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31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教材】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种树郭橐驼传》。
1.文言字词释疑2.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3. “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对比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
四、为官戒——探养民之术1.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类比3. 作者得出的“养人术”是什么?明确:顺民之性以养民。
要了解百姓,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做好官府该做的事,不要朝令夕改,繁政扰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4. 从一个生活中的人和事,作者提炼出了“养人术”。
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是“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关于《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
2.学习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参与讨论。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的讲解。
2.配合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细节。
3.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阅读理解练习。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准备好学生所需教材和图片资料。
2.将教室布置得整洁、舒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提前备好PPT等教具,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
二、教师引导:1.介绍历史人物郭橐驼,并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
2.讲述故事情节,并配以图片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故事内容。
3.简要介绍本故事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三、学生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以及事件的情节。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阅读理解练习:1.提供一些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提供多种练习,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阅读能力。
五、结课总结:1.让学生分享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2.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郑重告诉学生,要坚持学习,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习惯: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详细思考。
2.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来激励学生兴趣。
3.利用场景创设孩子能够更深、更有意义地学习。
参考资料:1.《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本。
2.图片资料。
3.相关教学PPT。
二《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翻译理解,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义项。
2.提要钩玄,概述文意,整体把握由养树转向养人的行文思路。
3.品味探究,领会顺天致性、休养生息的治民之理。
教学重难点领悟借种树事例以托讽谏的灵活章法,感受饶有趣味的任务语言和生活场景。
体味借寓言说理的写作艺术和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郭橐驼:种树为业,文章核心人物。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三、检查诵读,读准并识记字音橐(tuó)驼病偻(lǚ) 孳(zī) 莳(shì) 勖(xù) 缫(sāo) 飧(sūn) 饔(yōng)实词检查,掌握用法(名)我固当:驼(业)种树:早(实)以蕃:其(莳)也若子:移之官(理):(爪)其肤而验其生枯:抑耗(其实):故(病)且怠:(字)而幼孩:特殊的活用: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文言句式: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四、对比整合·思路与写法1.提炼全文四个关键词▲郭橐驼——他植者▲养树术——养人术2.筛选信息,同样是一个行当,郭橐驼和他植者的遭遇不尽相同。
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概括为哪几条?请用文中词句回答。
【明确】(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比较信息:其他种植者和郭橐驼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方法)“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及"(态度)“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3.作家认为正确的养人术是什么?【明确】蕃吾生而安吾性▲诵读第二~四段,养树之道和治民之理该是什么关系?一前一后,一表一里,一出发点一落脚点,互相映衬,合二为一。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种树郭橐驼传》全文。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提到的种树技巧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种树郭橐驼传》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 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与解读。
3. 种树技巧和原理的掌握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意义的把握。
3. 种树技巧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要内容、词语、句子和段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种树技巧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种树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理解大意。
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重要内容、词语、句子和段落。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分析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意义。
5. 案例分析:分析种树技巧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种树实践活动。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和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典型的借传立说的文章。
柳宗元借橐驼种树这一故事,讲述“长人者好烦其令”给百姓带来的困扰,委婉含蓄地说明养民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
文章前半部分立传,后半部分说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上课时,我会顺应文章脉络,按照由人到理这一思路梳理文章。
古文运动、永贞革新,不管是通过文学还是凭借政治,柳宗元都想着让天子了解百姓疾苦。
知人论世,讲解文章重也会穿插对柳宗元本人的介绍。
【教学目标】1.知人明事,把握橐驼的人物形象。
2.由事入理,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橐驼其人,知道橐驼之事。
难点:探究文章顺天致性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入文:图片导入,枯树如何逢春?任务1:知人——橐驼何许人活动:女生齐读1、2两段,全班同学画出关于橐驼的描写,并用词语概括特点。
明确:平凡无奇,技术高超,相貌奇特,他能顺己之形,顺其自然,心胸豁达,超越世俗。
任务2:明事——橐驼有何招活动1:男生读第三段,全班找橐驼种树的妙招。
明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能顺木之天,自然而然活动2:知人论世,让学生介绍了解的柳宗元,然后补充。
柳宗元、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的社会功能,主张文以载道。
借小人物反映大政治。
经过安史之乱的中唐,国力衰落,民不聊生,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但是……此文做于“永贞革新”的前夕,柳宗元作为政坛新锐,以明锐的见地,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任务三:析理——橐驼说何理活动1:全班齐读4、5两段,找出写作目的及人民的生活状况。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 简介《种树郭橐驼传》的文学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柳宗元,包括其生平背景及文学成就。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产生阅读兴趣。
3. 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内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作者柳宗元及《种树郭橐驼传》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文章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章的开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对文章开篇进行深入理解,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2. 指导学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章开篇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郭橐驼和他的种树技艺。
2. 探讨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对郭橐驼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他的性格特点、技艺特点等。
2. 指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对自然的尊重、勤劳智慧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郭橐驼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人物形象背后含义的探讨能力。
第四章:文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探讨《种树郭橐驼传》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种树郭橐驼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享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智慧。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树木的成语或故事呢?2. 教师分享:《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3. 讨论: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期待?第二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 解读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朗读文本,感受语言韵律。
2. 教师引导: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和象征手法。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比喻或象征手法进行解读。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深入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
2. 探讨郭橐驼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种树事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郭橐驼,通过表演理解人物性格。
2. 小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种树事业的影响。
3. 分享与反馈: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种树文化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古代种树文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讨种树与生态、经济、道德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分享:介绍古代种树文化及其意义。
2. 小组讨论:探讨种树与生态、经济、道德的关系。
3. 分享与反馈: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种树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观点。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1. 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郭橐驼种树的故事,揭示了为政与养民的原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本文将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探讨作品中的寓意和作者的观点。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柳宗元(778-819),字东野,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散文和寓言故事为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2 作品背景介绍《种树郭橐驼传》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当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而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篇寓言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通过郭橐驼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郭橐驼的形象分析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能手,他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种的树都能够茁壮成长。
他的形象代表了理想中的君子,寓意着作者对理想政治家的期望。
3.2 故事情节的转折郭橐驼因为种树有功,被任命为官,但他却因为不适应官场的生活而辞职。
这个转折揭示了作者对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第四章:作品寓意与作者观点4.1 寓意分析通过郭橐驼种树的故事,作者揭示了为政与养民的原则,即政治家应该像郭橐驼一样,勤劳、善良、关心民生,才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
4.2 作者观点作者通过对郭橐驼形象的塑造和对故事情节的设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作者认为,政治家应该以民为本,关心民生,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第五章: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5.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种树郭橐驼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了解文中讲述的故事和传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要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种树郭橐驼传》的文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2. 掌握郭橐驼种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郭橐驼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字词。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寓意。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要点,提炼郭橐驼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郭橐驼精神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相关注释版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郭橐驼的背景资料、相关学术论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2. 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八、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郭橐驼的生平事迹。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郭橐驼的生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原因。
4. 案例分析:分析郭橐驼种树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种树郭橐驼传》的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种树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郭橐驼的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郭橐驼辛勤劳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和尊重劳动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郭橐驼的描写,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种树郭橐驼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让学生理解并领悟文章中所传达的种树之道,及其所蕴含的哲理。
3. 通过对郭橐驼形象的剖析,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
2. 词汇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句子翻译: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词汇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橐驼”、“种树”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句子翻译: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如“橐驼之种树也,其本欲其疏,其末欲其密”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2. 相关资料:关于郭橐驼的生平事迹的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教学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5.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