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企图以吸毒的方式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一种误导,一个大骗局。吸毒能使人产生一种虚假而短暂的超脱感和控制感,并获得力量。也就是说,吸毒是在一个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地方寻找意义。关乎人类自身走向毁灭的答案也许不是核战争而是毒品。当一个个痛苦扭曲的躯体、一个个陷入深渊的灵魂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作者的视野时,我的心也为之揪紧。在南京戒毒所访谈的日子里,一个个“白色故事”留给我太多的思考和震撼。这种震撼是一种无声而绝望的呼号,一种催人泪下的苦楚……

“走上吸毒的道路,其实是要机遇的。”这是作者结束访谈以后的第一个感受,也是最想说的话。为什么呢?作者所访谈的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初次吸毒的原因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在访谈54个吸毒者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吸毒者的初次吸毒经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而且有些原因是偶然中的必然,因此作者提炼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区分他们初次吸毒的一些表层原因,便于作深入描述和研究。

一、好奇与时尚

吸毒人群中很多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渴望。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新的事物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毒品(海洛因)作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新鲜事物,也吸引了很多人。作者所访谈的个案2是南京某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家境殷实、条件优越,他的生活求新求异,同时也结交了

一些不良朋友,接触了毒品。作者把他的初吸感受归结在本节,而没有放在“交友不慎”部分,并不是说,交友不慎不是他初吸的原因,只不过是认为他的初吸更多是因为个人的好奇心理。相反,交友不慎也是他初吸的原因之一。作者承认,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个案2在吸毒之前,家庭和事业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当时他已经和自己的亲戚出来做买卖,生活的自由度和富余时间较多,他便开始感觉空虚。2004年6月,他讲述了初吸经历:

(个案2 男1978年生大学)第一次接触毒品,是2003年初,我当时已经下海办厂,那天晚上八九点钟,我当时正在打桌球,一个朋友来了一个电话,让我过去玩,顺便带上一些水果。我吸吃带毒品的水果,我也好奇,我当时就没有能够走出房间,就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吸了第一口。第一次吸了以后,非常难受,想吐,头昏,自己也真的不想吸了。当时也知道,应该远离毒品,抽粉可以尝试一下的说法我也知道是不对的,但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是有好奇心,赶时髦,也没想太多,就过去了,门一开,就看到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在吸毒,他们当时拿着锡纸管子,觉得这体现了都市现代人的新潮流,我也听说了吸毒会上瘾,但自己认为自己的意志力比较强,不会上瘾。

在戒毒所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作者找到了个案2的一封自悔信,信中也描述了个案2初吸的经历,可以证明他的讲述的真实性: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接触毒品时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夜,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让我到他那里玩,我欣然前往。当我走进房间,只有电视荧屏上才能见到的一幕映入我的眼帘——锡纸烧炙,烟雾缭绕,他们在吸毒!“真过瘾,你也来尝尝!”看着他们如痴如醉、飘飘欲仙的神态,强烈的好奇心和年轻人固有的冲动,我非但没有退出房间,而是经不住他们的再三劝阻和诱惑与他

们坐到了一起……

和个案2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另外两个男孩子,年龄都很小,个案11是一个在南京城乡结合部长大的南京男孩子,而个案40则是一个开出租车的的哥:(个案11 男1982年生职高)我开始接触到毒品是和初中同学,我读职高的时候,经常和一些不上学的初中同学接触,他们那时候十八九岁了,他们先开始抽粉。我开始还不知道他们抽,我就经常逃课和他们玩,一般是去跳舞,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抽粉,当时是一个同学在家里面,我就跟着尝试了一次。可以说就是好奇。当时是他们主动喂我的,我又不会,他们教我,我抽了两口。当时我一点都没有害怕。但是感觉不好玩,也不舒服,还想吐。

(个案40男1975年生高中)我开出租车的时候,岁数比较小,21岁左右,人家坐车,讲什么都好奇,比如哪边好吃啊,就到那边去吃一下子;哪边好玩,就到那边去玩玩,见见世面。我正好处在一个什么都好奇的年龄。正好我开车子,手上面的活钱比较多,我家里人管得也比较松,钱也不要我交,家里人只跟我讲,车子买给你了,你自己苦的钱我也不管你,但是你要准备一点钱结婚。对这个东西(海洛因)也不是很知道,反正感觉好奇,好玩。毕竟客人有提到这个东西,一开始是摇头丸,然后毒品。那是1997年、1998年接触的,那时快不开车了。后来玩心就重了,前几年的钱就玩掉了。摇头丸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反正喝喝酒,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海洛因后来对我的影响蛮大的。

从他们的自述中,可以清晰发现,两个男孩子接触社会的年龄正处在青春萌动时期,也就是17~22岁之间,再加上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完全失效,都成为他们好奇心理膨胀而染毒的重要条件。

和这些男孩子相比,女孩子中间因为好奇而染毒的也为数不少。2004年8

月作者在南京升州路的肯德基餐厅访谈了一个重返社会的吸毒女孩子,她年仅21岁,父母离婚了.母亲是开麻将档的中年女人。她有过坐台经历。她欣然讲述了她的初次吸毒的经历,而且她的第一次吸毒经历是直接注射的,这在作者访谈的个案中是仅有的一例:

(个案5 女1983年生职高)我记得是2000年冬天,我在XRDS(舞厅)酒吧上班。我在上洗手间的时候,无意发现另外认识的两个服务员在一起吸什么东西,我就好奇,上去问问,她们说是在吸粉。我那时候非常不在意,特别敢说,“拿给我尝尝啊行啊?”我那时候,真的没有想太多,就是好奇,但她们说不行,下次,这一次东西太少了。以后,我就知道她们两个人抽这个东西。但我很好奇,真的,一点都没有感到畏惧。我的第一次吸粉是2000年的冬天,我记得是下午,我就问他们中间的一个女孩子,怎么能搞到那个东西?她带我到她家,她家里面还有一个男孩子,不是她男朋友,但后来知道,他们一起抽粉。是我主动要求试试,这个千真万确,那个男的就给我注射了。很多人都是吸上几口,我不是,注射的。我注射以后,都走不动了,也有反应,呕吐,难受,全身无力,这些都是有的,当时就走不动了,就在她家。

和个案5有相似经历的女孩子还有个案31,她和个案9是男女朋友关系。个案31也是因为好奇走上了吸毒道路:

(个案31 女1977年生高中)我感觉当时好玩,很好奇,当时我对这个东西,没有他们说的,抽这个东西很开心,只是睡觉很好。第一次抽这个东西就想睡觉吧。也没有很好的感觉。那时刚刚开始抽,第一次抽是在四月中旬。用嘴吸的,我看过他怎么弄的,怎么吸上的嘛,我现在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印象,就是感觉不到他们有瘾的,过了时候,没有像他们犯瘾的状况。没有上过瘾。

从以上几个女孩子的经历,我们发现,他们吸毒的年龄和很多男孩子相似,恰逢青春期。与前面这些年轻人(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初吸经历有所不同,在戒毒所里,作者也访谈了几个年龄偏大的吸毒者,他们较多是生意人,其中一位41岁的中年人讲述了他的初吸经历:

(个案43男1964年生大专)我是南京人,在南京开发公司搞项目。那时候,事业很成功,朋友告诉这个东西有意思,自己好奇,就跟着朋友搞搞。这个东西,开始搞还不感觉到上瘾。这个朋友,实际上是我们一个副总的弟弟,他老是到我这边来跟我借车子开,我有一个车。后来借的烦了,我就带他买了一辆面包车,他哥哥和我关系也很好,我就给他买了一辆五菱,4.2万。他就经常过来,表示感谢还是什么,有的时候他吃粉的时候,就给我一点,说让我尝尝这个东西,他比我大,他45岁。那时候,我还承包了天涯大酒店的餐厅,他经常到这边来,在一起就搞搞这个东西。开始吃这个东西,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那个时候的东西的纯度都不行,虽然比现在纯度高,但是吃的少。那时候我掏钱,他去买。吃到现在,我都没有上瘾。

从他的自述,可以发现:他走上这条路,也可以说是交友不慎,毕竟他结识了公司副总的弟弟;但作者认为,结识这个人,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说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的原因。毕竟公司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总要接触到这个老总的亲戚或者那个老总的朋友,但为什么别人没有“搭”上这个东西而偏偏是他?应该说自身的原因才是主要方面。

二、减肥与止痛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对

于吸毒女性却成为了他们初次吸毒的原因,我所访谈的个案3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个案3 女1960年生高中)我承认,我第一次抽粉是为了减肥,当时我才三十多岁,自己有一百六十多斤,太胖了,希望能苗条一点。当时我开了一个小店,在小店门口有一个公用电话。好多抽粉的人就到我那边去打电话,我就知道这个事情了。我就问他们,这东西还能减肥啊?他们说可以。其实1991年我就在南京红山动物园那边见过粉(海洛因),那个时候都是从越南那边带货过来的,所以都见过。他们就拿东西给我,我就给他们钱。我给他们100块钱,但是拿到的东西可能就只有50块钱或者更少,抽了两口就没有了。吃下去吐得~塌糊涂,一点都不舒服。

个案3的吸毒史已有十几年,见到她的时候,她已是中年,人依然较胖,她告诉我,她以前的外号就叫“胖子”。现代医学表明,吸毒者由于吸粉,确实会造成食欲不振,不思茶饭,导致身体瘦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她吸上以后,她的姐姐妹妹都认不出来她了,因为她瘦得已经脱了形。

除了减肥,还有一些男女吸毒者是为了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止痛)而初次吸毒:

(个案27女1972年生,高中)第一次,我记得是我身体不舒服(痛经、生病)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在一起,他们就哄着玩,就说抽几口就不难受了。我就吃了一点,但是太苦,我就不肯再抽了。我的男朋友就是这中间的朋友,他也抽粉。我们谈恋爱了。他有半年在我面前抽,后来呢,他就喊我抽,刚开始我还不肯抽,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毒品的危害,那时候认为是有钱人的享受,我就听他的,开始抽了。刚开始,不舒服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就抽抽,特别是睡不着觉

的时候,抽抽就能睡觉了。

年仅17岁的女孩子(个案28),当作者见到她的时候,觉得她是那么天真无邪,她说起她初次抽粉的经历,也是因为肚子疼,禁不住别人劝说而尝试了毒品:(个案28女1987年生初中)2002年,我在南京的一个饭店做服务员。包吃包住,饭店在汉中门附近。然后到那边,比较早熟,就认识了我的男朋友。他是我们饭店老板的朋友,以前是开车的。认识以后,2003年,我就和他谈对象了。谈了以后,我上班以后,给我哥哥500块钱,作为他的生活费。我哥哥在盐城上学。在2003年,我就有了一些变化。我在为自己盘算,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农村的女孩子,找个南京人做对象,但是我也更希望自己以后过的好一点,我就想买房子。虽然他家有一套房子,但我还想买一套。我觉得靠他那点工作根本就买不起,我就从我的工作想办法。我就出去上班。在夜总会推销啤酒、红酒。拿中间的提成,一个月一两千块钱。加起来攒钱就快一点。在那边,没多长时间,就认识了一些朋友,也就是跟我一正上班的同事。后来有一次,我肚子疼,她和我相处的时间也蛮长的,就介绍我吃这个东西,说止疼很有效。给我一点,我就吃了。第一次感觉还好,吃了几口,就睡下来,不疼了,而且人飘飘荡荡,十几个小时就过来了。

和她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个案49,作者访谈个案49的时候,她开始很害怕,因为她是第二次走进戒毒所进行二次戒毒了。她以为作者是来带她去劳教的,所以非常恐慌。打消她的疑虑以后,她放松了很多,说了她的经历:(个案49 女1975年生初中)我接触毒品是1995年的事了,当时他的朋友们经常带回来一些东西,他们告诉我说是药(我老公不吸),我也就没怎么在意,后来有一天我肚子痛,就跟我老公说:“我肚子痛,你们吃的那个东西

能不能给我吸吸?”我老公就说:“你什么都能碰,但就是这个东西不能碰。”后来我通过朋友弄到了一些,就开始吸上了。我第一次吃的时候觉着头晕、恶心想吐。

另一位成熟男人是在南京做塔吊生意十分成功的生意人,即个案44,这个人到中年的男性吸毒者,因为海洛因对于他的哮喘顽症有效而开始了吸毒,而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前妻吸食毒品而毅然和妻子离婚。他告诉作者他是多么痛恨毒品,但就是这位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去吸海洛因的人,自己最终还是陷进了毒品的泥潭:

(个案44 男1968年生高中)我是2004年的6月份,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当中,这个朋友是我的一个客户,做生意的,浙江人,他是一个盖房子的大老板,当时在我这里租了七台塔吊,每个月的租金就是18.2万。那天,他过生日,就在××饭店庆祝,我们在吃过饭闲聊的过程中,就接触了这个东西,很偶然。我都感觉,身不由己。因为我从小就有哮喘病,而且越来越厉害,他们就告诉我,吃这个东西会治好哮喘病,当时因为我喝了一点酒,哮喘就有点发作了,的确吃了以后,治疗我的哮喘,第一次,我抽了几口,确实就不喘了。因为药对我来说是没有用的,整个就没有用,因为我也看了十几家医院。在2002年,我到新加坡去看我的两个叔叔,在那边从来没有发过哮喘,是跟气候有关系的。在海口也从来不发,唯独在南京。一到冬天,就发了。是这么个情况,我搞上了毒品。

他们确实通过吸食毒品使疾病得到了缓解,但他们却走进了另一个白色深渊,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在本章的再社会化部分,还会收录很多吸毒者的真实经历。

三、空虚与烦恼

生理上的减肥和病痛可以称为初次吸毒的理由,当然,心理上的一些困惑也成为吸毒者自认为吸毒的理由:

(个案18 女1978年生高中)大概是1999年、2000年的时候,我沾上这个东西的。我谈恋爱谈了一个男孩,但当时他也不抽粉,他的朋友有吸毒的,那个时候,我们过得也挺好的,因为不抽粉,自己生活过的节俭,也可以手上有一定积蓄,认识他的朋友呢,他的朋友就过来跟我们借钱抽粉,因为他没有工作和固定的收入,我们两个人都有工作(他在××上班)。刚开始他和别人背着我去抽粉。当时我不知道也不了解,但我知道这个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我就阻止他,不给他抽。但是后来,是他们家门口一个男孩,没钱就和他借钱,并且住在他家,当时我不在嘛,后来我知道了,就不让他和这些人来往了。当时也看过他们抽粉,也劝过,看了将近有一年,很长时间我都没有碰过。后来就不劝了。看着他们抽,就和他们吹牛,但我没沾。后来,他在外面有个女孩,给我知道了,我就特别生气,他那时候不工作了,都是花我的。我就想,他拿着我的钱、吃我的,用我的,还背着我在外面找女人,太伤心了。就赌气,你不是抽粉嘛,我也抽。就抽上去了。以后就和他一起抽。记得

第一次抽,没什么感觉,挺难过的,想吐,吐了好多好多。

如果说个案18是因为和男朋友赌气而冲动地抽粉,那么个案20似乎就是一个翻版:

(个案20 男1976年生小学)1996年8月打架被判刑出来以后,1997年我谈了一个朋友,她在××酒店做服务员,我们谈的时间蛮长的,我在她家住了三年,在外头住了有蛮长时间的,一共谈了七年。也是要结婚的,但是我的情况在那里,又没有房子,也没有亲戚,她家人就跟我提出来要结婚,有条件,要

买车买房。当时就结不起来,那时候我学的是驾驶,买了一个车子,开呢没有开好,车子也亏了,就把车子卖了。然后今年3、4月份,她提出来和我分手,她现在结婚了。我心情就不好,才开始接触这个东西。我女朋友是今年5月18日结婚的,我是6月6日被抓起来的。这中间接触了毒品,也就是在进来的前10天才抽的。以前从来没有吸过。她结婚三四天以后,我就很不舒服,就接触了毒品。她那天结婚我去的。也不是很痛苦,时间长了就淡忘了。但是之后,心情不好,是我自己要求搞一点,玩玩,这个东西嘛,以前也听说过的,我和她(个案19)要的东西,自己搞的。吃了以后也没有什么感觉,吃到进来,也不晓得什么感觉。那些天,他们去拿货,我就跟他们要一点。我根本就没上瘾。这一次,就是在酒店开的房间,被别人举报的。我去买东西的,上去以后,大家吃过面条,等我们在上面搞这个东西,派出所就来了,大家就抓来了。

年轻人对待感情,特别是遇到感情受挫和对方背叛自己的时候,都会选择一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积怨和怒火,这个无可指责,但是选择毒品作为排遣的方式,确实太不明智。与他们不同,作者访谈过的另外一个女孩子,则是对贩毒判刑的不满:

(个案19女1978年生初中)这次贩毒被判4年回来吧,本身就是有一种对社会的不满吧,觉得不平衡吧,之前自己没有抽过,一次没抽过,为这个事情我坐了3年零3个月,然后回来以后,正好遇到一个朋友,那天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有问题了,就跟着他抽了两口。因为没有玩过,平时也和他们一起嗨,那个时候去迪厅蹦迪很多。

四、交友不慎

访谈个案中,原本就是男女朋友或者夫妻的吸毒者有5对之多,如表6所示:

能够找到这些有男女朋友(夫妻)关系的吸毒者,确实出乎作者的意料,毕竟他们分别在男强(强制戒毒所)和女强。找到他们的过程,是在与他们的访谈中不经意之间发现的,当作者得知对方也在男强或者女强时,都会向他要对方的名字,在结束男强的访谈后,到女强的时候请队干部根据名字帮助找到她们,进行访谈。从访谈的效果来看,对于他们的访谈都会涉及对方的很多情况.这样他们之间的真实生活和彼此之间的互动可以更深入和详实。对于这些男女朋友吸毒者,还是借用个案33在戒毒所接受访谈的一段话作为概括:“前段时间电视台来采访过我的,其实女孩子吸毒,很多都是和男朋友在一起染上的。男孩子呢,很多都是朋友害的。所以,我觉得,接触的人非常重要。”

这段概括很典型。女孩子们到底是怎样开始吸毒的呢?个案17和个案24给出了两个答案:

(个案17 女1978年生高中)我老公是我同学的男朋友的朋友,正好那天他在她那玩,我也去的,就认识了。那个时候我在金鹰卖家具,正好从金鹰下班,就过去的。我们就认识了。认识以后呢,也不存在谁追谁,就是大家经常联络,就好起来了。当时我家老公什么都没干,当时知道他刚从浦口监狱出来,我也知道,但我本身并不在意。我觉得一个人好不好,并不能因为他坐过牢就怎么怎么样了。一开始我老公是抽花粉,我后来也搭上了。我第一次开始抽,是受

他的影响,因为他的一个一起坐牢的朋友从上海过来玩,带着东西(毒品)过来的,他就住在我们家里,他们抽了,我就跟着抽了。我就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吧,他们抽,我也抽,就跟他们一正抽。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听到过任何关于毒品的宣传。当时是1997年,没有了解很深,反正就知道它不是什么好东西。没有现在宣传得这么厉害。我第一次吸了,也没什么感觉,吐得是一塌糊涂,没找到什么好的感觉,而且是挺难受的。

(个案24女1973年生高中)我吸毒,主要和我谈的男朋友有关系。我是高中谈朋友的。高中的时候,我爸爸和叔叔在夫子庙开了店,我放暑假的时候,就到那边去打工,就认识了在夫子庙做生意的一个男孩子,他比我大八岁,他就上学放学接我,就一直保持关系,他当时已经不上学了,他读完初中,在解放电影院那边卖刨冰这些东西,认识他以后,接触了毒品。因为他在大连山坐过牢的,他就认识这些在外面混的人。他坐牢也是因为诈骗。那时候小,也不懂,就天天和他出去玩,一起跳舞、唱唱歌什么的,因为他一直对我蛮好的,而且那时候我是第一次和他谈朋友,就跟他在一起了。后来就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的朋友把我们都搞上去了,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我们离婚的。是我先搞上去的。

而男孩子中有很多个案是因为接触了一些非恋爱关系的狐朋狗友,才初次尝试毒品的。他们在朋友的鼓动下,产生了尝试的冲动:

(个案9 男1960年生高中)我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吸毒的)呢,我以前在南京开舞厅,舞厅里面不是坐台小姐多嘛,等于说平时呢,代她们安排安排,她们呢,有点像感谢回报的意思吧,就给我一些然后就吸毒了。其实呢,就是环境呢,总的来讲呢,我就是在体制转轨的时候,也就是1989年从单位停薪留职下来以后,下海做生意,做生意做了三四年以后,开始接触到这帮人(吸

毒人群),当时我还没有抽,但是当时我不知道毒品的危害性,就是好玩而已,确实没有很多人告诉我们,我干到1997年、1998年,开餐饮和舞厅,当时这两个是连在一起的,餐饮以后都要去跳跳舞,三教九流的人都能接触到,我对朋友吧,都很不错,她们就像回报一样的,给我一点,像现在来讲,就是一个小包子吧,这个小包子就是一两个月我都不能抽掉。

个案9所接触的环境和朋友中,由于自己是歌舞厅老板,接触最多的就是娱乐场所,接触的人有很多是坐台女和三陪女,经常和这些人来来往往而不幸染上毒品。

有些女孩子也是因为接触同性朋友而初次吸毒:

(个案50 女1973年生中专)那时候我自己开店。是这样,1991年,我就离开了古南都。那时候,我谈了一个男朋友,是台湾人,出来玩的时候认识的,其实也算是朋友介绍。认识以后,我知道,他和他妈妈是搞美容行业的,我们认识第二年,就在××开了一个厂,做医疗美容器械,在南京就我们独一家。他做他的,我也在南京开店,在××路搞服装,那时候很辛苦,一个月下去,要到广州最少去两趟,广州、上海这么跑。这个阶段,就认识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有的是进货的时候认识的。我接触毒品还是在上海:我有一个朋友,女的,也是做服装的,她是做羊毛衫生意的,然后就认识了。认识以后,一开始我是玩玩,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有这么大的威力和毒害性。回来以后,可玩可不玩的。

也有吸毒者是因为面子和虚荣心,在朋友面前怕丢面子而吸毒的,姑且也算作因为交友不慎而吸毒的个案:

(个案47男1974年生大专)虚荣心,大家都抽,我不会不是难看嘛?我比较喜欢交谊舞,就不停地谈恋爱,换对象,追求一种新鲜感。我那时候也比

较有钱,比较年轻。在舞场中认识一些人,臭味相投,大家在一起的,现在看看,都差不多了,我属于隐藏得比较深的,第一次才进来。那时候,舞厅什么的还不是很乱,摇头丸都没有,但海洛因很流行,很贵。我第一次,我到一个女孩子家里玩,大家谈的时候就说到这个,大家都想抽,就问我,有没有路子,拿一点。我说这没问题,我知道很多人贩卖的。我就打电话买了,拿过来,打开来,大家就在一块吸,我没吸;他们就问我,你怎么不吸啊,不会啊?我一看,这多难看啊,我怎么可能不会呢?我就抽了。抽了以后呢,很难受,其他人也一样的,没有快感的。

五、“南下”

“南下”这种说法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流行,90年代初期,国内出现了去南方学习、考察、赚钱、淘金的热潮,简称“南下”。事实上,很多人盲目地跑到广深珠等特区,接触到了那里的社会环境。南下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多的就是一种广义的特区文化环境。而广东的特区文化环境,从作者所访谈的个案来看,确实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东西。

个案48说出了一些特区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环境:

主要是环境和接触人不当,这个,我觉得,有各种原因,万变不离其宗,可能很多人都是因为南下而吸粉,在广州、深圳。广州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块阵地,毒品也就进来了。哪个地方想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像卖淫、吸毒都会随之而来。广东沿海地区毒品泛滥,当时大批南下打工、坐台的,慢慢地遍及到南京,他(她)们很多都在坐牢。

个案4是南京第一批到深圳五星级酒店做餐饮服务的服务人员,她去深圳是1991年前后,她的工作很愉快,也很开心,但为什么会接触到毒品呢?她说出

了初次吸毒的经历:

(个案4 女1971年生高中)在这期间(深圳工作阶段),我接触了毒品。当时是1993年,你知道,深圳的大型购物广场就是在深圳的国商和国贸,深圳还没有很多的购物场所。也是很巧,在那购物的时候,碰到了同是南京以前认识的朋友(女孩子),其中有两三个是我的以前的同学和初高中时候认识的朋友。他们是到深圳来赚钱的,她们没有正当的职业,都是靠卖淫什么的赚钱。我和她们认识了以后,可能是我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差吧,又都是南京一起来的,就接触比较多。经常到她们那去玩。他们中间就有人吸白粉,我记得第一次,我是好奇,确实是好奇,她们拿的货,我就跟着吸吸。以后,我四个月都没有吸。第一次吸的感觉,就是非常难受,恶心,想吐,一点都不舒服。

女孩子是这样,男孩子也不例外。两个无业的男孩子,赶潮流南下广州、深圳,没有学到什么技能,却把吸毒学会了:

(个案8男1973年生文盲)改革开放啊、南下啊这些东西都有了,就开始接触到这个东西(毒品)了。我也是南下广州、深圳,到那边接触了这东西。刚开始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厉害,刚开始那时候大家都在抽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危害,只是好玩,我那时候当然就更不晓得什么犯瘾了,只是抽了一个月,一个月回去,但是那时候从广州回来,也难过,但是也不知道自己犯瘾,挺过去就过去了,也就不抽了。

在20世纪90年代南下浪潮中,接触毒品的虽然是少数,但是在作者的访谈中却为数不少。作者所访谈的个案中,这样的男性比例非常高,个案38和个案40也都是因为南下而染毒,在此一一列举,在本书第二部分还将对“南下”特区文化环境的影响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六、无知

还有很多吸毒者对于毒品的危害一无所知,加之当时对于毒品的宣传力度也不够,他们在吸食甚至是上瘾以后,才切身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但为时已晚。个案5就是因无知而开始吸毒的,在她的家中,她讲述了第一次吸毒的经历:(个案5 女1974年生高中)我太早地进入了社会,还没有能力去分辨这中间的好坏,就跟人接触,怎么讲呢,像我就是稀里糊涂的,就吸了。根本就不晓得是什么、怎么回事。我记得,第一次是在迪厅里面玩,和我在一起玩的一个男孩子,他呢是我女朋友的男朋友,他就说我们搞搞别的玩玩吧。他女朋友就说行。他就打电话找了一个女的过来,那个女的好像就是迪厅里面的妈咪一样的,年纪蛮大的,从她那里面拿了一个包子,然后我们三个人就到那个女孩子的家里面去。我不知道怎么弄,就看到她男朋友在那边搞,搞了一会,让我来尝尝,我就尝了几口,当时尝过以后,腿都软的不知道怎么走了。扶着墙走的,回到了家。那天到家,他没在家,在上大夜班,那个女孩子和我回家的。我们往床上一躺,反正第一次的感觉是蛮好的,站着的时候是有一点不舒服,但是人一躺下来,很快就到达那种境界了。

和她年龄相仿的个案21之所以和个案5有类似的经历,都是因为在他们接触到毒品的时候,毒品对于大多数人都是很陌生的:

(个案21 男1976年生小学)1998年,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到朋友家去玩,朋友在家里面吸这个东西,他就让我也来试试。他劝嘛,就搞了两口。那时候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危害,哪知道这个东西这么严重呢。当时搞了以后,就有点头昏,心里头不舒服,就想吐。第一次的感觉也不像书里面写的那样,感

觉不舒服……

七、上当受骗

作者访谈过的个案中,确实有被贩毒人员引诱上当误食毒品的典型案例,这样的个案一般家庭境况优越,个案1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她告诉我:“我家是无锡的一个十分富裕的家庭,父亲做房地产生意,做得很成功,家境殷实。我从小就没有把钱当回事。”③在南京读书期间,被贩毒的同乡引诱吸了第一口:(个案1 女1980年生大学)我是2002年开始吸毒的,因为我是学医的,对药物都很了解,应该说对毒品还是有一定的免疫力的,我以前觉得,自己万万不会去沾这个东西。我的第一口不是好奇,也不是空虚,而是受骗上当。我有一个家门口(无锡)很近的同性朋友,从小就认识,认识了很多年,大家都蛮好的,我生性比较贪玩,她玩的比较上路子,所以我们就特别得玩的来。我知道她结婚了,她老公吸毒,但因为毕竟都这么多年了,没有想到她会对我这样做。那是2002年的夏天,我在商场里逛街逛得很热很累,很偶然地碰到了她——我说的家门口的朋友,她很热情地邀请我到她家去玩,她家离商场不远,天又很热,我也确实很累了,就同意了。我真的没有太多的戒备,到了她家,她从冰箱里拿出了大半个西瓜,开了空调,确实很凉爽,我也渴了,就吃了一些西瓜。吃过以后不久,就感觉不对,身上很难过,感觉昏昏的,想睡觉。我就问她:“你在西瓜里放了什么东西?到底有没有放什么药物?”她说:“你是不是中暑了?我怎么会放东西在西瓜里呢,要不这样,你抽支烟,会好的。”我当时不会抽烟,但确实比较难过,就点了一支“555”香烟,过了一会,身上轻松了一些,飘飘的感觉,确实舒服多了。后来我知道,她的西瓜里面有冰毒,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她的烟增强了西瓜里冰毒的效果,让我舒服多了。后来我知道,她对我的家庭经

济情况很了解,她以前和我借过钱,但我没有向她要,大概几千块吧。她觉得,我吸毒,肯定会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线”,我这个线比较牢靠,赚钱比较稳定和长久。

吸毒者的自述

吸毒者的自述 洪渡完全中学高二(3)班田阿雪 指导教师刘雷我,是一名吸毒者,在戒毒中心快两年了。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去上班,天上下着下雨,乌云逐渐堆积,突然,一只黑猫从我身前飞跃而过,吓了我一跳,心内直叫晦气。我的上司平时便不看好我,这次因为那只黑猫害我迟到了几分钟,上司对我更加不满。小李与我同校毕业,他向来阿谀奉承,净在领导那处说我坏话,害我一直职位不得升高,好在,我要求不高,满足家里的开支即好。 旁边的同事突然凑过来说:“你知道吗,这次这个项目都给小李了?”“什么?”我眉毛竖直,本来不是由我负责吗?看向前方一脸谄媚的小李,我气得牙直打。 等得了下班,我伤心地走在路上,一位黄发小子过来:“兄弟,咋了?”我叹口气,坐在台阶上,“别提了,工作不顺哦。”那黄毛一笑递我根烟,“来根吧,吸了它,什么麻烦都是云烟。”我问:“这不会是海洛因吧?”“诶,对啊!”他还挺诚实。“我不吸这玩意儿,何况我又没啥钱。”他一把揽我肩,豪放地说:“都是出来工作的,见什么外嘛,这一包都是你的,下次还要尽管打我电话”。说罢给我张名片,又把烟塞给我。“不是说会上瘾吗?

”他一笑:“谁说的?这东西不上瘾,只会让你烦心时来一口便烟消云散咯。” 我半信半疑地将烟与名片塞包里,并拍了下他的肩膀:“谢了。”后来回家后我吸了根,只觉仿佛全身置于一片棉花地中。我感到格外舒服,又忍不住吸了三根,什么破事儿全都见鬼去吧。 “爸爸,老师说不能当小孩面吸烟。”我听到女儿的声音立马掐了烟,站起,“囡囡乖,我只不过看下,没抽。”女儿看了下我,又把书本抱出来看。 “你以前不抽的嘛,怎么?和别人瞎学。”我脸红了一半,应付了句:“这,去见客户,学会了抽嘛。”妻子相信了,然后进屋去做饭。 过了几日,我便吸光了。那黄发小子也大方,连续送了几次,维持了两个月多。夜里,我上完厕所回来,妻子转身,我惊恐地大叫一声。我看见一张无五官的脸,令我全身寒毛竖起。“发什么病,把眼睛揉好,看我是人是鬼?”我晃下脑袋,只觉得头疼得厉害,。妻子过来替我按摩,过不久便睡了。 我做了个梦:我去上班,把小李叫到厕所,突然,我们吵起来,我伸出手抓住厕所的铁铲打下去,越打越兴奋,打得他血肉模糊。“叫夺我项目,说我坏话,都是你,都是你。” 突然,我一下惊醒,看见我手上沾满鲜血,以及地上断了气的小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心理辅导专业化与管教相融合。专业化是将心理矫治工作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职的心理医生(辅导员)是心理矫治的实施者。 当今毒品犯罪遍及全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严重公害。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目前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居各类交易之首。每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因吸毒致残的有200万左右[1]。在我国,自80年代以来受国际毒品泛滥的影响和境外毒品的渗透,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又开始滋长并呈蔓延之势。在当前严重的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背景下以及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我省女性涉毒犯罪增长速度惊人,形式严峻。 通过观察涉毒服刑人员日常行为表现,发现不吸毒涉毒服刑人员与其他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差别不大,而有吸毒史服刑人员在遵守监规狱纪、接受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等方面比普通服刑人员要差的多,尤其是经常发生顶撞警察现象,是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的难点和重点;毒品的价格昂贵,一般毒瘾每天为了吸毒要付出5、6百元的代价,一般的经济收入是不能支付得起如此昂贵毒资的,由吸毒而引起犯罪,如抢劫、盗窃、贩毒等犯罪是必然的,不能很好的改造有吸毒史服刑人员,就很难提高改造质量、降低再犯率。 一、吸毒人员心理 (一)认知水平低

缺乏对毒品的认识是青少年吸食毒品首要的心理原因。从总的来看,初吸毒者对毒品的无知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毒品的概念、性质、种类、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甚至把毒品等同与一般的香烟等。2、对吸食毒品的害处及因此而导致的对个体身心伤害和对社会危害的认识不足。3、对国家关于毒品问题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没能形成一种意识,即缺乏法制观念,等等。例如:苗某某,例假期间腰疼,一位朋友(也是毒贩子)就告诉她吸毒可以治疗腰疼,她想着自己自制力强,只是在例假期间吸,且少量的吸不会上瘾,没想到毒瘾越来越大。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后来因贩毒被抓。初吸毒者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导致判断失误而发生盲目涉毒行为。有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对毒品无知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二)好奇心理 好奇、寻求刺激心理是吸毒的重要诱因,城市青少年吸毒者中表现明显。好奇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由于正准备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不甚了解,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和新鲜感,因此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从广度或是深度来讲,都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由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什么都想试试。可能也就是一次的尝试误入了吸毒的深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再列举。 (三)自我毁灭心理 女性是重感情动物,把感情看作生活的唯一,不能拿得起、放得下,一旦感情受挫就会自暴自弃。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借吸毒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世界,借毒品来解脱心理的压力和压抑。例如:刘某某,丈夫感情出轨后提出离婚,刘某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先是以泪洗面,后经常光顾迪厅、歌厅。在迪厅里认识了入狱前的男朋友,不成想是个“瘾君子”,在他的一次又一次诱惑下开始吸毒。后因贩毒入狱。 (四)不良群体心理 青少年女性吸毒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受不良交往对象负面作用影响的结果。绝大部分吸毒者在吸毒前或多或少的交有吸毒的朋友,她们的“第一口”或“第一针”常常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的。不良群体心理的作用加速青少年吸毒心理的强化和形成。因此,个别青少年女性便很自然地或“很有理由”地加入到吸毒团伙中去。如有的是被迫于吸毒团伙的影响和压力,力求从心理和行为上与群体的心理保持一致;有的是对群体中某一或某些成员的崇拜,而盲目地模仿他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包括吸毒理念和行为;有的是因挫折而在吸毒群体中寻找安慰和支持,自由地表达自己诸如因吸食毒品而产生的幻觉和兴奋,从而实现心理平衡。众多的青少年涉毒团伙所形成的群体心理已具有强大的负性辐射力量,严重毒害了一部分青少年。例如苏某某,父亲忙于生意,没有时间管她,经常用钱打发她;母亲忙于家务,管不住她;两个哥哥溺爱她,疏于对她的管理,都经常给她钱花。她就和一些“小混混”混在一起,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

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

案例一 求助者,女性,24岁,高中学历,现在一房产公司作销售员。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片断,请据此回答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什么困扰了,愿意跟我谈谈吗?你不必有什么顾虑,我们今天的谈话你的经理是不会知道的! 求助者:最近三个星期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感觉很压抑,不愿与同事交往,上班时对来看楼的顾客也不如以前热情了,不想吃饭,晚上躺下 后总是胡思乱想睡不着,现在真是难受死了。 心理咨询师:看得出来现在你的情绪很低落。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求助者:(沉默),最近我们售楼处来了两位新同事,每当面对新同事的时候我总感觉特别自卑。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感觉很自卑,你能举例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自卑吗?求助者:(一愣)我出生在外地的一个小县城,而我的新同事是北京本地人,我很羡慕她们,同时我也感到很自卑。 心理咨询师:还有呢? 求助者:我已经20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她们不仅每天有人送鲜花,我的男同事们也经常给她俩献殷勤。每当看到这些,表面上我都装得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我特自卑。 心理咨询师:还有哪些让你自卑的? 求助者:(想了想,摇摇头)好像就这些。 心理咨询师:噢,你说新同事是北京人面自己是外地人,新同事有人送花、献

殷勤而自己还没有男朋友,因此你感到很自卑,心情低落、压抑, 自己的生活、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是这样吗? 求助者:嗯。我总觉得很不公下,为什么他们出身那么好,而我,什么都没有……心理咨询师:其实我家也是农村的,刚工作的时候也很自卑,总觉得不会有女孩子看上自己。 单选:1、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做了()。 (A)介绍咨询的性质(B)介绍保密性原则 (C)介绍心理咨询师责任(D)介绍求助者权利 多选: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有()。 (A)间接询问(B)开放提问(C)直接逼问(D)封闭提问 多选: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参与性概述(B)面质(C)自我开放(D)解释 多选:4、心理咨询师住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A)自我开放(B)指导(C)面质(D)具体化 多选:5、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表达出的态度有()。 (A)完全接纳(B)一视同仁(C)通情达理(D)积极关注 单选:6、求助者的沉默最不可能是()。 (A)思考型(B)反抗型 (C)内向型(D)怀疑型 单选:7、心理咨询师不可接受的求助动机是()。 (A)请心理咨询师协助自己成长

第七讲 对吸毒人群的心理矫治:心理矫治效果

第七讲对吸毒人群的心理矫治:心理矫治效果 上文通过团体心理矫治、同伴心理矫治、个体心理矫治三大手段对心理矫治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本节将就心理矫治手段的有效性进行讨论。 尽管心理矫治的方式根据吸毒者个体的情况而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心理矫治的效果还是较为突出的。研究显示,心理矫治对于吸毒者的治疗、提高戒毒信心有较显著的疗效(任攀,2007)。主要体现在减少偷吸现象、改善保持情况、改善毒品依赖程度和改善精神心理状况这四个方面。 一、减少偷吸现象 偷吸现象的主要测量指标是:①尿检总阳性或者总阴性的比例;②尿检连续阳性或者阴性的比例。尿检测量的毒品包括阿片类物质、可卡因、苯(并)二氮等。 Mclellan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三组:①最小美沙酮服务(Miinimun MethadoneServices,MMS):只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没有任何其他服务:②标准美沙酮服务( Standard Methadone Services,SMS):除了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之外,还提供一般咨询服务;③强化美沙酮服务( Enhanced Methadone Services,EMS):除了提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咨询服务之外,还提供医疗、精神、家庭和就业等强化咨询服务,矫治期限为24周。结果显示:MMS组尿检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组,EMS组阿片类物质尿检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SMS组(McLellan等,1993)。 Stitzer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两组:①列联管理组:根据病人尿检结果给予不同程度的带药回家的权利;②非列联管理组:病人带药回家的权利和尿检结果不相关,矫治期限为24周。结果显示:列联管理组尿检总阳性的比例从基线的

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分析

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分析 吸毒人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心理出现了障碍或变异。在很多的国家,吸毒人员首先被视为精神戒毒人员,从这一角度上说,吸毒人员既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同时又是毒品的受害者。在毒品戒断期间,戒毒人员的身体初步得到了恢复,认知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也比吸毒时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戒毒综合症的出现,再加上有些人多次戒毒失败,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戒毒人员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认知方面的方面: 戒毒期间是戒毒人员心理活动最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最强烈的时期,这些内心矛盾使得戒毒人员常处于感情的漩涡中。我们常看到不少戒毒人员在戒毒初期很短时间内就戒断了生理上的毒瘾,当他们为自己取得成绩沾沾自喜、对前途充满信心时,却听到充斥于戒毒场所的“毒瘾易除、心瘾难戒”、“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等论调;看到“二进宫”、“三进宫”、“多进宫”吸毒人员的泛滥后,有很快陷入了沮丧、失落的情绪之中。正是因为戒毒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方式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不善于进行自我调控,对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和能力准备,从而容易对戒毒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无能为力,以致进一步加深心理失衡及心理变异。 二、人格方面的特点

戒毒研究表明,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就已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其人格特征表现为非积极进取,缺乏激情,缺乏社会交往和逃避现实。他们吸毒后,因受社会、家庭对戒毒人员负面评价的影响,在就业、交友、婚姻、经济等方面面临巨大的阻力,进而引发和加剧吸毒人员情绪、人格等方面的不良状况,刺激他们对毒品的渴求,并使他们借助毒品麻醉自己已暂时摆脱眼前的困境。当他们承受社会、家庭及周围环境的负面评价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从无奈、自卑、逃避、封闭的心理转化为对社会和家庭的不满、仇视、报复等心理,逐渐发展成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调查显示,吸毒人员都具有意志力薄弱、行为退缩、缺乏信心等回避型人格特征,其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状表现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吸毒人员性格孤僻、多疑、抱怨、自私,再加上其反社会型人格特点,使他们难以适应戒毒场所环境,难以与其他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吸毒人员遇事缺乏理智,易走极端,很难接受戒毒场所工作人员的教育,有时甚至强烈抵制和对抗。 三、情绪方面的特点 由于戒毒人员具有特殊的心理问题,其情绪、情感也不同于常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稳定。戒毒人员入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其吸毒初期的各种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但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应,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个人情绪极不稳定。而且由于海洛因、鸦片等阿片类和大麻类毒品能够在一定

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来源:爸妈在线作者:发布时间: 2012-10-24 08:30:01| 浏览:15评论:0 音乐冶疗:音乐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的又一特色性“辅助治疗”手段。对吸毒者悲伤、孤独、忧郁、消极、 自怜、焦虑、矛盾等复杂心情,据相应的情况辩证选不同乐曲,为此我所创建了七种音乐治疗方法,分别 是放松训练法、催眠音乐治疗,散意法、聚意法、自我发泄法、神经调节法、心灵涤荡法。 心理康复治疗是指戒毒机构在戒毒康复过程中, 经过对戒毒人员的长期观察和分析, 运用心理治疗学的科学理论, 对戒毒者的心瘾环境进行干预, (成瘾类药物)的心理渴求。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和难点,必将在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心瘾 “心瘾”是一种俗称。确切的说法应是异常的心理依赖 (或精神依赖)。它表现为对毒品 (成瘾类药物)具有强烈的心理渴求和精神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亦称心理依赖性, 是指多次反 复使用毒品后,使人产生的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 这种心理上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形成 对所吸食毒品的强烈渴求和连续不断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 继而引发强迫用药行为, 以获得 不断满足的心理活动。吸毒者成瘾后的“终生想毒”和戒毒后又复吸, 就是其心理依赖性的 内在反应。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 ,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 , 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 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心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年甚至数年的时间。出 现精神依赖具体表现有: (一) 吸食毒品逐步成为生活的重心与中心。 (二) 正常人的一般性生活习惯被改变。如:生活规律的改变等。 (三) 行为能力的退化和减低。如:动作迟缓、丧失劳动能力等。 (四) 社会交往与社会生存的缩小或减弱。如:无法与人交流、不能参加工作等。 (五) 人格的改变。如:易说谎、性格偏执、强烈的敌对心、逆反行为等。 (六) 自我控制能力、调节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的异常改变。 心瘾与毒瘾的区别: 1. 表现的区别:狭义的毒瘾是指人对毒品的异常性依赖。当脱离吸食毒品时,往往表 现为躯体上的不适。如:最初表现为哈欠、流涕、流泪、出汗等 ;逐步发展为软弱无力、失 以逐步减轻和消除吸毒者对毒品 已成为开展戒毒康复工作的重点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武东 一、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王某元,女,13岁,七年级学生。 2、问题行为概述: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的时候,不敢和老师目光相对,看东西的时候,目光总是漂移不定,暗自伤神。听讲老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眉梢之间总是透露着恐惧与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在不断的退步。 3、背景资料了解: 该女生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来自家庭生活事件的打击。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邻居吵架之后自杀。当时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失去母亲这件事,父亲忙于办丧事,忽略了对孩子的安慰,关心,再加上邻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使孩子对母亲的去世充满了恐惧。女孩说:后来她只要一看见烛

光,就想起了母亲的灵位

,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母爱。一年以后,父亲再婚,后妈带着一个女儿搬了进来,女孩确搬出来住到了姑姑家。上了初中以后,周内在学校住校,周末就回姑姑家,父亲很少来看望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案情分析 孩子在失去了母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使她感觉世上在没有亲人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感觉活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很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家庭得不到关爱,理解和温暖,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觉,内心没有了归属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爱。 三、辅导方法 对王某元的指导,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首先对其不良行为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吸毒者自尊_应对方式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研究

2009年5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09 第46卷第3期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146No 13  [收稿日期]2008Ο12Ο25 [第一作者简介]杨玲(1962—),女,湖南长沙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吸毒者自尊、应对方式和社交 自我知觉的关系研究 杨 玲1,樊召锋2 (1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2) [摘 要]以340名正在戒毒所接受戒毒的吸毒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尊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和感情与社会孤独 量表进行研究,同时随机抽取戒毒者进行个案访谈,以探讨吸毒者自尊、应对方式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自尊水平高的吸毒者表现出更消极的应对方式和更强的感情与社会孤独感;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显著影响吸毒者的自尊;不同婚姻状况和经济状况的吸毒者之间在应对方式和社交自我知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知觉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社交自我知觉对自尊的直接作用大于对应对方式的直接作用,对应对方式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 [关键词]吸毒行为;自尊;应对方式;社交自我知觉 [中图分类号]B 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162(2009)0320088205 1 引言 近年来,吸毒和戒毒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吸毒者染毒之后,如何真正实现心理戒断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有关专家把吸毒者“戒毒”的巩固期定为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并对其“戒毒巩固期”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巩固期达标者仅占10%[1](PP 155-57)。即使如此,也不能算是戒断了毒瘾,世界禁毒教育专家根据科学的统计,把“毒瘾戒断期”定为三年半。因此,研究吸毒者的心理指标,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对于更好地解决吸毒和戒毒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自尊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的心理倾向[2](PP 1233-23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许多西方学者认为[3](PP 1193-210),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已有的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人能够经受失败的考验而继续努力,而低自尊的人则容易在失败中丧失信心放弃努力[4](PP 1254-257);男性吸毒者的自尊与吸毒行为存在相关[5];吸毒者的自尊水平比正常人群明显偏低[6]。 应对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终结因素,与应激 事件性质以及应激结果均有关系[7,8]。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9],通常被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的关系。研究显示,男性较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性格外向者多倾向于采用成熟的防御方式并积极应对外部刺激;而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多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并消极应对环境刺激[10];男性吸毒者的自尊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尊水平越高,采用的应对方式越消极[11]。 社交自我知觉是以社交质量来衡量,通过感情孤独感和社会孤独感来测定的。心理学家Russell 认为社会与感情孤独与不同类型的社交缺陷有关:社会孤独起因于缺乏令人满意的友谊,感情孤独起因于缺乏令人满意的爱情。对这两种类型孤独的主观体验在性质上看来也不尽一致,尽管两者都具有共同的核心体验;可以把这种共同的核心看作孤独的根本体验,而把不同类型的孤独(如社会和感情孤独)看作是在共同体验之上附加的某种性质[12](PP 1299-300)。社交自我知觉影响自我概念和自 8 8

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作者:————————————————————————————————日期: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心理辅导专业化与管教相融合。专业化是将心理矫治工作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职的心理医生(辅导员)是心理矫治的实施者。 当今毒品犯罪遍及全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严重公害。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目前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居各类交易之首。每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因吸毒致残的有200万左右[1]。在我国,自80年代以来受国际毒品泛滥的影响和境外毒品的渗透,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又开始滋长并呈蔓延之势。在当前严重的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背景下以及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我省女性涉毒犯罪增长速度惊人,形式严峻。 通过观察涉毒服刑人员日常行为表现,发现不吸毒涉毒服刑人员与其他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差别不大,而有吸毒史服刑人员在遵守监规狱纪、接受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等方面比普通服刑人员要差的多,尤其是经常发生顶撞警察现象,是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的难点和重点;毒品的价格昂贵,一般毒瘾每天为了吸毒要付出5、6百元的代价,一般的经济收入是不能支付得起如此昂贵毒资的,由吸毒而引起犯罪,如抢劫、盗窃、贩毒等犯罪是必然的,不能很好的改造有吸毒史服刑人员,就很难提高改造质量、降低再犯率。 一、吸毒人员心理 (一)认知水平低

缺乏对毒品的认识是青少年吸食毒品首要的心理原因。从总的来看,初吸毒者对毒品的无知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毒品的概念、性质、种类、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甚至把毒品等同与一般的香烟等。2、对吸食毒品的害处及因此而导致的对个体身心伤害和对社会危害的认识不足。3、对国家关于毒品问题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没能形成一种意识,即缺乏法制观念,等等。例如:苗某某,例假期间腰疼,一位朋友(也是毒贩子)就告诉她吸毒可以治疗腰疼,她想着自己自制力强,只是在例假期间吸,且少量的吸不会上瘾,没想到毒瘾越来越大。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后来因贩毒被抓。初吸毒者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导致判断失误而发生盲目涉毒行为。有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对毒品无知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二)好奇心理 好奇、寻求刺激心理是吸毒的重要诱因,城市青少年吸毒者中表现明显。好奇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由于正准备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不甚了解,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和新鲜感,因此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从广度或是深度来讲,都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由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什么都想试试。可能也就是一次的尝试误入了吸毒的深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再列举。 (三)自我毁灭心理 女性是重感情动物,把感情看作生活的唯一,不能拿得起、放得下,一旦感情受挫就会自暴自弃。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借吸毒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世界,借毒品来解脱心理的压力和压抑。例如:刘某某,丈夫感情出轨后提出离婚,刘某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先是以泪洗面,后经常光顾迪厅、歌厅。在迪厅里认识了入狱前的男朋友,不成想是个“瘾君子”,在他的一次又一次诱惑下开始吸毒。后因贩毒入狱。 (四)不良群体心理 青少年女性吸毒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受不良交往对象负面作用影响的结果。绝大部分吸毒者在吸毒前或多或少的交有吸毒的朋友,她们的“第一口”或“第一针”常常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的。不良群体心理的作用加速青少年吸毒心理的强化和形成。因此,个别青少年女性便很自然地或“很有理由”地加入到吸毒团伙中去。如有的是被迫于吸毒团伙的影响和压力,力求从心理和行为上与群体的心理保持一致;有的是对群体中某一或某些成员的崇拜,而盲目地模仿他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包括吸毒理念和行为;有的是因挫折而在吸毒群体中寻找安慰和支持,自由地表达自己诸如因吸食毒品而产生的幻觉和兴奋,从而实现心理平衡。众多的青少年涉毒团伙所形成的群体心理已具有强大的负性辐射力量,严重毒害了一部分青少年。例如苏某某,父亲忙于生意,没有时间管她,经常用钱打发她;母亲忙于家务,管不住她;两个哥哥溺爱她,疏于对她的管理,都经常给她钱花。她就和一些“小混混”混在一起,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 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精品—戒毒人员心得体会总结

精品—戒毒人员心得体会总结 戒毒人员心得体会总结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证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怕学生明白毒品。认为禁毒教育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冒险尝试;二是认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门的事,与学校无关。这些认识误区的一个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学生吸毒者罕见。事实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当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园时再来教育,则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自1997年国家教委规定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以来,六年来我校透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专题讲座、青年志愿者宣传队、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条渠道对家长、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教师面向市、区专家开了一节美丽的罂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学校对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长、社区及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良的校风带动着周边小区的精神礼貌建设,对所在社区的精神礼貌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学校2001、20**年连续两次评为石泉社区教育先进学校、20**年被授予创精神礼貌特殊贡献奖。 至于如何搞好学校禁毒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务必肯定,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方面,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禁毒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领导到位,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成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政工教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年级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青保教师、校长助理等成员组成。 2、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护教育、志愿帮教等工作,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潜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能够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开展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100%的中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能够透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连环画口袋书,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谢谢!防教育工作戒毒人员心得体会总结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1-2] 。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一存在,但大多数是合并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与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1 案例 1 唐唐,女, 20 岁,智商 38 ,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看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一周来喜欢去男厕所看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看,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方案:唐唐为中度智力缺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但平时不爱说话,合作性差,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消除她的不良行为,以免在学校造成更大的影响。计划每周约谈 3 次,每次 60 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由心理教师对唐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很羞耻。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告知唐唐男女两性的区别,对她进行性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班主任平时看见唐唐此行为应立即给予终止,如果当天没有发生此行为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在辅导过程中唐唐合作性较差,很少说话,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一周的约谈后,唐唐的性行为异常得到控制,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发脾气、无端哭闹、不愿上课、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教师越劝越严重,大声哭叫;晚上睡眠差,半夜起来活动,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在心理辅导室也无法安静下来,处于兴奋状态 , 或哭或笑。情绪问题维持几天仍难以控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唐唐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观察,唐唐服药半月后情绪逐渐稳定,性行为异常也未再出现。 小结:智障儿童需要层次发展缓慢,达到的水平低,对较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少,而原始的本能需要亢进,性行为异常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智障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智力缺陷重度较重的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就公然手淫,令教师很棘手;智障女孩中还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性行为异常 [3] ;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智障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此例中唐唐已成年,开始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异常,通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干预后得到改善。但由于她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行为问题受到了外界的压制,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情绪问题,通过心理辅导难以见效,最终借助药物得以改善。此例也说明对于智力水平低下学生的严重情绪行为问题必要时应考虑联合药物来进行控制。 1.2 案例 2 巍巍,男, 14 岁,智商 61 ,轻度智力残疾。因逃学 2 天 1 夜、说谎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吸毒者的性格特点与心理干预

吸毒者的性格特点与心理干预 导读:重塑生活的信心,是戒毒工作的必修课。吸毒人员大多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得自卑、萎靡、不想与人交往,交往时谨小慎微,不想自谋出路,自力更生,自闭,得过且过。要让吸毒人员有宽广的胸怀积极主动融入到人群中、社会中那就需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一朝吸毒,终身戒毒,表明了戒毒之路的非常艰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吸毒者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正常人性格炯异。所以,我们在对待吸毒人群时绝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他们。经过综合研究,吸毒人群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不乐观,消极、低落;不严谨,做事马虎,容易出错。不心胸宽广,为人计较,易怒,冷漠;不自信,无所追求,精神颓废。这些性格特点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虚假;在办事中表现为:犹豫、盲目、拘谨、急躁、冲动、粗心。 但是,吸毒者的性格决不是单一表现,往往表现为言行和性格的矛盾。因此对待吸毒者往往要综合对待,他是一个多面人。 针对吸毒者的性格特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心理干预,使戒毒人员达到具有正常人的性格品质,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的平常心态,由一个“病人”向“健康人”蜕变,最终实现成功戒毒。 一、培养自控力 复吸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无法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对毒品的渴望。如果能有控制对毒品的渴望能力,那么禁毒戒毒工作就达到了效果,如何控制,强制隔离场所要采用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情绪、心理克制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与人交往中学会压制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冲动行事,不浮躁自己的情绪,面对种种压力能从容应对,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刚毅、果敢、沉着、冷静,能独立沉着应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在此基础上,体验对毒品的诱惑,可以采用无人陪同试验法,所外考验等方法,反复试验让戒毒者逐步战胜毒品脆弱的心理,最终达到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和忍耐力。 二、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部分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归根到底就是人生的观念出现了偏差,比如追赶时髦、时尚等导致误入歧途,一发不可收拾,沉入毒海后仍没吸取自己失足的沉痛教训,总结自己的人生过失,还错误地认为吸毒是“花自己的钱,违国家的法”。这些观点可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性。加强人生观教育那就是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吸毒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家园,能理性地看待客观事物的美与丑,能辨别真伪识别好坏。要把毒品的危害性教育纳入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同时,辅以爱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