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
- 格式:ppt
- 大小:16.30 MB
- 文档页数:8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知识详细整理一、乘法初步认识在开始学习乘法口诀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概念:●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方法。
●引入“乘号”(×)和“乘数”、“积”等概念,解释它们在乘法算式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演示,如“3个苹果一组,有2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强调乘法与加法的联系,让学生尝试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
二、2的乘法口诀从简单的乘法口诀开始,逐步掌握乘法计算的技巧。
口诀内容: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直至二九十八。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如拍手歌、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设计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3的乘法口诀在掌握2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的乘法口诀。
口诀内容: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发现3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如每个结果都是3的倍数。
●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口诀记忆方法,如利用手指或图形辅助记忆。
四、4的乘法口诀继续深化乘法口诀的学习,掌握4的乘法计算。
口诀内容: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如购买水果、文具等,让学生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
●利用图表或数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中的递增规律。
五、5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因其特殊性(如结果末尾均为0或5),成为学习的重点之一。
口诀内容: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教学要点:●强调5的乘法口诀中结果的特殊性,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课本P47、48页,例1、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插图数一数:小飞机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15有1+1+……+1+1=15 几个1相加?15个1相加(2)每个吊厢坐3人,一共有5个3相加,3+3+3+3+3=15还有别的算法吗?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1)1+1+……+1+1=15×1或 1×152)3+3+3+3+3=5×3或3×5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15乘1, 1乘15, 5乘3,3乘5。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读作:几乘几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乘法是一个新的运算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可能对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2乘以3等于6”,并解释乘法的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计算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学生可以相互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果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最新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欢迎参阅。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最新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难点或关键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a)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
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模板若想成为一位合格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要在备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备课成效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模板1一、活动构思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固,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授,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取了活泼生动的情形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形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色彩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
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爱好。
二、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对物品色彩、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进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1、音乐《远足》、《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色彩的苹果。
四、活动进程㈠引出活动内容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
让我们一起动身吧!”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锤炼了幼儿的安稳与跨的能力)。
㈡捡苹果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这一新的运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
3.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法则。
同时,结合“分组合作”和“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的巩固和拓展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上有3只小鸟和4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小鸟和苹果的总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例题“2×3=?”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组计算1×2、2×3、3×4等。
人教版数学二上《表内乘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乘法口诀、乘法算式和表内乘法等。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应用题和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概念的理解和表内乘法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自主探索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乘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计算方法,讲解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计算规则。
4.练习: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5.应用:学生解决一些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将乘法应用到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乘法,列出乘法口诀和一些表内乘法的计算示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乘法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不牢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掌握。
2.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游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3.准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讲解乘法口诀,并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乘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2~6的乘法口诀和乘法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乘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乘法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乘法口诀表和相关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每个乘法口诀的意义。
如“2乘以3等于6”,解释“2个3相加”或“3个2相加”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练习,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如“2乘以3等于几?3乘以2等于几?”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乘法问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口诀,并解释其意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学编排是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相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
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还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能用加法和乘法算式表示同一个内容。
课件、小棒、常规学具。
1.活动引入。
师:伸出你的小手,一只手有五根手指,数一数,两个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教师有意识地说:5根,5根,5根,5根,有4个5。
2.初步感知相同加数。
课件出示算式:2+4+5=4+4+4=6+6+6+6=6+5+8=5+8+1=2+2+2+2+2=提出要求:观察这些加法算式,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加数一样的分一类,加数不一样的分一类。
老师将加数一样的排成一行。
4+4+4=6+6+6+6=2+2+2+2+2=师:数一数,几个4相加?几个6相加?几个2相加?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今天老师跟大家进游乐园去找一找。
1.教学第4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小飞机图。
)师:认真观察,他们在玩什么?(旋转小飞机。
)师: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你们能列出加法算式吗?生:列式3+3+3+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