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 精品课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46.46 KB
- 文档页数:5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金钱的魔力》教案设计(精选14篇)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金钱的魔力》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
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1.出示自学提示(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学习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
《<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教材《影视名作欣赏》第四课【教材分析】《影视名作欣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
本教材精选了九部名作,涵盖各个方面,在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动力。
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既要整体感悟整部作品,还要在此基础上阅读节选的剧本,欣赏相应的影视资料,点面结合,想象与直观呼应,实践和艺术理论及艺术实践相补充。
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和欣赏,使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和艺术素养都能得以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扩展视野。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在必修四的教材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戏剧方面的知识,学习了《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部经典戏剧的节选部分,学生们一面研读教材中节选的剧本,一面观赏相关的影像资料或影视作品。
这些知识为本册教材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必修教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们就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而本册教材为我们展现的九部精选著名影视作品的介绍及选段,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走向艺术的殿堂。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默片极为有限,对卓别林的了解也不多,借此课不仅让学生品味《淘金记》的独特价值,也可教会学生欣赏默片的角度,以及对卓别林的艺术人生和创作理念得以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受电影文学中“默片”的相关知识,了解《淘金记》的故事背景。
2.了解查理·卓别林创作的心路,促进喜剧电影发展的契机。
2.明确影片中“流浪汉”的作用和意义,理解电影《淘金记》主题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从不同艺术角度感悟、赏析影片情节、主题的美能力,感受默片的画面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了解《淘金记》影片相关介绍,概括影片故事情节。
2.学生围绕影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思考,探究影片主题的深刻性。
3.作为艺术的不同形态,不论是是剧本,或者是电影,对于同一内容的呈现是不同的,感受课文节选部分的剧本与电影中的不同4.整部影片充满了默片黑白画面和构图,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从声画等艺术角度体会影片的形式美,并引导学生感受卓别林大师级的构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金钱的魔力》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体会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动作、语言,尤其是神态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并且能试着运用该方法。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金钱的魔力》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金钱的魔力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了解、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2、借助教材自主阅读,了解托德和老板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3、了解作者抓住神态和语言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辛辣、夸张” 的笔触。
教法学法:组织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一、名言激趣导入:1、【出示】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生)课前齐读,(师)提问: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很显眼,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高?在你的脑海中谁会“变”?像我们普通人不具备这种魔力。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马克吐温写的文章,题目是——“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要没钱。
”你喜欢钱么?(因为有了钱我们可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把这篇课文中的人物圈出来,想想: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2、他们三个在金钱的魔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用三个人的名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我”去店里_____,因为没有钱,受到托德_________;后来,我拿出_______,因为有钱,所以,老板_____“我”。
三、分析感受人物形象托德1、自学:【快速浏览课文】,请你把描写托德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再旁边试着用词语概括托德的性格特点。
2、交流:语言、神态刻薄(哼、反语),奉劝学生不要向他学习。
(2)【第六自然段】,你在这个自然段边写了什么批注?A (生)说说有关笑的词语。
《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作品综论一、鞭挞了拜金主义思潮和人性的丑陋《淘金记》是卓别林的一部彪炳史册的喜剧电影,一些经典的场景如“煮吃皮靴”“手动面包舞”“人狗共舞”“别人争斗但枪却一直对着自己”“悬崖木屋惊心动魄”等,成为后来者参照模仿的对象。
影片从人们纷纷来到阿拉斯加淘金开始,以大雪纷飞、条件恶劣的阿拉斯加为背景,鞭挞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思潮和人性的丑陋。
恶劣的条件已经吞噬了许多寻梦人,阿拉斯加成了很多人的坟墓,但依旧有很多人前仆后继,痴心不改。
影片通过查利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淘金者在阿拉斯加的苦难历程和人性的扭曲。
查利刚来到这里,就看见了坟墓和凶残的大熊,还遭遇了一场大风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木屋,里面却又有凶残的通缉犯。
摆脱了大风雪后,查利身无分文,流浪街头。
最后尽管一夜暴富但却险些丧命,要不是有一系列的偶然和巧合,查利早就命丧九泉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查利那样的好运,吉姆尽管最后成就了淘金梦,但他几乎要把查利活吃了。
他在自己的金矿上,被拉逊暗算,虽然捡回一条命,却丧失了记忆。
更有通缉犯拉逊,因为雪崩被永远掩埋在了阿拉斯加。
还有骄横的暴发户贾克和镇上无聊的舞女等。
每个淘金者背后都有一段悲惨的人生,影片给做着淘金梦的人浇了一盆冷水:这就是阿拉斯加的现实,这就是淘金者的人生。
越是险恶的环境,越是考验人性。
阿拉斯加是人性的大舞台,那里鱼龙混杂,上演着人性的良莠美丑的故事。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泯灭人性的通缉犯拉逊。
在他眼中,没有同情,只有强权。
大风雪中,他坚决不让查利进小木屋,只有吉姆手中的枪才让他屈服。
而一旦抢到食物发现金矿,他就想着独吞,为了得逞,不惜采用暴力。
还有吉姆,为了金矿,不顾性命。
暴发户贾克,一旦富有,就过着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无聊中迷失了本性。
人性的亮色仅仅保留在查利身上,在他那里,我们看到了善良、守信、诚实等美好品质。
他从来就没有害人之心,哪怕是面对险恶的环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金钱的魔力》教案(通用12篇)五年级下册语文《金钱的魔力》教案篇1【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测,掌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知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学前准备】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俺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
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
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
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3、揭题:24、金钱的魔力二、自读课文,畅谈体会1、静心读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
(在书上作批注。
)2、交流阅读感受:⑴同学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
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⑵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例: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3、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
教师结学的交流,相机指导:⑴关于“托德”:①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俺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俺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抓住:“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俺:“俺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俺们换得开!”(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②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及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4课《金钱的魔力》∣人教新课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1.知识与技能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学会认读4个生字,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总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作者“辛辣、夸张”的描写笔触,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爱好。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金钱的魔力人教新课标个词语。
2、感受托德和老板的鲜活形象及性格特点。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4、激发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托德和老板的鲜活形象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发兴趣1.引导回顾。
回顾本单元前两篇课文中作家笔下的4个人物。
(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刷子李”)说一说作家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些人物的特点。
2.小结人物描写方法。
3.引入课题。
同学们,感受了中国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物又有什么特点,作家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金钱的魔力》是一篇小说,它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4.质疑释题。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课题中“金钱”“魔力”指什么?(题目中的“金钱”指货币;钱。
“魔力”指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
)5.介绍马克・吐温和《百万英镑》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回顾本单元前两篇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进而引出课题,介绍作者及背景,目的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做好铺垫。
二、阅读提示,明确目标1.齐读阅读提示。
边读边想: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弄清哪些问题?2.明确学习目标。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个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梳理出学习目标,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提高学习效率。
三、循导自学,整体感知1.读一读。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找一找。
找出描写老板和托德言行、神情发生变化的句、段,读一读。
3.想一想。
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4.画一画。
思考: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老板和托德的特点?用“~~~”画出相关语句,并用铅笔在旁边批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点金术》教案(精选11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点金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9个字,认识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人懂得贪心必然会受到惩罚,幸福就在你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
新- 课-标-第- 一-网教学重难点:理解国王思想变化的句子,找出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有层次地反映人物感情变化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读课题)2、“术”是什么意思?(技艺、技术、方法、本领)3、谁来解释一下课题?(点金的技术)4、齐读课题过渡a.这是一个关于古希腊国王麦得斯的神话故事。
(出示“希腊”、“麦得斯”)把这个生字读准b.同学们,看了课题,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欢迎大家提出来。
c.(生边提,师边板书)(麦得斯为什么要点金术?他是怎么得到点金术的?他高兴吗?等)二、边听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1、生做交流,师边出示生字卡片 a.赐(平舌音,意思给,与给有什么区别)b惩罚(什么意思?找)2、师边板书:喜欢金子得到点金术记住教训(贪得无厌)(受到惩罚)3、快速默读课文,按板书提示分段(交流鼓励)三、自学课文,理清条理。
1、“贪得无厌”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应查哪个字呢?)查“厌”---满意2、麦得斯喜欢金子,到了贪得无厌的程度,所以他向神灵——a. 示“祈祷” 什么叫祈祷——祷告(向神灵说出心中的愿望,希望实现)b.想象一下,麦得斯是怎样祈祷的?他会向神灵说些什么?3、同学们评一评,谁演的好?4、当神灵答应了他的要求后,麦得斯的心情怎样?(板书“心花怒放”是什么意思?)他是怎么想的?(板书“富有、幸福”)5、那么这个句子该怎么读?自由练——个别示范——评议——齐读6、你还知道那些形容心情的词语吗?(学着积累)(欢天喜地、兴奋不已、笑得合不拢嘴、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四、总结学法,由扶到放过渡:同学们,我们用读渎课文,找找关键词语重点理解,想象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了解了麦得斯得到点金术时的表现,并及时积累了一些好词,练习了说话,那么,麦得斯得到点金术后,真的成了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吗?(在富有幸福边打问号)让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淘金记【教学目标】1.了解拜金主义思潮和人性的丑陋。
2.体会“含泪微笑”的艺术表达效果。
3.明晰无声电影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含泪微笑”的艺术表达效果。
2.明晰无声电影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涵节选的课文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涵,给观众一种“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1.选取非常严肃和感伤的题材作为影片的内容,保证了电影的悲剧性内涵。
本文的小木屋场景就是卓别林受到一篇关于淘金者煮吃自己的皮鞋的纪实报道的启发而设计的。
他在回忆《淘金记》的创作的时候说:“在创作喜剧时,貌似矛盾的是激发出笑料的竟是悲剧,因为笑料在我看来乃是一种挑战的姿态,面对孤独无援,我们必须笑出声来……否则就会发疯的。
”比如流浪汉查利来到了风雪交加的阿拉斯加,他看到了许多坟墓,自己也在暴风雪中无依无靠,好不容易躲进拉逊的小木屋,但恶劣的天气让他忍饥挨饿,还差点儿被自己同类当食物吃掉。
查利的遭遇具有典型性,阿拉斯加的淘金者几乎都有过这种遭遇。
卓别林通过电影把这种残酷的现实表现出来,使电影具有浓厚的现实批判性,保证了主题的深刻性。
2.以淘金者悲惨遭遇为基线,把滑稽表演作为一种喜剧性调和物,让电影具有一种亦喜亦悲、亦庄亦谐的效果。
在暴风雪中,卓别林踉踉跄跄地来到拉逊的小木屋,但拉逊就是要把他赶出去。
到这里,电影已经激起了观众对拉逊的不满和对查利的同情。
但卓别林成功地引进另外一个因素──暴风雪,凄厉的暴风雪让查利走不出这个小木屋,也让拉逊毫无办法。
暴风雪的加入,合情合理,同时也抚慰了观众的心灵,让弱者有了帮手,并丝毫不减弱对拉逊的批判。
吉姆来到了小木屋,为了生存,只有冒着生命危险抢得拉逊手上的枪支,因此他与拉逊的搏斗事关生死,相当残酷。
但是卓别林在电影中安排了一个巧合,消解了这种打斗的残酷性,让置身于搏斗之外的查利比参与搏斗的人还更加让人揪心,因为他要时刻躲避面对自己的失控的枪口。
因为实在难耐饥饿,查利不得不煮吃自己的皮鞋,通过这个行为,影片传达了淘金者在阿拉斯加的悲惨遭遇的信息,给观众以警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
但是因为查利吃鞋的讲究和高雅,却让严肃主题蒙上了一层喜剧的色彩,让电影具有亦喜亦悲的特点。
3.让悲惨的境遇和一些不相配、不和谐、异常突兀的场面交替出现,取得一种间离的戏剧效果。
吉姆和查利在小木屋里忍受饥饿,等待拉逊寻找食物归来,但拉逊已经把他们两个彻底忘记了,自己在外面享受食物。
吉姆在幻觉中把查利看成了一只美味可口的鸡。
查利在反抗中及时把吉姆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免遭毒手。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查利处在这种恐怖之中却又毫无办法,眼看一场悲剧就要上演。
到这里矛盾冲突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但就在这紧张激烈的时刻,一头熊大摇大摆地闯进来,顿时,悲剧变成喜剧,让观众舒了一口气。
这种场面的出现,在喜剧和悲剧之间,同情和喜悦之间进行调和,获取一种间离效果。
二、字幕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电影在最初阶段,拍摄的机位基本不动,时间很短,基本上是由一个单一镜头组成的,影片内容也是对生活的记录,观众一看就能够明白影片的含义。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影片的镜头数目越来越多,叙事线索也逐渐增多,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过渡给观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出现了电影放映过程中的讲解员和无声电影中的字幕。
字幕出现的确切时间是1903年。
课文有很多字幕提示,这些字幕具有语言和叙事两大功能:语言的功能是一种说明性的,是对画面的补充和提示;而叙事的功能则指字幕参与影片故事的构成,推动故事的发展。
语言的功能包括几个方面:1.定位功能,使多义性的画面具有单义性,让观众能够理解并接受。
正像罗兰·巴特所说:“文本在画面的所指之间引导阅读者,使他离开某些所指而接受另一些所指;通过一种通常是巧妙的调遣,文本遥控,指引阅读者走向一种预先选择的意义”。
如课文中“这是一个接连走了三天的单身的找矿人”这个字幕就是对查利身份的确认,单纯画面无法将“接连走了三天、单身、找矿人”这样的信息传达给观众。
2.对画面做出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便观众以某种方式解释所观看的东西。
如课文中“布拉克·拉逊扔下了他的伙伴,把吉姆发现的大金矿侵吞了”,这个字幕不仅向观众交待了拉逊的所作所为,而且还有对他的行动的评价,“他扔下了他的伙伴”就让观众觉得他的行为非常不仗义,后面还说他侵吞了伙伴的金矿,就使观众觉得其行为可耻了。
字幕拥有了评价的功能,把创作者的好恶直接传达给观众。
3.指明画面展现的特点、时间、人物。
如“契尔卡特山岭”“这个人就是毕格·吉姆·马克”“这个人就是被悬赏缉拿的布拉克·拉逊”等字幕都是用来说明时间、地点和人物的。
4.传达人物的对话,为叙述增加直接引语的可能性。
如吉姆大喊:“到底找到啦,是一个了不起的大金山呀!”“你们俩都给我滚出去!”“还有一发子弹给你们留着呢,趁早滚出去!”这些字幕都是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为叙述增加了直接引语,帮助观众了解人物形象的所作所为。
字幕除了语言功能外还有叙事功能,比如:1.字幕的信息帮助构成虚拟的世界,确定画面的时间和空间,命名人物并创建他们的性格,给予观众解释的框架,观众眼前展开的故事在此框架中表现出逼真性。
影片开头:“在阿拉斯加形成疯狂的淘金热潮时期,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个角落蜂拥而来。
但是,很多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在艰苦、严寒、缺乏食物和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这块地方,不知道要经受多么大的困难。
但是,等待他们的就是这样的困难。
”这个字幕确定了淘金者在阿拉斯加这个艰苦环境中的遭遇。
这是影片特定的虚构世界,这个世界也是故事产生的背景。
字幕不但交待了故事背景的特点,还交待了故事产生的时间以及故事发生发展的动力──为了淘金,人们在阿拉斯加遭受各种困难,确定了观众看见的画面的时间和空间。
2.概述观众看不到的一些行动,或者用于一些时间长度更大的镜头,加快视觉叙事表现的时间性。
如“吃了一顿熊肉之后,他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一个人奔自己的金矿而去,另一个人则听天由命了。
”吃熊肉、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等动作在画面上是没有的,而是通过字幕告诉观众。
另外在字幕“吉姆回到了自己的金矿”中就省略了吉姆回金矿的过程,加快了叙事表现的时间性。
三、练习说明1.卓别林擅长用喜剧的方式表现深刻的悲剧性的社会内涵,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社会现实。
说说课文的喜剧性表现在哪里,表达的悲剧内涵是什么。
设题意图:这个题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卓别林电影的艺术手法,体会课文题目“含着眼泪的笑”的效果。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其实悲剧和喜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可以以适当的方式统一在一起,卓别林的电影就是很好的例证。
课文的喜剧性表现和悲剧性内涵在“课文赏析”的第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请参考。
2.课文中有很多提示字幕,如“肚子饿啦!肚子饿啦!”“吃了一顿熊肉以后,他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一个人奔自己的金矿而去,另一个人则听天由命了。
”结合影片内容,说说这些字幕在电影中起什么作用。
设题意图:字幕在电影和电视中都应用的比较普遍,现在还出现了电视字幕新闻。
有声电影中,字幕仅仅是对白的反映,但在默片时代,字幕承担的功能很多,它不仅可以说明画面内容,帮助观众理解含义,还可以直接参与叙事,在叙事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比较特殊的作用。
因此把握了默片中的字幕的作用,就把握了无声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
老师在分析这些字幕的作用的时候,可以参照影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字幕的具体作用,在“课文赏析”的第二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请参考。
3.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自己构思查利和吉姆在分手后发生的故事,要求生动有趣,尽量不与电影雷同。
设题意图:这个题目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作影视作品,讲故事的能力不可忽视。
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不必追求一致的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哪怕是天马行空,非常荒诞,也没有问题。
这里提供两个思路供参考,可以根据设定的人物进行重新组合,以此作为线索构思一个故事,如让查利再次遇到拉逊等;还可以让查利提前遇见暴发户贾克,和他发生故事,再接上舞厅的故事等等。
四、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象,创作一个小品,题目自拟。
某高中某班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同学,却是一男一女,一个成绩差,一个成绩好。
在一次发放批改好的试卷的时候,老师仍然按老印象发卷,于是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设题意图: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对影视艺术必然很感兴趣,有很多同学以后或许会参加影视学科的入学考试,这些考试无一例外都会要求学生自编自导一个小品,因此必须掌握小品创作的一些基本要求。
参考思路:男同学受了某件事情的刺激后,发奋图强,从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转变为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刺激他的人正是那个同名同姓的女同学,刺激他的事是因为老师犯糊涂,把他和同名同姓的女同学对调,安排到和女同学一起活动,引起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误会。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重点是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涵的手法和含着眼泪微笑的效果,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喜剧和悲剧,将悲剧和喜剧进行对比。
事实上,悲喜剧精神是对待人生的两面,鲁迅先生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说法抓住了讽刺喜剧的内核,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表示愤怒和悲伤是一种悲剧态度,对无价值被撕破感到高兴,就是喜剧精神。
喜剧中往往含有悲剧的底蕴,悲剧中又可以有乐观的态度,悲中有喜,喜中含悲,电影《淘金记》就是典型的悲喜剧,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深刻的悲剧内涵,取得了笑中含泪的效果。
观看电影《淘金记》,引导学生对电影的主题进行归纳,然后仔细阅读课文,让学生将有喜剧色彩的部分找出来,分析其中的喜剧手法(参照“课文赏析”部分)。
在讲述《淘金记》的喜剧手法表现悲剧内涵的效果时,不妨跳出教材,让学生列举几部喜剧电影和悲剧电影,例如周星驰的一些片子,还有一些苦情戏如《马路天使》等,将这些片子与《淘金记》对比,体会不同的观影感受。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默片中字幕的功能。
分析字幕的功能作用已经进入分析影视特色层面,有较大的难度。
在这个部分,教学的重点建议放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电影银幕上有哪些元素,比如色彩、亮度、景别、运动等,分析银幕上这些元素的作用。
然后再分析默片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默片中字幕的功能的时候,要紧密联系本课中的例子,对照电影,分析字幕和画面之间的关系。
不妨做一个实验,将一些字幕去掉,看看会产生什么效果,由此反证字幕的功能。
比如“这是一个一连走了三天的单身的找矿人”,如果把这个字幕去掉,单纯看画面,会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