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3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后反思我讲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加强》一课,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融合了25、27课的内容,考纲要求包含两个方面: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围绕课标及考纲,我设计的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围绕“多极化”展开,重点知识是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苏联的解题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非重点知识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四人一个小组。
在课堂流程中先自主完成探究案(有展示人物的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小组合作,让不能解决的问题组与组交流,讨论后仍不明白的地方写在疑问区。
我设计的理念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自主性,主动合作,主动求知。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合作讨论环节中,学生没有完全展开,而是快速进步了超市环节,针对于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在组内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参加超市。
在点拨提升中国,设计了苏联解体的问题,但很单调,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认真研读课标、研究高考,设计适合学情和考情的题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再接再厉,在课堂教学方面多学习好的经验,多下功夫钻研,努力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和影响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落实】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①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出现多个强权国家并列崛起,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和互动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实力的多极化。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在逐渐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新兴经济体
的合计经济规模将超过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
其次,军事实力的多极化。
随着新兴国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军事力量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输出国,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次,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极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差异逐渐凸显。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等不同文化和思想交流,对整个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多边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各国之间建立了众多的多边机构和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多边机构的发展和壮大,使得国际事务的决策和规则制定更加公正和平衡。
总体来说,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力量平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国需要以平等、互利、和平、合作的精神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实现世界多极化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素材)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体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出现的。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种形势,一方面使得美国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胀,于是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时难以建立起来,两极格局解体留下的空间,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大国之间,包括冷战期间敌对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众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都要求美国与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通过对话和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使美国推行单边扩张政策越来越困难了。
“多强”主要指欧盟、日本、中国、俄国(不包括印度、巴西等国,后有解释)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统一和自主、自强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关注。
欧盟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进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推行统一的宪制改革,以及欧盟和北约的扩大,使欧洲不事声张地切实地成为多元世界里的重要成员。
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树立起了一个力量整体的形象。
俄罗斯苏联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百分之七十的实力,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核武器库。
现在俄罗斯亦为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军事、政治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性强国,亦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遵循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经济增长迅速,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政治和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中国的国力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坚守原则,不结盟,不当头,不怕压,不信邪的严正态度,不能不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5·大连模拟]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
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
这表明()A.法德两国都倾向于联合B.法德两国的矛盾彻底消除C.法德以此来与美苏抗衡D.法德两国摆脱了美国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题干反映法国政府主张法德加强经济合作,而西德认为“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说明两国冰释前嫌,都倾向于联合,A项正确;B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C 项中法德倾向联合是为了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美苏抗衡”说法是错误的;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
2.[2016·曲靖月考]上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的崛起.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87年"以及《时代》周刊上的美日,可知A、B两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二战后美日经济领域的竞争加剧,C项正确.本题易错选D项,日本经济实力大增,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地位有所动摇,但仅限于经济领域,日本不是政治大国。
3.[2015·广东肇庆模拟]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
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
而戴高乐总统则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这反映了()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答案D解析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没有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当时两极格局还没有结束,故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964年"以及材料中美国对中法正式建交“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可知,法国不再追随美国,体现了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D项正确。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影响(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性质: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2)影响:促进了欧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欧盟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2、日本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影响:(1)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2)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特点:①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政策;②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1)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78年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影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一支重要力量。
(三)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东欧剧变(1)实质: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原因: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②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日益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1)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2)解体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战略。
第26.27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一、课标要求: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纲要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背景:A.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现实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①地位。
C.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2、过程:A.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②共同体;(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B.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C.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③。
3、影响:A.促进欧共体经济发展。
B.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一.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2、表现:⑩,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不结盟运动兴起1、背景:A.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B.④的召开,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非拉国家希望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⑤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内容:A.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B.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C.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意义: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有力的冲击着⑥。
两种联合力量两个国家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1、原因A.奠基(最主要原因):二战后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⑦因素;B.美国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⑧日本恢复经济;C.机遇:⑨的爆发,为日本的工业生产和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2、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1)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等多种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崛起;(2)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二、含义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尚未定型。
2、“极”——经济实力或政治影响力;3、具体表现为:美苏实力相对衰落,欧日、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上升。
三、表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历史因素:统一思想源远流长以及相似的文化价值观。
(5)其它因素:法德和解;舒曼计划(1950年)——意义2、联合过程:(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4)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盟(5)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于1999年启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原因: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①原因A、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
(2020全国Ⅲ卷·35)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答案】B【解析】据材料“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意见基本一致"并结合所学亚非拉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因而主要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选B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多极化格局,排除A 项;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受到遏制应该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七十七国集团成立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排除D项。
2.(2020山东卷·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
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 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排除D。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课标提示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共同体③独立自主④民主改革⑤朝鲜战争⑥教育⑦第二⑧政治大国⑨美苏⑩1961⑪不结盟⑫国际经济新秩序考点二①社会制度②波兰③戈尔巴乔夫④1991⑤“人权高于主权”⑥2001⑦“一超多强”⑧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巧学妙用]漫画证史——“赶紧联合,求得生存”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思维导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漫画证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美日邦交之透视》1987年《时代》封面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考法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考题1】(2017·陕西渭南模拟)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 A『方法突破』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根本目的)是“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的发展”。
B、C两项只是目的之一,而不是出发点。
『史论链接』欧洲联合的条件(1)各国的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
(3)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