燕、后秦,气吞万里。
[113]元嘉草草:谓宋文帝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业,草草北伐,以至惨败。
元嘉,宋文帝年号。
[114]封狼居胥: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
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
封,筑坛祭天。
宋文帝轻信王玄谟北伐之策,也产生封狼居胥的念头。
见《南史·宋书·王玄谟传》。
[115]仓皇北顾:指宋元嘉年间北伐失败。
《宋书·索虏列传》载:“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译文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获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盼中沧海,烽火扬州路。
布齐回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反问,廉颇老矣,尚能够饭否。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文甫,曾建都京口。
孙权(-),字文甫。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出生光和五年(公元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追随兄长吴侯孙策讨平江东,年孙策早夭,临死前对孙权说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边事问周瑜”。
孙权即位为江东之主。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年4月—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生于兴宁元年三月。
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攻占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至写下外来语时刚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所指在庙里喝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拜时的鼓声。
至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做一位神祗去供奉奉祀,而不晓得他过去曾就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词的上片写了孙权及刘裕的事迹,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2分)(2)下片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2分)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向往。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2分)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问题】7.选出下列选项中,对上词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显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赞扬;表明作者对如今朝廷无心北伐复国,一味苟且偷安的不满。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既体现了作者对刘裕北伐军容之盛壮的仰慕和赞扬,又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北伐的雄心壮志。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使用了两个典故,目的是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失败来衬托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从而表达对朝廷草率出兵的不满。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既体现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哀伤和苍凉感,是作者沉郁悲愤的表达。
(8)上阕写了哪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词人引用的一个典故。
请简要解释这个典故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用典的目的。
(10)人们通常认为,词中的廉颇,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