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 格式:pptx
- 大小:410.46 KB
- 文档页数:14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后反思我讲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加强》一课,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融合了25、27课的内容,考纲要求包含两个方面: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围绕课标及考纲,我设计的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围绕“多极化”展开,重点知识是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苏联的解题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非重点知识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四人一个小组。
在课堂流程中先自主完成探究案(有展示人物的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小组合作,让不能解决的问题组与组交流,讨论后仍不明白的地方写在疑问区。
我设计的理念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自主性,主动合作,主动求知。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合作讨论环节中,学生没有完全展开,而是快速进步了超市环节,针对于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在组内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参加超市。
在点拨提升中国,设计了苏联解体的问题,但很单调,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认真研读课标、研究高考,设计适合学情和考情的题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再接再厉,在课堂教学方面多学习好的经验,多下功夫钻研,努力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和影响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落实】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①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第26.27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一、课标要求: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纲要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背景:A.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现实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①地位。
C.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2、过程:A.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②共同体;(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B.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C.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③。
3、影响:A.促进欧共体经济发展。
B.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一.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2、表现:⑩,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不结盟运动兴起1、背景:A.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B.④的召开,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非拉国家希望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⑤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内容:A.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B.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C.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意义: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有力的冲击着⑥。
两种联合力量两个国家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1、原因A.奠基(最主要原因):二战后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⑦因素;B.美国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⑧日本恢复经济;C.机遇:⑨的爆发,为日本的工业生产和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5·大连模拟]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
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
这表明()A.法德两国都倾向于联合B.法德两国的矛盾彻底消除C.法德以此来与美苏抗衡D.法德两国摆脱了美国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题干反映法国政府主张法德加强经济合作,而西德认为“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说明两国冰释前嫌,都倾向于联合,A项正确;B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C 项中法德倾向联合是为了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美苏抗衡”说法是错误的;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
2.[2016·曲靖月考]上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的崛起.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87年"以及《时代》周刊上的美日,可知A、B两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二战后美日经济领域的竞争加剧,C项正确.本题易错选D项,日本经济实力大增,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地位有所动摇,但仅限于经济领域,日本不是政治大国。
3.[2015·广东肇庆模拟]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
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
而戴高乐总统则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这反映了()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答案D解析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没有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当时两极格局还没有结束,故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964年"以及材料中美国对中法正式建交“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可知,法国不再追随美国,体现了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D项正确。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影响(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性质: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2)影响:促进了欧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欧盟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2、日本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影响:(1)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2)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特点:①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政策;②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1)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78年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影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一支重要力量。
(三)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东欧剧变(1)实质: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原因: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②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日益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1)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2)解体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战略。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名师导语』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格局的一种基本趋势,它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如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多极化发展过程中新兴力量的崛起和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构建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②西欧的政治家的推动。
(2)过程⎩⎪⎨⎪⎧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组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影响⎩⎨⎧①经济上: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经济恢复发展 ①原因⎩⎪⎨⎪⎧a.实行民主改革,铲除落后的封建因素。
b.美国减免战争赔偿,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c.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各国纷纷在日本采购物资。
d.政府重视教育,加大投资。
e.抓住战后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①条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表现⎩⎪⎨⎪⎧a.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自主外交”方针,加入联合国。
b.70年代初,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c.70年代末,日本提出“全方位外交”方针。
d.80年代初,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
(2020全国Ⅲ卷·35)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答案】B【解析】据材料“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意见基本一致"并结合所学亚非拉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因而主要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选B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多极化格局,排除A 项;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受到遏制应该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七十七国集团成立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排除D项。
2.(2020山东卷·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
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 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排除D。
第18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1.(2019·永州模拟)“舒曼计划”宣称:“欧洲统一不会一夜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
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
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
”这个“实际的联合”就是()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欧洲煤钢联营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联盟2.(2019·大连模拟)某次国际会议后发表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下列关于此次会议和宣言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B.据此宣言精神中国提出“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C.强调了面对全球安全新威胁,世界各国团结合作的必要性D.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3.(2019·绵阳二模)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1960年,英国主导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由此可知,英国试图() A.抵制欧洲联合进程B.强化自由主义贸易C.恢复光荣孤立政策D.维护英国大国地位4.(2019·济宁模拟)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计划”公诸于世,“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
其目的在于()A.顺利实施马歇尔计划B.促进法国和德国的和解C.结束德国的分裂局面D.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5.(2019·宜昌联考)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该国际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B.不结盟运动C.阿拉伯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6.(2019·湖北百校联考)有人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课标提示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共同体③独立自主④民主改革⑤朝鲜战争⑥教育⑦第二⑧政治大国⑨美苏⑩1961⑪不结盟⑫国际经济新秩序考点二①社会制度②波兰③戈尔巴乔夫④1991⑤“人权高于主权”⑥2001⑦“一超多强”⑧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巧学妙用]漫画证史——“赶紧联合,求得生存”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思维导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漫画证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美日邦交之透视》1987年《时代》封面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考法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考题1】(2017·陕西渭南模拟)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 A『方法突破』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根本目的)是“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的发展”。
B、C两项只是目的之一,而不是出发点。
『史论链接』欧洲联合的条件(1)各国的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
(3)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