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光的传播

  • 格式:docx
  • 大小:13.8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源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源”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书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件展示),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景物美吗?(美)假如没有了光,我们能看见这些美丽景物吗?(不能)对,我们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必须有“光源”,那什么是光源呢?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光源。

(1)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声源”概念给“光源”定义。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师生合作,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电鳗,开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篝火、火把、油灯、霓虹灯等。

(2)反馈练习

判断是不是光源:

A. 月亮

B. 萤火虫

C. 水母

D.霓虹灯

E.恒星

F. 红宝石

G. 未使用的蜡烛

H. 正在放映的电影萤幕

I. 夜明珠 J. 流星 L. 行星 M. 阳光下耀眼的镜子

(3)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

(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电鳗等)

人造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

(开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篝火、火把、油灯、霓虹灯等)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光的介质。你们想知道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吗?(想)那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光在空气、水、果冻中传播路径的探究,(指导学生只观察空气或水或

玻璃一种物质中的传播路径)并完成“课件14”中的讨论。

(2)师: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件15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观察空气和水中光的传播路径。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空气和玻璃中光的传播路径。

(4)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不均匀糖水中光的传播路径。(课件18)

(5)师生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6)展示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直线叫做光线。教师继续讲授光束、点光源、平行光线概念。

3小结,应用新知。

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生活实例和自然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呢?

(学生讨论)

师生合作完成讨论

①影子的形成

设问一:请同学们想想;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

②小孔成像

③引导学生分析出顺利过度到日食。月食。

4、光的传播速度

(1)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3×108m/s到底有多快呢?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如果一辆1000km/h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2)学生自学,完成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

1 .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剪出一个方形孔,圆形手电筒垂直照在纸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形成光斑形状()

A. 一定是方形

B. 一定是圆形

C. 可能是圆形,也可能是方形

D. 既不是圆形,也不是方形

2.在一张不透光的纸板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状的光斑,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小孔成像

B. 穿过森林的太阳光

C. 海市蜃楼

D. 手影游戏

E. 太阳还没升起到地平线以上,就能看见太阳光

F. 高楼大厦在地面上有影子

4、真空中不可以传播声音,光能传播吗?

四、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课件展示本节课知识要点。

五、作业。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

2.试一试,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

Ⅱ.对教材的认识和课后反思

1.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光学课,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而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知道大量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等等。所以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要有条件的。

2.课后反思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3)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

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学生过去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光的路径发生弯曲),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相关主题