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二上物理0.1有用的物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5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安培B.欧姆C.奥斯特D.伽利略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总结的()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3.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伟大人物是()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亚里士多德4.惯性定律是由下面哪位科学家总结得出的()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焦耳5.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是()A.力B.压强C.功D.功率6.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焦耳D.帕斯卡7.在下列科学家中,为纪念他的贡献,将其名字作为物理量单位的是()A.阿基米德B.伽利略C.焦耳D.托里拆利8.“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总结包括出这一规律的科学家是()A.牛顿B.阿基米德C.亚里士多德D.托里拆利9.以下所列的科学家中,其名字被命名为“功率”单位的是()A.瓦特B.焦耳C.牛顿D.伽利略10.最早通过实验测量出大气压强大小的科学家是()A.牛顿B.格里克(马德堡市市长)C.托里拆利D.阿基米德11.下列物理学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最先打开电磁学领域大门的是()A.安培B.欧姆C.奥斯特D.焦耳12.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B.焦耳C.安培D.欧姆13.下列哪位学者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阿基米德D.帕斯卡14.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B.压强C.压力D.功15.发现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解释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B.法拉第C.欧姆D.安培16.最早利用磁场获得电流,促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的科学家是()A.安培B.法拉第C.焦耳D.奥斯特17.历史上第一个揭示电和磁有联系的科学家是()A.安培B.法拉第C.奥斯特D.焦耳18.19世纪20年代,一位科学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著的探究精神,通过自己设计制造仪器,找到了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他就是物理学家()A.欧姆B.法拉第C.伽利略D.焦耳19.“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二上物理05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物理学中,把叫声源。
2、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因此形成声波的两个要素分别为和。
3、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介质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不过是在振动。
4、声波是一种波,可以传递和。
5、声波无法在中传播,这是由于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状的声波。
6、声波不但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和中传播。
声波在不同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_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
7.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声速越。
在15°C的空气中,声速为米/秒8、物体发声时都在,通常把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
9、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也停止;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常分为,和三类。
10、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因没有粒子而11、看家的狗睡眠时把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是由于的原因。
12、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13、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
14、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抽气机开动时,将听见,这是因为。
15. 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发声体分别是、、。
16. 将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便会溅起水花,这一现象表明。
17. 用手将敲响的小铃紧握时,响声马上消失,这时因为小铃了。
18.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发声。
19. 乐器在演奏时都有相应的部位在振动,笛子、锁呐是管子里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古筝、二胡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鼓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
20. 将下面动物与它们相应的发声器官连线猫翅翼蝉声带响尾蛇尾部角质环蟋蟀肚子上的音盖2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关于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源只能是固体B、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液体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成为声源2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距离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说话,这是因为()A、月球上的噪音很大B、月球上的空气中不含氧气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温度太低23、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A、铁、空气、水B、铁、水、空气C、水、空气、铁D、空气、水、铁24、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A、有浓雾的早晨B、冰天雪地的北极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25、停止敲锣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A、虽然锣面振动停止了,但仍能发声B、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C、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6、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D、三种办法都不行。
2021年最新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答案:C2、关于光的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金黄色的B.光的三原色叠加的区域一定产生白光C.红色玻璃纸能透过红光D.在任两种色光重叠的区域,出现的都是白光答案:C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海市蜃楼”奇观;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答案:D4、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 “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C. “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 “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 C【解析】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故B错误;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正确;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图是答案:C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李白《月下独酌》诗中的两句。
诗中的“三人”除作者本人外,另一“人”是明月,再一“人”为地面上的人影。
从物理角度分析,地面上的人影是由于A.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的折射形成的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的反射、折射共同形成的答案:C7、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静安区市北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30分)1.(2分)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紫光B.白光C.绿光D.黄光2.(2分)一本初二物理书的质量最接近()A.20克B.0.2千克C.2千克D.20千克3.(2分)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4.(2分)当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为()A.0°B.30°C.45°D.90℃5.(2分)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图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6.(2分)如图为物理教科书的封面。
小轩同学将其面向平面镜放置,则他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是下图中的()A.B.C.D.7.(2分)关于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B.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左空气中的传播速度8.(2分)在“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若要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他应该选择的琴弦是()A.琴弦的材料,粗细相同,松紧程度不同B.琴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材料不同C.琴弦的材料,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D.琴弦的材料,粗细,松紧程度均不同9.(2分)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B.镜中的像大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C.镜中的像大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D.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10.(2分)下面关于几种光学仪器成像说法中正确的是()A.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放大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11.(2分)户外的探照灯主要由凸透镜和光源组成的。
如果要产生如图所示的平行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A.焦点处B.二倍焦距处C.一倍焦距以内D.二倍焦距以外12.(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到蚂蚁的距离为8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3厘米B.6厘米C.8厘米D.10厘米13.(2分)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15cm C.20cm D.40cm 14.(2分)如图所示,小吴同学在平静的湖边拍摄了一张湖面的照片,关于湖中的倒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实物通过平静湖面反射所成的倒立的像B.远处树的倒影大小比近处树的倒影大小小得多C.光经过湖面只发生反射,所以倒影和真实景物的亮暗相同D.光经过湖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所以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15.(2分)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焦点5厘米处,能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成像。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沪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光单元测试B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1. 如图所示,小猫咪正在水边照镜子,关于小猫咪和它的像的情况,正确的选项是A. B.C. D.2. 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
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 乙可能看到甲的眼睛C.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3. 本题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A. 是远视眼B. 是近视眼C. 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D. 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4. 老式的光学照相机是将景物的图象先成在底片上,然后在暗室中(防止底片受到强光照射而曝光失效)进行冲洗和一系列加工,最后才能得到理想的照片。
暗室里的安全照明灯是亮度很低的红灯,暗室里所用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是蓝色的,而不是通常情况中的红色,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暗室安全照明灯是红灯,因而红色物体看来都是红的,通常情况中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B. 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C. 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D. 蓝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绿光5. 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度,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跟原来的相比较A. 减小度B. 减小度C. 减小度D. 减小度6. 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是A. 发散光束B. 平行光束C. 会聚光束D. 以上都有可能7.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厘米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若将物体放到该凸透镜前厘米处,则在光屏上可得到A. 放大实像B. 缩小实像C. 放大虚像D. 以上说法都不对8. 有关小孔成像,下面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对物体来说一定是倒立的B. 小孔成像对物体来说可能是放大的C. 小孔成像对物体来说可能是等大的D. 小孔成的像是虚像9. 当烛焰离凸透镜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测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二上物理09第一章声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毎空1分,共38分)1、遇到大风天气,路傍架设的电线会发出嗡嗡的响声,这种响声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
3、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__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
4、声音在15°C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___米,我在看到闪电后10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我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
5、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叫做响度,通常以为单位,符号7、“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句歌词,这其中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秒。
为了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米。
9、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____,它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决定。
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_____,它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决定。
10、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
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来回移动,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音调的高低。
11、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____次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________传来的。
12、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
沪科典是一套专门为学生设计的物理教材,其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易于
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是指这本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下面将按照任务要求,为您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的相关内容。
首先,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光学、电学
等基础物理知识。
在机械方面,学生将学习到运动的描述和运动规律、力和压力、机械能、功率和机械效率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力学运动规律和机械原理至关重要。
在光学方面,学生将学习到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光的波动性质等知识。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学习光学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行为特点,对于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光学现象有很大帮助。
在电学方面,学生将学习到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内容。
电学是
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电学知识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学量的测量方法,为学习更深入的电磁学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还包括一些实验和应用知识。
学生将通过实
验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在工程、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物理学家的贡献等内容。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涵盖了机械、光学、电学等基础物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典中点的相关内容,为学习物理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二上物理03 时间的测量一、填空题1.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单位的符号是,时间物理量的符号是2. 在时间的测量中,常用的工具有、等,实验室里常用测量时间,而是一种很有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结构如右图所示,通电时,振针每秒上下振动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这样,每秒钟可以在纸带上打出个点,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3. 用装有铁钉的钢条,使铁钉均匀地上下振动敲击木板,如果铁钉在5秒钟内振动的次数为10次,那么在1秒内敲击木板的次数为次,拉动木板时,木板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秒。
4.一年有天,每天是小时,1小时是分钟,1分钟是秒,由此可推算出1天= 分= 秒。
5. 换算下列单位:540秒= 时,72分= 时= 秒1.21时= 分= 秒3672秒= 分6. 时间是指两时刻间的_________,平时人们生活中常说的“时间”实际上是指而不是指时间。
7. 某中学的作息时间是早上8点出操,下午5点55分放学,该校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_______ __分钟。
8. 某同学心跳大约每分钟60次,他用心跳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校门到教室的时间里,心跳为135次,则这段时间是分钟。
9. 墙上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所指示的位置是表示它所处位置的(选填“时间”或“时刻”)。
10. 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2_________,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_________.一场电影的时间约为2 ,校运会上,某同学跑完1000米所用的时间是4 。
二、选择题11. 正常情况下,人走两步路的时间约为()A. 1分 B. 10秒 C. 1000毫秒 D. 0.1时12. 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A. 1分 B. 1秒 C. 10毫秒 D. 0.1时13. 以下不可以用来作测量时间的是:() A. 日晷 B. 脉搏 C. 打点计时器 D. 量杯14. 下列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一眨B. 人心脏跳动一次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哈欠三、计算题15. 小李同学从家到学校所需时间是2小时15分钟30秒,问合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要有计算过程)四、实验题16. 如下图所示仪器名称叫做,它是用来测量的仪器。
一、选择题1.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①物体0~1s 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 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 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是0.7m/s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②③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D解析:D【详解】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 v t=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 v t=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23 1.8m 2.4m 4.2m s s s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4.2m 0.7m/s 6ss v t === 故④正确。
故选D 。
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D解析:D【详解】A .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100m 6.7m/s 15ss v t ==≈ 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0~20s 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s v t=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 错误;C .由图可知,甲在10~15s 内静止,故C 错误;D .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 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 内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 ,路程为100m 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 正确。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2.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6.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刻度尺B.天平C.量筒D.弹簧测力计7.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8.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9.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一、选择题1.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2.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3.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4.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有()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m/s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①对B.只有①和②对C.只有④对D.①②③都对,④不对5.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6.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7.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应不少于12min B.应不超过12min C.应不少于20min D.应不超过20min 8.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9.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沪教版八上物理第2章光 2.2 光的折射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30分)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B.牙医用平面镜检查牙齿C.月偏食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3.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A. 点B. 点C. 点D. 点4. 某人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在云中游,他所看到的A. 云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B. 云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C. 鱼是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D. 鱼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5. 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一定A. 等于B. 小于C. 大于D. 大于6. 如图所示,从玻璃砖中的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射入空气中时,会出现A.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 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C. 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D. 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40分)7. 当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只有当光射入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才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
8.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减小,则折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 光从空气射到水中,传播方向(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
10. 如图所示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折射角是(选填“”或“”),界面上方的介质是(选填“空气”或“玻璃”)。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8分)11.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他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三图。
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比较图中()与()可得出初步结论:。
(2)观察比较图中()与()可得出初步结论:。
12.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3.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4.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5.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6.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A.少了0.294s B.多了0.294s C.少了0.34s D.多了0.34s7.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上海市北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环境监督局联合城市建设局,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控制噪声,其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晚八点到早七点,工地禁止施工B.居民区周边植树种草C.高架桥外侧增设隔音板D.给生产车间的工人配发防噪声耳罩3.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C.深秋,枫叶上的霜D.盛夏,河床干枯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mmB.中学生在1s内心跳约20次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hD.人的正常体温约37℃5.下表中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表中信息,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内,应选择的物质是()物质水汞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雨后的彩虹B.桥的倒影C.小孔成像D.水杯中的笔7.如图所示,装香水玻璃瓶的透明瓶盖,设计有多种形状,其中阳光透过瓶盖会导致香水温度较快升高的是()A.B.C.D.8.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李白笔下的长江,有着这世界上最美的景象,关键是诗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若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高山B.流水C.小舟D.江岸10.0cm-20.0cm=10.0cm故A错误;B.图乙中,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要成清晰的像,可使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或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向右移动凸透镜,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故C正确;D.在凸透镜原位置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会聚能力会更强,成像会更靠近透镜,故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上海市北初级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有关人和大象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不能听到的声,人能听到B.人能听到的声,大象也能听到C.大象发出的声,人一定能听到D.人发出的声,大象不能听到2.如图这是一款“迷你KTV”,在大型商场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其标配是:一个玻璃亭,一组由LED光源构成的触屏点唱机、两副耳机、两个麦克风,关上门,戴上耳机,你就可以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歌唱。
关于“迷你K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唱机屏幕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这三种色光混合组成B.玻璃亭可以减弱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耳机收听声音时,其内部不一定在振动D.麦克风自带“修音”功能,使声音更加优美,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3.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焦作市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16°C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C.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币一元币直径2.5mmD.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5.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6.图示为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
以下关于“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解释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7.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人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8.某同学利用水透镜(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
初三高一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物理模型——B路程和位移——B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加速度——B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A学生实验: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B学生实验:用DIS测定加速度——B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形变弹力——A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B力的分解——B共点力的平衡——B学生实验:研究共点力的合成——B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B国际单位制——A经典力学的局限性——A牛顿对科学的贡献——A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A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C第四章周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B振动——A振幅周期频率——B机械波的形成——A横波横波的图像——B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B第二篇能量与能量守恒第五章机械能功功率——B动能——B重力势能——B弹性势能——A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A机械能守恒定律——C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C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A气体的状态参量——A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B气体的等体积变化查理定律——B热力学温标——A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B 学生实验: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B注释:学习水平分为A——知道;B——理解;C——掌握高二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势能内能——A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的方向性——A第三篇电场和磁场第八章电场电荷量元电荷——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电场——A电场强度电场线——B静电的利用和防范——A第九章电路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C多用电表的使用——B简单的逻辑电路——A简单的模块式电路——A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C设计、组装简单的模块式电路——B第十章磁场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A左手定则——B磁感应强度磁通量——B直流电动机——A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电磁感应现象——A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B右手定则——B电磁场——A电磁波及其应用——A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科学贡献——A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的核式结构——A物质的放射性——A原子核的组成——A、重核裂变链式反应——A核能的应用核电站——A我国核工业的发展——A第十三章宇宙万有引力定律——B宇宙的基本结构——A天体的演化——A注释:学习水平分为A——知道;B——理解;C——掌握高三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C竖直上抛运动——B第二章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B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滑动摩擦力——B静摩擦力——A牛顿定律的应用——D第四章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D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B向心力——B圆周运动的应用——C离心现象及其应用——A第六章简谐运动与机械波简谐运动——B单摆——B共振——A纵波——A波的干涉波的衍射——A多普勒效应——B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固体的微观结构——A晶体非晶体——A液体的微观结构——A表面张力毛细现象——A新材料简介——A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C学生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B 第八章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A第九章电场真空中的库伦定律——B匀强电场电场的叠加——B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B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B静电感应现象——A学生实验: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B第十章电路电动势——A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D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C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应用——C电阻定律——B超导——B第十一章磁场安培力——B分子电流假说——A磁力矩——B第十二章电磁感应楞次定律——C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C第十三章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B光的电磁说——A光电效应光子说——A光的波粒二象性——A对光本性的认识过程——A物质波——A学生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B 第十四章原子核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B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结合能质能方程——A核聚变——A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探索——A第十五章宇宙万有引力和第一宇宙速度——B宇宙大爆炸学说——A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A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B平抛运动——C斜抛运动——B第二讲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及其应用——C第三讲动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B冲量动量定理——B学生实验:用DIS验证动量守恒定律——B第四讲物体的平衡物体平衡的种类——A第五讲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A第三宇宙速度——A同步卫星——C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A第六讲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匀强电场——B第七讲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D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关系——B 第八讲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C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C示波器的工作原理——A洛伦兹力——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B洛伦兹力的应用——A第九讲交流电交流电——B变压器——B电容器电感器——B交流电路——B第十讲传感器及其应用传感器及其应用——B第十一讲光的折射光的折射——B全反射——B光纤——B第十二讲激光及其应用激光的特性——A激光应用简介——A第十三讲相对论简介相对论简介——A第十四讲量子论简介量子论简介——A注释:学习水平分为:A——知道;B——理解;C——掌握;D——应用。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二上物理0.1有用的物理学
一、填空题
1. 物理学是主要研究、、、、的一门自然科学。
2. 观察是用我们的去感知事物或现象的。
3. 物理学家常常对人们习以为常的感兴趣,有时甚至异想天开,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
经过锲而不舍的探索和思考,他终于发现了定律。
4. 摆球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叫,它的单位是。
5. 某同学用秒表测量某个摆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是1分06秒,则这个摆的摆动周期是秒。
6. 探究物理规律时,当遇到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常常只让其中一个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这种方法叫做。
7. 物理学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他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他发现影响摆动周期的因数是,实验时,为了,他进行了多次实验。
二、选择题
8科学发现源于观察,以下关于“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就是“看”
B. “观察”是指边听边看
C. “观察”往往是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 下表中的数据是某班的四个小组在实验室里用秒表测摆球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他们的操作均正确,但是结果差异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 摆幅的差异较大
B. 摆球的质量差异较大
C. 摆线长度差异较大
D.. 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10. 在研究摆线长度对摆的快慢是否有影响时,实验中只能改变的是()
A. 摆动幅度
B. 摆线长度
C. 摆球的质量
D. 都应该改变
三、实验题
11. 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关系,应该采用下表中的第组实验(填对应数字)。
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下表中的第组实验(填对应数字)。
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的关系,应该采用下表中的第组实验(填对应数字)。
实验组序号摆动幅度摆球质量摆线长度
1 不同相同相同
2 不同不同相同
3 相同相同不同
4 相同不同不同
5 相同不同相同
12. 某同学用细线栓一个小球,保持摆幅相同,只改变摆线长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摆线长度(厘米)51 58 63 72 89 110 121
摆动次数(次/分)42 39 37 35 32 30 29
(1)从实验数据来看,摆线长度越长,一分钟里小球摆动次数越(填“多”或“少”),周期越(填“长”或“短”)。
(2)第6次实验中,摆的周期是。
(3)在这个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填“得到精确测量值”或“得到普遍规律”)。
13. 某同学模仿伽利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他用同一小球,保持摆动幅度相同,只改变摆线的长度,做了三次实验,下表是这个同学三次实验的测量结果。
摆动长度/厘米51 45 28
连续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秒14.5 13.3 11
(1)摆线长度为45厘米时,摆动周期为秒。
(2)如果要使摆动周期恰好为1秒,摆动长度应该28厘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摆线长度对摆动周期影响(选填“有”或“无”)。
14.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的实验,有细线、不同质量的小球、铁架台、夹子,一组实验记录如下:
(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完成“摆动周期”一列的填写;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以得出:当摆动幅度和不变时,摆动周期与无关;(4)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3可以得出:
(5)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和4可以得出:
(6)综合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学是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的一门自然科学。
2.感官特征
3.现象月亮怎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万有引力
4.周期秒
5. 3.3
6.改变不变控制变量法
7.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他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他发现影响摆动周期的因数是摆
线长度,实验时,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他进行了多次实验。
二、选择题
8. C
9. C
10.B
三、实验题
11. 3,5, 1
12. (1)少,长(2)2秒(3)得到普遍规律
13. (1)1.33 (2)小于(3)有
14. (1)停表、刻度尺
(2)2 2 2 1.5 1.5
(3)摆线长度摆球质量
(4)当摆线长度和摆球质量不变时,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无关
(5)当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不变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有关
(6)摆的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