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设计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53
3.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和技术介绍.1 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2 TD-SCDMA系统概述.2.1 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概括地讲,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有:1. 工作频率: 2010~2025MHz2. 载波带宽: 1.6MHz3. 占用带宽: 5MHz (容纳三个载波,即1.6MHz×3)4. 每载波码片速率: 1.28Mcps5. 扩频方式: DS , SF=1/2/4/8/166. 调制方式: QPSK7. 帧结构:超帧720ms, 无线帧10ms8. 子帧: 5ms9. 时隙数: 710. 支持的业务种类:* 高质量的话音通信* 电路交换数据 (与当前GSM网络9.6Kbps兼容)* 分组交换数据(9.6~384Kbps,以后达到2Mbps)* 多媒体业务* 短消息11. 每载波支持对称业务容量:每时隙话音信道数:16 (8Kbps话音,双向信道,同时工作;也可以用两个信道支持13Kbps话音)每载波话音信道数:16×3=48 (对称业务)频谱利用率: 25Erl./MHz12. 每载波支持非对称业务容量:每时隙总传输速率:281.6Kbps (数据业务)每载波总传输速率:1.971Mbps频谱利用率: 1.232Mbps/MHz13. 基站覆盖范围:在人口密集市区: 3~5Km (根据电波传播环境条件决定)在城市郊区;适当调整时隙结构可达到10~20Km (与FDD制式相同)14. 通信终端移动速度:基于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经过仿真,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50km/h。
15.具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 支持与GSM/MAP、CDMA/IS-41核心网的连接* 支持与GSM系统间的切换及漫游* 具有与WCDMA(FDD 或TDD)相同的高层信令及网络结构* 支持核心网向全IP方向发展3.2.2 TD-SCDMA主要技术特点及优势根据ITM-2000的技术规范,为满足ITU规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我们在TD-SCDMA系统中使用了许多国际上最新的先进技术,达到最大的系统容量、最高的频谱利用率、最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以适应以后发展的非对称数据业务、宽带多媒体和话音业务的需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TOM的BLOG-中国通信人博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关键字:摘要: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系统和模拟集群系统MPT1327,采用调频或调相、FDMA技术,带宽为25kHz或30kHz。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GSM和CDMA等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分别为200kHz和1.25MHz;另外还有TETRA和iDEN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带宽为25kHz。
它们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采用数字调制、TDMA或C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TU共有五种标准,即WCDMA、CDMA2000、TD-SCDMA、IS-41(DECT)和IS-136(D-AMPS)等体制,其中前三种为主流标准,均采用CDMA技术。
1.GSM系统GSM系统,采用FDD TDMA技术,每载波8个时隙,同时传输8路话音信号。
GSM的载波间隔为200kHz,调制方式为GMSK,发射标识271KF1D。
GSM系统组网时一般采用4×3结构;在频率紧张时也可采用主载波4×3结构,其他载波采用4×3或3×3结构的方式。
采用4×3结构时,GSM系统最少需要5MHz频率资源才能组网。
2.CDMA系统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码片速率为1.2288Mchip/s,码长度为64~256,必要带宽为1.23MHz,载波间隔1.25MHz。
主要采用QPSK和BPSK调制。
CDMA的每个载波有64个码道,其中一个导频、一个寻呼和一个同步码道,其余61个码道均可作为业务信道,可传输多达61路话音信号。
CDMA系统具有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但导频信道没有功率控制。
功控包括闭环、开环和外环功率控制。
CDMA可以同频组网,在1.25MHz频率资源时,每扇区理论上可提供61条话务信道。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历史ITU TG8/1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最初命名为FPLMTS(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后在1996年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世界范围内设计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固定网络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高服务质量;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终端;具有全球漫游能力;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业务的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Mbps)、比现有系统有更高的频谱效率等基本要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发展大事记1985年,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概念被提出。
1991年,国际电联正式成立TG8/1任务组,负责FPLMTS标准制订工作。
1992年,国际电联召开世界无线通信系统会议(WARC),对FPLMTS的频率进行了划分,这次会议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订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994年,ITU-T与ITU-R正式携手研究FPLMTS。
1997年初,ITU发出通函,要求各国在1998年6月前,提交候选的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方案。
1998年6月,ITU共收到了15个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的候选技术方案。
1999年3月,ITU-R TG8/1第16次会议在巴西召开,此次会议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格局。
IMT-2000地面无线接口被分为两大组,即CDMA与TDMA。
ITU-R TG8/1巴西会议结束不久,爱立信与高通达成了专利相互许可使用协议。
1999年5月,国际运营者组织多伦多会议上30多家世界主要无线运营商以及十多家设备厂商针对CDMA FDD 技术达成了融合协议。
1999年6月,ITU-R TG8/1第17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不仅全面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最终规范的详细框架,而且在进一步推进CDMA技术融合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及关键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其中,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技术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丰富的通信体验。
3G 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它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 kbps 以上。
与之前的 1G 和 2G 技术相比,3G 技术在数据传输速度、服务质量和功能多样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要理解 3G 技术,首先得提到它的几个关键技术。
其中,码分多址(CDMA)技术是 3G 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CDMA 技术通过不同的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从而实现多用户在同一频段上同时通信,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和干扰,保证了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智能天线技术也是 3G 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智能天线可以根据信号的来波方向自适应地调整天线的方向图,增强有用信号的接收,抑制干扰信号。
这就像是一个智能的“耳朵”,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信号,同时减少不需要的噪声和干扰。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 3G 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软件来定义和实现无线通信的各种功能,使得通信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不再像传统的通信系统那样,硬件一旦确定,功能就很难改变。
软件无线电技术让 3G 系统能够更轻松地适应不同的通信标准和业务需求。
功率控制技术在 3G 系统中同样不可或缺。
由于 3G 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干扰较大,合理的功率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
通过动态地调整发射功率,既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又能避免对其他用户造成过大的干扰。
3G 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3G 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无论是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还是使用各种在线应用程序,都变得更加便捷和流畅。
在多媒体通信领域,3G 支持视频通话、多媒体短信等功能,让人们的沟通更加生动和直观。
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技术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不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A WCDMAB CDMA2000C TDSCDMAD GSM答案:D解释:GSM 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而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基于()技术。
A 电路交换B 分组交换C 报文交换D 帧中继答案:B解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基于分组交换技术,能够更高效地传输数据。
3、在 3G 系统中,用于提高频谱效率的技术是()A 智能天线B 功率控制C 软切换D 频率复用答案:A解释:智能天线可以根据信号的到达方向自适应地调整天线波束,从而提高频谱效率。
4、以下哪种码在 WCDMA 系统中用于区分用户?()A 扰码B 扩频码C 信道码D 卷积码答案:A解释:扰码用于 WCDMA 系统中区分用户,扩频码用于扩展信号频谱,信道码用于纠错和检错。
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A 2MbpsB 384kbpsC 144kbpsD 24Mbps答案:A解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2Mbps。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有()A 多用户检测B 接力切换C 软件无线电D 联合检测答案:ABCD解释:多用户检测、接力切换、软件无线电和联合检测都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们有助于提高系统性能和容量。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包括()A 全球无缝覆盖B 支持多媒体业务C 高频谱效率D 高保密性答案:ABCD解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致力于实现全球无缝覆盖,支持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多媒体业务,具有高频谱效率和高保密性等特点。
3、 TDSCDMA 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有()A 智能天线B 联合检测C 接力切换D 动态信道分配答案:ABCD解释: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和动态信道分配都是TDSCDMA 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有助于提升系统性能。
第三代移动通信复习题答案资料第三代移动通信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被国际电联(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称为IMT-2000,意指在2000年左右开始商⽤并⼯作在2000MHz频段上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2、扩频通信扩频通信,顾名思义是在发送端⽤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如伪随机编码序列)将待传输的信号频谱扩展⾄很宽的频带,变为宽带信号,送⼊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利⽤相应的技术或⼿段将扩展了的频谱进⾏压缩,恢复到基带信号的频谱,从⽽达到传输信息、抑制传输过程中噪声和⼲扰的⽬的。
3、HSPAWCDMA和TD-SCDMA系统增强数据速率技术为HSDPA/HSUPA,HSDPA/HSUPA统称HSPA。
4、远近效应远近效应是由于移动台在蜂窝⼩区内随机移动,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不同,若各移动台发射信号的功率相同,那么到达基站时各接收信号的强弱将有所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
这种由于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远近不同导致的在基站接收端,信号以强压弱,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移动台产⽣通信中断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5、切换切换通常指越区切换,移动台从⼀个基站覆盖的⼩区进⼊到另⼀个基站覆盖的⼩区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过程称为切换。
根据切换⽅式不同,通常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情况。
6、N 频点技术通常多载频系统将相同地理覆盖区域的多个⼩区(假设每个载频为⼀个⼩区)合并到⼀起,共享同⼀套公共信道资源,从⽽构成⼀个多载频⼩区,称这种技术为N 频点技术。
7、加性⽩⾼斯噪声信道加性是指噪声与传送的信号遵从简单的线性叠加关系,⽩噪声是指噪声的频谱是平坦的,⾼斯噪声是指噪声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仅含有这类噪声的信道称为加性⽩⾼斯噪声信道(Additional White Gauss Noise,AWGN)信道。
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原中国联通的CDMA现在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注:G3不是代表3G,而是“Guide3”的缩写,Guide有两层意思,动词代表引领、影响、支配等意思,名词代表引领者、向导的意思。
综合起来的大意是引领另外两家友商进入3G时代。
“3”代表着3G时代下的移动+宽带+固网+手机电视+……融合,更大胆的猜想是暗喻中国移动将超越现有3G概念,在TD-LTE时代提供适合上述融合业务应用的网络支撑、终端、服务等等,引领人们进入真正的3G生活。
因此G3是个很庞杂的概念,除非中国移动出尔反尔要推“G3”自有品牌的手机,否则结果就只有一个——战略性品牌,将涵盖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等品牌业务。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大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下面分别介绍一下3G的几种标准: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论述移动通信经历的发展阶段及技术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的移动通信方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和技术两个方面来探讨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1. 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1G)是指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出的模拟制式移动通信系统。
这种通信方式主要用于语音通信,信号不稳定,通话质量不高,容易受到干扰和窃听,同时通话费用也比较高昂。
2. 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2G)是指90年代初期,推出的数字制式移动通信系统。
2G通信系统采用数字信号传输,通话质量比1G明显提高,信号稳定,同时支持短信和数据传输,通话费用也相对较低。
2G通信系统的代表是GSM系统。
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3G)是指21世纪初期,推出的高速数字制式移动通信系统。
3G通信系统采用宽带数字信号传输,支持高速数据传输、视频通话和多媒体服务,通话质量更高,支持更多的业务应用,3G通信系统的代表是WCDMA和CDMA2000等。
4. 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4G)是指近年来推出的更高速的数字制式移动通信系统。
4G通信系统采用更高效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视频通话和多媒体服务,通话质量更高,同时可以实现更广泛的业务应用。
4G通信系统的代表是LTE系统。
5.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5G)是指未来推出的更高速的数字制式移动通信系统。
5G通信系统将采用更高效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视频通话和多媒体服务,同时可以实现更广泛的业务应用,5G通信系统的代表是NR系统。
二、移动通信的技术1. 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它是实现移动通信的基础。
无线电技术包括调频技术、调制解调技术、频率分配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等,这些技术为移动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信号传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