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综考试试卷及答案(全国Ⅱ卷)
- 格式:doc
- 大小:556.50 KB
- 文档页数:12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3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的是①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委会负责④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33.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张、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
2009年高考真题及答案全国卷——文科综合1 图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1,完成1-2题。
1650---1780年该区域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2 进入20世纪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3南极中山站()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正式开站。
根据此完成3-5题。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4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5 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A.年降雪量较大B. 气压较高C.年太阳辐射较强D.年均风力较小6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2,完成6-8题。
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7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8 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9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9-11题。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 湖滩面积大,水浅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 围湖造田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A 29.2万元B 32万元C 39.2万元D 42万元13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① 外部市场疲软②人民币升值③ 中外贸易摩檫不断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A ①②B ② ③C ① ④D ③ ④14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A 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5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7%。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部分解析全国卷2吴岱24.(2009年全国卷二,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答案】C【解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是要明确题干中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
故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2008年一样是:100×6=600(万元)。
因为2009年该国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6元×(1+20%)=5元,故2009年该国甲种商品的价值量是5元,故C符合题意,此题考生容易误选A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25.(2009年全国卷二,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是要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意义。
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贸易结算机制,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发生贸易只能采用非人民币币种结算。
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必须承担汇率风险。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一致考试一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 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类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达成 1-3 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当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 C.能原产地 D.研发基地【分析】此题观察考生运用有关地理原理解决实质问题、知识迁徙转变的能力。
经过文字资料的体现,观察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要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凑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应选 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简单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要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划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代替当前宽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 减少大气污染B. 减少“白色污染”C. 促使生物多样性D.减少酸雨危害【分析】此题观察考生的知识迁徙能力,观察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取代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划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 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分析】此题观察考生知识联系、迁徙转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剖析新式环保购物袋的原料 --- 玉米叶的根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宽泛栽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所以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正确布局地。
【划分度】:低图 1 显示某国1951— 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读图 1 达成 4~5 题4.1951 —— 2000 年,该国A. 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保持人口增添的主要方式C. 人口的出生率向来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添了15.1%【分析】该题观察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2)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吉林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米B.1500米C. 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12.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009 全国2)近期研制出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
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2009)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009 全国2)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助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区分度】:低(2009)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
4. 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给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 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17 ℃。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 ℃B.18 ℃C.21 ℃D.24 ℃8.甲聚落第三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完成9~11题。
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三B.初五彩缤纷C.初八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由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羊半岛瑞雪迎春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测试试题第1卷(必做,共I00分)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1. 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壤2.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 B热量C 水源 D土壤【解析】本题主要借助非洲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与尼罗河河谷农业。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抓住沿0°经线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以热量为基础。
2. 首先,明确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及棉花的生长习性喜温、好光是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其次,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棉花集中产区逐步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转移,主要由于这里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病虫害少,棉花品质优良,单产也较高。
如中亚地区的河谷平原,美国西南部地区各州,埃及的尼罗河谷地等;最后,棉花产区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共性都有光照充足,关键是否能形成棉花产区主要考虑灌溉水源有保证的区域,则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答案:1.B 2.C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 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4. 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A 8日13时B 8 日 23时C 9日13时D 9日23时【解析】本题主要借助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考查气旋、等压线和区时的计算。
3.结合题与图明确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从图上分析可知,飓风东北部等压线比其他区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则气流上升速度快,降水多。
4.看准图中9月6日6时(世界时)、A市所在的区时是解题的关键。
首先,把世界时换算成A市的区时,从A市的位置来看,刚好处于85°与80°之间且偏向80°或者大体处于82.5°与80°之间,则A市处于西五区;其次,计算A市的区时,西五区处于世界时即零时区的西侧相减得9月6日1时;最后,由于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达到A市,所以9月6日1时再加70小时得9月8日23时。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
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7.个别地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①自主选择权②知情权③公平交易权④求偿权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第Ⅱ卷非选择题37.(2009年全国卷二,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
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
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
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8分)(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
评析这一观点。
(12分)(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
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12分)39.(2009年全国卷二,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
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
4. 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给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 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17 ℃。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 ℃B.18 ℃C.21 ℃D.24 ℃8.甲聚落第三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完成9~11题。
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三B.初五彩缤纷C.初八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由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羊半岛瑞雪迎春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14.图3所示战役是A.明朝与瓦刺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喝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旱之战15.表1 1979、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 22.41997年25.5 38.1 17.9 18.5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6.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
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97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持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18.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语政府的伟大目标洞庭湖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拔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
”这表明英国当力图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士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1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思想家’的民族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20.在20世纪,奥利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
这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1.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嫦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
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绝在和约上签字。
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B.印度C.《雅尔塔协定》D.泰国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方更为接近。
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4. 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 B.600万元,6元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闰动国内的消费需求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 ①②B. ①②③④C. ①④D. ①③27.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①自主选择权②知情权③公平交易权④求偿仅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须性,则可以安之若素、秦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①③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国,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3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的是①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季委会负责④在贯彻执行上实现严格的责任制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33.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
这说明①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4.民族区域自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侯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该地方的提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彼治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5.自1990年到2008年11月,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
2008年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这充分表明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④维和行动有利于扩大中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