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新部编本:野果不乱吃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2
预防野果中毒教案小学教案标题:预防野果中毒教案(小学)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野果中毒,以及可能导致中毒的野果;2. 了解如何预防野果中毒;3. 学习正确的采摘和鉴别野果的方法;4. 培养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0分钟)1. 引起学生的兴趣,向他们展示一些野果的图片或示意图。
2. 导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有在野外采摘、食用野果的经历,并听取他们的回答。
知识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野果中毒以及可能导致中毒的常见野果,如毒蘑菇、冬青子等。
2. 引导学生认识野果中毒的危害,包括胃肠症状、神经系统问题等。
预防措施(15分钟)1. 介绍学生如何预防野果中毒:a. 不随意采摘未知的野果;b. 只食用经过鉴别的安全野果;c. 不吃有异味、有虫蛀或者变质的野果;d. 在野外采摘时要结伴而行,不独自行动。
鉴别野果(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野果,如山楂、柿子、草莓等,并展示其图片或示意图。
2. 针对每种野果,详细讲解其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如何正确鉴别。
3. 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分辨出安全野果和可能有毒的野果。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小游戏,让他们能够在图片或实物中快速辨认出安全野果。
2.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朋友讨论关于野果中毒预防的知识,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
评价(5分钟)1. 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鉴别,检验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实地考察,学习野果的鉴别和采摘技巧。
2. 邀请专家或农民来校开展相关讲座,分享更丰富的关于野果中毒的知识和经验。
注意事项:1. 如果学校有实地采摘计划,需要确保采摘场所安全,并在采摘前进行详细的安全说明。
2. 在实施教案时,要提醒学生不要模仿教室中的实际采摘行为。
3. 强调学生在野外采摘时一定要遵守指导教师或家长的指导,并严格遵守安全规则。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然而,在众多食物中,野果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
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幼儿园有必要开展禁食野果的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野果的危害、预防措施、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野果的危害1. 毒性风险:部分野果含有毒素,如苦杏仁、毒蘑菇等,误食后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营养不良:野果的成分复杂,营养价值参差不齐,有些野果含有大量草酸、单宁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3. 感染疾病:野果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污染,食用后可能导致肠道感染、寄生虫等疾病。
4. 过敏反应:部分孩子对某些野果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幼儿园要向家长和幼儿普及野果的危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严格监管:幼儿园要加强食堂和周边环境的监管,确保孩子们不接触到野果。
3. 增强体质: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等途径,提高幼儿的体质,增强对野果危害的抵抗力。
4. 建立应急机制:幼儿园要制定野果中毒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中毒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四、教育方法1. 课堂教学:幼儿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野果的危害,让他们了解野果的毒性。
2. 实地参观:组织幼儿参观果园,让他们亲眼看到果实生长过程,了解果实与野果的区别。
3. 家园合作: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禁食野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4. 主题活动:举办以“禁食野果,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野果中毒案例,让幼儿了解野果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五、总结幼儿园禁食野果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监管、提高幼儿体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等措施,让孩子们远离野果的危害,健康成长。
2024年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不乱吃东西》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安全》第三节《不乱吃东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学会辨别食物的安全性;掌握不乱吃东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辨别食物安全性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辨别食物的安全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掌握不乱吃东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PPT、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不能吃吗?”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有毒、有害物品的特点,让幼儿了解不乱吃东西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幼儿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有毒、有害物品,分享辨别食物安全性的方法。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食物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食品安全手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所学内容,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不乱吃东西》2. 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2)食品安全辨别方法(3)不乱吃东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份“家庭食品安全手册”。
(1)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2)食品安全辨别方法(3)不乱吃东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结合家庭实际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安全教育,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不乱釆摘野果教案教案标题: 不乱采摘野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野果的种类和生长环境;2. 传授正确的采摘方法,确保孩子们的安全;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尊重自然的观念。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野果和果实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 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他们是否采摘过野果,以及采摘的体验。
知识讲解:1. 介绍常见的野果种类,并列举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强调不乱采摘野果的重要性,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3. 讨论野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团体讨论。
安全教育:1. 展示一些常见的野果有毒种类及其危害;2. 强调在野外采摘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例如不随意品尝不熟悉的野果、避免接触有毒植物等;3. 分发具体的宣传资料,提醒学生如何避免食用有毒野果。
实地体验活动:1. 前往学校附近的校园或自然公园,寻找并记录野果的分布情况;2. 引导学生进行野果的观察和辨认,记录下野果的外貌、树木、植被等环境信息;3. 学生带回一小束野果样本,进行品尝和分析。
讨论和总结:1.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野果采摘体验,并提供鉴别和识别野果的建议;2. 展开班级讨论,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例如保护野果树木和野生动植物;3.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遇到野果时能够遵循正确的采摘原则。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同前往自然环境采摘野果,并记录下野果的分布和特点;2. 学生可以将采摘到的野果制作成照片集、手工制品或食谱,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野果知识的参与程度;2. 评估学生对于野果种类和采摘方法的理解程度;3. 分析学生们的参与讨论和实地观察的记录,评估他们对于环保与尊重自然的认识。
教案扩展:1. 结合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野果的分类、用途和地理分布;2. 组织一次野外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野果采摘的乐趣和意义。
幼儿园禁止采摘野果子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幼儿园禁止采摘野果子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采摘野果子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野果子的危险性介绍:a. 野果子可能会是有毒的或不适合食用的。
b. 采摘野果子可能会导致过敏或中毒。
2. 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a. 介绍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它们的原因。
b. 强调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权益。
3. 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培养:a.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野生动植物的理解和经历。
b.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共同制作海报或书写宣传标语,呼吁保护野生动植物。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发幼儿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毒的野果子或相关图片。
探究:2. 与幼儿一起讨论野果子的危险性,询问他们是否有过采摘野果子的经历。
3. 介绍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应该禁止采摘野果子。
实践:4. 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野生动植物的理解和经历。
5. 指导幼儿制作海报或书写宣传标语,内容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理由和方法。
总结:6. 强调幼儿的努力和团队合作,展示他们制作的海报或宣传标语。
7. 回顾课堂内容,提醒幼儿不要随意采摘野果子,并鼓励他们在家和朋友中传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知识。
反思:本教案的设计旨在引发幼儿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思考和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然而,教师在实施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语言简单明了,适合幼儿理解。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3. 需要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实物,以增加幼儿的兴趣和理解力。
4. 需要提前准备好海报制作所需的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将更加了解野果子的危险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并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班安全教案不乱吃东西活动目标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动准备1、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2、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活动过程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
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
爸爸妈妈担心死了。
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
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
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
不乱采食野果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野果的种类和特点,了解采摘野果的注意事项;
2.培养幼儿不乱采食野果的好习惯;
3.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增强幼儿的体验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
1.野果的种类和特点;
2.野果采摘注意事项;
3.不乱采食野果的好习惯;
4.自我保护意识;
5.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用图片或种类齐全的野果小样让幼儿观看,观察图形和颜色。
让幼儿连想到自己曾经采过的野果品尝,让幼儿感受野果的甜美和价值。
2.了解野果
教师通过图片,物品等手段介绍野果的种类和特点,以及野果的食用价值,让幼儿了解野果的重要性和美好。
3.野果采摘
教师向幼儿介绍野果采摘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探究野果采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幼儿对野果的认识和体验能力。
4.好的习惯
教师借机讲解不乱采食野果的好习惯,让幼儿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5.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野果采摘时需要注意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不吃不知道的野果,不吃过期或坏掉的野果等等。
6.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提出让大家团队合作采集野果的任务。
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教师还可以进行小小的野餐传统,让幼儿在更为自然的环境中同患上品尝野果选取的美好。
四、活动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对野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团结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希望这些幼儿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护自然、善待他人,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育人好像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安全活动:不乱吃野果活目:1.引少儿通故事表演,懂得在野外乱吃野果的危害性。
2.懂得的野外安全知,提升自我保的意。
活准:1.片(美丽的野果、肚子疼的小朋友)活程:一、故事入1.:你看到了什么?美丽?喜?2.:有一个小朋友也很喜,我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3.教出示小男孩的片述:个野果然美丽,必定很好吃,我一吧!啊唔、啊唔⋯⋯二、引,猜果1.:小男孩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2.少儿互相交流 .。
3.:他做了会怎?你有没有做?4.教小:野外的果子很美丽,大家都很喜,有的候小朋友会去摘来看一看或一。
三、看片,认识危害性1.:究竟做不呢?我来看看小男孩吧。
2.教出示男孩难过的表情,提:哎,哎,看小男孩吃了野果怎么了?3.引少儿:什么会呢?些西什么不可以吃?4、教小:野果然很美丽,但不可以随意乱吃,有的野果是有毒的,有的野果是有菌的,吃了会人生病受,小朋友可千万不可以乱吃啊。
四、看 ppt, 判断1.:春季来了,天气暖和了,很多小朋友的爸爸会着孩子到野外去玩,草地上、林里有很多美丽的野果、野花。
2.播放 ppt ,引少儿察。
:看,有什么?(蘑菇、野花、野果)能吃?能摘?什么?教小:野外有多美的植物,小朋友千万乱摘,乱吃,假如想察必先大人,不随意碰。
那,小朋友就能安全的去郊游了。
育人好像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远离有毒野果野菜教案篇一:9.《野菜野果莫乱吃莫乱吃》教案9.《野菜野果莫乱吃》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并学会辨认常见的野菜野果2.明确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误食有毒野菜3.掌握误食有毒野菜后的急救处理方法4.知道如何科学营养地食用野菜教学重难点:1.学会辨别野菜并明白误食有毒野菜后如何进行急救处理2.知道如何科学营养地食用野菜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论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用具、实验工具(蘑菇、纸、白醋)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荠菜图片。
问:同学们都认识这种植物吗?你们还见过或者吃过哪些野菜野果呢?2.展示几种常见的野菜图片。
(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蕨菜、香椿、薄荷、汗菜等等家乡常见的野菜)3.都说野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那是不是所有的野菜都能吃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上的“案例写真”。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想跟我们一起分享呢?二、野菜我来认1.展示各种野菜图片2.学生对认识的野菜进行简单的介绍,教师从旁加以补充3.教师补充介绍学生不常见的野菜三、野菜我来辨1.眼看鼻闻需谨慎有毒的野菜:气味特殊,有特殊浆液,有苦涩味;外形奇特,颜色鲜艳,形状怪异。
2.科学测试才放心请两名同学做“做一做”中的实验进行展示。
3.牢记心中莫忘记教师展示当地的有毒野菜图片,切忌误食。
4.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假期带领学生去野外认识各种野菜。
四、野菜我来说资料补充:2013年5月11日晚,有消息称西安市长安区一工地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多人被送往西安多家医院抢救。
记者从省人民医院得知,中毒者为13人。
而中毒者所在单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称,中毒者有10人,是因误食野菜所致,昨晚均在西安多家医院救治。
五. 野菜我来唱六、活动:争当宣传大使七、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为爸爸妈妈开展一堂科学普及课并与爸爸妈妈交流,记录学到的新知识。
篇二:一些野果野菜1、学名:茅莓,蔷薇科. 别名:天青地白草、红梅消、三月泡。
可生吃,夏秋时山上很多,味酸甜,强烈推荐.2、菝葜,春季常见,嫩芽可吃,嫩滑微涩,菝葜的果实,味涩微甜,不太入口,夏秋有.我们都叫它小苹果.3、龙岩本地俗称导莲子“多铃纳”,学名桃金娘,中秋前后成熟,味美,强烈推荐。
大班教案不乱吃野果教案标题:大班教案不乱吃野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野果,避免随意采食野果的行为。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谨慎性,学会辨别可食用和有毒的野果。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加强对野果危害的警惕性。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野果的样貌,包括可食用和有毒的。
2. 课堂布置: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野果分类表。
3. 小组配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小组合作奖励。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老师展示一些野果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野果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和吃过野果,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关于野果的故事,引导他们思考野果的危害。
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野果分类表。
2.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野果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并在表格中进行记录。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每个野果是否可食用,并在表格中标记。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让他们彼此交流和补充信息。
总结和讨论: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解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2.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辨别可食用和有毒的野果,强调观察和判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要遵守学校和家长的规定,不随意采食野果,以免发生意外。
延伸活动:1. 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野果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不要乱吃野果。
2. 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设计的野果警示标志,共同讨论如何在校园中普及野果的危害知识。
四、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有效沟通和合作。
2. 观察学生对野果分类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扩展与反馈:1.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汇总,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解答。
2. 鼓励学生在家和校园环境中继续观察和收集野果信息,并与同学或家长进行讨论。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大班学生对野果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谨慎性和观察力,避免随意采食野果的行为。
禁止食用野生水果安全教案介绍本安全教案是为了提高公众对野生水果食用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而设计。
野生水果的不明身份和不确定品质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因此,禁止食用野生水果是保障个人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标- 了解野生水果的潜在危害- 掌握辨别野生水果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对市场购买水果的警惕性内容1. 野生水果的潜在危害- 野生水果的不明身份:野生水果的生长环境无法确定,可能暴露在污染源或有害物质中。
- 野生水果的不确定品质:野生水果的品质无法保证,可能携带有害微生物或化学残留物。
2. 辨别野生水果的方法和技巧- 观察外观:野生水果常常呈现不规则形状、颜色不均匀或表面有伤痕。
- 闻气味:野生水果可能散发出异味或不正常的气味。
- 询问来源:询问水果的产地和采摘方式,避免购买野生水果。
3. 市场购买水果的警惕性- 选择有信誉的商家:选择有良好声誉和正规经营资质的商家购买水果。
- 密封包装:选择密封包装的水果,减少外界污染的可能。
- 认证标识:注意水果上是否有相关的质量认证标识。
实施策略-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简明扼要的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有关禁止食用野生水果的知识和安全意识。
- 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宣传推广活动,如演讲、宣传展览等,提高公众对禁止食用野生水果的认知度。
- 合作机构联动: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宣传禁止食用野生水果的重要性,增加宣传的影响力。
结论禁止食用野生水果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提高公众对野生水果食用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我们能够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保障个人健康。
不乱吃野生果安全教案小班反思教案标题:小班反思教案-不乱吃野生果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野生果的概念,并认识到野生果的危险性。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导他们避免随意食用野生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帮助他们辨别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野生果。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野生果和可食用的水果。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相关内容。
3. 教学游戏或小组活动的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野生果和可食用的水果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吃过这些野生果,并询问他们对野生果的看法。
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野生果的概念和危险性,解释为什么不可以随意食用野生果。
2. 引导学生思考,野生果可能带有细菌、毒素或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讲解一些常见的野生果,如毒蘑菇、毒莓等,并强调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
安全教育:1. 强调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告诉他们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不认识的野生果。
2. 提醒学生,如果发现野生果,应该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其他成年人。
3. 教导学生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贸然采摘或食用野生果。
游戏活动:1.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给每组准备一些野生果和可食用的水果。
2. 让学生观察这些水果,辨别出哪些是野生果,哪些是可食用的水果。
3. 引导学生讨论野生果和可食用水果的区别和特征,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
反思总结: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不乱吃野生果的安全知识。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植物园或果园,了解更多关于野生果和可食用水果的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对野生果和可食用水果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正确辨别野生果和可食用水果。
2. 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野生果安全教育的理解程度。
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危害的安全知识,认识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中毒特征,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中毒。
教学重点:1、认识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中毒特征。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如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了解野果野菌及梧桐子的危害野生菌——除非被人普遍食用,否则不要采摘野生菌春天这个季节,野生菌大量出现。
由于野生菌不好辨别,除非是被人普遍食用过,否则不要采摘野生菌食用。
野生菌味道确实鲜美,但是有些菌的毒性非常大,可引起神经性中毒、肾脏损坏、肝脏损坏等。
吃菌中毒发病很快,一般两三个小时后便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果食用得多,1个小时便会有反应。
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
蕨菜——食用超过人体承受量,也会引发人体不适水蕨、苦蕨等蕨菜是各地很地道的野菜。
因口感好,且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不仅当地人喜欢吃,前往当地旅游的游客也喜欢吃。
不过,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种野生菜的食用量一旦超过人体的承受量,便会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专家建议,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扣子菜等野菜时,要控制好量,一次不宜吃太多。
市场上销售的一些蕨菜,其实是经过脱毒处理的,所谓的“毒”,是指植物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
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时,建议先用热水煮,破坏植物中所含的生物碱,用凉水泡或用盐腌制后才食用。
野果——见到野果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家长要留意看好孩子曾有孩子食用桐油果桐油果的味道与花生相似,因此经常有小孩误食。
桐油果内含桐油,对黏膜有刺激性。
人误食桐油果会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当脱水量大时,会有生命危险。
一旦误食桐油果,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野外较常见的果子还包括青桃。
有小孩因为食用了未成熟的青桃,也出现了中毒症状。
另外,未成熟的青桃不同于制成蜜饯的青色桃子。
中班不吃野果安全教案教案标题:中班不吃野果安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了解野果的概念,并提醒他们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野果。
2. 培养学生对自身安全的意识,教授他们如何辨认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野果。
3. 通过互动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有关野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野果的样本,包括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野果。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相关信息。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裙等。
4. 图书或故事书,以介绍野果安全知识。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野果样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野果的兴趣,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野果的概念。
知识讲解:2.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野果的特征和区别。
强调不可食用野果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故事分享:3. 选择一本适合中班学生的图书或故事书,讲述一个关于野果安全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不随意采摘和食用野果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4. 分发角色扮演道具,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师、家长、农民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情境下的野果安全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不同场景中如何避免采摘和食用不可食用的野果。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总结:6.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不吃野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遇到野果时及时寻求成人的帮助和指导。
拓展活动:7.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野果观察活动,让他们辨认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野果,并加深对野果安全的理解。
评估方式:8.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野果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家长来学校进行野果安全知识的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野果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野外郊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辨认野果的可食用性。
不摘野果的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不随意采摘野果,以免造成食物中毒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辨认常见的有毒野果
2.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出示野果,让学生辨认本地常见的容易误食的野果。
课程设计:
1.教学过程:通过图片或者多媒体,让学生们辨认常见的有毒的野果
2.引导:在一次秋游活动中,一个男生在野外爬山中看到了红红的果子,就顺手摘了一颗放进嘴里,一会儿他就感觉到恶心师:野果能随意摘吗?
生:不能
师:对,根据专家介绍,并不是所有野果都能食用,不少的山果含有一种叫氛贰的物质,食用后2小时左右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全身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麻痹或心脏停止而死。
教学内容:
1.不采摘,不食用野果野生植物,普通人并不了解,所以儿童在外不要随意采摘野果,以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即使有些野果可以食用,也建议不要去摘,一方面采摘行为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伤
害;另一方面,野果是很多鸟类的“口粮”,大量采摘会影响自然繁衍。
2.野果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及固体悬浮物,生长在路边的有儿菜容易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水和污染,食用不当会导致食物中毒。
课后作业:
学生们通过网络或查阅书籍,搜寻和辨认当地容易误食的有毒野果,下节课交流。
中班不乱采食陌生野果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不乱采食陌生野果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了解野果的概念,并认识到不熟悉的野果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能力,以避免采食陌生野果造成的风险。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野果样本。
2. 课堂室内外的观察活动准备。
3. 绘本或故事书,以讲述有关野果的故事。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野果的概念,与学生分享一些他们可能熟悉的野果名称和外观特征。
- 引发学生对野果的好奇心,并提问是否有学生尝试过采食陌生野果。
2. 探究与讨论(10分钟):- 展示图片或实物野果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颜色和形状。
- 引导学生思考,野果是否都可以食用,是否有些野果可能对人体有害。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断野果是否可以食用,了解野果的食用规则。
3. 故事讲述(10分钟):- 通过绘本或故事书,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野果的故事,强调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正确判断野果的可食用性。
- 鼓励学生参与讲述过程,提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4. 观察与实践(15分钟):- 带领学生到室外或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和寻找野果。
- 引导学生观察野果的外观、颜色、形状和环境特征,帮助他们识别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野果。
- 提醒学生不要随意采食陌生野果,以免造成危险。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 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野果特征和判断标准。
- 强调不乱采食陌生野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案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和反思的方式,帮助中班学生了解野果的概念,并认识到不熟悉的野果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故事讲述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正确判断野果可食用性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则提供了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判断野果的过程。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的发展。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安全活动:不乱吃野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故事表演,懂得在野外乱吃野果的危害性。
2.懂得简单的野外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图片(漂亮的野果、肚子疼的小朋友)
2.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漂亮吗?喜欢吗?
2.师:有一个小朋友也很喜欢,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3.教师出示小男孩的图片讲述:这个野果真好看,一定很好吃,让我尝一尝吧!啊唔、啊唔……
二、引发讨论,猜测结果
1.师:小男孩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对吗?
2.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3.师:他这样做了会怎样?你有没有这样做过?
4.教师小结:野外的果子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有的时候小朋友会去摘来看一看或尝一尝。
三、观看图片,了解危害性
1.师:到底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来看看小男孩吧。
2.教师出示男孩痛苦的表情,提问:哎哟,哎哟,看小男孩吃了野果怎么了?
3.引导幼儿讨论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4、教师小结:野果虽然很漂亮,但不能随便乱吃,有的野果是有毒的,有的野果是有细菌的,吃了会让人生病难受,小朋友可千万不能乱吃啊。
四、观看ppt,判断对错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会带着孩子到野外去玩,草地上、树林里有很多好看的野果、野花。
2.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有什么?(蘑菇、野花、野果)能吃吗?能摘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野外有许多美丽的植物,小朋友千万别乱摘,别乱吃,如果想观察必须先问问大人,不随便碰。
那样,小朋友就能安全的去郊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