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检验管理程序3
- 格式:pdf
- 大小:302.66 KB
- 文档页数:42
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为了规范和加强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用户利益,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出厂检验工作。
1.3 出厂检验是指对产品在生产完成、准备出厂前进行的检验工作。
1.4 出厂检验的目的是检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优良率。
1.5 本制度内容包括出厂检验的组织、管理、程序、控制和责任分工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出厂检验组织2.1 公司出厂检验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设立出厂检验组,负责具体的检验和检测工作。
2.2 出厂检验组根据产品的类别和特点,设置相应的质量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
2.3 出厂检验组根据产品的生产计划和订单情况,制定出厂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
2.4 出厂检验组负责编制产品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三章出厂检验程序3.1 样品收集:在产品出厂前,根据检验计划和要求,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样品,作为检验样品。
3.2 检验记录:对检验样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产品型号、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3.3 检验分析:对检验样品进行检验和检测,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进行产品的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等工作。
3.4 检验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对产品的合格、不合格和待定进行评定,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决策。
3.5 检验报告:编制检验报告,详细反映检验结果、检验过程和检验结论,供领导和客户参考。
第四章出厂检验控制4.1 出厂检验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不得凭借主观意见和个人喜好随意判定产品的合格性。
4.2 出厂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检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4.3 出厂检验设备必须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 出厂检验过程必须有相应的记录和档案,便于查询和管理。
产品质量检测程序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描述产品质量检测程序,以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
该程序将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生产过程。
2. 质量标准和要求在制定产品质量检测程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应基于行业规范、客户需求以及公司内部的质量目标。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3. 原材料采购在原材料采购阶段,我们将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检测程序:-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 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确保其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
- 进行样品检测:从供应商处获取样品,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样品符合质量标准。
- 签订合格供应协议: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供应协议,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并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 生产过程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程序:- 设立质量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设立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测。
- 进行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定期检验,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 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化的质量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建立纠正措施: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及时采取。
5. 产品测试和验证在产品生产完成后,我们将进行产品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产品测试和验证的质量检测程序:- 进行样品测试:从生产批次中抽取样品进行质量测试,确保样品符合标准。
- 进行功能测试: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
- 进行可靠性测试:对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验证其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 进行认证和验证:根据产品的特定要求,进行相关的认证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文件编号:AA-QP-030产品检验和放行管理程序版本:A/1IATF 16949:2016质量体系文件1.0目的负责公司原材料、制造过程、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控制,确保产品得到有效控制,并判写产品是否符合接收准则。
2.0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的来料检验、半成品、成品的检查和放行过程。
3.0职责3.1 品质部3.1.1依据抽样标准、检查标准、工艺图纸、样品、客户特殊要求等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记录。
并填写相关应检验报告;3.1.2根据检验标准对产品做合格、不合格判定,对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开具返工票或《不合格品报告单》,上报品质主管并立即知会生产、工程、采购、仓库、业务等相关部门;3.1.3负责对客户退回的不良样品进行测试分析;3.1.4监督由本岗位发出的纠正预防措施通知的落实;3.1.5负责产品审核工作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工作;3.1.6填写品质相关日、月报表,工作总结等;3.2 仓库3.2.1 负责对来料、库存品的送检工作。
3.2.2 负责对客户退货品的标识、隔离工作,及通知QA检验。
3.3 各生产车间3.3.1 负责成品的送检工作。
4.0程序内容4.1检验人员资格要求。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签具相关检验报告,品管部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素质和经培训合格者方可担任,具体参见《人力资源管制程序》执行。
4.2进料检验过程进料检验流程,参见附件1 《进料检验流程图》4.2.1 收货仓库根据《采购订单》及供应商“送货单”确认核对来料信息及数量,无误后签收来料并转入待检区;4.2.2 报检a)仓库将来料信息填写在《来料检验报告单》上,报送品质部检验;b)所有供应商所供与产品相关物料必须报检,不可免检;c)工具用品、电器设备、机械设备、文具用品及印刷用品纳入免检项目,使用时由相关人员作自主检验。
4.2.3 物料检验a)品质部IQC收到《来料检验报告单》后,根据对应的《来料检验规范》对来料进行抽检或全检。
产品检验管理程序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产品检验管理程序1. 目的规范产品检验全过程,确保出厂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集团各工厂产品的检验和控制。
3.职责技术研发部组织编制《产品质量标准》、《抽样作业指导书》和《检验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标准,并督导执行。
生产管理部督导各工厂产品检验管理按本程序要求实施。
各工厂的品管科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和送检。
各工厂的生产科负责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策落实。
各工厂的品管科负责产品退货的原因分析、对策落实。
4.工作过程和方法检验准备4.1.1 技术研发部组织编制《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表》、《抽样作业指导书》和《检验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标准。
4.1.2 各工厂的品管科配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合格的检验人员和检验环境。
4.1.3 品管科应将《质量控制表》、《抽样作业指导书》、《检验作业指导书》等放置在各工作场所,且方便员工查阅。
检验实施4.2.1 各工厂的检验人员根据《抽样作业指导书》抽取成品样品,抽样必须注意随机和分层原则。
4.2.2 各工厂的检验人员根据《检验仪器操作规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检验和计算,并做好记录。
4.2.3 品管科应将新线投产、技术改造、长期停机后生产的首批产品送到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检验,以确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正常生产时,产品每年送检一次。
检验判定4.3.1 各工厂的检验人员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对检验的产品进行判定,出具《产品检验报告》,明确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结论。
4.3.2 《产品检验报告》,经品管科长审批后,报送生产科和生产车间。
4.3.3 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4.4.1 品管科在《产品检验报告》中对不合格的产品提出处理意见,督促采取改进措施后,重新检验。
4.4.2 生产科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创造业产品检验/试验管理程序文件编号: YS-QP-19 版本版次: A/0年 02 月 12 日盖受控章处实施时间文件等级 受控状态 2022 二级 会签人事部 技术部 经理 经理 批准总经理部 门 职 位 签 名 日 期审核管代 业务部 经理 采购部 经理 财务部经理创造部 经理 质量部 经理 PMC 部 经理A/0 2022-2-12 首次发行本程序合用于所涉及的各过程和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
合用于本公司从原材料进公司到成品出公司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
3.1 不合格品: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或者材料。
3.2 可疑的产品或者材料: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者材料。
3.3 紧急放行(例外转序):指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而放行采购产品、生产在制品(半成品)和 因。
3.4 检验: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特许进一步生产的活动。
3.5 外购外协产品:由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包括原材料、标准件、成品、半成品、委托加工品)。
3.6 全尺寸检验:是指对零件在设计上标明的所有的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
3.7 进料检验/试验:指对供方给我司的物料进行质量验收。
3.8 过程检验/试验:指在生产创造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制程自检、互检、专检。
3.9 成品检验/试验:指我司内制产品入库前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10 质量记录: 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实施过程的文件化的证据和记录的结果(如:检验和试验结果)。
4.1 来料检验流程《供方自备送货单》PMC 部/仓库《入库单》采购部 《入库单》报检《检验记录表》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单》判定PMC 部/仓库入库供应商不 合 格 品 处《入库单》填写入库单仓库暂收供方来料采购部质量部质量部NGOK4.2 过程检验试验流程生产部生产部质量部 生产部质量部质量部质量部4.3 成品检验流程生产准备首件自检首件确认自检互检过程巡检NG完工检验OK入库《巡检记录表》《巡检记录表》《巡检记录表》 《不合格品处理单》《产品完工入库单》5.1 来料检验/试验:报检《产品完工入库单》检验《成品检验记录表》NG《不合格品评审单》 《出厂检验报告》OKPMC 部/仓库《产品完工入库单》入库相关部门记录保存不 合 格 处 理质量部质量部生产部判 定不 合 格 品5.1.1 供应商来料需按我司《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要求进行标识,并根据《采购管理程序》要求附上来料的《送货单》、《材质证明》、《出厂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5.1.2PMC 部/仓库收货时根据供应商送货资料是否齐全,供方是否按我司对供应商的包装要求进行送货,同时对产品的外包装情况、标识、批次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验证,确认无误后签收送货单并将物料放置于待检区待检;如发现产品规格型号、名称、数量与《送货单》信息不符时,可直接拒收;符合要求后、通知采购进行报检处理。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产品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质量检验的目的、流程、方法和结果评估等方面。
一、质量检验的目的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通过检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质量检验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质量检验的流程质量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取样、测试、评估和记录等步骤。
1. 取样:根据检验标准和要求,从生产线上随机选取代表性样品。
2. 测试:对取样的产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3. 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和预设的质量标准,判断产品的合格性,并记录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 记录:将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结果、检验员等。
三、质量检验的方法产品质量检验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工具,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瑕疵、变色、变形等表面缺陷。
2. 功能性检验: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如电器产品的电流、电压测试,机械产品的运转试验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其他专业的检验方法,如X射线检测、声波检测、拉力测试等。
四、质量检验结果评估在质量检验中,根据检验结果的合格与否,可以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1. 合格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可以正常出货或投入市场。
2. 不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重新制造或报废等。
对于不合格品,企业需要追溯其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质量检验在产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和排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 提高客户满意度:优质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第一章胶印片1、检测内容胶印牢度外观检查2、检测措施2.1胶印牢度A、水洗牢度:将胶印片放入40°C、按50:1比例稀释旳皂水,浸泡15分钟,四个方向各刷洗10下,刷洗过程中注意观测胶印与否有脱落旳现象;B、耐高温:把胶印片对折(胶印面对胶印面),用烫斗垫布熨烫,查看胶印与否有粘合、脱落现象;C、耐反折:把胶印片对折(胶印面对正面),用烫斗垫布熨烫,查看胶印与否有断裂、裂痕现象。
2.2外观检查A、色彩、图案必须根据确认样B、胶印位置必须与位置版位吻合,不可歪斜(特殊工艺规定除外)C、外观色彩对旳、厚度均匀,不可有套版不正、错位现象,不可有脱胶、补痕、气泡现象D、外观图案轮廓清晰、均匀E、胶印片必须保持清洁、平整第二章刺绣片1、检测内容耐洗色牢度外观检查2、检测措施2.1耐洗色牢度将刺绣片放入40°C,按50:1比例稀释旳皂水,浸泡15分钟,四个方向各刷洗10下,清净晾干,查:刺绣线与否会脱落、起毛起球现象,与否会沾色;2.2外观检查A、色彩、图案必须根据确认样B、刺绣位置必须C、刺绣完毕后需平整,不可有起皱现象D、刺绣完毕后不可有漏绣、跳针、浮线、针脚不齐旳现象E、刺绣完毕后线头需打结,不可有污迹、破损等现象第三章棉绳、编织1、物料材质:涤纶线2、检测内容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日晒牢度缩水率外观检查3、检测措施3.1耐洗色牢度A、将棉绳10CM长或编织品车缝在纯棉白色里布上B、放入40°C,按50:1比例稀释在皂水中,浸泡15分钟,清洗干净后晾干3.2耐摩擦色A、干磨:取棉绳、编织一段,用纯棉白色里布来回摩擦40次B、湿磨:取棉绳、编织一段,用浸湿过旳纯棉白色里布来回摩擦40次3.3日晒牢度A、把棉绳、编织车缝在纯棉白色里布上,用较厚旳面料对半盖位棉绳、编织旳另一半B、强太阳光下暴晒8小时3.4缩水率A、热缩:取棉绳、编织30CM长,用蒸气闷烫三分钟,冷却后测量缩率B、冷缩:取棉绳、编织30CM长,放入40°C,按50:1比例稀释在皂水中,浸泡15分钟,清洗干净后晾干,烫平后测量缩率。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一、引言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流程。
该程序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货的全过程,并包括了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要求。
二、原材料采购1. 原材料供应商评估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应对其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 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稳定性2. 原材料接收检验在原材料到货后,应进行接收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外观检查- 尺寸和分量检测- 化学成份分析- 物理性能测试三、生产过程控制1. 设备校验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2. 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监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温度和湿度监测- 生产速度和压力监测- 原材料投入量和混合比例监测3. 抽样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以验证产品的质量。
抽样检验的频率和标准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确定。
四、成品检验1. 成品外观检查成品应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其外观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 功能性能测试成品应进行功能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满足产品设计和客户的要求。
3. 包装检验成品的包装应进行检验,以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符合标准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1. 质量记录所有的质量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应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原材料检验记录- 生产过程监控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进行再加工或者修复- 进行退货或者报废- 进行供应商追责3. 质量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提交质量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质量检测结果统计- 不合格品处理情况- 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六、培训和改进1. 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确保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2. 管理标准2.1 质量检验部门的职责 -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制定质量检验方案、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并进行质量检验。
-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记录并分析质量检验数据,提供持续改进意见。
-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培训相关员工,提高质量意识。
2.2 质量检验方案 - 每个产品都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方案,包括检验任务、检验对象、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工具等。
- 质量检验方案应经质量检验部门审核,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2.3 检验标准 - 检验标准应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客户要求制定,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检验标准应具体明确,包括产品的尺寸、外观、性能等指标。
2.4 检验方法 - 检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验标准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手工检验、仪器检验等。
- 检验方法应经过科学验证和严格评估,并定期进行复核。
2.5 检验工具 - 检验工具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
- 检验工具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记录,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2.6 检验记录 - 所有质量检验工作应记录并归档,包括检验方案、检验记录、检验结果等。
- 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保存一定周期,以备查阅和审计。
3. 考核标准3.1 质量检验工作考核指标 - 按照质量检验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包括任务完成率、准确度、时效性等。
- 按照质量检验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考核。
3.2 质量检验工作考核流程 - 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
- 考核周期为每季度,每个考核周期结束后进行评分,并记录在案。
- 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进行奖惩。
4. 管理改进措施4.1 检验工作评估和改进 - 定期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检验方法、检验标准、检验工具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目的本程序为确保XXX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模具制造”)采购材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满足要求,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XX模具制造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出货检验。
3. 术语和定义3.1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实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 职责4.1 品质部4.1.1 各种检验制度和检验标准的制定;4.1.2 进货检验、过程检验的确认和出货检验的实施。
4.2 生技部4.2.1 生产过程的自检。
5. 流程5.1进货检验和试验5.2制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5.3年度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该流程适用于没有纳入产品审核计划且顾客有要求的汽车料产品,对非汽车料产品不是强制性的)5.4外观项目:若组织制造的零件被顾客指定为“外观项目”,则组织应提供:a)适当的资源,包括评价用的照明;b)适当的颜色、纹理、金属亮度、织物结构、映像清晰度(DOI)和触感技术的原版样件;c)外观原版样件及评价设备的维护和控制;d)验证执行外观评价的人员有从事该工作的能力和资格。
6. 工作程序6.1 进货检验6.1.1 对于C类物资,仓库管理人员根据来料通知单(XX-QP-755-01)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进行验证;6.1.2 对于A、B类物资,质检人员根据原材料进货检查基准书(XX-3B-01)和辅资材进货检查基准书(XX-3B-02)的规定进行检验和验证,并将检验的结果应登记在进货验证记录(XX-QP-823-01)上;6.1.3 生产急需的物资来不及检验需要紧急放行时,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XX-QP-823-02)经总经理批准后做“紧急放行”标识,单独使用和存放,以便必要时可立即追回或更换。
6.1.4 经检验合格的资材仓库管理人员根据产品防护管理程序(XX-QP-755)办理入库手续;6.1.5 经检验不合格品的按照不合格品质理程序(XX-QP-831)进行处理;6.2 过程检验6.2.1 初物检验:质检人员根据控制计划对试生产的第一批产品进行进行抽样检验,将结果登记在检验成绩报告书(XX-QP-823-03)上,并将初物产品保存,保存期限到停止生产。
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1. 引言产品检验和试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可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为了确保检验和试验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需要建立适当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本文档旨在介绍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相关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程序制定制定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应遵循以下步骤:2.1 确定检验和试验的目标在制定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之前,需要明确检验和试验的目标。
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且与产品质量要求相一致。
2.2 确定检验和试验内容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确定应进行的检验和试验内容。
同时,选择适当的检验和试验方法,确保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估产品的质量。
2.3 制定检验和试验控制计划制定检验和试验控制计划,包括检验和试验的时间安排、责任人、检验和试验的方法和要求等。
确保检验和试验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并能够准确记录和追踪检验和试验的结果。
2.4 建立检验和试验记录和报告系统建立检验和试验记录和报告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汇报检验和试验的结果。
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检验和试验的时间、方法、结果以及处理措施等。
2.5 制定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如果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建立纠正措施的跟踪和监控系统。
同时,应定期评估检验和试验的效果,并制定持续改进计划,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 程序实施在实施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培训和培训记录对参与产品检验和试验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程序要求和操作方法。
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记录,记录培训的内容、时间和参与人员等信息。
3.2 设备和工具的校准和维护建立设备和工具的校准和维护计划,定期对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检验和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的确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
产品检验管理程序文件1. 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产品检验管理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文件的要求。
2. 检验标准和要求2.1 检验标准的确定- 产品检验标准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 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的要求。
2.2 检验要求的明确- 检验要求包括产品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功能性检验等内容。
- 检验要求应在产品规格书或检验指南中明确定义。
2.3 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检验部门应配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3. 检验程序3.1 检验准备-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前准备好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并核对其准确性和可用性。
- 检验人员应熟悉检验标准和要求,了解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3.2 检验操作- 检验人员按照检验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如发现不合格项,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3 检验报告- 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检验报告,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
- 检验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检验结果,并保存在适当的档案中。
4. 检验记录和分析4.1 检验记录- 所有的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应进行记录,包括合格项和不合格项。
- 检验记录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归档和保存,便于追溯和分析。
4.2 检验分析- 检验部门应定期对检验记录进行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和不良趋势,并提出改进措施。
- 检验分析结果应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报告,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5. 变更管理和持续改进5.1 变更管理- 如需对检验标准、要求或程序进行变更,应按照变更管理程序执行,并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所有的变更应进行记录和控制,避免不可控的影响和负面后果。
5.2 持续改进- 检验部门应持续改进检验过程和方法,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一:目的
对产品的性能进行监视和测量,证明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二:使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的过程和产品的检验。
三:定义
1.1检验: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性能进行测量、检查、并将这些性能与规定要求标准进行
比较的活动。
1.2检验员:来料质量检验、过程质量检验、最终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
1.3紧急放行:因生产、客户订单急需来不及验证而放行的原料及待检成品,应对该产品做出明确标识,
并做好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立即追回和更换。
四:职责
4.1项目管理部:负责原材料检验、制程和成品检验,并做好标识及记录,负责对质量异常的分析,按
相应要求填写检验报告。
4.2仓库:负责进厂物料的储存管理。
4.3生产部: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自检和互检,负责生产能力的控制和产品的性能控制。
4.4项目管理部:负责对公司人员组织培训及考评。
4.5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规定要求。
五:进料检验流程
六:过程检验流程
七:成品检验流程
八: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九:相关记录:
7.1《检验报告》
7.2《紧急放行申请单》
7.3《首件检验报告》
7.4《制程检验报告》
7.5《成品检验报告》
7.6《品质异常通知单》。
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1、按产品标准规定的产品出厂检验项目配备各种化验仪器、设施、药品和玻璃器皿。
2、对化验仪器、设施、药品和玻璃器皿要经常性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使其时刻处于正常状态。
3、化验员经过培训、具有相应资格证明,能独立检验。
4、化验员要对每个班(组)生产的产品,按照产品的规格、型号、班次进行抽样,做到批批出厂检验,产品出厂检验由化验员作好检验原始记录,出具出厂检验报告。
5、检验结果要及时通知主管领导和成品库管理人员,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按规定进行不合格处置,由主管领导签字。
6、检验项目按该产品标注中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不得漏检项目。
7、成品入库时,仓库管理人员要根据检验结果对库存成品按照“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产品”进行分类存放,并在合格产品或包装上加贴合格标志。
8、未经出厂检验的产品或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销售。
9、对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销售的,要追究责任,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按奖罚规定进行处理。
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2)是指为确保产品质量,规范和管理产品出厂检验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的概述:1. 检验范围和责任:明确产品出厂检验的范围,包括哪些产品需要进行检验以及检验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各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和权限,在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防止质量问题。
2. 检验标准:制定产品出厂检验所需的标准文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
明确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3. 检验设备和方法:明确产品出厂检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确定检验方法和程序,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检验记录和报告:要求对产品出厂检验进行记录,并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检验报告应包括产品的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目的处理情况以及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5. 不合格品处理:明确产品出厂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人。
1 qcc:品质保障圈。
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 iqc:进料品质检验。
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
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
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 ipqc/pqc:制程检验。
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
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 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
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
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
在这个过程中,fqc 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
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
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
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
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 qa:品质保障工程师。
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
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 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
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
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 tqc:全面品质管理。
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
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对于品质: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制造的而不是检验的品质第一品质实行:1 建立品质管理系统,系统人数可视规模和检验收要求进行合理设定。
2 建立品质管理手册,(我有手本,没有电子档不能给你了,你可以到网上搜下,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